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1984:国宴,你就煮颗白菜?-> 第309章 锅盔!又香又脆的锅盔~(6.2k二合一) 第309章 锅盔!又香又脆的锅盔~(6.2k二合一)
- “阿伟,那你明天来上班?”
阿伟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周砚自然不可能拒绝,笑眯眯地看着他。
孔立伟愣了:“这样就定了?会不会太草率了?周师不用再对我面试一下?”
周砚道:“刚刚上课已经面试过了,刀工不错,火烧的不错,干活也还算麻利,要得。”
“其实我还有很多周师不知道的花活,比如倒立削土豆,一口气炫一瓶天府可乐……”孔立伟如数家珍。
周砚:“……”
这是个什么品种的逗比啊。
一旁的夏瑶已经默默转过身去,她实在憋不住笑了。
周砚的这些师兄弟怎么回事啊?
怎么都这么好笑。
难怪周砚有时候也会皮一下,肯定是被他们带坏了。
周砚看着孔立伟道:“对了,还没谈薪资呢,你在乐明一个月工资多少?”
“我一个月工资加工龄是56.8元,周师,你真要给我工资翻倍啊?”孔立伟搓手,笑容中透着期待:“那我工资可要比我老汉儿还要高了,家庭地位大涨啊!”
“要超过你们家那条瘌痢头的土狗了吗?”肖磊好奇问道。
“肖师叔,你真是的!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又何必拆穿。”孔立伟叹了口气,“师叔,家里还是没发生过什么大事吗?”
肖磊不笑了,拳头捏紧了几分。
周砚笑着说道:“那我就按一个月120块给你算工资,后边饭店要是发展得好,还会有提升空间。”
“一百二啊?!”
“老板大气!”
“忠诚!”
孔立伟那叫一个兴奋。
“工作时间怎么安排?有宿舍吗?”
“我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四点半到晚上七点,早上要做包子和面条,中午和晚上做中餐。”周砚略一思索道:“你早上六点半到店就行,早上会比较忙,中午营业结束后有午休,晚上营业结束下班,每周上六天,周日休息。”
“宿舍我给你安排,隔壁店面租下来了,二楼可以给你隔一间宿舍,但需要几天时间去弄,接下来几天你要不就在我家客厅将就将就。”
“周日休息啊!这种好日子我都好多年没体验过了!乐明饭店周日最忙了。”孔立伟乐呵呵点头,“几天时间,周师,要不我跟你睡呗?挤一挤,暖和些。”
夏瑶闻言眼睛睁大了几分,有些警惕地看向了孔立伟。
“莫挨老子!你自己困哈!”周砚果断拒绝。
他从来不挨着男人睡,就怕男上加男。
肖磊开口道:“阿伟,去我屋头睡嘛,猪圈旁边还有个房间空起的,你要害怕冷,就去猪圈挨着猪睡,快过年了,我们家那两头猪肥的很。”
“师叔,谢谢你啊。”孔立伟表情有点复杂。
肖磊说道:“说真的,有个空房间,你先暂时睡几天,等周砚把宿舍给你整好了你再过去。
周砚他们住饭店二楼,地方没那么宽敞,你住进去多少有点多余。”
“好的师叔,别说了,我去!我去还不行吗。”孔立伟点着头。
肖师叔跟他爸都挺熟的,说是看着他长得不为过,上他那住几天没啥问题。
“这样安排也行。”周砚见此也没啥说的,这安排倒是给他省事。
夏瑶暗自松了口气。
“阿伟,你明天要来上班不?”周砚跟他确认道。
孔立伟坚定点头:“来!今天下午我就把手续办了,回家收拾东西,明天一早我就来上班!”
“要得,那就说定了。”周砚笑着点头。
东边不亮西边亮,这员工招募任务不就完成了!
提示音没响,可能和孔立伟还没正式入职有关系,等明天早上再看看。
正聊着,钟勇、王勉等几位师叔伯也也过来闲聊了几句,多是对周砚的赞赏。
听说孔立伟要辞职跟着周砚干,众师叔伯也挺震惊的。
“阿伟,你不要命了?你师父不得把你吊起来打?”
“阿伟,你还是有点勇气哦。”
阿伟抱头鼠窜,办离职手续去了。
众人寒暄一阵,也是各自散去。
“那你们现在要回去了吗?”肖磊看着周砚和夏瑶问道。
周砚点头:“嗯,准备去东大街一趟,跟我妈他们汇合再一起回去。”
“那刚好,我们也要往那边走,老罗和小罗在东大街旁边的古井巷租了个门市,我打算去看看。”肖磊看着他道:“要不你也去帮忙掌掌眼?开饭店这事我也没经验。”
“门市都租了?怎么不提前找我看啊?他们辞职了?”周砚闻言有些惊讶,之前师父还跟他提过一嘴,要是老罗找他帮忙得帮。
可这门市都租了,那还看啥?
难怪今天没瞧见老罗和小罗这父子俩。
肖磊点头:“辞了,前两天刚辞,听国栋说,店面都整的差不多了,这两天就要开门营业。”
“有点太草率了吧……”周砚有点无语,虽然这个时代遍地是机会,个体户稍微勤快点都能挣到钱。
可在饭店后厨干了大半辈子的老罗带着懵懂的小罗,悄咪咪地就把这些事情给干了,总给他一种不靠谱的感觉。
缺乏对餐饮行业的敬畏。
周砚当美食博主的时候,采访过无数成功的餐饮人,也见证过许多餐饮小白举债入行,三个月亏得倾家荡产的。
小周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会做菜和能开好饭店是两回事。
老罗师叔他短暂接触过几回,老实巴交一人,做菜是一把好手,但不像是能跟客人打好交道的。
“小罗这人怎么样?会说话吗?”周砚沉吟问道。
“那肯定会说话噻,不是哑巴。”肖磊道。
周砚:“……”
“师父,你能好好说话吗?”
“哦……你说的是那个说话啊,跟老罗差不多性格,也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人。”
“那完了……”周砚心里叹了口气,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他们找的门市位置还靠谱,慢慢把口碑做起来。
老罗毕竟在乐明饭店干了二三十年,国家二级厨师,厨艺毋庸置疑。
周砚吃过他炒的生爆盐煎肉,味道相当靠谱。
只要能把口碑做起来,生意不会差的。
“夏瑶,那我们也去我师叔店里看一眼?”周砚向夏瑶征询意见。
“好啊,你看着办就行。”夏瑶不假思索的点头。
肖磊和郑强对了一下眼神,心里有点不舒服。
“没得事,师叔,他也就只能做点小事的主。”郑强宽慰道。
“嗯,有道理。”肖磊点头。
和孔庆峰道别,众人骑上车出了培训基地,直奔东大街而去。
问了好几个路人,找到一条贴着牌子的巷子拐进去,周砚的心都凉了。
这要放后世,有定位,找几个饭梅子造造势,有些偏僻位置的饭店也有机会出圈,聚起第一波人气和口碑。
但这可是1984,人们在外吃饭都是往固定那几条街去的。
谁会跑到这什么古井巷来吃饭啊?
而且还不是开在巷子口临街的铺子。
车子往里骑了几十米,才看到一间有点像样的铺子,一老一少正爬着梯子挂招牌,崭新的招牌上写着:罗氏饭店。
“老罗,慢点,一把年纪还爬上爬下的。”肖磊开口道。
老罗低头,有些惊喜:“石头,郑强,周砚,你们来了啊。”
“你不管我们,先把招牌挂好。”肖磊把车停好,上前把梯子给扶住。
周砚也是上前扶住了小罗的梯子,这小伙十八岁,跟老罗长得有点像,国字脸,看着比较老实本分。
在夏瑶的指挥下,牌匾很快挂好了。
肖磊退后了两步,冲着夏瑶竖起了大拇指:“嗯,很平整,不愧是画画的,眼睛就是尺。”
“您过奖了。”夏瑶笑着说道,感觉自己今天出来还是有点用处的。
老罗从梯子上下来,看着夏瑶好奇问道:“这个妹儿是……”
小罗垂着手站在一旁,有些腼腆,不敢看夏瑶。
“夏瑶同志,周砚的朋友,大学生,还是画家。”肖磊介绍道。
“哦哦,真厉害。”老罗听到大学生,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话是对夏瑶说的,大拇指是冲着周砚竖的。
周砚只能装作没瞧见。
“老罗,你这不声不响干大事啊,要不是今天国栋说你辞职出来单干了,我都不晓得你店都开起了。”肖磊啧啧说道,往店里走去。
“我还说今天招牌挂起,打扫出来了,明天通知你们,让你们过两天来吃个开业饭。”老罗跟着进店,拉开墙上的灯,黑黢黢的饭店里亮起了光。
店面不算大,大厅五十六个平方,摆了十张新的八仙桌,有点偏狭长形,厨房在后边。
“今天刚把桌椅板凳摆好,厨房也弄出来了,你们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改正的,趁着还没开业改。”老罗给众人介绍着,满面红光,眼里不掩兴奋劲。
“我看整的还可以哦,灯一开,还是亮的。”肖磊左看右看,目光落到了周砚身上:“周师,你说呢?”
老罗、小罗的目光也齐刷刷落到了周砚身上,表情略显紧张。
周砚看着老罗问道:“罗师叔,这店面是你自己找的吗?”
老罗笑着说道:“是一个亲戚介绍的,他朋友的老屋,他们去蓉城上班定居了,屋头空起,一年租金才三十六块钱。这外边街上的铺面,还没我这个大,一个月就要十五块钱,这也就几十米路嘛。”
周砚抿嘴,这亲戚好心办坏事啊!
这也是餐饮小白最容易犯的错,总想在门市租金上省钱,便宜了还想找更便宜的,然后把钱花在他们觉得更重要的东西上边。
可餐饮最重要的就是人气,开在巷子里,鬼大爷晓得这里面还有家饭店啊?
就算看到了,大概率也是不会进店消费的,反倒会怀疑是不是什么黑店。
如果一条街上的铺子,租金都是十五块,那说明这条街的人流量值得起这个价。
不说拐进巷子的几十米了,有时候过一条马路,或者往旁边多走几个门市,人流量就截然不同。
餐饮老炮会花几个月的时间去找合适的铺子,找不到情愿不开这个店。
就算租金贵点,人气足,能挣钱,多花点钱也愿意盘这个铺子。
而小白租下一个便宜的大门市,把省下来的钱拿来购置崭新的桌椅,给地面铺上地砖,墙面粉刷一新,做个漂亮的招牌……
然后无人问津,灰溜溜关门大吉。
这种案例数不胜数。
有时候你会发现在自家旁边的犄角旮旯里突然开起了一家饭店,一个月后又悄无声息的关了。
这背后必然有一个半夜蒙在被子里爆哭的破产小饭店老板。
周砚对老罗盘下的这个铺子就挺无语的,看得出来这两爷子弄得很用心,投入不少钱,越是这样,他心里越不是滋味。
估计家里的积蓄都砸这了。
瞧瞧这厨房,基本是按照他饭店的标注来弄的,厨具一应俱全,各种锅灶全新的。
“周师,你看看,给点意见。”老罗搓手道。
周砚说道:“那我就实话说了,店面装修还不错,清爽干净,你们两个人,十张桌子刚好能忙得赢。后厨布置的也很合理,罗师叔在乐明干了二三十年,这些东西肯定比我更懂。”
老罗和小罗闻言,脸上露出了笑。
周砚接着道:“不过,店面的位置有点偏僻,这古井巷我刚刚看那头是死胡同,有口古井,所以只有住在这巷子里和打水的人才会路过。
我不太清楚住在这里的人的身份和消费能力,但这点人流量是很难支撑起一家饭店的。要想有生意,那就得想办法把外边街上的客人引进来,比如把招牌放到巷子口。
或者想办法通过你们的亲戚、朋友口口传播,让人知道这古井巷里有个罗氏饭店,味道不错,价格实惠,先把口碑做起来。”
老罗和小罗不笑了。
一旁四处打量的肖磊、郑强也站定,表情变得有些严肃。
夏瑶抿嘴,她觉得周砚说的挺对。
周砚的话很尖锐,但仔细一琢磨,又觉得颇有道理。
但对于满腔热情的老罗和小罗而言,无异于大冬天给他们泼了一盆冰水,透心凉。
“情况……也没那么糟糕吧?我看外面大街上人来人往,还是不少人的嘛。”肖磊干笑了两声道。
“我说的是目前这个店铺的情况,以及要做的应对办法。既然店铺已经开在这里,那就要想办法让生意红火起来,挣到钱才是最重要的。”周砚看着老罗道:“罗师叔,你说是吧?”
老罗点头,“周砚说的有道理,我和小罗都没有开过饭店,这样一说确实有点欠考虑了,应该做一些应对。周砚,你再具体说说,怎么才能把外面街上的客人引进来?”
周砚略一思索道:“和外面巷子口两家人商量一下,每个月给点钱,在巷子口的墙面上做两个显眼的指引广告牌,拉个箭头指向巷子里,广告词写直白些:罗氏饭店新店开张,原乐明饭店主厨掌勺,欢迎品尝。”
“把乐明饭店带上,这样会不会不太好?”老罗表情纠结,拿老东家抬轿,他觉得多少有点不地道。
太有道德羞耻感的人是当不成生意人的。周砚略感无奈道:“那你就把中间那句去掉。”
“要得。”老罗点头。
周砚接着道:“饭点的时候,要是店里客人不多,一个人能忙得过来,那就派一个人去巷子口拿着菜单吆喝,招揽客人。”
周砚的目光落到了一旁的小罗身上:“第一回可能会有点尴尬,但习惯了就好了,而且挺锻炼人的。”
“我……我可能不太行。”小罗的脸肉眼可见的红了,尴尬挠头。
“要得,我先记下来,说不定到时候真用得上。”老罗笑着点头,倒也还是挺乐观的,“其实我这两天装修观察了一下,每天还是有挺多人来来往往的,这条街上好多人用这口古井,有来打水的,有来洗衣服的。”
“那挺好的,有人气就行。”周砚点头,不再多言。
老罗当年是他师爷重新领回乐明的,这一路走来不容易。
换成其他人,前边那两句他都多余讲。
实话是真得罪人啊。
这饭店生意能做起来还好,要做不起来,老罗肯定还得找他。
有些话得事情发生了才能说。
事教人一遍就够。
老罗从一旁拿了毛笔和一迭木牌出来,又翻出来一个笔记本,看着周砚说道:“周师,你字写得好,你帮我写一下菜单嘛。”
“价格我已经定好了,还说不晓得喊谁帮我写,你刚好凑上了。”
“要得。”周砚点头,拿过毛笔,蘸了蘸墨汁,对照着笔记本上记录的菜品和价格一样样写了下来。
这菜单的价格明显是有参照他饭店的价格,回锅肉2元、鱼香肉丝1.2元……
菜品还挺丰富的,蒸菜、炒菜、烧菜都有了,一共十六道菜,价格区间也还算合理。
“这字写的好看!挂起多有档次的!”老罗拿起牌子看了又看,笑容满面,非常满意,放下牌子,看着众人道:“后天中午我打算请亲戚朋友们来店里吃顿饭,也算是正式开业了,本来说去苏稽请你们的,那我就在这里通知了哈。”
“要得,后天我们刚好没有坝坝宴要办,到时候我一定来。”肖磊点头。
“好,我跟师叔一起来。”郑强也点头。
周砚说道:“罗师叔,我可能来不了,店里中午最忙,等周末我再来店里给你捧场嘛。”
他选择了拒绝。
中午他实在抽不出时间,不然一天就白费了。
以及……
他有点不忍心到店里,和一群师叔伯、师兄弟大眼瞪小眼,然后看不到几个客人。
“要得,你店里那么忙,肯定是以生意为主。”老罗笑着点头,并不意外。
“就是,你忙你的就行了。”肖磊也说道。
周砚的饭店关门一天得少挣多少钱,他们心里是有数的,换谁也舍不得啊。
喝了杯茶,周砚和夏瑶就先告辞离开了。
“你好像不是很看好罗师傅的这家饭店?”出了古井巷,夏瑶轻声说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位置选的太差了,租金倒是省了,但没有客人才是问题。”周砚叹了口气道。
古井巷外不是东大街,顺城街没东大街那么繁华,街道两旁有民居改造的铺子,卖的多是些日用品,零星能看到一两家面馆。
有一定人流量,但多是过路客,吃饭的人群目标明确地直奔东大街。
如果饭店开在街边,饭菜飘香,现在人多走路和骑自行车,是有机会截胡的。
巷子太深,连饭菜的香气都飘不出来。
夏瑶回头看了一眼,站在巷子口,甚至都看不到罗氏饭店的招牌,一下子就理解了周砚的意思。
没有人出来吃饭会像探秘一样,从一条不知名的巷子里找到一家小饭店,然后轻易坐下品尝。
大家挣钱不容易,下馆子不是日常,肯定得吃点好的,确定性很重要。
周砚的饭店生意为什么那么好,就是因为确定性很强,客人知道坐下之后能吃到美味的菜肴,是家里和别家饭店做不出来的滋味。
“说不定罗师叔一力降十会,靠着精湛的厨艺,能够快速积累口碑,把罗氏饭店做起来呢。”周砚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还是要把事情往好了去想,不能太悲观。”
“就是。”夏瑶跟着笑,“走吧,我们去找沫沫和奶奶他们。”
“好。”周砚上了车,载着夏瑶去了东大街。
东大街上到处是摆摊卖小吃的。
“甜皮鸭儿~~又香又甜,巴适得板!”
“豆腐脑!峨眉豆腐脑!”
“锅盔!又香又脆的锅盔~~”
“叶儿粑~冻粑~~”
叫卖声不绝于耳,各个摊位热气蒸腾,浓浓的烟火气,似乎连冬日的寒意都被驱散了几分。
“还是东大街热闹,人气火热。”夏瑶都忍不住感慨,然后看着周砚道:“你眼光真好。”
“选个好店面,这是开店的基本操作。”周砚嘴角上扬,根本压不住。
“你饿了吗?有没有什么想吃的东西?”周砚问道。
夏瑶指着前边的摊子道:“我想吃锅盔,那家有三个人排着队买呢,而且一看就是本地人,味道肯定不错。”
“你是懂吃的,走,咱们去买一个尝尝,好吃给他们也带一个。”周砚骑车靠了过去。
三轮车上,大号蜂窝煤炉上架着一口平底大铁锅,一个个圆嘟嘟的锅盔煎的金黄,热气卷着香味扑鼻而来,瞧着格外诱人。
做锅盔的是个短发微胖的嬢嬢,一旁立着块牌子,蔡三妹军屯锅盔,写了价格:牛肉锅盔3角/个,猪肉锅盔2角/个。
晚点还会有一更,可以等明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