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第60章 唱片时代的凋零与火热 第60章 唱片时代的凋零与火热
- 2008年的华语乐坛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
金曲数量不少,每个月都有新歌涌现而出,随便说几首歌,《吻得太逼真》、《残酷月光》、《天下》、《心跳》、《爱丫爱丫》、《洋葱》、《稻香》等等。
都是流行一时的金曲。
但,但,如果翻看2008年出道的艺人名单。
那就有一点点寒酸。
林友嘉、邓梓琪、杨宗惟、肖京腾、郁可惟、欢子、郝云、魏臣、丢火车乐队、至上励合……
这些人日后都混出了名堂,不至于查无此人,不过,如果跟2000年、2001年的出道艺人比。
稍微差了一点点意思。
越来越差的原因很简单,看似‘盛世’的乐坛,却已经进入凋零期。
不过。
也不是什么都不行。
唱片行业萧条的同时,国内涌现出一股摇滚热。
大大小小的音乐节、livehouse可谓遍地开花,特别是北上广深几座一线城市。
那里的livehouse最密集。
音乐节也最多。
几乎每个月都有规模不等的音乐节,从清北复交等学校吹出去校园音乐节也在各大高校开出了花。
摇滚乐能快速传播,其实和李杰有点关系,但又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年轻玩摇滚乐的初衷是为了什么?
不排除一些真心热爱音乐的人,不过,很多是为了耍帅,扮酷,为了获得优先择偶权。
说白了。
那些节日被炒起来,一部分是商家营销的结果,另外一部分原因也是年轻人为了炒。
年轻气盛。
欲望强烈一点,很正常。
没有才不正常。
什么低俗。
哪有那么多的高雅,大部分都是披了一层皮,说白了就是为了那点事。
什么情人节、白色情人节、圣诞节、圣诞夜等等乱七八糟节日的背后,大多都是那点事驱动。
可惜。
摇滚乐虽然发展的很快,也很火热,但生不逢时,它没赶上唱片时代的黄金期。
连尾巴都没能摸上。
毕竟。
新人正常是需要时间的,《乐队的夏天》是火了,可火的只是几支乐队。
对于很多新人乐队,那点成功率太低,太低。
与其指望乐夏一夜成名,不如现实一点,先在地方的音乐节混一混,再混混livehouse。
赚钱点,先活下去!
日本的摇滚乐队新人辈出的一大原因就是遍地的音乐祭、livehouse,没有这些基础。
那些新生乐队早就饿死了。
人为了理想可以吃苦,可以喝冷水,但不能一直吃苦,一直喝冷水,一点正向反馈都没有,谁能坚持下去?
如今。
华语乐坛涌现出了很多主世界没有,不存在的乐队。
他们的作品虽然稍显稚嫩,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灵气有,有日后爆火的潜力。
比如野草乐队,这是一支民谣摇滚乐队,代表作《孤独的麦田守望者》传唱一时。
再比如蓝房子乐队,他们跟鲍家街一样,都是大学生组成的乐队,来自同一所学校。
央音。
他们走的是英伦摇滚风。
一首《夏天》,惊艳摇滚圈。
还有暗涌、棱镜、像素、深水、图钉、白日、夜航船等等新秀,作品质量都不错。
至少不是那种烂大街的旋律。
也不是简单重复的万能和弦。
万能和弦写歌,稳健,能听,可缺点也很明显,套路的痕迹太重,听多了感觉都一个样。
后世那些网红神曲,很多都是套的万能和弦。
再填上一些‘意义不明’的词。
然后,投流,静静地等待机会,一百首歌只要有一首歌火了,那都是血赚。
因为制作成本很低。
那些AI写的歌为什么也能听,很多人还觉得挺好听的,就是因为AI进行大数据分析,而后找出那些悦耳的万能和弦。
不停的套。
出品很稳定,就像是预制菜,不会太难吃,也不会太好吃。
看到这些新生力量在聚集,李杰很期待,期待他们未来能不能在华语乐坛大放异彩。
李杰宛如一个辛勤的老农,种下一颗幼苗,等待着他们慢慢地发芽、抽枝、成长、开花、结果。
有一种获得感。
像是在养成。
他没有过多的干预他们的成长,包括他亲自发掘的‘寻梦乐队’,他都没有过多的插手。
任由他们自由的生长。
是龙还是虫,全看他们自己。
这一等。
又是一年除夕。
今年除夕,李杰最期待的节目不是周杰纶和宋团合唱的歌曲《本草纲目》,也不是小品《不差钱》。
虽然《不差钱》很不错,虽然小沈羊一夜成名,一夜爆红,但那跟他有什么关系?
他关心的是今年登上春晚的寻梦乐队、汪锋,以及许威三人。
他们三个出现的环节是歌曲联唱。
春晚的固定保留节目,一个节目可以上三到四组人,大大的富裕了选人空间。
这是继李杰之后,摇滚乐第二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是夜。
很多人都在等,等着他们登台。
汪锋、许威、寻梦乐队的联唱节目安排的很靠后,等他们上台时,时钟已经转到了十点多。
这个时间通常很‘垃圾’。
上不上,下不下的。
如果后面不是有刘千、赵苯山的节目,估计尾段的收视率都没法保证。
那些想看他们节目的人,也不是一直看春晚。
大多数都是‘到了刘千喊我’、‘到了赵苯山喊我’之类的,排在这中间的节目就很尴尬。
但。
今年不一样。
春晚节目后台有专门的实时数据统计,都什么年代了,收视率全是数字化。
即使不是全国收视率的统计,不过,只要样本足够多,数据就会越准。
“涨了!”
现代音乐(摇滚)联唱环节刚刚开始,看到后台陡然蹿升的数据,导播突然喊了一嗓子。
“涨了多少?”
“跟周杰纶那个节目差不多,不,不对,还在涨,超了,超了!”
此话一出,后台的人只是有点意外,好歹是央视春晚节目组的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这点小事顶多就是惊讶。
难不成还震惊?
不可能。
涨的再高,能比零点报时多?
零点报时的广告费为什么贵啊?
因为收视率最高。
很多地区都有零点放炮,或者其他的活动,爆竹一声辞旧岁嘛,所以,那会是标王。
再有。
每年春晚都会有几个明星级的人物镇场子,保证后续的收视率不会一直降。
就像刚刚,摇滚乐联唱环节之前,燕京地区的收视率只剩下32%,到了联唱环节,收视率一路高涨。
破四了!
不是四,是四十的四!
40%还不是巅峰,最高能破50%,乃至60%,不过,放眼全国就不太行了。
每年春晚都是北方的收视率高于南方。
东北地区的收视率最高能破80%,这是一个何其恐怖的数字,几乎家家户户的电视机都会收到春晚。
而最低的琼省只有1.3%。
粤省也很低,也就5%左右。
一般而言,过了淮河一线,春晚的收视率就会陡然降好几个档次。
也不怪春晚天天包饺砸。
人主要收视群体是北方人居多,北方人爱吃饺子,可不得天天包,不包都不团满。
也不圆满。
很快。
联唱环节一过,收视率又一路往下,跌跌不休,直到刘千的魔术登台,收视率再次冲高。
接着。
再跌。
跟心电图一样,再到赵苯山的《不差钱》,收视率又开始嘎嘎猛涨。
“破六,破六了!”
导播又喊了一嗓子,这一嗓子比刚刚激动多了。
没错啊。
还得是苯山大爷。
什么叫春晚的台柱子,这就是了。
只要节目开始,收视率就会冲破高线,看着收视率猛涨,不用想了,今晚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就是《不差钱》。
……
翌日。
不出意外,讨论度最高的节目也是《不差钱》,新人小沈羊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一夜爆红’。
真正意义上的爆红。
有多红?
红到商演价格翻了几百倍。
春晚之前,普通人有几个听说过小沈羊的?
苯山大爷的徒弟?
徒弟那么多,谁记得他啊。
但。
春晚之后,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个‘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人死了,钱没花完’的小沈羊。
商演爆红的同时,他也收到了大导演张一谋的橄榄枝。
《三枪拍案惊奇》!
来了!
不止于此,五月份,他还参加《程龙与他的朋友们》演唱会,跟程龙、赵苯山合唱《我的好兄弟》。
高进发的狙。
一唱成名!
小沈羊发单曲的初衷其实不是为了单曲有多红,而是为了商演出去有歌唱。
总不能老唱别人的歌吧?
那些明星发专辑的初衷也在这,他们不在意歌曲红不红,人红就行了!
《我的好兄弟》这首歌品质虽然不差,但如果不是小沈羊来唱,恐怕很难红遍大江南北。
两者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人红带歌红。
在主流圈子之外,摇滚乐也在慢慢地生长,就在五月份,土豆网发起寻光计划。
他们精心挑选了十只乐队发行了一张合辑。
《寻光集》!
这是华夏互联网第一张唱片集,在专辑的封面,土豆网的CEO王威写道。
【让我们贡献一份力量,摆脱唱片已死的论调,我们开始想象,音乐是不是存在另外一种可能?
未来,成千上万的音乐人在土豆网陆续登场。
音乐是他们的爱好,也是他们的梦想。
让我们一起寻光,即使在黑夜里,也要找到最微弱的火光,然后壮大,壮大,直至天明】
这张专辑一经上线,立刻遭到歌迷、摇滚乐爱好者的疯抢。
首批五万张专辑,仅仅两天就销售一空。
既然是互联网专辑,肯定不走线下发行的渠道,土豆网走的是网络发售。
网购!
阿里巴巴都上市了!
网购早就成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土豆网在淘宝开的网店,流量暴涨,甚至引起阿狸的关注。
他们以为是刷单。
然后一看,不对啊,是正版土豆网。
作为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不至于刷单,再一问,那张专辑的确很火。
歌迷的热情打了土豆网一个猝不及防。
两天时间,连反应时间都没有。
灌录都不够啊!
面对饥渴的歌迷们,土豆网只得加急灌录,第二批10万张专辑上线后,一周时间就被卖空。
只能再次加印。
第三批的数量是20万,土豆网想着,这么多总算够了吧?
结果仍然不够!
因为有人把这张专辑的音源传到了网上,互联网传播就是那么快,防不胜防。
有一就有二。
这些歌曲迅速在各大音乐软件、下载网站传播,凭借不错的质量,很多歌都火了起来。
一些日常不太关注专辑发售的人都知道了这张专辑,然后,他们就买了一张。
谁让这种行为很酷?
最近几年,摇滚乐的情况大为改善,各种音乐节、活动也拉来了不少新歌迷。
很多年轻人都是‘价格不敏感’群体。
只要喜欢,花个二三十块支持一下,能有什么问题?
千金难买我乐意!
于是,第三批加印的20万又双叒被卖完了!
第一批5万,第二批10万,第三批20万,短短一个月,销量突破35万张,依照唱片行业的惯例。
这张专辑随随便便突破五十万。
60万?
可以搏一搏!
70万?
有那么一点点可能。
不论是50万,还是60、70万,放在从前,那都不算什么,放在当下,那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无敌!
牛逼!
果不其然,后续加印的30万张,仅仅只用了两个月就销售一空。
从最后的销量曲线来看,这张专辑的极限大约是70万+。
不夸张的说,这是2009年销量最高的几张专辑之一,如果只算内地,它甚至能排进前三名。
之所以是甚至,不是肯定,那是因为李杰马上又要发专辑了。
时隔两年半,再度发行新专辑。
这个时间点很合理。
大部分创作歌手的产量都不高,两三年发一张专辑都算快的,如果不是撞上李杰发专辑,寻光集或许还有冲击内地销量冠军的可能。
不过。
谁让他们撞上了。
第一,他们肯定无缘。
哪怕李杰新专辑发售的时间是12月,他们也没有夺冠的可能,寻光集只能争一争第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