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294章 安居变乐居,市民齐赞叹

第294章 安居变乐居,市民齐赞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公共厕所的攻坚正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重型公共厨房的改造工作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

    所谓轻型和重型公共厨房,区别便是使用人数。

    像泰山路虎口里社区,这是一片建于五十年代的筒子楼,当时建设这些筒子楼图的就是一个能尽量容纳突然涌入城市的大量农村人口——

    解放后,为了发展城市工业,国家从农村地区调集了一大批青年农民进城干工业。

    这边的筒子楼全是鸽子楼,一层往往有十几户人家,一盖就是四五层。

    然后每层楼十几户人家共用四个公共厕所,这还能凑活的分配过来。

    一栋楼好几十户人家共用一个公共厨房,那就很不好办了,到了饭点要做饭还得排队,谁家要是炖个什么东西,那其他家就等吧。

    当然冬天还好,大不了在家里生火炉,顺便解决煮饭问题。

    夏天筒子楼里不通风,特别闷热,不可能在家里或者门口生炉子。

    这种情况下,公共厨房就成了居民做饭唯一之选。

    人太多,争抢就来了,这公共厨房便成了邻里矛盾和生活不便的集中地。

    为了避免矛盾,所以这种重型公共厨房的改造核心思路是“分隔独立,安全便捷”。

    有些重型公共厨房周围有空间,那就往外拓展空间,增加灶位。

    还有的公共厨房是封顶的,那将楼顶重新封存,在上面加装一层公共厨房的灶位,再用石棉瓦封顶,等于将灶位面积扩展一倍。

    虎口里社区没有这样的条件。

    它的公共厨房本身就挤在筒子楼之间,堪称是厨师必争之地,不可能拓展空间。

    另外房子建起后为了防雨,屋顶采用尖头式设计,还挺牢固。

    建筑大队不能把屋顶给拆掉,毕竟这屋顶还很牢靠结实,拆掉太过可惜。

    于是经过张振华和李远航等专家亲自来测定,开会讨论过后决定给它来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空间分隔!

    将原有的大厨房空间进行测量划分,尽量多的空间用于建造灶位。

    另外取消烧煤烧木头的土灶,改成更节省空间的煤气灶。

    以往虎口里这块社区的居民是在公共厨房剥菜洗菜切菜,现在一概全改。

    剥菜择菜切菜都在家里进行,洗菜位置改去公共水房,这个公共厨房专门用来炒菜煮饭。

    居委会提前做好了入户调查,根据住户数量和意愿,用单砖墙将大空间分隔成二十五个相对独立的小厨房单元,每个单元供三到五户人家使用。

    分隔墙砌到顶,彻底隔断空间和油烟,绝对可以避免用户的冲突。

    考虑到厨房用火安全,分隔墙采用红砖墙配耐火砖,并且给每个小单元木门上刷了防火漆。

    公共厨房改造结束,迅速交给居民投入使用。

    居民们可是好奇太久了。

    为了保护居民安全、避免工地事故,所有工地施工都要用隔板围起来进行工作,所以虎口里的住户只知道自家的公共厨房在改造升级,但不知道变成啥样了。

    等到建筑大队结束施工撤走,他们立马一窝蜂的赶到了厨房。

    住社区12号楼1单元三楼的李婶根据编号找到9号小厨房单元,这是属于她们那层楼四户人家的小厨房里。

    摸着崭新结实的木门和上面挂的铜锁,她很是高兴:

    “太好了、太好了,以前做饭那叫一个打仗,十几户挤一块,转个身都难,油烟呛得人直咳嗽!”

    “你说为个灶眼,隔三差五的跟邻居们没少拌嘴,弄的明明是楼上楼下的,却不说话了,现在好了、这下好了,不用再去争了。”

    住她隔壁的新媳妇赵军霞心急的说:“嫂子你还等着干啥呢?进去看看呀。”

    “得去领钥匙。”有人招呼一声。

    钥匙统一放在了居委会,各家各户凭户口本去领取自家所属的小厨房单元的钥匙。

    赵军霞领到了钥匙,跟李婶一起急匆匆的赶回来。

    钥匙拧动铁锁,嘎巴一声响,锁开了,门开了。

    小单元的空间很小,顶多三个平方,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灶台与操作台。

    灶台是靠墙砌筑的统一砖砌灶台,高度约80厘米,台面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再铺设一层白色瓷砖,看起来又整齐又美观。

    赵军霞很兴奋,摸着滑溜溜的瓷砖说:“哎呀妈呀,这建筑大队太讲究了,还给贴了瓷砖,俺单位厨房就贴了这个,有点油烟一擦就掉,老好清洁了。”

    一个灶台上预留2个灶眼位置,不能自己烧柴烧火了,统一更换成煤气灶。

    这样如果着急的话,四户人家挤一挤可以同时做饭,如果不那么着急,或者说有时候只有两户人家来做饭,那么一人可以用两个灶。

    反正煤气罐上都带有煤气表,用多少气交多少钱。

    四户人家里的第三户秦城也来了,他背着手说:“我正准备去领钥匙,结果下来一看,咱这个单元的厨房开了,原来是你们两个积极分子。”

    赵军霞拽着他兴奋的说:“老秦老秦你快来看,看看咱四家共用的这个小厨房,多宽敞、多敞亮!”

    “这灶台干净的,前后还都带着排气窗来,到时候打开了南北通透,油烟比以前肯定少多了!”

    秦城是江浙人,做事仔细算账清晰,他满意的点点头:“最主要的是咱这里的电表独立使用,谁用多少电,清清楚楚,再也不用为电费扯皮了。”

    出于节省空间的考虑,小单元里只设置了一个水龙头。

    打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出。

    秦城赶紧上去关上:“嫂子咱又不做饭不炒菜,你打开水龙头干啥?”

    李婶笑道:“瞅瞅你仔细的,你个大老爷们,过日子比俺妇道人家还仔细呢。”

    “我是看看水表怎么样,看看水表是不是正常。”

    “新的,肯定正常。”赵军霞凑过去看了一眼,然后点头。

    秦城眼珠子一转,冲两人挤挤眼:“把水龙头拧小点,嘿嘿,让它一滴一滴的往外滴水。”

    这是个节水小妙招。

    “你至于吗?”赵军霞鄙夷的瞥了他一眼,“你说你好歹是个五级钳工,你媳妇是小学老师,日子至于过的这么扣扣搜搜的吗?”

    李婶也说:“就是,没必要,政府对咱这么好,咱不能光图去贪政府的小便宜。”

    秦城纳闷的看向李婶。

    赵军霞是她们单位的三八红旗手,她觉悟高是正常的,你老嫂子怎么也来这个觉悟了?

    后面李婶子给了他答案:“这水龙头都是特制的,好像是劳动突击总队钱总提出了什么新设计,导致它有个最小的出水流量……”

    她调控水龙头。

    结果水龙头到了涓涓细流后,再往回拧直接拧死,不会一点一点的漏水。

    秦城傻眼了。

    这个钱总怎么什么都能啊!

    太可怕了吧?

    隔壁刚结婚的年轻工人刘大梁从隔壁探头过来说:“嘿,你们这个灶挺好啊,比我们的大。”

    “我们是四户人家共用呢。”赵军霞说道,“你们10号是不是就你家和吴主任家用?”

    刘大梁嘿嘿笑:“对,我们是两家共用,一个灶台两个灶眼。”

    “以前我最烦做饭了,挤、吵、油烟大,做个饭跟他娘打仗似的。”

    “现在这小厨房好啊,就我们小两口和吴哥家用,清静多了。这以后下班回来,关上门,慢慢做点吃的,到时候心情多美。”

    他挤进来凑热闹。

    小小的厨房单元不便人满为患了。

    赵军霞往外挥手:“你进来挤什么?”

    “挤暖和。”刘大梁嘿嘿笑。

    赵军霞吓唬他:“这么个小间挤这么多人,要是漏电,一下子一窝!”

    “不可能,”秦城指了指新装的电表和线路,“该说不说,这建筑大队真好。”

    “你们看这电线也换了,新线路看着就安全,以前那老电线,晚上做饭打开灯,滋滋冒火花,吓死人。”

    刘大梁是电工,他兴致勃勃的说:“我过来就是想跟你们聊聊这个。”

    “建筑大队重新布线了,将原来老化严重花线全部拆除了,原来那线路就是有问题,密密麻麻弄的跟蜘蛛网似的,很危险。”

    “你看人家这个新线敷设的,采用的都是BLV型铝芯塑料绝缘线,当时我过来看过,全是截面2.5平方毫米的好东西,区政府年初改造电路用的也就是这样的电线。”

    绝缘电线穿入硬质塑料管内沿墙敷设,做到了横平竖直,规范整齐。

    然后建筑大队还在每个小厨房单元的入口墙上,安装一个独立的机械式电度表。

    小电表带玻璃壳子,刘大梁说是DD28型,也是一种新型电表,很灵敏。

    从此,各户用电量一目了然,避免了偷电和分摊不均的纠纷。

    他们正在聊着,对面小单元里有人隔着墙壁说话:“小刘你是电工啊?你过来给我看看,我们这个厨房单元的电表后面有个东西,咋回事?”

    “是不是跟一把小刀似的?”

    “对对,还真跟小刀似的。”

    “那你不用担心,都有,这是人家工程队给咱加装了一个DZ47型的熔断器式断路器,专门用来替代老式保险丝的新产品,可以提供过载和短路保护。”

    秦城问道:“诶,对面是孙叔啊?这隔音效果一般。”

    “你还追求隔音效果呢。”赵军霞无语,“你要求咋这么高呢?要求这么高,你去住昆仑山路的别野啊。”

    “那叫别墅。”秦城笑话她。

    赵军霞哼了哼说:“一个意思。”

    对面刚才说话的是他们隔壁单元的退休工人孙师傅。

    老师傅说道:“就是一堵墙隔开咱们而已,这能挡得住声音?再说你看又是开窗又是共用烟道,肯定传声的厉害。”

    李婶抬头看着上面的烟道口,忍不住点头:“这个好,油烟往上走,不往邻居窗户里钻,这个建筑大队想得真周到!”

    有人去看烟道。

    建筑大队在厨房外墙砌筑了多个砖混结构的竖向共用烟道截面约30cm×30cm,从屋顶伸出,此时已经烟雾袅袅。

    有人家着急做饭了。

    每个小厨房单元的灶台上方都开孔接入了烟道。

    这些烟道利用烟囱效应,外面风一吹,油烟会被抽吸上升,从屋顶排出。

    有时候外面没风那就没办法了。

    以前没烟道的时候,反正不管外面有风没风,里面都是烟雾萦绕咳嗽声不断。

    专家们设计这款烟道的时候,是考虑到了海滨市靠海,常年海风不断,所以烟道效果应该会不错。

    当然,这效果肯定不如抽风机更别说抽油烟机,只是比直接外排更集中、对邻居影响更小。

    此外,厨房升级的地方还多的很。

    地面重新铺设防滑红砖或水泥压光地面,并向地漏找坡。

    这点跟厕所一个道理,冲洗地面的时候,污水直接流入地漏进入管道。

    厨房小单元的墙面都用石灰水粉刷一新,灶台附近的墙面特意做的粗糙。

    秦城纳闷的说:“这个地方做的不好,他们考虑不周啊,这地方这么粗糙,油烟都得落在上面。”

    李婶子瞥了一眼,说:“你咋想的?这地方准是给贴报纸的,刮的粗糙是为了更好贴报纸,抹一点浆糊就能贴住。”

    秦城恍然:“哦,这样啊,那他们考虑真周全……”

    公共厨房的改造升级让居民们大增幸福感。

    投入使用后,报社天天接到市民投稿要赞扬建筑大队。

    这年头很多单位的领导也住筒子楼,跟市井百姓混居在一起。

    他们手里有权力,打一声招呼,直接安排单位的工会去给劳动突击总队送锦旗!

    等到一个个的公共厕所投入使用,建筑大队的口碑就更好了。

    大爷们小心翼翼地走进新厕所,拐杖往地上一顿,跟看到了西洋景似的:“哎哟!这、这真是亮堂啊,地上还铺砖了?真干净,一点味儿都没有。”

    “这可比以前原来那茅房强百倍,瞅瞅人家这灯泡,一边一个,晚上起夜再也不怕黑灯瞎火摔跤了,咱这真是享福了!”

    用过女厕所的妇女姑娘更满意:

    “啧啧,瞧瞧,还有门呢,有门好啊,以前上个厕所,提心吊胆的,生怕有人闯进来,现在好了,关上门,安生!”

    “我听说设置门不是为了怕有人偷偷看咱大小便,是为了夏天让咱有个地方冲冲凉,所以人家特别注意卫生,就是为了让咱冲凉的时候不感到埋汰……”

    “冲凉不知道,反正这里冲水可够厉害的,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坑里的脏东西冒尖了,更不用捂着鼻子踮着脚进出了,政府这回真是办了件大好事!”

    这次建筑大队很是露脸。

    四月份天气很暖了,春天到来。

    然后老城区各条街道里,这个春天似乎比往年更添了几分暖意和生机。

    随着“安居升级”工程一期项目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公共厕所和公共厨房在老城区街道投入使用。

    这些曾经让居民们苦不堪言的生活痛点,正被一个个干净整洁、功能完善的崭新空间所取代。

    清晨,钱进蹬着自行车去上班,跟他打招呼的人更多。

    旧城改造项目很成功。

    不说诸如华山二路、凤凰山支路这种老城区的小路了,就是泰山路这种大路上都多了一些早餐香味。

    无他,主要是新改造的公共厨房好用,更多的人家愿意来公共厨房做饭。

    钱进刚穿越过来那阵是9月,天气炎热,结果楼道里家家户户门口还有煤炉子。

    现在四月份天气相对冷一些,煤炉子也少了,很多人家改成了去自家厨房小单元里去做饭。

    或者因为是几家共用一个小单元,他们轮流做早餐。

    今天你家炸油条、明天我家煮饺子,一座就是三户四户的饭量,节省时间和精力。

    钱进骑车抄小路去单位,就被人给拽住了:“钱总,这么早吃了吗?”

    “去单位吃……”

    “嗨,那你不得饿着肚子蹬车子?这还没到端午节呢,天冷,别饿肚子蹬车子,给,昨天包的韭菜鸡蛋包子,今天早上上锅一蒸,味道还行。”

    “谢了老叔,我还是……”

    “一个不够?”

    “够了够了……”

    钱进用腿撑地在路边啃包子。

    韭菜鸡蛋包子确实味道挺好。

    有大妈经过,一看他在这里吃包子立马说:“干吃包子像话吗?不像话啊,钱总你等着,我给你上一碗小米粥,养胃……”

    “哟,钱总怎么在这里吃上了?你瞅瞅,你喝小米粥没咸菜能行吗?咽不下去吧?喏,尝尝我家芥菜丝,香油小葱拌的……”

    “钱叔,俺妈叫我给你送个鸡蛋……”

    钱进赶紧摆手:“跟你妈妈说,钱叔叔不能吃鸡蛋,你吃你吃,多吃鸡蛋多长高。”

    他把铝饭盒一收,还是蹬上车子走吧。

    在他后面,大妈还在热情洋溢的感谢他:“……以前这会是挤在楼道里生煤炉子呢,烟熏火燎不说,还总担心着火。”

    “现在好了,小厨房宽敞明亮,干净卫生,你可真是给咱老百姓做好事了……”

    钱进摆摆手,吆喝一句‘为人民服务’。

    这一刻他有点羡慕自己的儿子。

    那小子以后懂事了,在泰山路准可以横着走,谁敢欺负他都不用自己上门去找大人,他们家大人主动得狠揍自家孩子。

    前面路过泰山二路的公共厕所,钱进看到有熟人甩着手上水珠走出来,赶紧点点头致意然后腿上使劲蹬车子狂奔。

    他生怕有人请他进去再吃点。

    到了单位,韦小波招呼他去吃饭:“今天食堂有韭菜鸡蛋虾米包子,可好吃了。”

    钱进打了个饱嗝摇摇头。

    嘴里全是韭菜味。

    他刚去办公室,传达室有人上来敲门:“钱主任,外面有个叫常住海的同志找您,说是……”

    钱进立马说:“请他上来,请他赶紧上来。”

    又一个能干事的来了。

    常住海就是他下乡去安果县农村找工匠时候收下的人才,这个人是大柳树公社民兵大队的副队长,部队转业下来的战士,还立过三等功。

    钱进准备让他去建筑大队当副大队长。

    陈井底管理人的本事不行,只是他是钱进的心腹和嫡系,用起来信得过而已。

    钱进提拔常住海进城,这也是他的嫡系,用来管理队员最合适。

    常住海当真是人才,大柳树公社不放人,是钱进这边给了好处,那边才恋恋不舍的放人,而且一直到现在四月底才把人放过来。

    此时建筑大队这边的旧城改造项目已经进入下半场,估计再过俩月就能全数完工。

    这么看,常住海来的有点晚了。

    不过好饭不怕晚,只要他是人才,那他什么时候来都可以。

    钱进手下太缺能带队的人才了!

    一身绿军装的常住海规规矩矩的进来,敬礼向他报道。

    钱进看着他利利索索的样子很满意,然后将一份报纸递给他:

    “把头版内容好好看一下,看完了我再跟你好好谈谈。”

    这是前天的《海滨日报》,然后在头版显著位置,用整整一个版面刊发了题为《从“忧居”到“安居”——海滨市旧城改造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的专题报道。

    报道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安居升级”工程的背景、进展和成效。

    文章开篇便高度赞扬了市委市政府“心系民生、情牵百姓”的执政理念,肯定了政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投入。

    而报道的重头戏,自然落在了钱进和他带领的劳动突击总队身上。

    记者深入工地,采访了多位队员、专家和受益居民。

    然后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这支队伍如何从最初的街道劳动突击队,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旧城改造的主力军”。

    常住海坐在桌子对面跟小学生上阅读课似的认真读了起来,还很郑重的将上衣口袋上挂的拿下来做了重点标注。

    他读完之后,敬佩的看向钱进:“钱总,您和劳动突击总队、劳动光荣建筑大队的光荣事迹我都了解了,你们太了不起了,我要向您和同志们学习。”

    钱进哑然失笑:“给你看这个,不是让你拍马屁,而是要告诉你,我调你入城是准备让你管理这个队伍。”

    常住海震惊的看向他:“啊?”

    钱进指了指报道中一段话:“这里注意过了吗?”

    常住海点头说道:“报告钱总,注意过了。”

    他重点读了一下:“在劳动突击总队成立之初,这支曾分散于各条街道的队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

    “大量待业青年聚集,精力无处释放,一度成为社区管理的‘老大难’。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的事件时有发生,让街道干部头疼不已。”

    “然而,在突击纵队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在钱进同志的感召和引导下,这支队伍迅速实现了蜕变。”

    “他们组织学习班,提升文化技能;他们投身除雪救灾工作,展现责任担当;如今,他们更是成为了‘安居升级’工程的骨干力量!”

    “昔日的‘刺头’王小毛,如今是建筑大队瓦工组的骨干,技术精湛,工作认真;曾经的‘打架王’孙强,现在是副中队长,每逢劳动必然身先士卒,不怕脏不怕苦,带领所在的第八中队屡创佳绩……”

    钱进听到这里摆摆手:“对,就是这些,我要派你就是去管这些人。”

    “建筑大队目前扩军到了六百二十人,一共十六支队伍,其中十二支队伍是成熟的队伍,还有四支队伍全是业务骨干,人少,将在六月份扩充到千人规模。”

    “你要当副大队长,去管这一千人!”

    常住海当场震惊:“我、我们营作为野战主力营,当年营参战时候也不过才八百六十人,现在——上千人?!”

    钱进问道:“有问题?”

    常住海咬咬牙说道:“报告钱总,没有问题!”

    其实人数不是问题。

    钱进之所以要挖他,而不是在自己手下突击队员里选退伍兵当主管领导,是因为人家常住海在公社当民兵队副大队长。

    这年头民兵队还是补充性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乡镇的民兵可不少,拿大柳树公社来说,普通民兵足足有接近两千人!

    另外他名义上是副大队长,其实管的就是整个民兵大队。

    因为大队长是公社武装部门的领导,只是挂名而已。

    当然现在民兵不是全职的武装力量,每年分批次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而已。

    常住海平时一次性管理的人员大多在一两百人之间,但总体来说他是两千人级别的大型队伍的管理员,管理能力肯定是很强的。

    此时之所以感到踌躇犹豫,并非是要管的人多,而是管的这些人身份复杂。

    人家都是城里人,他是个乡下人。

    光这个身份差距,就足以让不少刺头不服他了。

    但常住海也不是善茬。

    既然钱进相信自己,那让他把手段施展出来,管理上千城里的青壮年也不成问题。

    看着他表情重回自信严肃,钱进笑了起来:“那就好,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个烫手山芋的。”

    “你上面有个大队长,你看你没来的这三个月,他也管理的不错。队伍里还已经有了两个副大队长,一位是徐卫东同志,一位是石振涛同志,都是很出色的管理人才。”

    光靠陈井底肯定管不住劳动突击总队这些青壮年,所以钱进把徐卫东和石振涛临时派到了建筑大队当副大队长。

    但这是暂时的。

    徐卫东同时还管理着一家人民食堂火锅店,石振涛那边则还负责治安突击队。

    治安突击队的存在很有必要,以后它会改制成治安联防队,有自己人进入这样的队伍,等钱进给他们帮帮忙,到时候就能把自己人插入正式的治安所里。

    所以钱进需要常住海赶紧能带队,最好对建筑大队进行半军事化管理。

    到时候解放了徐卫东和石振涛,他另有重用。

    他继续往下说:“另外我还会再设立副大队长,所以你的压力不会很大。”

    “最重要的是,有任何问题如果你感觉棘手,那就随时可以联系我——我是你们的后盾,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后盾会解决。”

    这话从侧面告诉了常住海一件事。

    你们其实是我推出去的代理人,你们要是碰到管不了的事情可以找我,我来管。

    结果常住海脑瓜子没那么灵活,他误会钱进的意思了,当即表态说:

    “报告钱总,请钱总您放心,我有信心带好这支队伍,但我要向您讨一张军令状,我的管理手段会比较严苛,如果有人就是不服管教,那我要上手段!”

    钱进无语。

    不过他想让常住海对建筑大队进行半军事化管理性改造,这也是必须手段。

    他说道:“可以,就是你上手段之前跟我打个招呼。”

    “另外如果有什么你感觉不好解决的事,也可以向我汇报一下,咳咳,我的意思是,咱们虽然认识时间短,但我信得过你,你这个副大队长呢,其实也是我和队员们沟通的桥梁……”

    他把话点到这个份上,常住海终于明白了:“好的,请钱总放心,我有数了。”

    考虑到常住海本来也是有编制人的人员,钱进本想先把他编入核准委。

    工作关系留在自己单位,但人去劳动突击总队工作。

    常住海不在乎这点,等钱进说了自己的打算,他就表明态度愿意将自己劳动关系放入劳动突击总队去。

    劳动突击总队现在是没编制的,他们跟市里的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一样,属于社会群团类组织,既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事业编制。

    确切的说,这支队伍是市府领导的海滨市待业知青和劳动分子自愿结合的新型服务性的人民团体。

    常住海表明的态度让钱进更加满意。

    是个能当断则断的狠角色!

    他中午趁着午休的时间,就把常住海给陈井底带了过去,晚上又给劳动突击总队目前的领导干部队伍开了个临时会议,将常住海介绍出去。

    得知常住海是之前管理两千名民兵团体的领导,陈井底欣喜若狂。

    来强有力的帮手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