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五十三章 协议缓冲区>

<第五十三章 协议缓冲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请叫我威廉三世无弹窗 在勃兰登堡门享受过皇室贵宾的礼遇之后裕仁亲王又有幸在亚力山大广场一睹德国禁卫军的风范。

辰天不止一次的在这里检阅过他的部队但对于裕仁来说这是第一次也将是唯一的一次。

受阅部队是德国皇家禁卫军第骠骑兵师和第5步兵师的3万多名官兵骑着白色骏马走在队列最前面的是他们的统帅马修中将他头戴传统的金色尖顶头盔身披深灰色的大披风走过检阅台时将佩剑立举于正前方。

紧跟在马修将军后面的是二十名手持枪旗的骑兵他们的装束要比普通禁卫军骑兵华丽许多胯下的战马一律为黑色而那些旗帜则代表着帝国、德皇和参阅各部队。在经过检阅台时他们向德皇和检阅者们行注目礼。

随后进入人们视线的是25oo名穿着传统普鲁士军服、骑着黑色、白色或者灰色战马的枪骑兵这也是目前德国最后一支千人以上规模的骑兵部队。他们头戴银色的尖顶头盔而不是作战时的平顶无沿军帽手持3米多长、顶端带有三角小旗的长枪腰间的武装带上仍有皮质子弹匣但他们背上并没有骑兵短步枪。

清脆悦耳的马蹄声持续了好几分钟就在骑兵队列即将离开检阅台区域时站在检阅台上的人们已经能够听到来自后面的马达声。如今的德国皇家第骠骑兵师并不是一支传统的骑兵部队除了礼仪性的2ooo多名骑兵之外剩下的都是“现代骑兵”也就是德国6军最引以为豪的装甲部队。

不一会儿两辆炮管修长、车体前部涂有金色鹰徽的坦克以中等度出现在广场上。就坦克外观来说它们不同于德国6军现役的任何一种坦克事实上它们是由石头dd型坦克的底盘加上特制炮塔并加以精心修饰以作为仪仗坦克之用。4o倍径的5o毫米坦克炮有些不伦不类但其粗细长短在视觉角度却是十分优雅地。特制的炮塔也被削去了棱角并粉以墨绿色的油漆和硕大的白色铁十字徽标。

同样是两辆一排后面十四辆外观上几乎一摸一样的坦克6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直到这十六辆仪仗坦克驶过检阅台之后进入广场的才是6军装甲部队标准配置的石头dda轻型坦克这些坦克数量同样不多只有24辆。与它们间隔一段距离地是48辆特洛伊级的装甲运兵车和6o辆奔驰牌卡车。卡车上满载全副武装的士兵后面还拖着77毫米或是1o5毫米火炮。以上便是皇家第1骠骑兵师的全部参阅部队可以说他们代表了战争中德国6军的总体装备情况但并不能如实反应目前德国6军的制式装备毕竟只有柏林都遭受攻击的时候这支部队才有可能走上前线那种情况或许永远也不会出现。

这个时候辰天小小的瞟了一眼身旁的裕仁亲王相比一年前。他并没有长高多少。身形还是那样的瘦小据说成年之后也就是这样地体形。此时他地目光紧紧注视着广场上的参阅部队对于那些坦克和装甲车似乎特别感兴趣。

最后一排卡车渐渐离去之后。整齐的脚步声总算来到了。在咕举着军旗地步兵后面166oo名头戴灰色m16圆顶大耳沿钢盔、身穿新1918式6军步兵制服、身背毛瑟步枪、腰佩刺刀、脚踏大皮靴的步兵以8人为一排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广场。众人步调一致的行军场面蔚为壮观检阅台上的人们也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一个个把胸膛高高挺起。当部队队列走过检阅台前时裕仁同样的举起右手致以军礼。

在没有多少民众旁观的情况下整个阅兵式只持续了近3o分钟。在这之后辰天和裕仁没有多作交流而是一前一后走下观阅台待他们坐上小汽车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收拾打扫观阅台了。

由于时间尚早。辰天领着裕仁一行在菩提树下大街走了一圈这是一条两侧栽满菩提树、极富普鲁士风格的大街大街全长1.5公里除了众多菩提树之外沿街众多地古典建筑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即便是在这隆冬时节街道旁一家家典雅的餐馆、咖啡吧以及那一团团热气都能让人感觉到这里的繁华。只可惜因为日本皇室成员到来。这条街被众多军人和警察暂时性的封锁了市民只能在警戒线外远远观望这里也就看不到往常那种人声鼎沸的场面了。

柏林乃至德国最好的大街令日本贵宾们既好奇又赞叹许多人从前只听说过巴黎的香榭丽大街殊不知柏林的菩提树下也别有一番风味。至于从未踏足欧洲地裕仁亲王这里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无比新鲜的。若是不碍于身份他甚至想走进一家咖啡馆去品尝一下地道的德国咖啡。

在橱窗里那些店主和店员们的好奇目光中这群打扰了他们生意的不之客慢吞吞的从西走到东又从东走到西这才登上汽车离去了。

此后车队径直驶往德皇的临时皇宫贡露宫在建的新皇宫恐怕还要到192o年后才会完工。因此裕仁亲王是不会有机会亲眼目睹了。

简单的欢迎午宴之后辰天仅带着一名翻译与裕仁漫步于皇宫的走廊之中其他的随行人员则被留在暖和的大厅里。

“一旦太平洋区域日美两国的冲突不可调和不知殿下有何应对之策?”

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辰天看起来有些漫不经心但两人都心知肚明这是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裕仁亲王稍作思索之后答道:

“一旦有我国难以调和的冲突自然要劳烦陛下的国家从中斡旋!”

“若德国的协调失败呢?”辰天继续问。

又是三、四秒的思考裕仁回答道:

“战争可免则免若不能避免那也只有全力一战了!”

辰天趁机进一步问他:“先取菲律宾再图东进吗?”

这次是七、八秒的思考裕仁道:“我国采取何种策略恐怕要看陛下的决定了!”

“呵呵我的决定?”辰天脸上装作不解。心里却在暗道这小子也不简单。

这时裕仁反问到:“陛下忘了两国地新加坡密约?”

“噢当然不会忘记!”辰天清楚裕仁接下来的问题但他不打算被对方绕到圈子里去于是抢先说道:“若是太平洋战事爆我国当以海军主力西进!至于战策那还是要看贵国如何取舍了!”

这回裕仁侧是很直接“若贵国海军主力真如陛下所说。那我国自当先图菲律宾再以海军寻找海上决战的机会!”

辰天笑了此时的山本五十六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海军少尉即便战事到3o年才爆那也轮不到他来指挥日本舰队。不过此时已经注意到航空用途的日本海军或许会提前上演珍珠港一幕至于结果如何就没有人能知道了毕竟帕斯卡弗洛给全世界人民都好好上了一课这其中也包括美国人。

见辰天笑裕仁很是纳闷。但又不好直接相问。于是旁敲侧击到:

“敢问陛下对我国的战略有何高见?”

辰天不笑了以俯视的姿态看着裕仁“高见不敢当!只是觉得以贵国地海军实力加上我国的牵制。东南两面同时出击亦可为!”

同时袭取菲律宾和夏威夷对于日本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只见裕仁微微皱起眉头努力思考这带有恭维性质的话语背后真正含义何在。

见裕仁陷入沉思辰天便借机继续对他施加影响:

“再强的国家面临两线作战也会心惊胆战这样的经历我国早已品尝若英法俄三国齐心协力则我国未必能够取胜!因此在面对共同敌人之时你我应以此为戒!”

裕仁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但才过了一会儿。他便提出一个令辰天很不愿提及的问题:

“陛下在下有个疑问既然日德已经成为坚实的盟友为何不共同排挤俄国以瓜分支那呢?想必陛下也知道支那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目前又处于混乱时期孱弱的国防更是不堪一击!只要陛下愿意我们两国可以黄河为界日占北、德占南。丝毫不用理会俄国人地要求!若俄国人冥顽不灵我国必将予以迎头痛击!待太平洋局势稳定我们两国再东西夹击俄国世界必然为我们两国所共同主宰!”

以目前德日地关系中国问题的确是辰天所最为头疼的事情。让日本占据东南亚大部已经助长其军事潜力和争霸野心若再让他们将半个中国归入治下不仅会令那个东方古国生灵涂炭更会让日本拥有可怕地资源和力量。

同时辰天也为这个年轻亲王逐渐显露出来的野心而感到担忧。仔细思考了一会儿他开口道:

“殿下可知缓冲一说?”

“缓冲?”裕仁有些意外虽说他并不是物理学家但对这样一个很平常的概念还是知道的。

“是的缓冲!椅子的座垫、汽车的轮胎还有大炮的液压装置便是缓冲!以欧洲为例强国接壤必难免一战德法如此俄奥亦是如此即便是隔着英吉利海峡英法之争也持续了千年!若德日俄三国共分中国三国势力必然汇聚于此和平的开期之后殿下您知道是什么吗?”说这些话的时候辰天紧紧盯着对方地双眼那双小小的眼睛里看似懵懂实际上远比同龄人成熟。

“是战争?”裕仁亲王很不情愿的说出这句话。

“没错战争!亦或是德日对俄亦或是德俄对日、日俄对德胜败且不论长久的友好关系便会毁于一旦!”辰天语气深沉的说到“因此有一足够大的缓冲区是非常必要的就像目前德俄之间的波希米亚与匈牙利!”

裕仁很快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是三国之间真地需要如此之大的缓冲区?或是在长江与黄河流域之间划出一块专门的缓冲地带即可?”

辰天摇摇头。

裕仁随即又说:“那以半个支那为缓冲区如何?”

辰天还是摇头。

裕仁突然冷冷的说道:“陛下似乎在有意袒护支那!”

辰天心中一惊但与裕仁对视的目光却丝毫没有退让并且告诉对方:“若贵国放弃缓冲区那我国宁愿与贵国一战败者早日退出中国免得两国伤了元气!”

此话一出辰天明显看到裕仁的眼神生了一点变化。

随后裕仁将目光转向别处嘴里却不依不挠的说道:

“陛下的话有些令人失望!”

辰天毫不客气的回应到:“我只是不希望强敌当前的时候两国为了别的东西而起争执!如果贵国只是在中国开矿山、修铁路和正常经商我国绝不干涉!但若是有违反德日俄三国密约的行为我国必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这之后两人的单独会谈不欢而散。

当天晚上德国皇室和政府为来访的日本皇太子一行举办了盛大的欢迎晚宴政府高官、军队高级将领和柏林上流人士均被邀请出席。下午的不快并没有让辰天和裕仁缺席宴会相反致词之后两人还在闪光灯前手握手合影不用说这张照片随后又将成为各大报刊的头条。不过晚宴刚刚过半辰天便以身体抱恙为由提前离开。等到晚上1o点晚宴正式结束的时候两位主角都已不见踪影。

次日裕仁一行离开柏林开始了计划中的行程。

四天之后辰天收到了裕仁亲王从布达佩斯写来的亲笔信裕仁在信里为此前不礼貌的争执而向辰天道歉并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信的末尾他还是表示接受辰天提出的将中国划为中立缓冲区域一说。

在以温和的词句写了一封复信之后辰天知道这个小小的争端表面上就此结束了但是他与裕仁之间的裂痕也就此留下了。尽管这是迟早的事情但辰天还是没有想到它会来得如此之快。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