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九百四十八章 党同伐异
-  第九百四十八章 党同伐异
-     帝国在新闻报道领域尚处于初级阶段。
 
 有人说齐国没有新闻记者。
 
 帝国记者只是依附于帝国权力存在,如同藤蔓之于大树,猎犬之于主人。没有什么独立性。
 
 和其他领域一样,齐国新闻舆论堪称稀烂。
 
 用前任皇帝刘烨的话说,你随便去天心城街头酒店找几个说书人,他们说书讲故事的作用,可能都要比宣传部那群酒囊饭袋要好。
 
 刘烨在位期间,解禁了诸多报刊封锁,不再推行文字狱。饶是如此,他对记者这一群体的评价也不甚高。
 
 帝国记者—如果真正存在的话—他们日常工作就是用剪刀和浆糊,熟练的将其他报纸上的新闻裁剪下来,然后换成适合民众阅读的文字,经过简单排版,刊印发行。
 
 这就是帝国新闻产生的整个过程。
 
 刘招孙在世时,邸报—当时的新闻媒体—还能独立发出与官府不一样的声音。
 
 随着舆论的收紧,这种独立性越发稀缺。
 
 而如今,一个记者,或者独立撰稿人,除了赞扬帝国蒸蒸日上,夸耀皇帝文治武功,再也没有其他新闻可写。
 
 至于普通民众,在这种背景下,只能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从本质上说,帝国新闻报道分为内部宣传和外部宣传两部分。
 
 两者共同服务于帝国政治。
 
 事实真相并不重要,民众不需要真相,或者说是真相对民众来说毫无意义。
 
 民众,通常喜欢聆听他们喜欢听的新闻。
 
 一则同样的新闻,在面对国内民众和面对国外民众时,他们的报道是全然不同的。
 
 上述差异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多的体现在报道的倾向性上。
 
 这是帝国舆论控制的秘诀之一。
 
 尽管这种控制已经渐渐式微,不过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一百年时间里,它一直是支撑帝国统治的重要基石之一。
 
 以刘玄在位的第三年,发生辽西藩的排外事件(你瞅啥事件)为例。
 
 当年,两名精力充沛的法兰西游客,游历至辽西宁远城,在宁远城西一家小有名气的老铁烧烤摊吃烧烤。
 
 因为文化差异,法国人不小心触发了辽西老铁你瞅啥的打架技能。
 
 法国人对此浑然不知,仍旧我行我素,最终两人与当地老铁爆发激烈肢体冲突。
 
 闻讯赶来的当地民众将两位法兰西游客包围一阵痛殴。
 
 最终造成两名法兰西公民一死一伤。
 
 消息传到天心城,齐国民众欢呼雀跃义愤填膺。
 
 大家没有指责辽西老铁的暴力行为,而是纷纷攻击法国人不尊重大齐风俗人情,严重伤害齐国人民族感情。
 
 简单来说,就是这两个法国人不知好歹。
 
 所以在宁远挨打也属实活该。
 
 这则消息传回欧洲,法国国王路易十三震怒。
 
 不等法兰西人问责,齐国宣传部门便已先行一步,委托大使向路易十三道歉。
 
 大使吃了个闭门羹,法国人拒绝接见齐国使者。
 
 赵盾赵部长连夜动身,只身前往巴黎救火。
 
 在美丽的塞纳河河畔,赵部长屈膝跪地,上半身背着玫瑰花—准确说是几十根荆棘—用一种齐国特有的请罪方式向遇难者家属诚挚道歉,以期得到法国人原谅。
 
 赵盾以齐国皇帝的名誉保证,以后绝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
 
 法国人太重要了,天心城权贵们需要法兰西的葡萄酒,这里更是许多高官的度假生地和养老天堂。
 
 尽管齐国方面态度卑微,然而法国人却不为所动。
 
 法兰西国王下令将驻守马尼拉的庞大军舰开往齐国北部海域,是的,法国人直接绕过了帝国东南。战舰停在了长江口向齐国示威。
 
 法国海军统帅雅戈尔表示,如果齐国不能给予法兰西满意的答复,舰队将逆流而上,进占汉水流域。
 
 更可怕的是,法国人将公布天心及各藩官员在巴黎及法国各大重要城市的资产。
 
 军事上的进攻或许还能抵御,经济上的釜底抽薪,绝对是帝国不能承受之重。
 
 齐国人不怕吃苦,并不惧怕法兰西,然而官员们却未必如此。
 
 无奈之下,张首相亲自出马,登上法兰西军舰,向雅戈尔承诺,帝国将在十日之内抓获并处治凶手,同时给遇难者一个满意的交代。
 
 与此同时,议会紧急通过决议,财政部划拨二十万齐元(折合一百万法郎)赔偿此次遇难者家属。
 
 二十万齐元相当于天心城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这是一笔足以让遇难者家属以及所有法国人闭嘴的钱。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法国人开着他们的军舰,满意的离开了。
 
 经过这件事后,在欧洲,齐国人留下了散财童子的美名。
 
 齐国人成为欧洲人嘲笑的对象。
 
 显而易见,帝国在对外舆论上,算是彻底的失败了。
 
 然而在国内,舆论却是另一番景象。
 
 国内几乎所有报刊都将此次“你瞅啥”事件定义为齐国人的胜利。
 
 正义报头条刊登“虽远必诛,法兰西垃圾滚蛋!”
 
 跃进报头条“沉睡的雄狮已经清醒!”
 
 报纸舆论鼓动民众仇恨欧洲,虽然没有直接这样说出口。
 
 总之,对国内民众来说,此次事件最大的教育意义是,外国人,不论是游客还是外商,都没有任何特权!
 
 是的,不管是谁,只要他胆敢在天心城,胆敢大齐国土上为非作歹,帝国都会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欧洲列强船坚炮利在帝国内河横冲直撞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大齐民众当家做主的时代来临了。
 
 国内民众是绝难看到国外相关新闻报道的,也就无法了解事件真相。
 
 有人说,帝国新闻报道与其说是新闻报道,不如说是舆论宣传,和真实性没有太大关联。
 
 不止是刘烨,其他几位皇帝也将帝国新闻报道视为鸡肋。
 
 这种内外有别的宣传策略还能坚持多久没人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愚弄民众将来一定会受到惨烈的反噬。
 
 虽然帝国舆论机器很是破烂,不过是时候开动它了。
 
 ~~~~~~~~
 
 “陛下,这是各藩上交的下月抓捕间谍计划,请您过目。”
 
 宣传部部长赵盾将厚厚一大迭电报呈递给皇帝时,没有注意到皇帝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
 
 刘玄接过厚厚一大迭电报,随口翻开一封,瞥见电报落款上写的是武昌字样,又看见电报左下角印着一朵鲜艳的梅花。
 
 “武昌府计划抓捕三千名叛徒,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把整个湖广的叛徒都抓光,能抓到三千人吗?”
 
 “这·····”
 
 赵盾接过皇帝递来的电报,粗略看了一遍,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武昌巡抚的月度抓捕计划听起来未免太过耸人听闻。
 
 须知,帝国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各藩拢共也才逮捕了一百二十一名帝国间谍。现在仅仅他一个武昌府,就要抓捕三千多人!
 
 “宣传部认为,”赵盾小心翼翼道:“宣传部认为,清理叛逆应该扩大化。不能再仅限于过去那种常规做法。”
 
 刘玄微微点头,若有所思望向赵盾,笑着问道:“扩大化?”
 
 “对,先前我们只是看民众是否存在犯罪行为,也就是是否叛国,以此为标准来判定他们是否有可能堕落为欧洲侵略者的帮凶,现在我们的目光应该更加广阔。”
 
 皇帝抬起头,面带疑惑道:“广阔?”
 
 赵盾连忙解释:“正所谓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正是基于这个理论,叛徒就像海绵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
 
 刘玄沉默不语,过了好久,才道:“也罢,就按宣传部的想法去做。”
 
 抓奸细是大齐朝廷的保留项目之一。
 
 每当帝国面临严重危机时,报社杂志总能爆出以下新闻:
 
 某某藩太学生收受法国人50万法郎,通过每日固定时间观察,将本藩飞行基地的飞艇数量,降落频次等关键信息整理送送给法国人。
 
 某间谍组织以50万英镑作为诱饵,唆使天心城兵工厂清洁工,从废纸篓中获取关键机密,帝国新式步枪参数就这样被泄露给了不列颠人。
 
 类似这样的新闻不胜枚举。
 
 真实情况是,帝国在军事领域——至少在轻武器生产领域,其生产工艺水平是远远落后欧洲同行的。
 
 如果不是欧洲间谍组织具有某种古典武器收藏癖好,很难相信他们会耗费这么多物力人力,窥探齐国军事机密——如果帝国真的有这种东西的话。
 
 不过帝国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对此深信不疑,这种坚信与生俱来不可磨灭,并在帝国新闻舆论的反复宣传下,愈发坚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