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273章 办出营业执照,踏上风头浪尖

第273章 办出营业执照,踏上风头浪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得到可以办理营业执照的消息,钱进赶紧带着马红霞上门。

    他们要去企业登记科递交《个体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这是要办理名称预先核准。

    钱进把厚厚一迭材料递进窗口:“同志您好,我们申请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饮食业。”

    窗口里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同志接过材料,旁边的人介绍说:“这是我们程科长。”

    程科长冲手下人微微一笑。

    好小子,会办事。

    他想跟钱进拉上关系,此时有人给介绍一嘴总归是好事。

    钱进跟他握手,双方这不就有了联系?

    程科长推了推眼镜,仔细地翻看起材料,工作很严肃,但处事很热情:

    “钱主任怎么一直站着呢?那个谁,小童,赶紧给两位同志搬椅子,给他们泡一杯热茶,噢,用我桌子上的那盒茶叶。”

    钱进赶忙客气。

    程科长则闷头办公。

    他的表情有些严肃,一看就是公事公办。

    另外他还真挺好奇的,这是政策刚松动后城南区受理的第一份个体饮食业执照申请。

    “马红霞?城镇待业吗?”他抬头看了看站在钱进身边的马红霞。

    “是,我是。”刚坐下的马红霞又站起来了,连忙点头。

    程科长有些矜持的回以点头致礼:“嫂子,你不用站起来,坐着说话,我们是给你们服务的,你无需有压力,应该我有压力。”

    马红霞平日里很少跟官家人打交道,她主要在家里看孩子。

    如今出来一趟找城区工商单位的领导办事,人家这领导办事真认真,待人真热情,跟她老家的领导可不一样。

    难怪丈夫心心念念要回海滨市呢,这城里就是好,连领导干部的素养都高。

    “经营场所在泰祥农贸市场斜对面是吧?这是五台山路101号——嘿,我怎么记得这地方是我们单位的房子?噢,你们是租赁了我们单位的多余房产?”他仔细看着租赁合同和街道的产权证明信,恍然大悟。

    “对,租的是你们单位空余的房子。”钱进代为回答。

    程科长笑了起来:“还是自己人呢。”

    “那么,饮食行业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办了吗?”

    问的一板一眼。

    “办好了。”钱进把相关申请材料也给递了过去。

    程科长又翻看了健康证和待业证明,随即拿起一份空白的《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递给马红霞:

    “你先把这个填一下。”

    “姓名、住址、经营范围、资金数额……资金数额你填多少?”

    马红霞赶紧看钱进,低声说:“我、我不识字啊。”

    钱进小声说:“我来。”

    他知道当下注册资金没有硬性要求,象征性写一点就行,之前钱程介绍,东瓯那张著名执照的注册资金据说就是150元。

    钱进给翻了个个子。

    五百一十元。

    毕竟咱做的是餐饮生意,大买卖,保证金高一些,机关领导们更有信心。

    钱进代为填好后,马红霞按上手印。

    这样程科长收齐了所有材料,开了一张收据:“材料我们先收下,需要审核,还要去现场核查场地。”

    “你们回去等通知吧,大概,嗯,正常来说一个星期左右吧,你们着急吗?着急的话,我跟领导申请一下,也可以办个加急。”

    钱进为难的看向他:“程科长,我们……”

    “明白了,加急。”程科长体贴的说。

    钱进对他的观感顿时变的好了很多。

    他们的任务结束。

    走出工商局大门,马红霞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后背都汗湿了:

    “哎呀娘咧,吓死我了,刚才在里头我都不敢喘气。”

    她又感叹:“不过,这城里领导就是文明、就是有素养,这叫什么?个人素质高是吧?”

    “以前我和你哥在公社的时候,哎呀,公社领导跟皇帝一样,哪像这城里的领导——这是区工商单位的领导?放在我们那里,相当于县里领导吧?”

    钱进笑道:“你别把他们想的太好了,那是因为我陪在你身边啊。”

    马红霞不好意思的说:“就是因为你,我才这么说的。”

    “你现在级别不得跟我们县长一样了?但你比我们生产队的队长还要好说话,还要愿意给老百姓办事……”

    钱进一时有些不好意思。

    来自嫂子的夸奖。

    当天晚上,有客人上门。

    钱进从楼上下来一看,上午见过的程科长:“程科长?哎呀,什么风把你给吹过来了?快请进、快请坐,贵客临门。”

    程科长跟他热情握手:“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上午你不是说你们要紧急使用这证吗?”

    “喏,领导给办了加急,我给你们送过来了。”

    钱进一看这张营业执照。

    很震惊。

    全手写版!

    经营者姓名:马红霞

    经营场所:海滨市东区五台山路101号(泰祥农贸市场斜过)

    组成形式:个人经营

    经营范围:饮食业

    注册日期:一九八零年十月十五日

    执照有效期:自批准之日起至一九八三年十月十四日

    接下来是大红章和好几个签名。

    程科长看出钱进的意外,向他做了解释。

    钱进恍然大悟,对他们更是感谢:“真是麻烦各位领导了。”

    然后他转身递给马红霞:“给,嫂子,你的营业执照。收好了,这是合法经营的凭证,要挂在店里醒目位置。”

    马红霞用围裙仔细擦手,几乎是屏住呼吸接过了那张薄薄的纸片。

    它很轻,却又仿佛重若千钧。

    钱进已经把情况都给她说清楚了,虽然她什么事都不用管,可是人民食堂还要给她这个所有者开一份工资,因为名义上,她是老板!

    所以这张盖着红章的纸片,对她来说意义重大。

    从今往后她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而是成了个体经营者。

    她这个全新的身份将带着时代烙印。

    海滨市第一个个体户出现了。

    这可能也是全省第一个餐饮业的个体户。

    “谢谢,谢谢领导。”马红霞点头哈腰。

    随后钱程回来了。

    他和程科长还认识,只是关系不熟。

    钱进留他一起吃了顿饭,然后关系就很熟了。

    既然手续办完了,接下来就是开业了。

    10月24日,农历的九月十六,庚申猴年丙戌月,庚午日。

    黄道吉日,宜开市经营。

    拿到营业执照当晚,钱进就决定了开业时间,他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来做准备。

    包括各种材料和宣传工作。

    对于当下的人来说,钱进属于深谙营销之道的人才。

    他提前几天就让突击队的人在市场、路口和附近单位贴出了大红海报,上面用毛笔写着醒目的开业信息和“消费阶梯奖励”政策:

    “热烈庆祝人民食堂(泰祥农贸市场斜对面处)开业大吉!开业当月(截止于10月底),消费有惊喜!”

    “消费满1元:赠送肉包子一个(二两)!”

    “消费满2元:赠送大肉卷一个(五两)!”

    “消费满5元:赠送指定凉菜一盘!”

    “消费满10元:赠送秘制猪头肉一斤!”

    “消费满20元:赠送秘制烧鸡整只!”

    往上就没必要了。

    实际上一桌满20元的消费在当下也难以出现,这是新工人们的半个月工资!

    这一招很有用。

    从建国到现在,整个海滨市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促销这一说。

    所以海报一出,立刻在泰祥农场市场周边引起了轰动。

    钱进对待手底下的商业队伍是很认真的。

    他决定采用这个促销模式之前是查过有关资料的,直到三年后的1983年,可口可乐才第一次在首都商场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商业促销活动。

    一瓶可乐赠送一个气球或一双筷子。

    这个活动很成功,当天引爆了商城的客流量。

    正如他所预料。

    这个促销活动一出来,短短几天就轰动了全城。

    肉包子!大肉卷!烧鸡!

    在这个物质贫瘠、肚子里油水普遍不足的年代,人民石头给出这些实打实的荤腥奖励,比任何花哨的宣传广告都管用。

    更何况,当天早上开始,人民是糖果外面便挂起了横幅、摆上了长桌:

    “人民食堂秘制烧鸡,骨里香(风干鸡)、十里香(烧鸡),欢迎品尝。”

    长桌上是卤猪头肉和提前做好的烧鸡。

    一字摆开,馋人。

    开业当天一大早,门口就围了不少看热闹和等着占头彩的人。

    上午十点,鞭炮“噼里啪啦”炸响,硝烟弥漫中,钱进和魏香米一起揭下了蒙在招牌上的红布。

    饭店跟居委会没什么关系,也不属于小集体企业了,但毕竟是位街道上解决了不少劳动力闲置问题,所以魏香米还是来捧场了。

    其实韩兆新或者王振邦来捧场更好。

    奈何那是不可能的事。

    钱进也没通知人家,毕竟这是个体户饭店,现在这个刚开放的时期,还是跟隔着远点好。

    阳光灿烂。

    “人民食堂”四个红底金字在招牌上熠熠生辉。

    穿着崭新制服的服务员们,脸上带着训练过的笑容站在门口迎客:

    “同志里面请!”

    “欢迎光临人民食堂!”

    这会可没人进来,都在抢水果硬糖抢小馒头抢饼干小点心呢。

    钱进舍得撒好东西。

    光是糖块撒了十斤,抢糖的人群能扩散到市场门口去。

    为了避免造成践踏事故,他提前把突击队喊了一队人过来维持秩序。

    开业完毕,基本上就是饭点了。

    过来吃饭的人还真不少。

    管大宝作为钱进的老大哥,特意还请假过来给撑场子。

    现在没什么竞业协议,所以管大宝虽然是国营二饭店的大厨,今天过来帮个忙,领导管不着,别人说不着。

    还有运输公司的司机们也开着车过来了。

    门口空地停了一辆辆的卡车货车,这点让不少经过的群众肃然起敬。

    钱进招呼他们落座。

    司机们有钱,他们终日在外奔波,主要吃的就是馆子,所以他们过来是好事。

    这些人是真有消费能力。

    乔进步作为钱进的好哥们,在场直接包下两桌。

    他夹着一条牡丹烟进场,挨个散烟:“哥几个今天敞开肚皮放心吃,咱得吃一只烧鸡!”

    有青年司机接了香烟后大笑:“乔主管你这话说的,我自己一个人就能吃一只烧鸡!”

    乔进步白了他一眼,旁边的人解释说:“你懂个屁,人家老乔说‘吃一只烧鸡’是要把菜钱吃到这饭点送烧鸡——吃满二十块钱,送一只烧鸡!”

    钱进去厨房想把管大宝叫出来当客人。

    管大宝那边行头却都准备好了,叼着烟上灶开始炒菜:

    “老弟你开馆子,我当哥哥的不得来帮一把?再说你这大厨是我徒弟,今天是打虎亲兄弟,做菜靠师徒啊。”

    后厨无比热闹。

    厨师炒菜、帮厨切菜,火焰熊熊舔舐锅底,多多多的切菜声如同马蹄作响。

    钱进没辙,只好先去招待客户。

    大厅里坐满了人,主要是被海报吸引来的普通市民,拖家带口,就为了那口肉包子和大肉卷。

    至于奖励的猪头肉和烧鸡?那些东西寻常人家不敢想。

    其实人民食堂的菜不贵,定价的时候,钱进托了人说情,价格定的比国营饭店要便宜。

    菜单是钱进和楼小光反复琢磨定的,主打经济实惠、家常味道:

    主食很丰富,五分一个的白面馒头,八分一碗的大米饭,肉丝面一大碗只要三毛五,三鲜水饺一斤是五毛,蛋炒饭一大盘,那也不过是两毛二。

    炒菜品种丰富。

    麻辣烫和烧烤全进饭店了,另外还有火锅供应,只是现在天气热,火锅还不上席。

    炒菜方面,洋洋洒洒五六十道菜,这比国营饭店更有排场。

    钱进知道改革开放后商务宴请多,而且早期大家条件不行,还不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更没法讲究排场。

    所以即使人民食堂主打的是服务人民群众,一样可以接到商务单。

    他计划好了,等到过个三两年随着社会上有钱人增多,随着顾客开始讲排场,他那时候升级出高级餐厅来。

    怎么做高级,没人比他更懂了!

    现在菜多但便宜,醋溜白菜是一毛五,葱爆豆腐是两毛,木须肉卖三毛五,红烧肉比较贵也不过是八毛钱。

    另外还有主打的烧鸡,不管是风干鸡还是烧鸡,统一是一块钱一斤。

    这两款鸡也是明星。

    现在能做烧鸡的饭店不多,主要是大饭店才会自己烤烧鸡,小饭店根本没这东西。

    钱进给后厨一早送去了大型烤炉,楼小光没辜负钱进的期望,他从国营饭店带回来了烤鸡的手艺,香料配方无需钱进费心,饭店烧出来的鸡色泽枣红油亮,皮酥肉嫩,离老远就能闻到那股混合着肉香和料香的霸道气味。

    另外饭店的猪头肉在全市是独一份的。

    因为不光要卤还要熏烤。

    卤煮的猪头肉糯软喷香,再送入熏烤炉里熏上半拉点,最后出来的风味很独特。

    一块块猪头肉被斩成大块,码在粗瓷大盘子里端上桌,立刻引来一片赞叹和吞咽口水的声音。

    跟国营饭店里一样,现在是先点菜然后立马交钱交票,然后才能坐下上菜。

    于是收银台处,姑娘们甜甜脆脆的声音接二连三:

    “同志,您消费一块八毛,送您一个肉包子——噢,再来一盘蛋炒饭?那合计是两元二分和四斤粮票、半斤肉票,送您一个大肉卷!”

    “周师傅,带这几位同志去十二号桌。”

    “同志您要来点什么?如果您急着吃饭,那建议您尝尝我们的水饺,韭菜鸡蛋、三鲜、芸豆肉、大葱肉和鱼肉馅,这五种水饺您看看怎么搭配?”

    “……”

    生意跟预想中一样火爆!

    中午开业,大厅里座无虚席,门口还排起了等位的队伍。

    钱进提前布置了凳子。

    这方面他们不用花钱,西坪生产大队送木头,突击队有木工,全是实木板凳,美观又结实。

    等位的人在外面贴墙一字排开,这时节权当晒太阳了,另外还有免费的糖块和茶水服务……

    在他们前面的长桌旁边立着一块醒目的大牌子:

    “人民食堂新品上市——红粉肠,经济实惠,美味可口!每斤4.4毛,无需肉票、只需粮票!”

    炉子里新烤出来的红肠被端上桌,,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长桌上摆着不锈钢铁盘,整根整根地红肠摆在上面,主打一个诱人。

    那油亮的色泽,那饱满的卖相,那扑鼻而来的香气,不管是不是要进饭店吃饭的顾客,看到了都得凑上来问一句:

    “嚯,这啥味儿?这么香!”

    “红肠啊?嘿,比副食店的便宜啊,四毛四一斤?副食店要八毛呢!嗯,看着真不错!”

    “给我来两根,尝尝鲜!”

    “我要一根,带回去给孩子尝尝!”

    盘子里放了切成薄片的试吃品。

    得知不要钱可以免费品尝,十几只手一起伸上去,哗啦一下子便空了一盘。

    钱进没辙,只好安排人给发试吃的红肠片,不管男女老少,按人头发放,一人就发一片。

    有些人为了能免费吃几片红肠,宁愿排老长的队。

    有实力、有条件的不品尝,都是上去直接买。

    按照钱进要求,服务员售卖之前都会做个说明:“我们红肠便宜,但不是纯肉香肠,是淀粉肠,里面肉比较少。”

    “想吃肉多的可以等傍晚过来买鱼肉香肠,那里面鱼肉多,价格也不贵,一斤只要五毛钱……”

    香肠里肉不多不是事。

    只要好吃就行了!

    人民食堂的淀粉红肠味道比副食店里的纯肉香肠还要好,毕竟配料更丰富,钱进从商城买调料买采油,灌香肠的时候舍得用油用料。

    这点从顾客们尝过后的反应就能看出来:

    “这香肠真是香,没愧对香肠这个名字,好吃……”

    “看这些油,一捏往外冒油呢,四毛四一斤不贵啊……”

    “给我来二斤,这东西挺好,以后家里来亲戚了,一块钱买两斤半红肠能当一道硬菜……”

    长条桌前迅速排起了长队。

    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收钱收票、递红肠。

    “人民红肠”一炮而红!

    其受欢迎程度当天就超过了烧鸡。

    因为它价格更便宜,携带更方便,既可以当菜,也可以当零食。

    男人用它下酒可以,妇女用它下饭适合,孩子吵闹的时候切一块当零食哄孩子,比糖块还管用。

    提前两天准备的红肠在一个中午便哄抢一空。

    下午过了饭点还是有人过来排队买红肠。

    另外买红肠花钱后一样可以送东西,这让它更受欢迎。

    后面一直好几天,人民食堂到了饭点,顾客都是络绎不绝。

    至于买红肠给的人更多。

    平时便有小孩提前来帮大人排队买红肠,跟中秋节时候让孩子们排队去占位买月饼一样。

    红肠香气浓郁,后面整条街道都是它的香味。

    泰祥饭店生意迅速的门可罗雀。

    但他们没辙。

    他们已经领教过钱进的厉害了,当初坑钱进的马师傅被辞退赶回海卫市老家去了。

    加上饭店员工拿的是死工资,生意好不好都是这个钱,无非少了作威作福的机会罢了。

    这样他们当中有的人对于饭店被抢了生意还持以暗喜的心态。

    没了顾客,也没了活。

    工资照发不用干活。

    多好!

    甚至他们自己都去支持人民食堂的生意,买红肠!

    人民饭店生意的火热是钱进早有预期的,倒是红肠的疯狂热卖超出他的预料。

    四毛四一斤的红肠,似乎一下子就风靡了全市。

    不管学生还是工人又或者机关单位的员工,现在中午都得自己带饭。

    这种情况下红肠成了个好选择。

    大人一顿饭带上半斤红肠菜两毛二,能下酒能下饭,比吃菜味道好还方便,价格上稍微贵一点点,老百姓能接受,所以他们买的很凶。

    饭店门口的长条桌,已经无法满足汹涌的人潮。

    钱进当机立断,安排建筑队过来在饭店旁边空地上,连夜用木板和彩色塑料纸组建起个小房间,简单收拾后,饭店在上面挂了“红粉肠专售点”的牌子。

    可惜现在不敢往外展示塑封机,否则对红肠进行真空包装,那保质期可以更久,都可以成为海滨市的市民去外地走亲戚的礼物了。

    因为红肠的火爆,饭店增加了足足十二个人,专门负责灌肠熏烤,三班倒全天忙活。

    另外炉子升级,钱进又给买了个更大的炉子送去后厨。

    熏烤炉日夜不息,里面挂满了一排排等待蜕变的红肠,浓郁的烟熏香气往外侵袭,最终几乎笼罩了半个泰祥农贸市场!

    因为价格实惠,物美价廉,钱进命名的红粉肠被市民给换了称呼,换成了人民红肠。

    进入十一月开始,气温有所下降,钱进估计红肠的销售热度也会有所下降。

    因为这东西料太多、味真足,突然吃很惊艳、偶尔吃很喜欢,接连吃那人的胃口就受不了。

    可是事实跟他预想的不一样。

    11月的生意一样出众!

    钱进观察了一下发现,他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21世纪物资充盈,红肠这东西接连吃不行。

    当下老百姓哪能吃到什么好东西?

    他们平日里买红肠是解馋用,不是肆无忌惮的吃,所以进入11月后,销量还是很高。

    因为吃不到腻歪的水准。

    另外红肠的销售范围也扩大了,有人晚上偷偷骑着自行车到人民红肠专售点批发几十根,他们用泡沫箱子装着,跑到更远的居民区或工厂门口叫卖,也能很快卖光。

    严格来说,这是投机倒把行径。

    但打投办被上级单位严厉劝诫,已经不准随意行动了,他们每次行动都得接受工商局的审批。

    而审批十有八九不通过。

    徐卫东晚上来找钱进喝酒,铁打的汉子突然之间颓丧了。

    马红霞已经回家了,钱进准备自己收拾两个下酒菜。

    徐卫东从兜里往外一掏。

    两根淀粉红肠!

    钱进吃这个是真要吐了:“不吃这个了不吃这个了,我给你弄点好吃的花生米。”

    他端上来两盘小菜,一盘酒鬼花生一盘午餐肉。

    徐卫东自己掰了块红肠塞嘴里,看样子吃的没什么滋味。

    像吃药,一脸苦涩。

    见此钱进冲他翻白眼:“瞧你那个怂逼样子,怎么了?活不下去了啊?突击队不给你分红了?”

    徐卫东叹气说:“不是,我是、我是想不通,你说我们那单位以前多风光啊,风光多少年了啊,结果我去上班这没两年,怎么突然成了过街老鼠?”

    钱进说道:“别说你们单位,就算一个职业,时代要淘汰它的时候也不会去打个招呼。”

    “还记得我当初跟你说过什么吗?”

    徐卫东一口酒焖下去:“搁以前我还真不记得了,这几天我把你的话又翻来覆去的过了一遍,想起你的话来了——”

    “打投办不是个好单位,进去端不上铁饭碗!”

    钱进对他说:“一点没错,你听我的,去把工作辞了吧,我准备开一个副食品店,你当掌柜的。”

    徐卫东一愣:“还、还要开店?”

    钱进无语:“这才到哪里?跟你说吧,以后每个月咱突击队都得至少开一家店铺!”

    “行了,你回来吧,我给你个突击队大队长的位置,以后你肯定能混出个样子来。”

    徐卫东一拍桌子站起来:“行,我听你的。”

    钱进笑了起来:“我还以为你舍不得打投办的工作呢。”

    徐卫东说道:“还真舍不得,但我更信你的眼光,你说怎么走,我就怎么走!”

    又是一口酒下肚,他还是忍不住感慨:“当初为了能进打投办,咱是花费了多少心血和力气?”

    “结果屁股一转,我要从打投办变个体户了,变成我以前抓的人了!”

    钱进说道:“要不是你有打投办的工作经历,要不是你在里面有人,你以为我还会让你来当掌柜的?”

    他上去捏着徐卫东的肩膀给他松松骨:“东哥,听我的吧,以后个体户更吃香!”

    徐卫东尽管相信钱进,可听到这话还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然而钱进知道,只要走在政策允许的路上,只要踏踏实实做生意,八九十年代这二十年,会造就无数的财富神话。

    个体经济的浪潮,已经汹涌而来。

    而他带领劳动突击队此时正站在这浪潮的最前沿。

    这还不够。

    他要踏上风头浪尖!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