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四千二百八十二章 技术与文化的完美共生 四千二百八十二章 技术与文化的完美共生
- “当米国代表声称我们的技术威胁文化多样性时,“林薇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系统传遍大厅,“我想请大家看看这个。“她戴上星链头盔,瞬间,大厅的穹顶变成了敦煌的星空,虚拟的飞天从壁画中飞出,手中的飘带化作银色的光链,连接起在场每位代表的座椅。
坐在前排的法国文化部部长突然惊呼出声——他感觉到座椅扶手传来轻微的震动,低头一看,扶手上竟浮现出用自己母语书写的诗句:“光本无界,文明亦然。“这是他昨晚在私人日记中写下的句子,从未对外发表。林薇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星链系统捕捉到您对印象派绘画的神经共鸣,将莫奈的《星空》与敦煌的飞天进行了色彩频率匹配,这是系统为您生成的专属文明对话。“
米国代表猛地站起身,手中挥舞着那份376页的报告:“这正是我们担心的!未经授权的神经数据采集!这是对个人隐私的严重侵犯!“
“真的吗?“李寒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全息投影中,他身后是滚动的代码流,“我们刚刚开源了'共鸣'系统的神经数据脱敏模块,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当部长先生想起那句诗时,系统采集的只是脑电波的频率特征,就像您说话时的声纹,而不是具体内容。“他打了个响指,大厅的墙壁上浮现出水果互动篡改数据的原始代码对比图,“而某些公司所谓的'安全报告',用的却是这样的手段。“
就在此时,张雯推送的实时画面切入——非洲联盟的代表们正戴着星链设备,与远在敦煌的文物专家进行虚拟协作,共同修复一幅唐代壁画。画面中,一个肯尼亚少年的虚拟形象正用斯瓦希里语向东国专家请教颜料配比,他的语音被实时转化为敦煌壁画中的矿物色彩图谱。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林薇的目光扫过全场,“不是将文明关进玻璃罩里的标本式保护,而是让它们在数字空间中自由呼吸、相互滋养。当非洲的孩子能触摸东国的古琴,当欧洲的学者能理解敦煌的飞天,技术就不再是分裂的工具,而成为连接的银链。“
会议进行到第七个小时,米国代表突然接到一个加密电话。他脸色铁青地挂断电话,匆匆离开了会场。几分钟后,李寒收到浩宇科技网络安全团队的紧急消息:“水果互动欧洲服务器遭到不明攻击,其篡改数据的后台被黑客曝光,IP地址指向米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林薇与吴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释然。窗外的八篱下起了小雨,透过会议大厅的落地窗,可以看到埃菲尔铁塔在雨中若隐若现。而在灵湖之畔,微传媒总部的玻璃幕墙上,敦煌飞天的光影正与非洲鼓点的节奏同步闪烁,那是“文明共振“系统向全球发出的无声宣言。
危机解除的消息传来时,微传媒的员工们正在进行“数字敦煌“项目的全球联调。当系统成功支持178个国家的用户同时在线修复壁画时,整个园区爆发出的欢呼声连灵湖里的锦鲤都受惊跃出水面。李寒站在技术部的阳台上,看着楼下奔跑庆祝的年轻人,忽然想起创业初期那个挤在二十平米办公室里吃泡面的夜晚。
“看这个。“吴浩递给他一份刚收到的联合国文件,标题是《全球数字文明公约(草案)》,其中关于神经接口技术的条款几乎完全采用了微传媒提出的“文明共振“原则。文件的附件里,有一封来自那位柏柏尔老艺人的亲笔信,用阿拉伯文写着:“现在我的孙子可以在星链里听到曾祖父的驼铃声,这比任何黄金都珍贵。“
林薇正在与敦煌研究院的老教授进行视频通话。屏幕上,老教授戴着星链设备,正在虚拟洞窟里指导一位意大利文物修复专家使用AI辅助修复技术。“你们的技术让我想起唐代的丝绸之路,“老教授指着虚拟壁画中一处修复痕迹,“那时的工匠们也是这样,把中原的颜料技法与西域的题材融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
庆功宴依旧选在灵湖公园的草坪上。这一次,浩宇科技的新能源飞艇在湖面上投射出的不再是文字,而是由全球用户脑电波数据生成的“文明频谱图“——亚洲的黄色代表禅意的宁静,非洲的红色象征生命的热烈,欧洲的蓝色寓意理性的深邃,它们在夜空中交融变幻,形成一幅流动的数字文明画卷。
实习生小王戴着儿童版星链设备,正在追逐虚拟的敦煌飞天。他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湖面惊呼:“快看!飞天的影子落在水里了!“林薇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灵湖的水波中,数字光影与真实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美。
“知道吗?“吴浩在她耳边轻声说,“我们刚在星链的底层代码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全球用户同时使用'文明共振'功能时,数据交互产生的谐波频率,正好与敦煌壁画中某些特殊矿物颜料的分子振动频率一致。“
林薇看着湖面上跳动的光斑,忽然明白,微传媒真正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战胜了多少竞争对手,而在于证明了技术可以成为文明的基因载体。当星链的银链连接起撒哈拉的星空与莫高窟的壁画,当神经信号的共振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记忆,那些曾经的制裁与打压,都已化作滋养技术文明的春泥。
夜深了,员工们渐渐散去。林薇和吴浩沿着湖岸散步,月光将他们的影子与虚拟飞天的光影重迭在一起。远处,微传媒总部大楼的LOGO正在进行例行升级——那个由数据流构成的螺旋,此刻多了一圈敦煌壁画风格的边饰,象征着技术与文化的完美共生。
“你说,“林薇忽然停下脚步,看着湖面上泛起的涟漪,“当未来的考古学家挖掘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字遗迹,他们会怎样解读这些由代码和文明构成的星链?“
吴浩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灵湖水的微凉与星链设备的微温。“他们会看到,“他望向星空,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数字空间中穿梭的文明之光,“在这个曾被地缘政治割裂的时代,有一群人用技术做琴弦,让整个世界的文明唱起了共鸣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