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莫问相思-> 第073章 鹣鲽情深

第073章 鹣鲽情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莫问相思无弹窗 盗版,因此放百度资料上来,明天晚上会把本章改成3章,请各位原谅,若是订阅了,请明晚再看(不用重新订阅的。。。)。。。

凤求凰

作者: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兰,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共翱翔!

凤兮凤兮从栖,得托9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思使余悲。

者简介

司马相如。约前前字长。是西汉大辞赋家。汉族。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人。一说成都人。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西汉景帝时梁王所赠。是名噪一时地古琴。其名流传至今。甚至在文学作品中成了古琴地别称。

他与卓文君私奔地故事。长期以炙人口。传为佳话。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今四川)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乐。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地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份应邀参加。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就当众以“绿绮”弹了两琴曲。意欲以此挑动文君。“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但是卓文君一到司马相如家才知道他家一贫如洗。生活逐渐据。司马相如只好卖了房子与卓文君一起回到了临。开起了酒店。最后由卓王孙救济才慢慢好起来。这两诗。据说就是相如弹琴歌唱地《凤求皇》歌辞。因《史记》未载此辞。到陈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艺文类聚》、宋《乐府诗集》等书亦收载。故近人或乃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所作。琴歌一类作品。假托地现象确实很多。但又难以找到确切根据来证明。这方面地问题。只好存疑。

第一表达司马相如对卓文君地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地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

品鉴赏

其一凤凰是传说中地神鸟。雄曰凤曰凰。古人称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大戴礼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长卿自幼慕+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绝非等闲女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地神话传说隐喻相如地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后因梁王卒才反“归故乡”。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

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如《左传公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

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

如《尚书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引》)比音乐之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第二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9尾”,指鸟兽雌雄交媾。《尚书典》:“厥民析,鸟兽云:“乳化曰9,交接曰尾。”“妃”,配偶。《说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两句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这两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班昭《女诫》)什么“男女……无币不相见,”(《礼记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张生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之影响深远。

其次,在艺术上,这两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