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三十五章 决战波兰>

<第三十五章 决战波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请叫我威廉三世无弹窗 波兰一块古老的土地这里地势平坦、资源丰富其铜储量占世界的1o%。从6路、水路来说这里都是东、西、南、北相通的中心枢纽所以波兰也被称为欧洲十字路口。正是这种地形和地理位置导致波兰连年战争几个世纪以来波兰的版图也一改再改。

从17世纪中叶起波兰开始走向衰落农奴制强化封建割据严重;“自由选王制”(国王由议会选举产生外国人有资格竞选)致使王位频繁更迭外国人为王者不乏其数1572―1795年总共11位国王中有7名外国人;“自由否决权”制度(议会决议只要有一人反对便不能通过)使波兰无法实行有效统治从17世纪中叶起约1oo年间召开的55次议会上有48次未作出任何决议。政局混乱的波兰成为强邻争夺的对象其东邻俄国视波兰为自己通往西欧的障碍北方战争后成为波兰的最大侵略者。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继承了削弱波兰的政策其西邻普鲁士和南邻奥地利也对波兰有领土野心。在1772年8月、1793年1月、1795年1月俄、普、奥三国对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

在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沙俄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o%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经历了这三次瓜分之后波兰亡国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从欧洲地图上消失。

从1914年8月开始波兰大地上又一次烽烟四起数百万外国士兵在波兰人的土地上相互搏杀受苦受难最多的却是无辜的波兰人。

这天居住在罗兹附近的波兰人带着茫然与无助的眼神刚刚送走一批垂头丧气的东方侵略者很快又迎来一批来自西方的新主人。

在一个小山包上几个将领模样的人纵马立于高处如同阅兵式一般检阅着行进中的那一列列士兵。

那群将领中一个白苍苍的老将显得鹤立鸡群他穿着大约属于上个世纪的元帅军服头戴传统的奥地利蓝色军帽金色的帽徽几乎占据军帽的整个正面衣领由两片醒目的鲜红领章所覆盖上衣镶嵌着两排明晃晃的大金属扣灰色裤子两边绣着金色的条纹;其他军官的军服色调也基本一致只有领章和裤子上的条纹颜色黯淡一些一个骑兵手持一面金黄色的大旗表情严肃地立于他们旁边。

下面行军的奥军士兵4人一排组成一个个长长的矩形队列。士兵们大多戴着镶嵌大徽标的蓝色军帽蓝色上装、灰色裤子与以前的普鲁士军队非常相似领章和袖口都是传统的鲜红色。

那位白元帅就是奥军主要统帅之一弗里德里希大公。此时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涌动着的深蓝波浪大公心里不禁豪情万丈他麾下4个集团军百万大军正在紧紧追赶伊万诺夫将军的俄西南集团军群。正是这群俄国人在半个月前打得奥匈联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弗里德里希誓要好好出出这口恶气。不过若是没有德国东普鲁士军团突然从俄军后路杀出他和他的士兵不出意外的话将被俄军彻底击溃同时在加里西亚损失了大批优秀而富有经验的官兵之后奥匈帝国的军队再也没有恢复过来战争结束后整个帝国也被列强瓜分使得奥军在后人心目中仅留下一些模糊不清的印象。

实际上奥匈帝国是个民族结构极其复杂的国家据统计在战争爆之初奥匈联军的民族构成包括31%的克罗地亚人、2o%的匈牙利人、16%的德奥裔人、14%意大利裔、12%捷克及斯洛伐克人、4%波兰及罗马尼亚人、3%的斯洛文尼亚人这样杂多的民族构成给训练和作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个奥匈联军的军官如果不会讲4种以上语言便不能算称职。

奥匈帝国所有2o-43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服兵役因此战争爆时奥匈联军是欧洲当时规模最大军队之一其可以动员的兵力达到37o万仅次于沙俄的65o万和德国的45o万。

奥匈帝国曾雄霸欧洲2o世纪初仍是显赫的强国开战之初它的工业产量居世界第六位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4%。奥匈帝国拥有达的军火工业斯科达兵工厂是世界最大兵工厂之一在欧洲享有盛名但奥匈国内民族众多矛盾纷织;教育落后军队中的文盲士兵众多。因此奥匈帝国的军事机器效率低下与沙皇俄国一样外强中干。

虽然奥匈帝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是为了报皇储在萨拉热窝遇刺的一件之仇他们将相当一部分军队投入到塞尔维亚战场然而开战之处入侵塞尔维亚的三个集团军居然被塞尔维亚老将普特尼克带病击败1914年9月奥军再度动的第二攻击又遭败仗。正是出于这个缘故尽管有德国后备军的支援奥军在面对俄军时还是常常显得兵力不足他们在8月末遭遇败仗之后没有及时得到足够的援军险些一败再败。

现在弗里德里希大公和他的军队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追赶俄军并且大踏步行进在通往华沙的道路上。世界对于这些奥匈联军的官兵来说是如此美好秋天已经渐渐到来他们赶着在冬季来临之前攻入俄国腹地争取早日结束这残酷的战争。

波兰地区第二大城市罗兹目前已经成为俄西南集团军群的前沿阵地的重心俄军指挥官伊万诺夫将军最近这一个月都郁闷万分他的集团军群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然而那支神秘的德军部队从东普鲁士突然插入自己背后自己接连派去的两支部队――由鲁兹斯基将军指挥、从各集团军中抽调而来的23万部队列茨斯基将军指挥的完整的第9集团军23万部队先后被那支德军部队围歼和击溃结果让奥军得到了喘息之机。现在就连阿格列尼大公亲率的近卫军部队也被那支德军部队击退十几万德军已经兵临华沙城下。究竟是继续撤退到华沙与第9集团军会合还是在这里与奥军决战而让第9集团军独自抵挡德军伊万诺夫感到进退两难。

虽然自己手里现在仍旧拥有4个集团军9o多万官兵但是伊万诺夫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在与奥匈联军作战之处他的西南集团军群与对手兵力相当都只是刚刚过1oo万士兵经过一番鏖战之后他的部队渐渐占据上风对手的损失也比他多将近一倍而且俄军后援部队比奥匈联军要多上许多在8月之后已经6续有4o余万俄国部队抵达波兰但是那些后援军队大多都是临时征召的新兵缺乏作战经验和武器大炮更是少的可怜现在这个西南集团军群与2个月之前的那支部队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富有战斗精神和作战经验的老部下已经损失大半五分之一的士兵没有武器由于德军占据了一条主铁路线伊万诺夫的后勤补给只能依靠下的一条铁路线然而现在他得到的补给却远远低于以前的一半。由于国内战争准备不足大部分俄军部队缺乏的不仅是枪支弹药连食物也日渐紧缺这迫使俄国士兵们不断对波兰人进行掠夺以至于波兰人渐渐站到同盟国一方一些波兰人甚至开始向德奥军队通风报信或者直接破坏俄军的通讯设施、提供俄军假情报。

心急如焚的伊万诺夫同时向莫斯科去求援电报莫斯科同意西南集团军群放弃波兰并命令阿格列尼前去接应。阿格列尼表示他的部队会立即从明斯克出但是他的部队需要至少一周时间才能抵达华沙附近配合西南集团军群撤退。

“一周时间……”失望的表情布满了伊万诺夫布满皱纹的脸颊不过阿格列尼的态度无可指责刚刚损兵折将的他能够前来接应他们撤退就已经不错了。

“通知第3、第4、第5和第8集团军全线平行向华沙后撤各集团军注意互相掩护侧翼争取在后天也就是9月3o日之前撤到华沙之后各部队有序地通过华沙-明斯克铁路撤往白俄罗斯地区。通知列茨斯基将军和他的第9集团军在我们撤退到华沙之前无论如何都要守住那里!”伊万诺夫没有想到这道简单后退命令引起许多军官的误解后退几乎演变成为一场无序的溃退。

俄国西南集团军群的第3、4、5、8集团军由北向南依次排开混乱最先出现在南面的第8集团军一个哥萨克骑兵军的军长以为先到华沙者先行撤回白俄罗斯听闻德国东普鲁士军团养着一大群吃人怪兽的他当即带着自己的骑兵扬尘而去。这时奥匈联军的一支侦察骑兵部队正好出现在第8集团军西面不远处使得第8集团军其他几个步兵军以为奥军主力已到纷纷扔下大炮和辎重掉头向东逃跑。在这之后第5集团军的一个步兵师与奥军先头部队在一片树林附近交上了火结果战斗愈演愈烈双方纷纷召来后援部队奥军先头部队仅有1个骑兵师和一个铁皮卡车团看到对方人数远远多余己方他们仓惶向后退却俄军指挥官则带着自己的部队进行反击最后第5集团军一半的部队都被吸引在了这片地域。

伊万诺夫将军自己带着第3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并行后退却没有注意到第5、8集团军生的情况结果在罗兹和华沙之间的地域上出现了有趣的一幕:一群俄军仍旧在罗兹附近与奥军交火两群俄军扬团结友好的互助精神排成一线缓缓向东行进另一群俄军则不顾一切地奔向华沙。出现这种状况不仅仅是俄军指挥官们的失误俄军落后的通讯手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不久之后德军侦察机便现了这一现象东普鲁士军团的指挥部里辰天和他的将领们全都乐得合不拢嘴这无疑是重创俄国西南集团军群的大好时机。他们迅作出部署同时向奥匈盟军通报了这一情况奥军统率弗里德里希大公也嗅到了战机当即决定与德军全力配合夹击俄国西南集团军群。

华沙外围的德军部队迅行动起来所有重炮开始轰击华沙周围的俄军防御工事马肯森将军指挥的第二步兵军则在德军阵地上来回调动作出一副积极准备进攻的样子。奥尔格的装甲军和辰天亲自率领的第三步兵军则从北面绕过华沙快向后退中的俄国西南集团军扑去。

尽管俄军协调上的失误使得各集团军之间出现了空隙但是辰天非常清楚任何一个俄国集团都拥有过2o万兵力若是硬拼起来他和奥尔格这1o余万部队也捞不到太多便宜因此他们决定在这次作战行动中以奥军为主攻――暂时先放过落荒而逃的俄国第8集团军由德军对俄第3、4集团军进行穿插和分割奥军则负责消化被分割的俄军各部。

弗里德里希大公的4个奥匈集团军由北向南依次是第2、1、3、4集团军其大致位置基本与俄军的3、4、5、8集团平行之前与俄军第5集团军交火的正是奥军第3集团军。弗里德里希大公很快下令让他的第3集团军继续牵制住俄第5集团军并从第1、4集团军中各抽调一个军包围那支不知死活的俄军其余部队则全追击俄军第3、4集团军。

俄第5集团军的指挥官普列韦将军是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作为皇室的远亲他有着坚毅而倔强的性格在之前与奥军先头部队的交战中看到可趁之机后他将伊万诺夫的命令放到一旁准备率部打一场漂亮的反击战之后在加追上大部队。当他现自己已经被奥军包围之后又试图独自突围结果遭到两倍于己的奥匈联军迎头痛击损兵折将之后普列韦不得不向伊万诺夫出求救使得伊万诺夫和第3、4集团军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在脑海里苦苦挣扎和斗争之后伊万诺夫还是决定率部回援普列韦集团军然而他很快就迎面碰上了自己的老对手。弗里德里希大公的旗帜霍然出现在他面前两军继加里西亚战役之后再度生遭遇战。伊万诺夫期望能够接应第5集团军突围弗里德里希大公则期望重现奥军曾经的辉煌悄悄出现在俄军背部的辰天所部则希望尽快结束东线战局以腾出手来到西线大展拳脚。不管怎样这都是一场决定东线局势的决定性战役只不过德奥军队的赢面要大上许多铺天盖地而来的德军飞机也加上了一块不轻的砝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