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魏芳华-> 第九百九十二章 尚需静养 第九百九十二章 尚需静养
- 秦亮没有继续召见大臣,到了下午,他就回中宫去了。
昭阳殿的后殿内,玄姬与吴心都在令君这里。三人正围着泥炉,欣赏着后院银装素裹的树梢。
玄姬吴心已经静养超过一月,看样子身子应该差不多养好了。天寒地冻的天气,她们没有去别的地方,但仍会在偌大的昭阳殿活动。
她们迎到殿门揖见,秦亮只是随意地摆了一下手,也来到泥炉边入座。
木案上还放着棋盘,不过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棋子,棋局已经结束。
闲谈之间,秦亮提到了拓跋鲜卑改换可汗的事。
他不仅会对郭皇后说这些事,有时也要与令君谈论,令君等人同样关心世道的变化。
“沙漠汗把责任都推给了一个妇人,便是力微的宠妃楼库氏,说是已经殺掉谢罪。”
“但我猜测,那妇人多半只是死于内部權力争斗。權力交替往往并不简单,何况拓跋力微突然死于非命。”
玄姬那双艳美的凤眼看着秦亮:“陛下的人杀了他的父亲,他还要这样说。不管怎样,这也是在服软求和。”
令君笑盈盈地看了她一眼。
秦亮看向玄姬,说道:“求和的理由,便是想要回力微的头颅安葬。”
“不过我之前想了一会,觉得沙漠汗求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互市。拓跋鲜卑等部族虽然已能半亩半耕,但还是需要很多大晋的物产。”
玄姬道:“陛下英明睿智,那些人怀着什么心思,都瞒不住陛下。”
今天玄姬不知道怎么回事,以前也没有一直捧着他。
秦亮挠了一下额头,一时间也想不明白。
令君问道:“那陛下要答应他们吗?”
秦亮沉吟稍许,缓缓点头:“初步决定答应,回头可以再与大臣们谈谈,看大家还有没有别的考虑。”
“长城多处损坏荒废,也没有驻军。只要利润足够大,走俬是防不住的。”
“况且已经答应了匈奴人互市,匈奴人为了利益,必会与鲜卑人交易。让匈奴人长期赚取超额利益,说不定还能迅速壮大。”
实际上就算鲜卑人不求和,敌对关系也无法完全禁止贸易往来。
就像魏蜀吴三国,贸易几乎从来没中断过。以此时的条件,朝廷即便诏令封锁,多半也只能封锁个寂寞。
不如顺势先议和,以保留更多的余地和手段。反正等需要改变国策的时候,和约从来都是张废纸。
秦亮犹自寻思了片刻,等他回过神来时,又见玄姬正注视着自己。
令君在旁边小声道:“姑就是想今晚留在我的寝宫。”
秦亮恍然,他稍微算了一下,玄姬已经静养超过一个月。但他也不很懂,是否应该多养一些时日,毕竟还是身子要紧。
他刚想劝说两句,却立刻想起了上个月的事,玄姬当时就担心身材走样,还让他看了一下。
秦亮与玄姬的感情早已相当稳固,但她好像就是有心魔,怕被嫌弃,莫名担心失去依靠。难怪有诗云,有的人需要一生去治愈童年。
“我只是心疼姑。”秦亮让自己的语气尽量溫柔。
玄姬看了他一眼,“嗯”地应了一声。
秦亮打量着玄姬的模样,自己确实不是在哄她,她看起来没多少变化,艳丽的容貌,细腻雪白的肌肤,颜色十分明艳。
他的目光从玄姬身上移开,注视着木案上盛放点心的白瓷盘,底座很大,故而可以把糕点摆盘得很好看。
重新看向玄姬时,玄姬感受到他的目光,故意轻轻捂在交领上。
秦亮不禁说道:“那里我最喜欢的类型,就是卿这样的,不信让我再看看。”
寡言少语的吴心仍旧面无表情,但她的脸颊已经紅了。她自然是见过二人做过事,只是这大白天的,还有人在旁边,着实有点难为情。
令君瞥了一眼吴心,说道:“看把她宠得!”
秦亮这才从不经意的沉迷情绪之中,回过神来,他怔了片刻,才憋出两个字:“之一。”
令君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她想明白,立刻有点傲气的样子,撇了一下小嘴,故作冷哼道:“我是那个意思吗?哪有那么小气!”
几个人闲聊了一阵,正好几案上有棋盘,秦亮又陪她们下棋。不出意外地被吊打,他谁也下不过。尤其是令君的棋艺高超,秦亮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与在塌上的情况完全相反。之后大家又一起吃晚饭,不过晚上就寝,还是只有令君在一块。秦亮答应玄姬吴心,只须等到腊月,多养一阵子应该没坏处。
关于田制的新法令,朝廷已确定将在腊月颁布。
这段时间上蹿下跳的人不少,但总体没出什么大问题。
新法没有影响支持者的利益,比如中外军和兵屯的待遇、上升机会都提升了。封侯的功臣勋贵,则是预期受益增加,因为食邑的户数,改为按各县的比例计算。
而士族官员的利益,也算得到了基本保障。士族损失了大量庄园和人口,私产和权益却合法化了。局面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从大规模集议的言论中,就能大致判断。
毕竟参照汉末以来的经验,你能占有再多的土地,得不到保障也是枉然!当初夏侯家的女子都要亲自打柴,还被张飞抢走了。
当然能获得巨大好处的还有民屯,因为新法具有黔首待遇公平的逻辑,民屯人口一下子从农奴变成了自由民,至少是半自由的有产自耕农。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朝廷会施行相对轻徭薄赋的策略,谁都知道,生活会得到极大改善。
不过屯民本来就不能影响政略。他们若要表达诉求,最有效的方式是起义;只是在曹魏时期,民屯被逼到了交纳近七成所得的地步,反而没有了能力起义,法家的疲民之策得到了验证。
秦亮就是最大的地主,处境决定立场,他的主要动机,并非为了民屯争取利益。
只是在秦亮的心里,最底层的观念是很难转变的。那就是,人非工具,反而可能是终极意义。
然而也有不惜代价中那个代价,那就是没能融入大晋体系的大族、庄园主。比如丹阳的何家,谯郡的夏侯玄。
夏侯家还有亲戚做官,但以夏侯玄的名望,他不可能愿意去依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