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四十章 最后通牒>

<第四十章 最后通牒>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请叫我威廉三世无弹窗 1916年2月2日距离德国坦克部队在世人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已经过了将近1年半的时间古德里安已经从当初的装甲兵学院副院长兼战术理论教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装甲部队指挥官而他手中的装甲部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着。

相比于最初的“石头Ⅰ”型坦克现在的“怪兽Ⅰ”也就是3号坦克在技术性能上提升了不止一个等级。从前装甲部队走上3o公里就要补充一次燃料而且故障率达到将近百分之五现在3号坦克可以在公路上持续行进15o公里即便是在坑坑洼洼的田野中也能走上七、八十公里故障率也下降到了百分之一以内。

从前当一个好的坦克手必须先学会修坦克现在坦克手们可以更专心于坦克行进、进攻和防御战术因为现在每个团都有专门的抢修小队只要有坦克抛锚他们就会坐着专门的维修卡车赶来专业的技术、专业的器械机械故障已经不再是让指挥官们头疼不已的问题了。

十分钟之后通讯官重新来到古德里安身边。

“报告弗莱明将军来电报他的第2装甲军前锋部队已经抵达圣珀尔腾郊外根据空中侦察得到的情报奥匈帝**队在圣珀尔腾构筑了临时防线聚集在那里的奥军大约有1o万!”

“1o万!”古德里安只得苦笑看来他的同僚遇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两国目前仍未正式进入战争状态按照6军统帅部的命令他们要尽可能避免使用武力除进行自卫外尽量以碾压、侗吓、鸣枪的方式驱赶奥军。尽管如此一天以来双方已有不下千人在战斗中丧生而当对方大股部队相遇时。一个不慎就有可能演变成为一场双方都不愿见到的战斗甚至将这场行动从干涉升级成为战争。

基于这些原因德军的指挥官们都被要求大胆突进、谨慎处事这是一个相当矛盾和高深的要求。

德军后续部队情况或许会好一些但作为突入奥地利的双箭头古德里安装甲军和弗莱明装甲军不得不面当其冲地面对这种奇特局面。上午的时候奥军边防部队几乎是在惊恐中被德国装甲部队突破了防线光古德里安装甲军打头阵的5个坦克团就俘获了不下万奥军官兵。在这过程中双方都开了枪死了人。但总的来说局面还在控制之中。

不过随着奥军重新部署想要碾过对方防线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了说不定某些不知好歹的奥军指挥官还会下令用大炮和手榴弹还击到那个时候……

想到这里古德里安只能以“奇怪的战争”来嘲讽这种局势了。他、弗莱明少将以及第3装甲军的拜尔少将都是不满4o岁的年轻将领其中古德里安和弗莱明都是东普鲁士军团地旧将古德里安担任第二坦克师指挥官的时候弗莱明指挥着第2装甲师英伦战役时都有突出贡献。拜尔少将是威廉二世时期皇家近卫军装甲部队的指挥官。后来调拨到前皇储普林斯手下。战争期间统帅第5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参加过凡尔登战役、塞纳河战役、多弗尔登6战、伦敦战役、伯明翰战役和苏格兰战役是军中经验最为丰富的装甲部队指挥官之一。

在这一次行动中。古德里安和弗莱明率部进入奥地利拜尔的部队则作为先锋挺进波希米亚就第一天的情况来说拜尔少将的任务实在要轻松得多。

古德里安的通讯官刚走回通讯车那边又从一个下士那里接过一张电报纸他随即转了回来。

“报告第23坦克团来电报他们在艾森平地附近遭遇一支奥军坦克部队对方大约有3o辆坦克和一些装甲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附近可能有一个奥军兵营!他们已经请求空中侦察了!”

“埃森平地?”古德里安说着俯下身子花了点时间才在地图上找到那个地方。

“将军需要给他们下达什么指示吗?”

“告诉他们不用太紧张奥匈帝国地装甲部队也就那么点旧坦克留下一个坦克营和两个装甲连严密监视其余部队继续前进!”古德里安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因为他知道奥匈帝国的坦克都是德国6军淘汰下来的“石头Ⅰ”型以奥匈帝国目前地军工实力。自己制造一辆比“石头Ⅰ”更先进的坦克要比登天还难。

到了下午4点的时候距离第一批德军部队越界已经过了足足5个小时可是在维也纳的皇宫里大臣和将领们却吵吵嚷嚷的弄不出个结果。

“我们还是请弗里德里希元帅出来主持局面吧!”平时嚣张跋扈遇到事情却犹豫不决的奥地利参谋长康德拉男爵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想方设法求助于战时的联军统帅弗里德里希大公。

“不行大公早已不问政事现在请他出来根本没有作用!何况他现在病情非常严重据我所知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奥地利6军大臣兼奥匈帝国中央政府6军部长卡斯巴公爵大声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还是应该听从新皇帝琳达一世陛下的旨意!”

康德拉男爵冷哼一声这个卡斯巴要么是被俄国人买通了要么就是拜倒在新女皇的石榴裙下总之结果都一样――口口声声新皇新皇这位新女皇虽然是风姿绰越可毕竟尚未在维也纳加冕登基朝中元老们大都反对在这个时候听从圣彼得保地指挥。

弗朗茨时期的重臣、奥地利政府和中央政府双料财政大臣安德拉斯公爵就是态度最为坚决的反对者他毫不客气的驳斥道:

“哼!那个女人现在还在她的冬宫做美梦吧!她哪里知道这里的局面?她又懂得什么?开战?笑话我们现在根本没有一点准备军队没有动员也没有集结拿什么跟德国人打?”

“放肆!你怎敢如此称呼陛下?德国走狗!”卡斯巴公爵针锋相对的呵斥道。

众所周知这两个人的矛盾由来已久每当制定年度军费预算的时候他们就会在资金数额上争得不可开交。对此老奥皇也只得好意劝解。人们原本以为随着新皇地确立与琳达一世走得很近地卡斯巴公爵将会取得前所未有的优势然而琳达还未登上维也纳的皇座德国人的入侵便打破了这种局势――安德拉斯公爵历来主张仿照德国人走工业革命的强国路线这下却被卡斯巴公爵抓住话柄一口一斤“德国走狗”闹得双方几乎要拳脚相向了。

“又来了……”周围的人们恨不得捂住自己的耳朵好好一个中央政府内阁会议却因为两人的吵闹迟迟没有进展。元老们各有各地支持。奥地利将军们有的主战有的主和匈牙利的将军们反应冷淡大半天下来也只有海军内部较为一致――以奥地利将领为主的海军部在总司令安东毫斯上将的率领下主张对德宣战、以武力对抗然而他们的对手德国海军在这次入侵行动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行动。

“好了好了!各位现在不是争论这个的时候再有2个小时德**队恐怕就要进入维也纳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该如何应对这个窘迫的局面!”奥匈帝国中央政府内阁总理马里奥・韦伯继续充当和事老地角色可是从前老奥皇在地时候。这两个人多少还会收敛一点。现在好不容易找到泄的机会如何肯轻易收手?

马里奥不得不使劲拍着桌子这样。面红耳赤的两人才勉强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战争或忍受现在只有这两条路!”在众人各抒己见之后马里奥只能这样总结到。

这些大臣和将领们倒是比较统一他们纷纷喊道:“不能忍受!”

“那就是战争?”马里奥一脸严肃的看着大家。

这次却没有几个人出声音了此前康德拉男爵已经向大家介绍了局势的展德国动用了几乎全国的常备军入侵者达到8o之众而且装备精良、准备有绪论常备军数量。奥匈帝国不落下风但奥军分散在全国各地而且毫无准备即使倾全国之力空中力量也只有德国的四分之一装甲力量的七分之一官兵素质与士气更是无法和德军相提并论。开战奥军几乎没有胜算幸运的话也只是一个惨和更要命的是战争完全在奥匈帝国地面上开打。对城市和工农业的破坏难以估量。

还有一点康德拉男爵并未明言那就是目前的奥匈帝国内部人心不齐正是因为在立皇储一事上分歧巨大德国人才有了干涉地机会。波希米亚、匈牙利都不愿承认琳达一世为奥匈帝国的新皇帝波希米亚更是直接引来了德**队匈牙利此时虽未宣布独立但也拒绝调遣军队到德奥边境去。没有了匈牙利军队的支持奥军实力大减仅凭奥地利很难与德国抗衡何况奥地利民众对于德国并无强烈的抵触意识……

马里奥暗自叹了口气说道:“与柏林的交涉仍然没有结果我们该考虑考虑出最后通牒了!”

所谓的紧急外交磋商从德军出外交声明之后就开始了然而奥匈帝国驻柏林大使却连德皇都无法见到德国政府只派出一位相应等级的外交部官员和奥匈大使打哈哈据说德国外交大臣施特雷泽曼连续会见了美、日、土、荷、西等国大使为的就是取得除奥、俄之外的国家地理解与支持。

相比于柏林的“蓄谋已久”维也纳的外交活动仓促而盲目直到下午2点维也纳才第一次与圣彼得堡就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达成一致此后也才有了“新女皇”的第一道圣谕――全力抗击德**队的武装入侵。

现在拥有开战权的奥匈帝国中央政府却在为是否执行这一“圣谕”而争论不休。

“要求俄国和我们一起出通牒!”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其他人也纷纷应和这情景就像落水者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上一次战争之初英、法、俄联合要求德奥停止动员这次轮到奥、俄联合向德国出通牒了世事变迁之快的确有些令人无所适从。

“就这样办吧!”马里奥无奈的作出决定。

1个多小时之后奥匈帝国的重臣们终于盼来了圣彼得堡的重要消息俄国女皇已经乘坐专列离开圣彼得堡预计在4天之后抵达维也纳。此外女皇作出决定由俄、奥两国联合向德国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限定时间内将全部军队从奥匈帝国撤出否则俄奥将考虑进行全国总动员并对德国采取军事手段。

对于奥匈帝国中央政府和奥地利政府的官员和将领们来说这是自德军入侵之后所收到的唯一一个好消息这一刻就连反对派的安德拉斯公爵也暂时放下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众人都在为这个意义重大的外交通牒而感到欢欣鼓舞外交官们更是急不可耐的提笔撰文。

“好了帝国终于得救了!”马里奥大大的舒了一口气从他的角度来看只消挨过了今晚德国人就不得不迫于俄奥的联合通牒停止入侵此后不管德国人立即撤兵还是故意拖延只要琳达一世抵达维也纳并正式登基然后宣布波希米亚公国、卡尼鄂拉公国、匈牙利王国、滨海自治省份对于德军的干涉邀请为叛国行为那么德国人的借口也就站不住脚了。

可惜这份外交通牒还未递送到德国外交部门德军对圣珀尔滕周边十数万奥军动进攻的消息便传到了维也纳这无疑给刚刚升起希望的奥匈帝国重臣们当头一盆冷水――大规模冲突很可能意味着战争的提前到来可是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命令前线部队消极抵抗甚至是不抵抗显然是不现实的。

“上帝保佑奥匈帝国!”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