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 第五百一十一章.一根须子就值千八百

第五百一十一章.一根须子就值千八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就在赵军胡思乱想的时候,李宝玉、李如海、马洋纷纷向他身边凑来,而张援民紧忙又追问一句:“几品叶?”

    没发芽的野山参,即便是老把头孙良显灵,也断不准这是几品叶。

    不过这也好办,图吉利往大了说就是了。

    “六品叶!”赵军应了一声,便听张援民又问:“多少苗?”

    “满山都是!”赵军仍说着吉利话的同时,鹿角匙顺着人参芽苞往下轻轻一拨。

    “嗯?”赵军一怔,拨土就看到了参体。

    过来的李宝玉,算是跟赵军见过世面的。他打眼一看,便一脸失望地道:“小捻子啊。”

    所谓的小捻子,是二十年以下的野山参,两叶的二甲子、一枚五片复叶的巴掌、一枚三片复叶的三花,都是小捻子。

    小捻子没什么药效,不够上秤,几乎没人收这个。

    跑山人抬出小捻子,就选个自己能记住的地方,把小捻子摁里,等过个十几、几十年再来抬。

    李宝玉张嘴就喊“小捻子”,是因为他没看到野山参的芦头。

    野山参不算地上茎,形态从上到下为芦、艼、体、纹、须。

    野山参的芦,多分两节芦或三节芦。每年深秋时节,地上茎枯萎脱落,就会在野山参的芦头上留下一个芦碗。

    一年复一年,野山参芦头越来越长,芦碗也越来越多。

    “宝玉闭嘴!”赵军一声低喝,旁边李如海抬手朝着李宝玉后脖子就是一巴掌。

    李宝玉回头冲李如海一瞪眼睛,就听李如海道:“你不懂规矩呀?”

    李如海此话一出,李宝玉瞬间就不吱声了。

    放山的规矩可比打围多多了,放山把头抬参时,旁边人是不能乱说话的,尤其是不吉利的话。

    参还没抬出来呢,李宝玉就说是小捻子。这要换到正规参帮里,此时的李宝玉都挨俩大嘴巴子了。

    赵军手上动作不停,与李宝玉不同,赵军并不失望。

    老辈放山人将超过五十年的野山参称为仙童,超过百年的野山参更是大仙童。

    仙童于山间集天地之灵气修炼,要历经重重劫难。

    尤其是这种离地皮近的参,马洋一脚都能给它踩出来,那大马鹿一蹄子下去又如何?

    芦头在上,最容易受伤。被踩断芦头的野山参会在地下休眠,休眠期间先恢复芽苞,然后等到春暖花开时节再破土而出。

    此时赵军还看不到这参的全貌,但感觉有一指的芦头。他不知道这芦头是否受过伤,如果受过伤,就不能靠芦头来判断其年限了。

    再一个还是这参离地皮太近,这样的参如果头年雪小,它受冻了,第二年也不会出土。不出土,也就不长芦头。

    所以,此时赵军仍对这苗参报以希望。

    而他希望不灭的另一个原因,就源自那松树上的老兆。

    放山行里称四品叶为一撮,也就是说如果发现一苗四品叶,那在它周围寻找,就很有可能发现其它棒槌。

    而五品叶为一堆,六品叶叫一片。

    若是当年真有人从此地抬出六品叶,那这片老埯子绝对藏了不少宝贝。

    赵军继续用鹿角匙往下挖,他拨土、挑须。

    这参挨着树,难免有树根和人参须缠绕在一起。这时候就需要赵军仔细分辨,然后再用小黄布包里那把锋利的剪子将树根剪断。

    “嗷!嗷!”忽然,两声狗叫传来,紧张的张援民等人纷纷抬眼观瞧。

    狗叫声不是很急,张援民他们常跟猎狗接触,能听出来这不是遇猎物开声,而是黑虎纯纯犯欠儿了。

    “去!”李宝玉挡在黑虎身前,甩手轰赶黑虎。

    他不轰还好,他这一轰,黑虎更好奇了。它试图绕过李宝玉,想看看那头儿是不是有什么好吃的。

    “来,虎子,来!”这时,张援民招呼黑虎,道:“我给你剔肉吃。”

    这时候没别的办法,就得用肉哄黑虎。

    张援民用熊肉将黑虎引诱过去,趁他割肉的工夫,黑虎抻着脖、探着头试图看到赵军在做什么。

    此时李宝玉、李如海、马洋护在赵军周围,黑虎越看不见就越好奇。

    “来,虎子。”直到张援民将一条熊肉送到黑虎嘴边,黑虎才收回了好奇的目光。

    黑虎把肉嚼在嘴里,等这一条肉下肚,又听张援民喊它一声。

    黑虎一看,就见眼前放着四条熊肉。而这时张援民手上刀不停,继续给黑虎割肉。

    高兴的黑虎把赵军抛到了脑后,闷头猛吃。

    那边赵军动作也不停,此时参体已出土,只见一指半的芦头,二指的参,赵军仔细查芦碗、圆芦。

    再考虑到这苗野山参受冻休眠的时间,赵军估摸这参得有二十多年。

    这参够上秤了,但卖不了多少钱。

    不过赵军也不打算卖这苗参,他准备将其抬出来晒干,留着自己媳妇坐月子的时候,拿干参给马玲炖老母鸡吃。

    野山参最是补气,配上老母鸡,能让产妇身体得到很好的恢复。

    参体出土,接下来就剩参须了。单看这野山参芦和体的品相,这参就不值钱,也就百八十块的。

    赵军又是留着自家用,其实这时候他要图省事,完全可以把在土里的须子扯断。

    可赵军没有,他继续用鹿角匙拨土、分树根。

    长在大树旁边,树根密密麻麻,给赵军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只是赵军仍然不急不躁。

    其实赵军这个人很懒,但不做归不做,只要做,他就想做到最好。

    随着赵军剪断树根,继续用鹿角匙往下拨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了阻力。

    原来再往下,就是黄泥地了。

    “来,你们别挡亮。”赵军让站在他身后的李宝玉上一边去,那大高个子杵他身后,把所有亮光都挡住了。

    “哥哥。”李宝玉为自己辩解,道:“我是给你挡黑虎呢。”

    李宝玉说话时,抬脚拦下要往赵军跟前凑的黑虎,道:“你看它总要往你跟前儿凑乎。”

    “给它一嘴巴子。”赵军此话一出,黑虎扭头就跑。

    吓走了黑虎,撵开了李宝玉,赵军低头去找那参须,却见参须顶到黄泥就不往下走,而是沿着黑土层横长。

    赵军双手并用,右手使鹿角匙,左手或用手指配合鹿角匙一起挖土,或持剪刀剪断树根。

    李宝玉四人抻脖看着,就见这根参须,赵军是越挖越长。

    芦头、参体加一起五六公分,这根须子到此时就已经五十多公分了。就这,还有一部分在土里呢。

    赵军跪在地上,全神贯注地继续抬参。

    这时,赵有财带着黑虎从上头下来视察。看几人蹲在树前,赵有财喊道:“你们干啥呢?”

    干精细活儿的时候最怕有人打扰,赵军停下手上动作,皱着眉头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了一眼。

    见此情形,李宝玉忙冲赵有财挥手,道:“大爷别吵吵,我哥哥抬棒槌呢。”

    “棒……棒槌?”赵有财小眼睛一亮,快步向这边跑来。看他跑,黑虎也跑,只不过李宝玉过去一脚,将黑虎吓得就往远处跑。

    赵有财到跟前一看,见他儿子正闷头抬参呢,赵有财转头小声问李宝玉,道:“这前儿,咋看着的棒槌呀?”

    “小洋一脚踩出来的。”李宝玉如此说,赵有财惊讶地看向马洋。

    马洋咧嘴冲赵有财一笑,赵有财小声道:“小洋有福啊。”

    被赵有财一夸,马洋嘴叉都快咧到耳朵根了。而就在这时,赵有财忽然感觉不对,他低头看了赵军一眼,然后诧异地问李宝玉:“你哥咋还带家伙事儿来的呢?”

    如果说是意外发现的,那赵军手里的家伙事什么说?

    “那啥……”李宝玉道:“昨天小臣在这一片树上看着老兆了。”

    “老兆?”赵有财小眼睛瞪得溜圆,道:“看着老兆,刚才咋不祭山呐?”

    “那个……”李宝玉被赵有财问懵了。

    见李宝玉不说话,赵有财又问:“磕头没有啊?”

    “磕……磕头……”李宝玉闻言,紧忙向张援民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而这时,就听赵军说道:“爸,我就不过去了,你去替我磕两个去吧。”

    赵有财:“……”

    “哥哥抬出来啦?”李宝玉的话,算是给了赵有财台阶。

    此时赵军手捏芦头,提着一苗野山参。

    “这……”赵有财打量眼那参,他知道不能乱说话,只道:“须子咋这么长呢?这不得有半米呀?”

    “有了。”赵军一手提着野山参,一手做拃比量,道:“得六十多公分。”

    “这参咋长这样呢?”张援民问,赵军道:“这叫棒槌倒拔毛。”

    “啥?”赵有财五人都一头雾水,赵军给他们解释道:“这棒槌呀,离地皮太近了。扒开去年秋天落那干巴叶子,就看到芦头了。

    这赶上哪年雪小,它着冻了,第二年它就不往外拱芽,但它长须子,须子不耽误长。”

    按赵军这种说法,这苗野山参得休眠了好多年,才能长出这么长的须子。

    “儿子,你这……”赵有财一边拿烟,一边笑道:“须子再长,它也不值钱呐,就长八十米,它有啥用啊?”

    赵有财这话不假,这参拿到岭南去卖,也就一百出头。拿到河北的话,也差不多这价。

    可赵有财这么说了,赵军就道:“爸,那你得看咋卖。”

    “啥玩意咋卖?”赵有财一怔,就见赵军单手食指顺着野山参那根长须,轻轻往下一划,道:“就根须子,要落在某些人手里,就值个千八百的。”

    “嗯?”赵有财一怔,随即小眼睛一转,紧接着就反应过来了。

    “这小子。”明白是咋回事的赵有财瞪了赵军一眼,然后抬眼往四周瞅了一圈,道:“这小玩意儿还至于包吗?”

    为了给野山参保鲜,放山人要扒青苔和松树皮,先用青苔裹住野山参,再用松树皮将它们卷在里面。

    赵有财认为这苗小棒槌不值钱,不至于那么费事。

    可赵军却道:“爸,你看看搁这附近溜达溜达,看那大石头上长青苔了,你就扒点。”

    说着,赵军往他刚挖出的沟中一指,道:“那里还一苗呢。”

    “啥?”赵有财闻言,紧忙上前观瞧,李宝玉等人也凑到近前。

    就见赵军起参须末端的地方,黑土里露出一抹白。

    “净特么扯淡。”赵有财看了一眼,就道:“白吧刺啦的,这是树根子吧?”

    “爸,你就赶紧去吧。”赵军紧着打发赵有财,道:“这是小白龙。”

    “啥?”赵有财小眼睛瞪得溜圆,一旁张援民、李宝玉、李如海也是一脸震惊。

    他们知道这个月的月底,赵军将往岭南大青岗驱虎。而驱虎的目的,是为了一苗石龙。

    而图那石龙,是因为有个有钱的主在寻参中三龙。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参中三龙里最神秘的小白龙竟在眼前。

    “小白龙?”在场几人唯有马洋不知道这事,他一脸诧异地看着赵军,道:“姐夫,《西游记》呀?”

    “什么《西游记》?”赵军一笑,伸手叫过马洋,叮嘱道:“小洋,今天的事儿,跟咱爸、咱妈说行,可不行出去说。”

    放山行里的老埯子位置、收获都是秘密,都不能外传。

    “姐夫……”马洋有些迟疑,道:“我还想出去吹Nb呢……”

    “吹什么Nb?”赵军开玩笑道:“姐夫给你拿俩气球吹得了。”

    马洋:“……”

    众人呵呵直乐,赵有财对马洋道:“孩子,这事可不能跟别人说,这是咱的财呀。你往外一说,这财该让别人得去了。”

    “我知道了,叔。”听赵有财这么说,马洋郑重地点头,道:“我不往外说。”

    对于马洋的保证,赵军是相信的。别看这孩子虎了吧唧,但马洋嘴严。

    而就在这时,马洋忽然抬手一指李如海,对赵有财道:“叔,我不说,他肯定得说啊!”

    五道目光齐刷刷看向李如海,李如海满脸恼怒道:“你刮楞我干啥呀?”

    “你嘴不好!”马洋这话说的理直气壮,给李如海气的满脸通红。

    “行啦,别吵吵啦。”这时,赵军大手一挥,道:“咱相信如海一次,咱谁都不往外说。”

    得到赵军认可的李如海重重点头,而赵军走到那树前,将鹿角匙往地上一插,喊山道:“棒槌!”

    ? ?还有一章加更,兄弟先睡,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