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三十二章 回光> <第三十二章 回光>
- 请叫我威廉三世无弹窗 在这安静而温暖的夜里躺在床上的辰天用踏实的睡眠表达着自己对前线将士的信任。当然他的贴身侍卫长――勇敢而机智的雷尼正守候在门外实在有重大而紧急的事情辰天并不那么介意被叫醒。
对于即将到来的这个早晨辰天和他的国民一样充满了期待因为他们知道结果无外乎两个一个是胜利另一个是辉煌的胜利。
当那些战斗着、运筹着、观望着以及一切相关人等将注意力集中到英格兰的时候在漆黑的北海海面上一支刚刚从德国基尔军港开出的舰队正快朝着英格兰东北部驶去。这支舰队由3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37艘快货轮、6艘中型邮轮组成每艘船的甲板、船舱和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全部被装备齐整的步兵以及他们的装备所占据。
这11ooo名来自东普鲁士的步兵将作为第三波登6部队登上海滩此时尽管有些晕船士兵一个个都是士气饱满的。他们中许多人是参加过波兰战役的老兵那场由德、奥、俄三国的百万大军参加的战役结束后他们在马肯森将军的带领下驻守波兰。随着德俄结盟波兰已经成为一片平静的土地平静得令人厌烦!现在这些渴望战斗的东普鲁士战士们又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为了尽量躲避英国人的耳目德国总参谋部特地从距离英国最远的地方――波兰调动军队。这些步兵虽然没有接受过登6训练但在已经攻下的地方登6并不存在太多麻烦。
此外登6部队的物资和装备从加莱和敦克尔克运出――那些运输船看起来是驶往多弗尔为兴登堡集团军运输补给实际上在海上转向格里姆斯比。
在巡洋舰“皮鲁”号最好的房间――舰长室里马肯森将军东普鲁士集团军的元老之一也是德国6军中公认的一流指挥官并没有辜负舰长博格中校的美意――中校慷慨的贡献出了自己地房间和床铺而马肯森将军很快便安然入睡。一个很少坐船的人能够在这种有些颠簸的海况下享受香甜的睡梦。就连舰上的海军官兵也羡慕不已至于那些6军士兵就更不用说了。
此时不仅是英国人就连德国总参谋部的大部分军官也不知道这支特殊的舰队和这批特殊的士兵。至于官拜6军上将、因为卓越贡献而获得蓝色马克斯勋章地马肯森将军除了德皇和少数高级将领之外其他人都以为这位波兰驻军的最高司令仍在华沙享受那里的沥沥春雨。
“我快要生锈了!”马肯森将军这样对皇帝说道“要么让我上战场要么让我退役!”
对于这位现年66岁仍旧精力充沛的沙场老将。辰天向来是信任有佳这种良好的关系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刚刚入主东普鲁士军团的时候辰天还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那个时候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将军就已经是军团的支柱人物之一了。此后不论是日常训练还是东普鲁士战役、波兰战役这位沉稳而睿智的将领都有足够让人放心地表现。
“好吧我亲爱地将军!到英国去吧好好教训那些顽固不化的英国佬!”辰天亲自批准了马肯森将军的要求因为他觉得马肯森“经验充足、头脑灵活而且身体结实此时正值指挥官地黄金年龄”让这样一位将军闲赋田中简直是“犯罪”。
于是。在“沉岛”战役起前一个月。锲入英军后方的作战行动被确定了地点定在了地理条件相当合适的格里姆斯比作战起的时间与正面战场相同。而行动部队则从佛朗索瓦的第8集团军、马肯森的波兰集群选出――由第8集团军有登6经验的部队抢占滩头并巩固登6场接下来进攻或是防御就交给马肯森的部队。论进攻论防守曾在东普鲁士和波兰作战的士兵都是最优秀的――这也是辰天自己所创造和存储下来地一笔“财富”。
这个夜晚对于英国人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怀着对前景的悲观忧虑英国皇室、政府的主要人物已经准备撤往加拿大了――这里面不包括国王乔治五世。看着辉煌的帝国在自己手里没落乔治五世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悲哀的人对于战局他同样不抱多少希望但他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光荣与责任他不愿意抛弃自己的子民独自偷生。更不愿意成为一位流亡海外的君主――也许比利时国王可以也许西班牙国王也可以但是英国国王不行。
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一处偏僻的码头旁边停靠着三艘潜艇它们地身躯看上去比一般潜艇大上许多。这里的夜晚是平静的这里远离战场的喧嚣但这里的每个人却是不安的。在一位身着黑色礼服、面色苍白如同参加葬礼般的老头指挥下人们忙碌的将大大小小的箱包运上潜艇一切看起来都在悄悄的进行但是周围警戒的士兵――穿着红色军服的皇家卫队。却让人能够轻易的理解这群人的行动。
午夜刚过不久一队马车咯嗒咯嗒的来到这个码头。车夫穿着平常人的衣服但马和马车都是华丽的从马车上下来的人更拥有掩饰不住的非凡气质。这些人一个个低着头尽量不让人看到自己的脸他们优雅而迅的穿过没有红地毯的码头和非常普通的踏板分别登上那三艘潜艇。在从狭窄的舱口进入潜艇的时候这些人的表情无一例外都是不悦的、勉强的。换作平时他们是绝对不屑于乘坐如此肮脏而猥琐的“交通工具”然而现在的情况却容不得他们选择。在德国战舰和潜艇的封锁下唯有邮轮与潜艇才能安全的穿过――大部分贵族和政要选择了邮轮但也有那么一部分身份或是性格特殊的人不愿意搭乘没有悬挂英国国旗的船只出行然而现在船只在大西洋上航行并且悬挂英国国旗是愚蠢而带有自杀性的。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海军部只好为这些特殊人等弄来几艘远洋潜艇抛开空间狭小不够舒适等因素它们的性能还是比较可靠的――它们年初才在美国波士顿下水原本是用来加强美国对太平洋和大西洋地侦察、警戒和袭击能力在英国政府的要求下远航来到英国并暂时的“租借”给英国海军。因此尽管它们挂着圣乔治十字旗。但许多艇员却操着一口标准的美国口音。
远在前线的英军将士们显然还不知道皇室和政府的打算在这个夜晚他们是勇敢的、无畏的甚至是有希望地。借着夜幕的掩护在战斗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正面战线后方一条条道路被行进的英军士兵挤满。缺乏装备但这些士兵看起来信心十足英国人、加拿大人、新西兰人、印度人。各式各样的人等都在奔向预定集结地――他们生与死最后的宣判地。在这个时候每个英国士兵似乎都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在光荣的死和屈辱的生之间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前者。
至少在这个夜晚英联军从上到下都不用担心对方那恐怖的空中优势――虽然德国飞机在夜晚也可以冒险起飞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德国人在战役开始之后并没有这么做即便是有着空中战列舰之称的齐柏林飞艇也没有出动――飞艇最厌恨地就是今天晚上这种大风天气。
在没有空中侦察和掩护地情况下德军地面部队不得不依靠他们有限的骑兵进行侦察但是这种侦察受到了地形限制而且信息传递是缓慢的。
“大家不要掉队!继续搜索前进!仔细检查每个灌木丛!”
黑暗中。大胡子那熟悉地声音让舍尔纳不由得抓紧手中的步枪。此时。他们正在一片树林中前进舍尔纳不知道自己具体要去哪里总之是一直跟在大胡子后面前进。而这片树林就在他们半个之前攻下的那片英军阵地后面。
这是列兵舍尔纳参加的第一场战役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行动让这位不久之前补充到黑林根集团军的新兵既光荣又紧张幸运的是他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同伴其中许多是曾在法国作战的老兵尤其是他的连长――被士兵们亲切地称为“大胡子”的瓦特上尉。
零星的枪声不时在树林中响起时远时近这片树林躲藏着一些溃逃的英军士兵所以德国步兵们现在是呈搜索的散兵队形前进。除了枪声之外整片树林充斥着人走过时碰触枝叶的沙沙声侧耳倾听。远处隐约传来激烈的枪炮声那是其他攻击前进的德军部队。
就在步兵们能够看到前方的树林边缘时“停止前进”地命令丛前面传来。不等大家弄清楚生了什么事情一阵咻咻的声音便疾逼近紧接着在树林前方空地上的爆炸几乎让人耳膜破裂接二连三的爆炸如同巨大的战鼓在大地上擂动咚咚咚……
舍尔纳跟着老兵们迅趴在地上如同阳光般耀眼的光线由前方射入树林。黑暗被驱走了世界如同白昼般光明。舍尔纳很勉强的抬起头只看到一些黑影仓惶窜入树林。
“英**队!前面有大批英**队!”
4月22日凌晨4点这对于来自德国黑森的第3步兵军是个黑暗的时刻。4万2千5百名军官和士兵包括由1o8o名骑兵组成的8个骑兵侦察分队、操控着12o门小口径步兵炮的2o个炮兵连按照预定作战计划进攻由2个英国师、1个印度师和1个新西兰旅防守的区域。经过数小时的苦战之后防守方只剩下仅有的两块高地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德军指挥官却接到骑兵分队的报告大批英军正在这一区域后方集结!这一情况尚未得到核实英军猛烈的反击就开始了。尽管英国人的炮火并不凶猛但刚刚攻占对方阵地的德军先头部队立足未稳且没有多少现成的防御工事而后续开进的部队没来得及进行战斗展开以致于面对数以十万计的英军进攻时德军从上到下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花费相当大代价才夺取的阵地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迅丢失了整个军的指挥和通讯体系也在战斗中暂时失去作用。在这种糟糕的局面下黑林根将军的这个步兵军一路后退只是在训练有素的军官和士兵努力下这种撤退才勉强没有演变成溃退。在仓惶退回出阵地之后这支部队好歹是稳住了然而德军整体进攻队形上出现了一个宽约12公里的大口子。
在战线南侧的某片树林边缘曼斯坦因少校和他的士兵们闲而无趣的听着远处的炮声自从战役起之前三天起他们这个特别的装甲加强营便一直呆在这里。最令官兵们郁闷的不是自己不能在最前面冲锋陷阵而是上级给他们安排了极其强悍的“保镖”――整整3个精锐步兵团!这令在意大利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老兵们感到失落与无奈但这是前线指挥部的直接命令这些最新式的坦克是来进行实战试验的为了保证英国人缴获其中的任何一辆试验必须在非常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英国人绝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本土的一寸土地而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双方还在许多地段反复争夺着等到大局已定的时候这些宝贵的坦克自然会有出击的机会。
无线电波遍布在整个英格兰中部但曼斯坦因坦克营的那台报机却始终没有收到属于自己的命令。士兵们默默的等待着可是随着战事的展和德军的不断推进那令人羡慕的战斗之声正逐渐远离这片树林。
这个时候不论是曼斯坦因坦克营还是保护他们的第5o9、577、59o步兵团没有人会想到战火将蔓延到这里。他们所构筑的阵地很坚固但从来没谁认为这些战壕会派上用场――在他们前面百万精锐的德国一线部队正按照严密的计划稳步推进。然而战场是瞬息万变的连同才华横溢、年仅28岁的曼斯坦因在内众多德军将是面临他们登6英国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