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二十二章 夜遇敌寇> <第二十二章 夜遇敌寇>
- 请叫我威廉三世无弹窗 “红鹰2号红鹰2号有没有什么现?”
“暂时没有!我这边一切正常你那边呢?”
“一样!”
“再飞1o分钟返航!再飞1o分钟返航!”
“明白!”
两架银灰色的战鹰低空呼啸而过机腹下那黑黝黝、圆滚滚的炸弹在地面上也能看见。
就在它们刚刚飞过的一片树林中一双双警惕的眼睛终于将目光挪向别处。
“白天睡大觉晚上行动我们是老鼠吗?噢可怜的老鼠!”
坐在大树下的俄国兵言语中充满了失望和无奈他们穿着土黄色军服身上却没有背囊旁边也没有枪支手里那着一种非常奇怪的皮毡帽没有帽檐没有棱角看来更像是用来保护脑袋不受撞击的。
就在这时从这名俄国兵不远的一棵大树后面传来低低的交谈声仔细听去那竟是两人在用日文交谈:
“青山君他们在说什么呢?”
“他觉得很郁闷不能光明正大的行军竟要像老鼠一样躲藏!”
“笨蛋在德国战斗机和轰炸机眼皮底下行军不是自找死路吗?”
“少佐说的极是这场战场似乎是没有悬念的可怕的德国人!”
“不战争还不能这样结束德国人必须在俄国付出代价最好是元气大伤这样他们就没有功夫来干涉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大东亚战略了!”
“少佐觉得我们多久能够击败支那军队?半年还是一年?”
“噢不不不三个月最多三个月!”
“可是我们的6军和海军在澳大利亚打了一年多才……”
“青山君请不要将澳大利亚人和支那人混为一谈!澳大利亚人多是英人后裔战争中又得到英人的大力协助战争才挨了那么长时间但那也只是负隅顽抗罢了!就凭我们大日本帝国6海军的强大实力那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结果的!”
“少佐认为支那战争也是如此?”
“当然只要该死的德国人不插手。青山君相信我皇军三个月足以占领整个支那!”
当一阵低沉的嗡嗡声从空中传来的时候日语交谈地声音嘎然而止不止是这个声音整片树林中几乎只能听到风的声音不一会儿两架银灰色的战机再一次从树林上空飞过。然后越飞越远知道完全消失。
从那棵大树后面走出来两个人两个与俄国人相比十分矮小的人一个脸上长着两块横肉表情显得非常不善另一个比他稍为高那么一点脸瘦瘦长长戴着一副与脸型极不相配的圆框眼镜。
“青山君激烈的战斗近日将至祝君好运了!”说话的是那脸上有横肉的家伙。
“明石少佐……”眼镜一个立正很是感动地鞠了一躬。”祝君在这欧洲之地为帝国争光!”
横肉男即是他口中的明石少佐。扶着腰佩的战刀同样回了一个鞠躬礼。
在两人身后不远处一个有一个用枝叶遮盖住上半部分的大家伙从这里望去能够看到下半部的暗色履带。放眼望去。在空中难以观察到的地方这样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它们上面都涂着俄国6军的徽标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拥有一颗三菱重工的“心”。
这支所谓的俄国第4独立坦克旅里所有地坦克都是在远东地海参威重型机械工厂组装的而建立于1927年的这个机械工厂实际上是俄日秘密地合作项目即俄日共同出资日方提供技术人员、图纸、动机、火炮和装甲钢板主要物资从日本运来然后由俄方工人进行组装坦克所有权归属俄国。但是生产技术却属于日本此外日本6军还派遣了一批“志愿”人员驾驶其中一部分坦克德俄战争爆之后这些人更是随同俄军一道调往前线明石久嘉少佐就是这些日本“志愿者”的指挥官。
随着日落的临近炎炎夏日的热潮终于渐渐散去了站在树荫下从身旁吹过的风逐渐恢复了清晨时候的那种凉爽。一个舒服的午觉之后在这片树林中走动的人变得多起来。晚饭时间到了人们各自拿出背囊中的干粮就着凉水吃起来。先遣那两个日本人也不例外他们与另外一些各自一样矮小的同类围坐在一起数量居然有五十人之多。这些人吃地不仅有面包、干馍之类的俄军食品还有好些从本国带来的油汪汪的肉罐头尽管没有加热但那淡淡的油肉香味还是吸引了许多俄国兵。
日本人却不管这么多一个个吃得有滋有味一个低级士兵模样的还拿着一个大水壶给军官们一一倒“水”那清酒的香味随风飘散开来俄国士兵们不禁羡慕得口水直流。
可是一阵疾驰而至的马蹄声打搅了这些人的美餐一名骑着白马地哥萨克神情紧张的从树林外奔来一直到树林中一座小小的营帐前才翻身下马惹得周围的人都将目光聚集到了那里。
半分钟之后一位穿着少将军服的俄国大胡子从营帐内走出来左右环顾几眼对一旁候命的副官低声交待了一通副官点点头高喊:
“集合准备战斗!”
从同伴那里得知俄国人的意思之后那长着两块横肉的明石少佐扔下手中的面包站了起来拔出战刀叽里咕噜说了好一段然后率先奔向不远处的一个“大草堆”猴子般爬到上面掀去盖在上面的树枝打开一个铁盖子一哧溜钻了进去。不一会儿“草堆”后面喷出一阵清烟紧接着开始移动待枝叶纷纷掉落之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辆与普通卡车差不多大的履带战车细节上虽与德式坦克有很大区别但看得出来设计者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德国石头系列坦克和美国克里斯蒂系列坦克的影响小而圆高的双人炮塔炮管口径、长度适中但车底到地面的距离明显较高。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越野行进但最大的缺点便是增加了坦克地整体高度2.6米的高度几乎与德国的IV型坦克一样但是这种被命名为“八六式”的中型坦克整体却只有15吨比德国的IV号坦克少了8吨比德军目前使用的III号改进型也少了将近3吨。
见自己的头儿行动迅刚才还围拢在一起的日本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一个个飞快地奔向自己的坦克。根本不用说清理地上残留的食物了那些印着日文的罐头也就这样被丢弃在大树下面。
没过多久由尼基塔将军指挥的这支俄国第4独立坦克旅便做好了出的准备这时太阳刚刚下山光线虽然在逐渐减弱但吃尽了德国空军苦头的俄国人还是耐心的等待天完全黑下来才将坦克一辆一辆开出树林。
在这片树林南面大约1o公里的地方隶属于德国中央集群的一支装甲先遣部队正打算从西面快穿插到斯摩棱斯克后方以截断俄第5集团军地后路在里加、布列斯特、基希纳乌还有基辅德军所使用地都是这种以装甲部队为先锋的快穿插战术。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围歼战的胜利。唯有明斯克地俄国守军溜的比较快使得德国北集群在那里扑了一个空。
天黑之后德国空军的空中侦察和掩护作用大大减弱。在这种情况下瓦尔特摩德尔上校谨慎的命令他的部队稍稍放慢行进度并以战斗队形前进――一个拥有25辆坦克和15辆突击炮的坦克营位于部队的最前方两个装甲战斗营和四个坦连混合居中接着是一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搭乘卡车的机械化步兵团和一队装载辎重的后勤卡车居于最后方的仍是一个标准坦克营。
1891年出生于东普鲁士耶里霍夫肯特欣地瓦尔特摩德尔有一位担任普鲁士皇家乐队指挥的父亲。中学毕业之后的19o9年小摩德尔参军了并且被分配到著名的东普鲁士集团军以少尉军衔参加了1914年的世界大战战争中曾两度负伤到战争结束时已经晋升为6军上尉。此后继续在德国第8集团军中服役6续担任步兵营长、机械化步兵团长职务。1923年调任德国装甲集群第2装甲军任第9机械化旅担任参谋长在1924年随部队一道远征美国其才能受到上级的赏识战后晋升装甲兵上校并担任该装甲军第2装甲师的一名旅长。
作为经历过1914年比亚维斯托克战役的德**官摩德尔不会忘记俄国人避开德国空军侦察长途偷袭基蒙的惊人举动更不会忘记沃尔贝克师一天之内损失上万人地惨剧没人能够否认侦察机在战争中的作用但是过于依赖这些高技术兵器的话。基蒙和沃尔贝克师便是最好的教训。
良好的警惕性让这支执行快穿插的德国装甲部队免除了一场灾难在斯摩棱斯克西北方15公里处做好伏击准备的俄国坦克旅与自己的目标――对敌手还茫然不知的德国快装甲旅相遇了。
在几乎同一时间上百门俄国坦克炮将47毫米、57毫米和75毫米的穿甲炮弹统统砸向位于最前方的德国坦克营可以说德美战争之鉴终究给了日本人许多重要的提示美军装甲部队的覆灭让他们看到了德国坦克火力与防护的强大因此日本政府委托三菱重工和藤田兵器研究所开在火力、防御上能够与德国主力坦克相抗衡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藤田兵器研究所开出了4o倍径的47毫米炮、38倍径的57毫米炮和35倍径的75毫米炮而三菱重工也用原有的航空汽油动机改进成为2oo马力的坦克动机坦克主体也由三菱重工的设计师设计完成一座拥有3o毫米正面装甲的炮塔位于车体纵向中心偏右位置分为装配57毫米炮的a型和装备75毫米炮的B型a型可在1ooo米距离上击穿5o毫米厚的钢质装甲B型则可以在同样距离上击穿8o毫米厚的钢质装甲当然这些数据都是用日本本国的钢质装甲试验时取得的而日本装甲质量之劣是公认的事实。
且不论双方武器性能如何日德主力坦克之间的第一次碰撞就这样生了!俄军在8oo米距离上的第一轮炮击声势很足虽然光线不是太好但是密集的炮弹还是纷纷落在公路附近正沿着公路行进的那些德国坦克和突击炮当场吃了好些炮弹第一时间便有一辆III号坦克被俄军的75毫米穿甲弹贯穿了车体装甲连锁的爆炸将这辆尚有七成新的坦克化成一团火球另外几辆走在最前方的III号情况也不太好在履带被炸坏之后它们只得在原地向俄军坦克隐藏的阵地开火但是不一会儿便被对方强大的火力彻底击毁。
相比之下拥有厚实装甲的IV号坦克在敌方的第一波打击面前损失稍为小一些只有两辆被打坏了履带剩下的则纷纷离开公路边退边射击十几辆突击炮原本就车体低矮而且是在III号和IV号坦克后面因此在俄军的第一波炮火中大都安然无恙但是车长们丝毫不敢怠慢刹车、左转、倒车一辆一辆推到道路另一侧的田野中。
遭此突然打击摩德尔心里也咯噔了一下看到自己的先头部队在俄军的猛烈炮火打击下损失不小他迅即命令到:
“坦克1营各车保持正面朝向敌人以倒车档有序后退!坦克2营迅离开公路进入左侧旷野地带装甲战斗团、机械化步兵团的士兵立即下车散开!第3坦克营呈战斗队形散开注意保护车队后部!通讯兵向军部报!”
训练有素的德国士兵们在这种突情况下并没有太多的慌乱尤其是遭遇炮击的先头坦克部队更是在摩德尔下达命令之前就自觉的采取了一些有利于避免损失扩大的行动但是俄军占据着有利地形火力相对集中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又有几辆德国坦克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