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一百零五章 伟人墓> <第一百零五章 伟人墓>
- 请叫我威廉三世无弹窗 如果不是自己改变了历史8年后的这里是否会遭遇那场历史的劫难?眼前这古色古香的大街沦为人间地狱之时那情景又是何等的骇人!
看着车窗外那可以用“独一无二“来形容的深秋景色辰天心里不禁这么想。此时此刻豪华的车队正行驶在方砖铺成的道路上路旁随处可见高耸的参天大树不远处年代各异的石碑、石雕、亭台和庙宇隐约可见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古迹在这里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这也让辰天内心深处油然升起了一股忧郁的自豪感。
忧郁的源头来自于前方不足十米处的那辆奔驰防弹轿车那里面坐着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一个说出“攘外必先安内”、“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等言语的统治者。
此时的塞外5o余万中**队正在与侵略者浴血奋战大片的河山又重新回归祖国但是在这大好景象背后是随时都有可能降临的内战阴云最后一个整编完成的德式装甲师被调往华中地区大批装备着标准德式装备的步兵师也在向那个方向汇聚。
但众所周知的那里没有外敌。
辰天很清楚这些军队的作用虽然眼下的局势早已偏离了历史但革命的烈火迟早是要到来的或许就连德国也不例外。
“陛下皇后殿下前方就是紫金山了!这紫金山又名钟山其山势险峻、植被茂盛这里的名胜古迹甚多我们东北方便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和皇后的陵墓名为明孝陵;从明孝陵向前不远就是我们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中山陵这里埋葬的是他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
负责为辰天夫妇讲解的是德国驻华大使奥利弗鲁德尔一个戴着金丝眼镜、身材消瘦的中年男子。这位大使给人地第一印象是颇有学者气质但千万不要被这张文弱的书生脸给欺骗了。他不仅仅是个专职的外交官还是皇家蝙蝠军团的高层谍报人员――从前的蝙蝠军团已经在1915年升格为皇家蝙蝠军团人员扩充的同时还6续兼并了威廉二世时代遗留下来的大量情报资源。
辰天没有作声倒是一旁的朱丽安娜突然插话了:
“孙中山?哦这名字我听过地!他应该是中国最有名的人物吧!”
“是的皇后殿下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人一生都在为建立一个民族、民权、民生的民主国家而奔波!”
眼前这个在中国生活了7年多的德国人或许还不能说全中国的所有朝代。但说到孙中山的时候言语中却充满了敬意。
“鲁德尔!”辰天唤了一声。
“是的陛下!”
“你见过孙中山本人吗?”
鲁德尔不假思索的回答到:“是地陛下6年前有过一面之缘!”
“你很幸运!”辰天很平静地说到。
“呃……陛下是的!我想是这样的!”
两人简短地交谈心照不宣唯有坐在一旁的朱丽安娜有些迷糊了一个曾经的荷兰公主对于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关注想想也不会深刻到什么程度。
不一会儿车队便停在了中山陵前先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高大的花岗石牌坊。
“博爱!”辰天轻轻读出那牌坊上面的两个金色大字。博爱那是孙中山的精神与理想的精华。
虽然对于自己的皇帝能够读出这两个字十分惊讶但鲁德尔还是微微将头低下。
不远处。一身戎装地老蒋也下了车并在一群官员的陪同下走到辰天这边。
“这里安葬着鄙国的开国之父也是鄙党的创始人!”
中方的行程安排中虽然本来就又中山陵这一项开始的时候却并没有放在位但德方随后提出先参观中山陵再前往下榻处如此老蒋也就知道自己没有必要多作介绍紧接着他左手掌心朝上向牌坊的方向一伸示意辰天先行。
辰天并不多做谦让微微点点头。挽着朱丽安娜向牌坊后那又长又宽的墓道走去。
老蒋并没有“甘居人后”而是走在了辰天左侧几乎水平的位置。
除了在陵门、碑亭处简短驻足之外辰天始终保持着沉默而从小生在皇室长大地朱丽安娜也保持着得体的肃穆表情。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攀登如此多的石阶并不轻松一口气走上来之后老蒋身后那些缺乏运动的大员们已经是气喘吁吁了只是当他们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恐怕并不会想起《总理遗嘱》中“莘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嘱。
对于每天坚持锻炼的辰天夫妇来说走完这些台阶却只是脸孔微微红在稍作休息的同时辰天抬起头仔细打量着这伟人的祭堂。祭堂有三个拱门门额上别写着“民族”、“民权”、“民生”祭堂的门楣上则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个大字。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辰天一行在东道主的陪同走进了这祭堂之中居于这祭堂正中的是一尊逼真生动的大理石坐像据说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石像东西四周有反映孙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
在用一种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的心情瞻仰完祭堂中的这一切之后辰天一行转到祭堂之后那里有墓门两重第一重为铜质墓门和黑色大理石门框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横额。第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之后是直径18米、高11米的墓室其中央为长形墓穴上面是捷克雕刻家高棋按照孙中山遗体形象塑造的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枢上的卧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