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影后她和小奶狗隐婚了-> 第86章:新的征程:各自的事业新篇

第86章:新的征程:各自的事业新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无声之境》的余晖如同温暖的潮水,缓缓退去,留下的是被冲刷得更加坚实纯净的海岸线。舆论的喧嚣最终沉淀为业内尊重的口碑,家庭的理解则为他们提供了最深层的安宁。当外界的纷扰渐次平息,秦薇和楚然的生活,终于回归到他们最初、也最本质的轨道——作为演员和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只是这一次,他们站在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高度和起点上,各自踏上了全新的、更具挑战性的征程。

    这种转变,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经历了生死考验、真相洗礼和情感淬炼,他们的内心已然不同,对事业的理解和追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蜕变。

    秦薇:从影后到“造梦者”的转身

    对秦薇而言,《无声之境》的成功,更像是一个圆满的**,为她辉煌的表演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也让她清晰地看到了某种边界。她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故事的诠释者,她渴望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去参与创造故事本身,去发掘和扶持更多有价值的声音。

    机会很快降临。一个筹备多年、根据著名作家获奖小说改编的电影项目《南山南》,因原投资方撤资而陷入困境。项目题材冷门,讲述的是西南边陲小镇两代人的命运变迁与情感纠葛,商业前景不明,但对人性深度和时代印记的刻画极为深刻。导演是业内以“慢工出细活”、艺术追求极高而闻名的中年导演陈谨,他正为寻找新的制片方和支持者焦头烂额。

    秦薇通过圈内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几乎没有犹豫,立刻让周颖联系了陈谨导演。她没有以演员身份,而是以潜在制片人的身份,表达了介入的意愿。

    在一家僻静的茶馆,秦薇与陈谨导演见了面。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秦薇仔细翻阅着厚厚的剧本和项目书,提出了几个尖锐而专业的问题:预算的精确分配、拍摄周期的现实考量、目标受众的定位、以及艺术表达与市场接受的平衡点。

    陈谨导演起初有些惊讶于秦薇的务实和深度,但很快,两人便进入了激烈的、也是酣畅淋漓的专业讨论。秦薇没有摆出投资人的高高在上,而是以合作者的姿态,分享了她对剧本的理解、对市场的判断,以及她所能调动的资源——不仅是资金,还包括顶级的幕后团队、精准的宣发渠道,以及她本人作为艺术总监,对项目品质的全程把控承诺。

    “我看重的不是这个项目能赚多少钱,”秦薇看着陈谨导演,眼神坦诚而坚定,“我看重的是这个故事的价值,是它可能带来的思考。我希望它能被拍出来,并且,是以它应有的、不被妥协的方式被拍出来。”

    陈谨导演被她的诚意和专业打动,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秦薇身上那种超越明星光环的、对作品本身的敬畏与热爱。一周后,双方正式签约。秦薇工作室作为主要出品方和制片方,深度介入《南山南》项目,秦薇本人担任联合制片人兼艺术总监。

    消息传出,业内一片哗然。有人佩服秦薇的魄力,有人质疑她跨界的风险,更多人在观望。但秦薇毫不在意。她迅速组建了核心团队,飞往西南选景,与编剧反复打磨剧本细节,事无巨细地参与到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中。她褪下了红毯上的华服,换上了利落的休闲装,素面朝天地出现在勘景现场和创作会议上,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创造力的光芒。

    这不再是表演,而是创造。她正在从一个被选择的“棋子”,转变为参与制定规则的“棋手”。这个过程充满挑战,却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力量。

    楚然:从顶流到“匠人”的淬炼

    而对楚然来说,《无声之境》的成功,则是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他通往“实力派演员”的大门。以往贴在他身上的“流量”、“偶像”、“小奶狗”等标签,在“沈默”这个极具说服力的角色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找上门的剧本,不再仅仅是看中他的粉丝号召力,更多的是认可了他的可塑性和表演潜力。

    他谨慎地筛选着每一个邀约,最终,选择了一部小众但极具挑战性的犯罪悬疑片《捕影者》。他在片中饰演一名患有轻度阿斯伯格综合征、却拥有超强图像记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年轻辅警。这个角色几乎没有台词爆发点,情感表达极其内敛,全靠细微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眼神变化来传递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对演员控制力和理解力的极致考验。

    为了贴近角色,楚然推掉了所有商业活动,在阿哲忧心忡忡的目光中,独自一人搬到北方一个老旧的公安家属院体验生活。他跟当地的辅警同吃同住,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他查阅大量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资料,拜访专家,反复揣摩角色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他甚至连续数小时对着镜子练习,只为找到那种介于“天才”与“异类”之间的、微妙的眼神状态。

    片场的生活艰苦而枯燥。没有粉丝的尖叫,没有华丽的造型,只有反复的NG、导演苛刻的要求和自己与角色较劲的孤独。但楚然乐在其中。他享受着这种剥离了所有光环、纯粹专注于表演本身的状态。每一次对剧本的深入理解,每一次对表演细节的精准把握,都让他感受到一种扎实的、不断突破自我的成就感。

    偶尔,他会通过加密渠道,给秦薇发去几张片场的照片——可能是北方冬日萧索的街景,可能是他穿着朴素的辅警制服、脸上带着刻意模仿的“社交障碍”式表情的自拍,从不诉苦,只是分享。秦薇也从不追问,只是会在忙碌的制片工作间隙,回复一句简短的“注意保暖”或“眼神有进步”,后面有时会跟一个她自己拍的、充满西南浓郁色彩的勘景地风景照。

    这种交流,简短、克制,却充满了无需言说的理解与支持。他们各自在截然不同的领域奋力前行,知道对方也在同样的努力着,这种遥相呼应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慰藉。

    独立又交织的轨迹

    几个月后,秦薇的《南山南》在西南小镇低调开机。开机仪式没有邀请媒体,只有主创团队和当地村民简朴而真诚的祝福。秦薇作为制片人,沉稳地掌控着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创作不受干扰。她偶尔也会在镜头后,静静地看着监视器里演员的表演,那种从宏观视角审视作品的感觉,让她对表演有了更深的理解。

    几乎在同一时间,楚然的《捕影者》也完成了北方部分的拍摄,转场至南方继续。剧组释放出的第一张官方剧照,是楚然饰演的辅警蹲在案发现场,眼神专注而略带疏离地观察着地面痕迹的画面。照片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泛讨论,人们惊讶于他形象的颠覆和眼神中传递出的故事感,期待值拉满。

    他们各自忙碌,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但他们的名字,却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在更受尊重的领域里,被相提并论。不再是绯闻八卦的谈资,而是作为“认真做事的人”,受到业内的关注和期待。

    一次,某权威电影杂志做年度展望专题,同时邀请了秦薇(作为制片人)和楚然(作为演员)进行深度访谈,分刊发表。采访中,记者问秦薇如何看待演员转型制片人的挑战,秦薇的回答冷静而深刻:“表演是向内挖掘,制片是向外构建。但核心都是对故事的敬畏,对真实的追求。”而当记者问楚然,如何看待外界对他“去流量化”的评价时,楚然笑了笑,回答得朴实而有力:“流量是别人给的,实力是自己练的。我只想好好演戏,对得起每一个角色。”

    两段采访被并置刊出,没有提及彼此,却仿佛隔空完成了一场高质量的对话。读者从中看到的,是两个独立、成熟、对事业有清晰规划和追求的个体。

    这种“各自精彩,顶峰相见”的状态,或许才是健康伴侣关系最理想的模样。他们不再需要捆绑炒作,也不再需要刻意避嫌。他们的价值,由他们各自的作品和实力来证明。他们的感情,则在各自奋斗的轨迹中,沉淀得愈发醇厚和坚固。

    然而,平静的海面下,暗流从未真正停止涌动。那个名为“收藏家”的阴影,如同深海巨兽,只是暂时潜入了更深处。秦薇在整合《南山南》资源时,曾隐约察觉到一丝来自境外资本的不明干扰,虽被迅速化解,却让她心生警惕。楚然在体验生活期间,也似乎感觉到若有若无的视线,但每次回头,都空无一人。

    他们都明白,真正的安宁远未到来。但此刻,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更加清醒。他们拥有了坚实的事业根基,拥有了家人的理解,更拥有了彼此之间经过烈火考验的信任与支持。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前路依旧漫长且充满未知。但他们已准备好,以更成熟的姿态,迎接未来的任何挑战。无论是艺术高峰的攀登,还是隐藏在暗处的危机,他们都将携手,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而他们的故事,也由此翻开了更加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