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1506信长令

1506信长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对于万历皇帝安排冯保去见张居正,魏广德丝毫不慌,反而感觉有些欣慰。

    虽然,小皇帝遇到疑难不是第一个想到自己。

    可想想这东西自己已经给出了意见,再来询问自己,又能得到什么?

    而在魏广德坐在内阁处理公务的时候,冯保已经坐到了张居正的床榻前。

    不过此时看到的张居正,让他都有些不甘相认了。

    比之前明显消瘦下来的脸庞,让颧骨看起来老高。

    不仅如此,此时的张居正皮肤也是蜡黄,那曾经冠绝京官的美髯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显得黯淡,完全没有了往昔冯保记忆中像貌堂堂的样子。

    “怎滴病的如此厉害,太医怎么说的,治不了趁早换人。”

    冯保当即对陪同进来的张家两位公子说道。

    “冯公公,太医说父亲是这些年操劳太厉害,伤了元气,只能静养。”

    吏部清吏司主事张敬修躬身道。

    对冯保,张家一向交好,所以自然不会因为他是宦官就有所轻视。

    何况,对方还是代表皇帝来看望父亲的。

    “那如何补元气,需要什么,回头列个单子给我,我去宫里找,宫里找不到,我就让人去外面找寻,总要给叔大找回来治病良药。”

    他这次奉旨出宫,出来前去了太后那里。

    两位太后虽然不大关心国家大事儿,都已经交给皇帝和内阁处理,可对于张居正的感情还是有的。

    不是男女之情,而是对当初辅佐小皇帝的感激。

    万历皇帝冲龄继位,本就是皇权最势微的时刻,如果有人起了坏心思,她们可真是挡都挡不住。

    好在先帝找的顾命大臣,也就是高拱最不靠谱,有轻视陛下嫌疑,而其他的几个都还好。

    特别是张居正和魏广德,都算是裕袛出来的人,在他们看来都是真正的自己人,放心。

    而他们也没有负先帝所托,这些年在皇帝幼小时把偌大一个帝国支撑起来了。

    不仅撑住了,还做的非常好。

    这些年大明官军南征北战,扬威域外,前年小皇帝大婚,周边有名有姓的藩王都来了。

    他们对万历皇帝之恭敬,两位太后也是看在眼里。

    更别说还有万里之外的欧罗巴使臣主动前来恭贺,送上许多有意思的玩意儿。

    而在内政上,张魏二人在内阁也做得好。

    别的她们不懂,但知道一点,那就是朝廷已经从自嘉靖朝起一直没有解决的亏空弥补了。

    这两年,朝廷的财政已经恢复,收入超过支出,总算是有了结余。

    其实不管是谁,坐在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看到的不管是什么天大的事儿,其实都是拿钱摆平。

    所以,两位太后已经明白,所谓治理天下,说到底就是搞钱。

    有钱,就能稳定地方,遇灾救灾。

    有钱,官军就有战力,可以为大明驱逐外敌,扬威海外。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大事儿?

    好像,没了。

    因此,张魏内阁,两人还是很放心的。

    两人相互协作,相互牵制,简直就是最完美的组合。

    所以,这次冯保过来说这事儿,两人自然也下了命令,那就是想方设法救治张居正,朝廷现在还真少不了他张阁老。

    “补元气,最好莫过于人参、黄芪、枸杞、淫羊藿,其中人参自然最好,父亲也吃了,可惜说是亏得太厉害,只能一点点、慢慢恢复。”

    张敬修小声答道,好像生怕吵醒榻上的父亲一般。

    “人参,找善贷啊,他府里上好的人参不少,需要多少年的,给我单子,我找他要去。”

    冯保马上起身说道。

    “冯公公,府里现在用的都是魏府送来的上等人参,甚至还有一株八百年人参,可太医也说了,这不也不能大补,父亲身体太虚荣,只能慢慢补。

    那株八百年的人参就是关键时候救命用,调进药汤里反而不好.”

    张敬修把这段时间从太医那里听来的话又说了一遍,一句话,不是药材问题,而是张居正身体的原因。

    早年张居正身体不错,所以小毛病都不明显,完全看不出来。

    这一病倒,所有病症集中爆发,如山崩地裂般。

    除了调理,是真没其他办法可想。

    像张居正这种,如果大补,反而是催命药,会直接要了他的老命。

    “那叔大什么时候能醒?”

    冯保不是不通世事的人,张敬修的话有理有据,又是太医说的。

    虽说都讲他们的药方不靠谱,可药理知识却是实实在在的。

    没点真本身,考不进太医院。

    “父亲已经昏睡一会儿,应该很快会醒。

    这段时间都这样,一会儿清醒一会儿又迷迷糊糊的”

    冯保就坐在那里听着张敬修所言,记住,回宫还要告诉太后和皇帝。

    同时,冯保看到榻上的张居正,也知道魏广德坐上首辅宝座不会太久。

    张居正,是真的短时间内恢复不了。

    如果这样的身体还继续坐在内阁首辅位置上,传出去只会更加败坏他的名声。

    “魏阁老之前来过府上吗?”

    冯保忽然问道。

    “魏阁老在父亲病倒后就来过,是三月初的事儿,当时父亲把阁务托付给他和张阁老、申阁老,这一个月倒是不曾来看过。

    想来也是公务繁忙,没有时间过来。”

    张敬修马上答道。

    冯保这会儿也估摸着味道来了,魏广德虽然不确定张居正的病情,但看到奏疏,估计有所猜测。

    只是猜的有点准。

    高拱取代李春芳、张居正取代高拱,都做了什么事儿,冯保心里明镜似的。

    “咳咳.”

    正待这是,榻上张居正忽然嘴巴张开,咳嗽声传来。

    张敬修急忙上前,轻轻扶起张居正,而旁边的张家老二张嗣修端着盆盂上前。

    “咳咳.”

    又是一阵剧烈咳嗽后,张居正吐出一口浓痰飘在水上,浑黄浓痰上似有斑斑血痕。

    冯保看得出来,两兄弟已经很是熟练的服侍张居正,这段时间应该都是如此,所以才会配合默契。

    张居正吐了痰,也看到了一旁的冯保,就想要起身,虽然觉得自己现在的样子很是不妥。

    不过冯保当然不会让他起来,急忙伸手按住,从张敬修手里接过张居正,把他扶回床上躺着,嘴里还不停埋怨道:“都病成这样也不和我吱个声,这次若不是皇爷和太后叫我过来看看你,我都不知道。

    你说你,为什么就不早点和我说说。”

    冯保要知道张居正病成这样,之前他就会在万历皇帝面前批魏广德一顿了。

    不管怎么说,虽然他和魏广德关系还不错,至少表面是这样,但他更清楚他在外朝的依靠其实还是张居正。

    亲疏远近,冯保心里清楚的很。

    魏广德在宫里有陈矩做内应,虽然他只排在四、五位上,但这个位置却也很好的保护了他。

    至少冯保就不好打压陈矩,有魏广德的面子,也有他这个位置。

    若是后面那几个联合陈矩和他对抗,也是麻烦的很。

    别看冯保是大伴,在皇帝和太后那里都有面子,但是冯保心里清楚得很,他们都是主子的奴才。

    有用就留,没用就会毫不犹豫赶走。

    就算有情,至多就是安排个好点的归处,比如南京,或者赏赐点东西。

    所以,冯保对内廷其他几个大太监时刻防备着,根本不敢掉以轻心。

    至于拉拢,尝试过,但效果不大,自己的位置在那里,就是众矢之的。

    和张居正聊了几句病情,表达了自己,还有宫里的关心,冯保就把他上奏那份奏疏,内阁的票拟和张居正说了说。

    也不知道是张居正早有心理准备还是因为脸色的原因,反正看不出来张居正有什么惊讶的表情,而就是那个样子。

    “既既然那就这.这样吧,现.现在的.内阁还是能够做好的”

    张居正说话明显中气不足,短短十来个字儿,就说了半天才说完,结结巴巴的。

    冯保在心里叹气,知道这个奥援怕是不成了,还得另外物色才好。

    “那现在的内阁,需不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冯保附在张居正耳边小声问道。

    他的意思,自然是内阁有魏广德和申时行,而张四维只有一人。

    好在,魏广德上位,张四维也会成为次辅,不过还是少了张嘴,所以当初魏广德拉申时行入阁。

    不过这时候的张居正嘴巴微张却没有说话,似是假寐般。

    就在冯保有些不耐时,他才睁开眼睛,再次嘴巴微动说道:“暂时不用。”

    冯保想做什么,他心里清楚。

    要说没有安排也是不可能的。

    这些年魏广德发愁江西没什么人才出来,其实这个烦恼张居正也有。

    江西、湖广科举厉害是真的,不过随着大明经济发展,浙江、南直隶也在快速追上。

    特别是浙江,本就是钟灵顶秀之地,文采斐然,这些年科举已经超过江西。

    江西科举,在明初和中期非常厉害,那是因为江西有社学传统,明太祖的统一战争,更多是在湖广、江浙一带爆发,那里受创最重。

    所以江西考生一开始就表现出很强的科举实力,再有乡情之下相互托庇,可不就多次出现江西人把持内阁的局面。

    不过明朝中期以后,江南江北、浙江经济高速发展,有了物资支持,两地考生也是奋起直追,已经大大超过江西举子。

    有明一朝,进士人数最多的就是浙江,其次南直隶,之后才是江西,可见这两地后劲之大。

    张居正早就知道浙江的厉害,而他也善于合纵连横,拉拢晋绅之外,自然也不会放过江浙进士。

    浙江,不少人就托庇在他羽翼之下。

    不过这种关系,他在或许还有用,可之后呢?

    都是成年人,他可不认为这些人真的就能信任。

    只不过一番比较后,张居正还是更信任魏广德,至少他没整过人。

    冯保想的,自然是用他张居正的人,然后他去施恩拉拢。

    这种事儿,他在还有用,可他现在的样子,冯保不仅不会成功,还会坏事儿。

    张居正做事非常有条理,早已经布下多条线。

    冯保担心,他又何尝不知,所以他现在也在权衡该推荐谁。

    但这个举荐之恩,他不会轻易交出去,至少自己还不是必死的情况下,就更不会轻易使出去。

    冯保是午时中才急匆匆回宫,把张府里看到的情况向两位太后和皇帝仔细说了一遍。

    他当然不会说别的,只说张阁老现在病的很厉害,有些危险。

    至于小皇帝关心的,张居正给了答案,相信现在的内阁决议。

    自然,那份奏疏万历皇帝按照内阁票拟没有同意,只不过也没有驳回,而是选择留中。

    这也是魏广德教的,让他看嘉靖皇帝的处理办法,拿不准的就先留下来,再看看。

    最近万历皇帝都在看他爷爷从进北京城到最后死在乾清宫里,所有批阅的奏疏。

    什么奏疏批红,那些奏疏驳回,还有那些留中的,都让他好好琢磨当时嘉靖皇帝的心思。

    琢磨透了,帝王心术也就大成。

    不过万历皇帝现在琢磨出来什么,魏广德就不得而知了,得通过皇帝的言行来判断。

    宫里的消息,自然瞒不过魏广德。

    在冯保急匆匆回宫,特别是在向慈宁宫小跑的时候,魏广德就知道了。

    冯保如此表现,魏广德自然猜到更多东西。

    不过,此时他关注的倭国也发现巨大变化。

    “狩猎武田.他下令处死武田家所有人?”

    魏广德有些震惊,按照倭国传统,只要臣服,一般都不会赶尽杀绝。

    可这次显然不同,织田信长下达信长令,诛杀武田全族。

    “是的,武田家胜赖、信胜父子被诛杀,不过有消息说德川家康与一部分织田重臣难以接受信长的命令,隐匿了武田遗臣。”

    刘守有说道,“织田信长这次的做法,不仅表现出他对武田家的恨,更可能因此引发倭国大名集体恐惧。”

    “恐惧有什么用,现在优势在他,要钱有钱,要兵有兵。

    倭国还有能抗衡他的势力吗?”

    魏广德不屑说道。

    虽然言辞似乎不重视,但他多少还是明白刘守有话里的意思。

    倭国的规矩坏了,说不得织田信长要遭反噬。

    魏广德看着情报,为了达到目的,织田信长还放火烧了惠林寺,据说因为隐藏武田遗臣。

    寺庙在倭国实力也很大,织田信长不惜得罪寺庙。

    魏广德轻轻摇头,不过脸上很快浮现出笑容。

    这样的倭国之主,似乎对于大明来说不是坏事儿。

    说不好,明军立足倭国,那些大名会主动联合明军对抗织田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