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想苟着养老,你们偏逼我科举题名-> 第七十六章 用实力去考:拒恩典,守本心

第七十六章 用实力去考:拒恩典,守本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特赐林闲免试举人”的消息,通过官方邸报和太子、赵王两系的密信渠道,几乎同时传到江陵。

    整个府城,瞬间炸开了锅!

    无数羡慕、嫉妒、难以置信的目光,如探照灯聚焦在林氏家族和传言即将鲤鱼跃龙门的“文曲星转世”林闲身上。

    周学政、李知府、周知县等与林闲交好的官员闻讯,第一时间带着厚礼前来道贺,言语间满是“鹏程万里”、“指日可待”的恭维。

    林氏族人们更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认为家族崛起在此一举,祖宗坟头冒了青烟。

    免试举人,这意味着林闲直接跳过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乡试鬼门关,拥有了直通京城参加明年会试的资格,可谓一步登天,省却了数年乃至十数年的苦熬!

    然而处于风暴眼中心的林闲,在接到消息最初的惊讶过后却异常平静,甚至嘴角还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屏退左右,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对着窗外摇曳的竹影,林闲沉思了整整一个下午,无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傍晚时分,他命人请族中主要成员和闻讯后迟迟不愿离去、想要亲眼见证这“荣耀时刻”的李知府、周知县等人。

    客厅内烛火通明,人头攒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热切地聚焦在主位的林闲身上,等待着他说出感恩戴德、接受恩典的话。

    在众人期盼、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目光中,林闲缓缓站起身。

    他平静地扫过全场,语气沉稳得像在谈论今晚的月色:“诸位厚爱,林某心领。然此番天恩浩荡,林闲思之再三,决定……不能接受。”

    一语既出,满堂皆惊!

    空气瞬间凝固!

    “爹!您…您这是为何啊?!”

    林承宗急得差点跳起来,脸涨得通红。

    “爹!这可是天上掉馅饼……不,是掉金元宝的大好事啊!多少人求都求不来!您怎么能……怎么能拒绝呢?!”

    儿媳王氏脸色大变,也连忙劝道。

    “闲兄!慎言!慎言啊!”

    李知府也慌了神连忙劝阻,声音都变了调:“此乃陛下天恩,更是太子殿下与赵王爷两位贵人同时举荐。金口玉言,岂是儿戏?若贸然拒绝拂了圣意,得罪了两位王爷,这……这后果不堪设想啊!”

    面对众人的惊愕与劝阻,林闲神色不变,他仿佛早已看透一切。

    林闲轻轻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即朗声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如珠:“林闲多谢陛下天恩,亦感念太子殿下与赵王爷的抬爱。”

    他先礼后兵,话锋随即一转,变得铿锵有力:“然功名二字重于泰山,非施舍可得!举人之位乃国之器重,士之荣耀。当凭真才实学,于考场之上真刀真枪光明正大取之,方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士林清议!”

    他扫过众人,抛出一连串犀利的反问:“试问若林某因一梦之兆侥幸得之,纵能显赫一时然根基不牢,如沙上筑塔水中捞月终非长久。他日若有人问起:林闲,汝之才学何在? 难道要林某答此乃陛下梦中所得?岂不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

    他声音提高,带着不容置疑:“再者林闲寒窗数十载,所盼者乃堂堂正正,与天下英才同场竞技一较高下。秋闱之关固然艰难,却亦是磨砺锋芒之石。绕过此关即便他日中了进士,心中亦留遗憾道心不稳,念头不通达。这好比那还没学会走,就被人硬塞了一匹千里马,看似风光实则一跑起来,难免摔得鼻青脸肿!”

    最后他抛出最具说服力的“王炸”:“况且诸位细想,陛下梦兆明文指出文曲星转世将于今科显名。若林某免试入举,未经考场淬炼不战而胜,又如何称得上是于今科显名? 这岂不是曲解圣意,有负陛下期盼?林某愿凭自身之力,于秋闱考场之上真刀真枪金榜题名。如此方是真正应了梦兆,为陛下增光,彰显我朝科举之公正,文运之昌隆!”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有节有度,有格局有气节!

    既表明了不慕虚名、坚守士人风骨的志气,又巧妙化解了“违逆圣意”的风险,更展现了对自身实力的强大自信和宏大格局!

    至此,林闲将“拒绝”升华到了“忠于陛下真意、维护科举尊严”的高度!

    满堂寂静!

    落针可闻!

    李知府、周知县等人闻言,先是愕然张大了嘴,随即面面相觑脸上先是难以置信,继而慢慢转变为深深的震撼与由衷的敬佩。

    此等胸襟气魄,此等远见卓识,已非常人所能及,简直有古之名臣风范。

    “闲兄……不,闲先生!”

    李知府率先回过神来,长揖到地语气充满了敬重:“先生之志如山高海深,下官……佩服!五体投地!”

    “爹!承宗……受教了!” 林承宗也满脸羞愧,低下了头。

    说服众人后,林闲当即修书三封。

    一封上奏皇帝,言辞恳切而不失风骨,表达对天恩的感激,但谦称自己“德薄才浅,恐负天眷”,不敢僭越,恳请陛下允许他“凭尺寸之功,于场屋之中自取”,若得中,方显皇恩浩荡、梦兆不虚。

    另两封则分别致谢太子和赵王,感谢举荐之恩,但表明心迹:“闲虽不才,亦知功名当自取,方为长久。愿试锋芒于秋闱,不负知遇。”

    奏疏和信件,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京城。

    消息如同旋风般再次传开,舆论彻底反转。

    铺天盖地的赞誉,尽数涌向江陵!

    林闲“拒恩科,守本心”的事迹,被士林广为传颂。

    其形象瞬间高大如山岳,被誉为“真才实学、气节高洁、深明大义”的当代楷模。甚至连茶馆说书人都编出了新段子:“文曲星拒官记”!

    皇宫御书房内,皇帝看到林闲的奏疏后,先是诧异随即抚掌大笑,对左右近侍赞叹道:“好一个林闲!不慕虚名,志存高远,自信磅礴,更难得的是深体朕心(指维护科举公正和梦兆本意)。此子,乃真国士也!”

    他对林闲的欣赏,再次达到了新顶点。

    京城,赵王府。

    赵王接到林闲的谢绝信后,在书房内沉默了许久。

    旁边的络腮胡王谋士低声道:“王爷,果然不出所料,此子……拒绝了。”

    赵王缓缓放下信纸,眼中精光闪烁。

    他非但没有恼怒,反而露出复杂难明的笑意喃喃道:“拒绝了……好!拒绝得好!此子,果然非凡! 这份心性,这份格局,这份自信……太子那边,怕是根本驾驭不了这样的大才。”

    他看向络腮胡谋士,语气带着发现瑰宝的兴奋:“看来我们之前……还是小看他了。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值得下重注结交! 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也绝不能推到太子那边成为死敌!”

    与此同时,东宫。

    太子见林闲不接恩典还在沉思,身边那位阴柔谋士的谗言却恰好再次响起:“殿下,林闲此子连陛下和您的好意都敢拒绝,其心……恐怕不小啊。如此傲气,将来恐难驾驭……”

    太子闻言,眼中的欣赏不由得蒙上了一层阴影。心里在奸臣的蛊惑下,对林闲的态度逐渐变了味……

    林闲用自己的选择,赢得了真正的尊重和更高的声望,但也让暗中的漩涡更加汹涌。

    如今全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即将到来的秋闱之上。

    这已不仅仅是一场科举,更是林闲自证实力、回应期待与质疑的正名之战!

    他必须赢得漂亮,赢得毫无争议!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