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589章 李敖:瞧瞧刘教授的格局!

第589章 李敖:瞧瞧刘教授的格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店老板得知他们是岛上来的之后,不仅要请他们喝豆汁儿吃焦圈儿,还热情地走到旁边嘘寒问暖,询问他们还有什么想吃的。

    齐邦媛和白先勇等人感谢完店老板之后询问他生意如何,现在个体户在大陆做生意有没有什么限制。

    “限制?没有!”店老板高兴地用抹布擦着手:“现在做个体户能挣钱,我们赚的比科学家都多。”

    “赚这么多?”

    “那是当然,不过早餐店太辛苦,凌晨两三点就得起来干活。要是太晚了,客人等不及。”

    李敖说道:“不得了,早餐店再开几年,就成富豪喽。”

    “哎呦喂,您这话听起来好听,但咱一卖早餐的,吃喝不愁,生儿育女就行。现在赚的多,存起来,等老了花。要是谁开早餐店能成大富豪,那他铁定是吹牛皮。”店老板骄傲地说道。

    等豆汁儿上齐之后,李敖教他们如何喝豆汁儿吃焦圈儿。

    店老板看到后立马说道:“感情您还是个老燕京儿?”

    “那是,我是地道的燕京人儿,我以前闭着眼睛就能摸到大栅栏!”李敖也来了劲儿了。

    店老板打趣道:“嘿,我看您是往大栅栏旁边的八大胡同里摸吧!”

    “哈哈哈呕.噗.”

    豆汁儿入口之后,不少人都感到难以下咽,一股恶心的味道刺激着鼻腔和味蕾,尤其是陈映真,甚至勺子刚放到嘴边就赶紧将豆汁儿放下了。

    “老板,再给他来一碗小米粥。”刘一民乐呵呵地说道。

    陈映真看向刘一民:“刘先生,您知道这不好喝啊!”

    “不是不好喝,是喝不惯。”刘一民笑呵呵地说道。

    旁边的食客看着代表团成员的表现,乐的嘿嘿直笑。

    他们听说这些人是来自岛上后,都想过来搭句话。有人拿着《人民报》说道:“岛上作家代表团就是他们啊,瞧,昨天才到的。”

    “你们都是从大陆跑过去的?”有人忍不住问道。

    此话一出口,有几人的脸色顿时不太好看。李敖乐呵呵地说道:“对,跑过去的,现在又想跑回来。”

    “我在岛上出生。”陈映真说道。

    “什么时候回归?”有人扯着脖子问道。

    刘一民没有搭话,这种情况他搭话不合适,好在有李敖,说起话来丝毫不顾忌,对方敢问他就敢回答。

    吃完饭后,一行人跟食客摆了摆手回到燕京饭店,燕大校车队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走吧,咱们去燕大。”刘一民笑道。

    一行人上车之后车子直接朝西驶去,路上他们不放过任何一处景色,望着密密麻麻的自行车大军,白先勇说道:“工人还是国营工人吗?”

    “有国营,也有私人,还有合资。”刘一民说道。

    “大陆还是自行车多,摩托车少,至于轿车就更少了。”齐邦媛说道。

    刘一民回道:“再过十几年,再来看燕京,定然是汽车多,自行车少。以后啊,骑自行车不再是谋生,反而会成为一种时尚运动。社会的发展是慢慢来的,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要真是一口气吃成了大胖子,反而根基不稳。”

    走到西郊,农田的数量已经不如刘一民刚上学的时候那么多了:“78年我刚到燕京,这两边都是地,种的是玉米和小麦,现在啊都成了厂房。”

    西郊这边,李敖除了几所大学之外,他看不到一点旧日的痕迹:“明明是自己的家,偏偏变成了观光客。”

    “燕大到了。”刘一民说道。

    李敖再次说道:“实话说,其实我也是燕大子弟。”

    “嗯?”齐邦媛和白先勇等人看向李敖。

    李敖说道:“我的父亲就是毕业于燕京大学,我称呼自己一句燕大子弟,也没什么错。”

    燕大门口,校方举办了欢迎仪式,门口挂着横幅,学生站在两旁欢迎。车子在校门口停下,刘一民带着他们朝里面走去。

    在欢迎声中,一行人跟燕大的学生频频握手。

    刘一民带着他们从南门开始参观燕大校园,走到中文系时,特意到文研所转了一圈,之后走进燕大图书馆旁边改造的学术报告厅。

    大陆方面参与招待的作家已经到齐,夏言、曹禹、巴金依然参加交流会。

    双方第一天讨论的主题是“传统文化在两岸的延续以及古典文学作品推广。”

    月底就是端午节了,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交流就以“端午节”为切入点,《诗经》和屈原的《楚辞》是讨论的重点。

    巴金坐在台上又讲了一下对岛上作家代表的欢迎以及未来对两岸文学发展的期盼。

    巴金话音落下,白先勇率先鼓掌说道:“巴金先生,可能您不知道,我是看着您的长大的。1949年后我到一个人到香江上学,后来回到岛上。

    期间我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您的《家》《春》《秋》是我最喜欢的作品。”

    “是吗?谢谢你的喜欢,明天我送你新版的《家》《春》《秋》。”巴金开心地说道。

    学术报告厅内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刘一民开始讨论自己对于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发展见解。

    “从目前来看,不管是大陆还是岛上,都面临着传统文化遭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危险,对于岛上而言,尤为如此。但是我们作为作家、文化领域的从业者,我们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保护传统文化。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作品离不开传统文化,但要是我们的读者都不喜欢传统文化了,那么我们的作品给谁看呢?

    我们的文学市场会被西方的文学作品夺去,我们这些人只能坐在一边儿吃干饭喽!”

    在众人的笑声中,刘一民继续讲道:“上个月跟马尔克斯等人聊天的时候,我们讲到后殖民文学问题。岛上的情况跟大陆还不一样,岛上被小日子占领了50年,这五十年之间,他们从教育、文化上对我们实行统治。

    岛上光复之后没多久,诸位抵达了岛上,但大家应该知道,GMD的崇美程度,西方文化开始在岛内传播。

    我说这话是想指出,对于岛上而言,传承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刘一民将自己对后殖民时代文学,以及文学如何推动去殖民化的观点率先讲了出来。

    “对,刘教授说得对,以前我也是西化观点的支持者,经过刘教授的点拨,我才明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的文化很优秀,没有不去传承的理由。这里我提一下余光中。我虽然很不喜欢这个人。

    但是他的情况可以证明许多问题,他到了岛上之后,提出过文学向西看的观点,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后来呢?后来才知道不行,又转了回来,写出了《乡愁》这样的知名诗。

    这就告诉我们,文学没了文化的根,就是无根浮萍,根本成长不了参天大树。”

    刘一民和李敖一问一答,给整场会议开了一个好头。

    白先勇提出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西方文化的观点:“我这个人喜欢昆曲,喜欢看《西厢记》,喜欢地方戏。可能因为我的家庭原因,我这个人其实是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当年我上大学第一次考的是水利系,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想我一定要建三峡大坝。后来发现我实在不是那块料,于是才转了系。听说大陆已经在筹划建设三峡大坝,这样的水利发电工程一般国家做不了,真希望能成,也算是替我圆了梦想。”

    齐邦媛说道:“从目前来看,传统文学是两岸文学写作的根,但目前来看,两岸还是有所不同。另外大陆有乡土文学,我觉得岛上也应该有自己的乡土文学。”

    “齐大姐,岛上可以有乡土文学,但是从目前来看,是不宜有乡土文学。大陆的乡土文学是融合于整个传统文化背景里的,岛上的乡土文学呢?齐大姐,我知道你为了文学的心,但我们必须从大局出发,去看待问题。

    我们是一家人,得越走越近,不能越走越远。”李敖苦口婆心地说道。

    李敖对于齐邦媛也着实尊重,每次反驳她观点的同时,并不会说一些过激的话,而是讲道理摆事实。

    齐邦媛觉得没有李敖说的那么夸张:“我不认为岛上的乡土文学会隔离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都过春节、端午节,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屈原、也有《楚辞》,各种各样的古诗。”

    “齐女士,我明白你的心,但是有心对无心,有心者胜。岛内的情况我相信您比我更明白,有这样一股势力,他们想干什么?我想您也知道。一张嘴最能混淆黑白,一时不行,若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呢?五十年的殖民地,难保不会有殖民残留。”刘一民说道。

    夏言看到讨论的有点激烈,于是讲起中华文化和中华一统的观念。

    李敖鼓掌道:“这就是国土之大,带来的眼界之大。岛上的作家,包括从大陆去的作家,眼界也越来越窄。大陆作家在写什么?我们的作家在写什么?

    诸位代表,这是刘一民刘教授的最新作品,我昨天连夜看完了,大家可以瞧瞧,刘教授的格局和眼界。他在干什么?他在为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而努力。”

    李敖说罢将刘一民给他的手稿拍在了桌子上:“我就喜欢这种作品,不小家子气。若是没了中华文化,光靠岛上巴掌大的地方,根本不能走出这样的作家。

    大家看看日本人的性格,典型的就是岛民心态。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一国水土也在养一国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