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1500起运和留存 1500起运和留存
- 大明朝万历年间的财政开支,主要有哪些?
第一大开支就是军费,约占总支出的四成有余,大头支出是边军。
第二大开支就是皇室支出,约占总支出的三成,其中宫庭占用约一成,其余两成是宗室禄米的开支。
第三大就是官员的俸禄,接近两成的支出。
本来只有一成,但是魏广德在看到财政收支大增以后,通过了除品级外,勋阶和散阶也发俸禄的决议。
当然,因为折色的原因,实际上真正到手的也就是翻倍而已。
以大明当前的财政收支,还是支撑得起的。
因为这个俸禄提升的关系,再有地方衙门吏员俸禄走公账,从地方财政中留存里支出,也让各地官员身负的压力减小很多。
想想一个县令,甫一上任就要背上衙门里几十号人的嚼用,压力不可谓不大。
若不使点小手段,基本上不要希望能安抚手下。
而这帮人,本就是跟着混吃混喝的,如果县太老爷不能解决他们的需求,谁还愿意跟着做事儿。
现在好了,这些人的开支可以直接走账,从地方留存部分支取,相当于是朝廷在发俸禄。
虽然说起来依旧是县太老爷的银子,但压力却少了许多,过去都是巧立名目从公章上把银子弄出来。
说句不好听的,被人发现举报,那就是贪污。
当下半年旨意正式发出后,魏广德的声望大增,几乎已经盖过了张居正这位首辅大人。
甚至在士林中,魏广德的影响力也是渐盛。
毕竟士林中人,多半是要出仕为官的,官俸提高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好事儿。
真正影响他们的,其实还是首辅张居正的考成法,给他们套上枷锁。
所以,在他们眼中,魏广德魏次辅才是他们的盟友,而张居正这位首辅,似乎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反派。
而且,他们还不会忘记,正是张居正一道《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导致天下大大小小书院被迫关闭或改行。
这对于身为读书人的他们来说,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张居正希望此招能够通过行政强力消除异见,确保改革权威,但却忘记士林间对此的非议。
他只看到士林中在野人士在书院大声疾呼,指责朝廷倒行逆施,影响改革进行,却忽略了此时各方正是通过书院广纳贤才,直接得罪死儒学,特别是新兴的心学。
心学全靠掌握提学官,在各地广建书院推广心学思想。
万历皇帝在内阁也就关心了下猛增的宗室禄米,其他都不怎么关心了。
知道以后每年宗禄也只有四百万两左右,也就这几年数字可能多谢,因为要提老爹,老爷还债,他还能说什么。
总不能一句话就不给了吧,说起来要帐的也是亲戚。
小皇帝面子薄,还做不出不认账的事儿来。
送小皇帝出了内阁,上了遮蔽严实的龙撵,魏广德忍不住缩了缩露在外面的手。
此时京城早已入冬,虽然临开春已经不远,但天气依旧如大寒般寒彻入骨。
“今年的天气,好像犹比往年更冷。”
没忍住,魏广德开口说道。
“是啊,十月运河上冻,按说这时候天气应该暖和起来才对。”
张四维也开口说道。
他家经商,对运河更加关注,毕竟是经济大动脉。
海运虽然已经得到绝大部分商人的认可,可大明毕竟拥有庞大的内陆,这些地方还是只能依靠陆运和河运维系交通,海运只能解决南北远距离运输问题,比如漕粮和其他大宗货物。
“是不是给漕运衙门,还有河道那边通个气,小心凌汛可能影响漕运。”
申时行开口说道。
“沿河官府都要打招呼,凌汛对堤坝冲击依旧很强,稍不注意可能就是溃坝。
这天气要是出现汛情,简直不敢想象后果。”
张居正果断说道。
如果说夏天洪灾,会水的还可能活下来,那这个季节出现洪灾,掉进水里基本就没几个能活的,直接冻死在里面。
“走,进去烤火,大家也别在外面吹风了。”
魏广德看了眼脸色有些发白的张居正,拉着他就往里面走。
“对对。”
张四维和申时行也纷纷附和,张学颜等人也跟着回到值房。
首辅值房里,屋里几个火盆靠着,掀开门帘进屋就是一股热气扑面,迅速驱散了周身寒气。
书吏帮张居正脱下大氅,魏广德自己也取下毛氅搭在椅子上,一屁股坐在靠近火盆的地方,伸手烤烤,这才对过来的张科说道:“回兵部第一件事儿先问问兵马司那边,城里几处烤火点什么情况。”
“是,一会儿我亲自跑一趟。”
张科点点头,这点担当还是有的。
自从万历五年魏广德先是让宛平、大兴两县县衙在城内各处建立取暖点,为城中无钱购买柴薪的人家免费取暖,万历七年就直接将其划入兵马司负责,由巡城御史监管此事。
每年十月前必须采购足额黑煤,保证数个取暖点一个冬天都能为避寒官民提供庇护。
此事从去年起,已经向整个大明北方府县推开,只是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往年北直隶州府一个冬天冻死数千人,这两年报上来的人数看是大大减少,多是乡野间还有冻死事件,城里至少都知道去取暖点避寒。
“呼”
旁边的张居正喝了碗参汤,再烤会儿火,也缓过来了,长出一口气对魏广德说道:“善贷,你那里还有老山参吗?我府里的又用完了。”
“叔大兄,你看是不是休息休息,老师喝参汤也不是个事儿。
人参滋补元气是不假,可也不能全靠这东西。”
魏广德提醒一句,随后还是说道:“别的我府上没多少,但这人参,管够,晚些时候我让人送你府上去。”
早先是通过辽东商人,魏广德垄断了关内的人参生意。
而现在嘛,辽东总兵官就是戚继光,和女真人之间的交易,名义上是各地商人在和女真人买卖,但实际上就是他魏广德门人在和女真人大肆交易老山参。
别的商人,少量的还行,量大了绝对运不出辽东地界。
连张居正吃人参,都得找魏广德,也就是宫里每年都有辽东上贡的人参,不需要专门找他魏阁老采购。
“呵呵,那就多谢善贷。”
张居正冲他拱拱手笑道。
“你我之间,何须如此。”
魏广德笑着摇摇头,说道。
只是这时候,一边的张科忽然说道:“事前说起朝廷和地方偿还宗禄积欠,兵部这边也还有一笔账,不知该如何是好。”
“别说是要找朝廷要银子就好,如果是兵部欠朝廷的,这个你找张尚书说去。”
魏广德本来要说就免了把,不过想想这话蹦说,于是指指户部张学颜。
“这个还真是兵部欠的银子,就是.”
张科一脸纠结,显然也是兵部根本没钱还这笔账,想要赖账了。
如果是礼部、刑部或者吏部,魏广德自然不会多上心,但是是兵部,他就要问个清楚,帮忙转圜一二。
“兵部的银子都是报上来列支,怎么还会欠银子?”
欠银子和支银子是两回事儿,不能混淆,魏广德奇道。
“这也是我前几天才知道,嘉靖朝时山东等沿海卫所曾大量出现军户岁不足入营,还有出征卫所向地方借开拔银,都列在账上。”
嘉靖倭乱时,山东也曾数次遭遇倭寇袭扰,死了不少人。
卫所减丁要补,可家里没有成丁青壮,自然就入不了营,不入营兵备道就不给兵饷,但这些军户卫所又不能不顾,多少都要发点安家银子,所以只能由卫所找地方官府借银子。
还有就是开拔银,按说该都司给钱,可拖欠就了兴许就忘记了,反正也没钱,或者有钱但不知道进了谁的口袋,反正借的开拔银没有还回去,就成了军方和地方的一项债务关系。
张科这两年在整顿卫所,可不就发现不少这样的债务。
今年算是把内地卫所都整顿一遍,也把债务理出来了。
别管卫所兵能不能打,反正债务在那里摆着,都有关防,做不得假。
“有多少?”
魏广德迟疑着还是问道。
“五十多万两,大半是沿海卫所那些年抗倭时候积欠的。”
张科说道。
魏广德看了眼张居正,随后对张科说道:“此事还是先让都察院下去查实,若属实,则兵部报户部,看怎么处理。
这些帐应该都在地方留存里支的,户部估计也不知道这笔账。”
明朝税银的起运与留存制度是财政体系的核心内容,本意是为了方便收支。
起运指各府、州、县按中央规定定期定额将赋税运送至中央或边疆仓库,分为“起运中央”和“起运九边”两部分,涉及粮饷、军需等中央及边疆开支。
留存则是地方保留部分赋税用于常规支出,包括军费、官员俸禄、办公经费等。
起运的税银,京官们多是用漂没进行贪墨,而地方留存就是巧立名目进行支取,当然,先得保证基本开支。
户部的账本,或者说太仓这边,每一笔银子的进出都有户部的条子,自然不会有错漏。
因为银子数量绝对对得上,只是拿出去的会被扣下一些进入户部的小金库。
而到了地方上,留存的部分,可就难说了。
魏广德不敢提议由兵部上奏免除,倒是可以借此让都察院下去查查,正好可以抓几个贪官污吏的典型出来治治,也算是净化下官场。
虽然知道作用不大,但总要给人一个提醒。
如果朝廷直接批了,把账消掉,还不知后面会如何。
关于起运和留存比例的争斗,一直都是朝廷和地方争抢的重头戏。
地方当然想尽可能多的留存,少起运一些银子,而朝廷开支巨大,自然就要更多的起运银子。
反贪,也是中央拿捏地方的一柄利剑。
明末乱时,朝廷已经渐渐失去对地方的掌控,那是起运和留存基本上都是地方说了算,朝廷影响力锐减,也导致皇帝不得不不断加税的方式筹集银钱。
而加税得到的银钱,地方上也要分到大头,也就是朝廷没多收一两银子,往往都要百姓多交几两、十几两银子的原因。
事儿推给了都察院,由他们去查,后面的事儿不管是兵部还是户部,自然都没太大干系。
就算有,最多就是所谓监管不严,反正是地方上的责任。
不过魏广德这会儿想到起运和留存,心里边又有了想法。
“现在户部管理的课税司这一年来成效显著,可是征收了不少税银上来。”
魏广德看似无意的随口对张学颜说道。
“主要还是牙行换帖银大增,地方财税得到很大的补充。”
张学颜不知魏广德想法,只是含糊着回答道。
“那户部对垂直管理课税司,可有什么意见,比如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课税司,最初作为明朝地方财政体系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征收官店税课,后逐步并入州县衙署统一管理。
这一转变始于明初,随着财政制度调整,其职能扩展至包括山河、鱼塘等自然资源的税收征管。
也就是说课税司一开始其实就是中央管理的衙门,后来才分给地方管理,并增加了征收资源税的权利。
而前些年魏广德又把牙行从州府衙门里分离出来,转入课税司收取换帖银,并重新收归朝廷,由户部掌管。
魏广德现在就想听听户部对管理课税司是个什么态度,如果好的话,他就有意把地方留存或者说地方府库并入太仓,由朝廷进行管理,不再交给地方。
地方衙门以后就是管理地方事务,征税和储运的权责彻底剥夺收归朝廷。
后世通讯发达,网络时代中央几乎可以插手地方的方方面面,而在古代,多少有些阻碍。
所以,魏广德得先看看户部的态度,是否有意接手。
“这”
张学颜思索片刻这才说道:“虽然有些许麻烦,但因为权责单一,倒还能有效管理,不致出错。
加之课税司又分南北,户部直管的仅北课税司,所以还能应付。”
南课税司是南京户部管理,由户部侍郎、课税司大使海瑞监管。
交给别人,说实话,魏广德也不大放心。
后世海青天给人的感觉是办案秉公无私,但实际上海瑞是财税一把好手,善算术,当初调入京城就是户部主事。
魏广德只是微微点头,没有继续往下说。
后面找张居正商量,这事儿可也是得罪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