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魏芳华-> 第九百九十五章 羡慕 第九百九十五章 羡慕
- 张氏离开之后,长兄又与秦亮聊了一阵。
看见故蜀国的几个人出来,长兄便暂且告别,回到了大殿中。
一行人是刘禅,及其家眷亲戚。有他的长子刘璿,女儿刘氏、同时也是费恭之妻;女婿费恭,以及费恭的妹妹费淑妃。
刘禅还是汉国皇帝的时候,其长子便是太子,费氏与其有婚约,差点成为太子妃。
但如今蜀汉国已不复存在,费氏成为大晋朝皇妃、符合所有人的期待,旧事自然没人再提。
大家看到秦亮从亭子里出来,遂上前见礼。
秦亮与费恭的关系更好,不只因为费恭是淑妃的二哥,而且当年在成都时,彼此就比较谈得来。
当然费恭的大哥那时与秦亮相处得更好。
但考虑到身份,刘禅毕竟做过一国之主,秦亮还是愿意给他面子;没有顾着与费恭寒暄,而冷落了刘禅。
“安乐公在洛阳生活得何如,还习惯否?”秦亮随口问道。彼此间的交情就这样,只能这么清汤寡水地聊。
刘禅拱手道:“有赖陛下厚恩,臣过得很好。”
他没有再说,此间乐不思蜀。幸好当初秦亮机智,在刘禅刚到洛阳时就故意问了一句,否则此间乐的说法,就不会再存在了。
秦亮虽然和刘禅没什么好聊的,但表情管理还是很到位,在刘禅说话的时候,注视着他,认真倾听。然后又欣慰道:“那不错,不错。”
寒暄两句,秦亮微微转身,远眺天渊池那边的风光。刘禅等人也一起观景。
初春时节,地上的积雪尚未融化,树梢上也还挂着雪朵,景色与别的季节着实不同。
不过大片浅色的积雪,更容易反射阳光。
此时周遭反而显得更加明亮,亮得有点刺眼。登高望远,东北方向地势平坦,视线之内极其辽阔,恍若整个天地间、都笼罩在了圣洁的光辉之中!
秦亮遥指天渊池北侧,随口说道:“那边种上了大片的桃树。现在不明显,过段时间等桃花开了再来,必定十分漂亮壮观。”
这时旁边的良人莫邪小声道:“淑妃喜欢桃花,陛下专门叫人种的。”
莫邪平常只是跟着秦亮令君做些琐事,但其实她也算是有品级的贵妇,八百石的待遇。
她忽然说话是有点不自然,但并没有什么问题。
况且那件事,秦亮虽然不想说出来,但莫邪来说就挺好。还能表现一下费淑妃受宠,让费恭放心,同时安刘禅等人之心。
刘禅、费恭等人听罢,都有些诧异地转头看了费淑妃一眼。
费淑妃的二嫂刘氏,更是羡慕得眼睛都有点红了!
在皇家园林里种那么一大片桃树,只为了让妃子欢心!能干出这种事,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少见的。
刘氏上下打量了一番费淑妃。大概是费淑妃出阁之前、在费家是个比较受忽视的人,这会儿却变得至关重要了,刘氏的神情还是有些复杂。
“等花开了,淑妃可不能忘了邀请二嫂啊,二嫂也喜欢看桃花。”刘氏有点酸溜溜地说。
费氏立刻大方地回应道:“当然不会忘记。”
但是她看向秦亮时,带着英气的眉宇间也有些变幻不定,仿佛想到了什么,她的脸颊也微微有点红。
这么长时间了,她应该习惯了一些事才对,不过可能依旧有点冲击她的观念。她垂目轻声道:“谢陛下恩宠。”
秦亮随意地拉住费氏的柔夷,笑道:“不用那么见外。”
费氏柔声道:“陛下是天子,妾不敢失礼。”
倒是费恭看到妹妹的表现,满意地微微颔首。
说了一会话,秦亮不想再继续这么呆着了。他与费家兄妹其实更有话聊,但又会冷落刘禅。
秦亮面带笑容,对刘禅道:“我们回宴厅饮酒,今日不醉不归!”
刘禅道:“陛下雅量,臣愿在旁陪侍。”
秦亮“呵呵”一笑,他雅量个鸟,几杯下去就开始上脸了。
回到大殿,宫女十分贴心地把冷菜撤走,换上了新的热菜。
秦亮正好还没吃饱,便开始吃菜,又不时向亲戚大臣举杯,表现得比较和睦。殿内有歌舞表演,充斥着音乐,所以也不用说什么台词。
肚子稍微填饱了,秦亮再次离席。
外面有宽阔的台基、飞阁、走廊。除了在大殿内缠着王广等人酗酒的令狐愚,本来大家也在四处活动,欣赏着园林中的别样景色。
走到大殿外面,几个诰命夫人向秦亮见礼,都只是行礼招呼一声。
这时一个年轻妇人迎面走来,向秦亮揖见行礼。
秦亮立刻认出,年轻妇人正是徐氏,便是吕巽那个弟媳。好几年了,秦亮一共就见过她三两面,居然留下了不浅的印象!
其实徐氏在此时一点名气都没有,只是在秦亮的记忆里算是个名人。
此外,徐氏的相貌气质确实有些独特。算不上是绝色美人的女子之中,比如诸葛淑姐妹就比较特别,有一种清白的气质。
另一个人便是徐氏,瓜子脸柳叶眉,小嘴薄唇,加上交领上的椡碗轮廓与婀娜纤细的腰身反差明显,宛若骨子里的天生媚色。
秦亮以前也没料到,性子应该是贞洁烈妇的女子,外表会长成这样,确实反差。
当然长相是客观的事物,没办法自己选择。不过若非有这样的特点,秦亮可能会记不住她。
徐氏称“陛下万寿”之时,竟然口齿有点不利索。
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按理不该出现这样的失误。
只因见到秦亮,她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大夏门外的英武身影,以及人们在言语中的威名,渐渐与眼前的人重合在一起,她才莫名变得緊张起来。
秦亮有点疑惑地看了她一眼,和气道:“徐夫人别来无恙?”
“挺、挺好。”徐氏忙回答道。
她悄悄抬眼看了一下皇帝,脑子里有点乱。
徐氏下意识地,不想皇帝寒暄一句就走,竟然脱口说道:“只是最近夏侯泰初遇到了些事,他的好友写信,说到吕家来了。兄嫂都很不愿意插手,只怕夫君被牵连。”
她说完就有点懊恼,明明早已决定,不在皇帝跟前提这事的,刚才为何又要说?
根本没什么理由!只因今日偶然遇到皇帝,以前多次宴会、徐氏也没在外面见过皇帝,她根本没有提前准备好。一时找不到话题,却又不想就这样走。
正好最近刚想过那件事,她心情紧张,心里一急迫,便不留意说了出来。属于是说错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