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网游动漫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275章 吃月饼是虐元梗,爱元人士不要玩 275章 吃月饼是虐元梗,爱元人士不要玩
- 到现在,紫帐汗国经营的东方贸易已经趋于稳定了。之前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虽然还留存有很大影响,但整体上已经在三方之间形成了默契。
巴西尔三世统治时期,紫帐汗国与帖木儿合作,基本排除了罗斯地区的其他蒙古势力,也完全控制了草原商路。欧洲、包括罗斯商队直接东进、从草原进入波斯或者中亚,进而进入大明的通道,自此掌握在紫帐汗国手中。“两个招牌”的事情暴露之后,紫帐汗国也不演了,在和明、爪哇等东方势力外交时,开始公开以“西方诸侯之长”自居,甚至要求其他去东方贸易的势力,都要听从他们的统一安排和协调。
对此,元明两方都不太在意。一是离得远,二是紫帐汗国身份特殊。你说他和元朝有关吧,他确实是术赤系汗国,多少沾点边;说他是元朝一系势力吧,他虽然名义上出自金帐,但从一开始就和那边的各路汗王是敌对状态。而且金帐汗国和元朝,也基本上就剩个名义关系了……
紫帐汗国自己,其实也不太在乎“元属国”的地位,甚至经常意识不到。
郭康小时候,大都有一种新的中秋节风尚。大家会在赠送月饼的时候,在饼下面贴个纸条,或者在饼馅里塞一个。也不知道这个习俗是不是朱文奎他们带过来的,总之在当时颇为流行,从上到下,大家都在玩。
连宫廷里,都会举行活动。摆赛汗会把亲属以及草原上的各路有关的姻亲、贵族,都召集起来,一起过团圆节。在庆典上,还有引申的抽奖玩法——大家会提前把写了吉祥话的特殊纸条塞进饼里,等分发之后,就抽取一个幸运蒙古人,然后还有各种游戏和庆祝活动。
郭康对此非常不解,还给脱欢提醒过,说这个故事,好像就是中原百姓造反推翻元朝的时候,为了瞒住蒙古人,发明的传递起义暗号的方式,甚至有说法认为就是朱元璋发明的,总觉得他们也在玩,就很奇怪。
不过脱欢对此不以为然,还说造元朝的反,关蒙古人什么事,不用管它。而且元朝那个环境,想要造反,哪里还需要偷偷摸摸传递消息?就算大街上公开说,大元朝廷恐怕都不会知道的……所以,这个故事,估计也是后来杜撰的。
他们对待大元的态度,大概就是这种样子。因此,也没有产生其他外交问题。
等到郭康经营埃及,更是完全控制了东向的商路。
不过,虽然黑死病期间,几乎以一人之力,推行了整个地中海历史上都前无古人的严格管理制度,但郭康本人,并不支持过于严苛的控制。他给朝廷上书的时候,就明确说,适度开放贸易资格给其他人,才能让大家主动加入进来;要是逼得太急,一点机会都不给人家,那么欧洲人也会自己寻找别的出路的。所以这件事也不用吃独食。或者说,拉上一大群人一起合作,反而是最好的。
现在,他就通过和意大利商人的合作,几乎垄断了地中海世界的东方贸易。整个欧洲的东方商品,都得看他们的脸色。目前这个策略,比他预料的还要成功。靠着郭康本人的信用,和巨大的利润预期,就一口气筹集了足够整修水利、重建道路的起始费用。发现这个方式比较成功之后,不管汗廷,还是元明两家,乃至一些欧洲大商人,就都开始支持他了。
目前,除了乔安娜天天挟着功劳,向郭康索要报酬,时不时来骚扰,希望和他更深入合作。其他的事情,可以说都在计划之中。
而如果没有大的变动,那么大家应该就会在现有的框架下,继续运行下去。期间当然会有各种博弈——比如紫帐汗国其实还是想多“朝贡”点东西。但整体上,对于紫帐汗国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目前这种外交格局,已经趋于稳定了。
不过现在,元廷的突发动向,发出了明显的信号。
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们这次行动,可以说势在必得,而且确实筹备的很成功。
虽然孙十万和他几个助手们,之前显得有些畏惧明朝,在紫帐汗国这边也显得有些弱势,甚至多次被朱文奎嘲讽,显得像是个喜剧角色。但郭康等人非常明白,他们也就是面对明朝的时候,才比较“滑稽”。面对周围的其他势力,元人反而一直是恶霸一样的角色。对于天竺人,更是“打不过大明还打不过你?”
为了这次行动,元军进行了长期的准备。不仅军事上做出了规划,还提前发动政治、经济攻势,获得了大量情报和内应支持。孟加拉的国防体系,一直是针对恒河上游而做的。为了对抗更加强势的其他邦国,他们一直坚持节节防御的战略,借助本地象兵和步兵,驻守在沿河的要塞内。这样,哪怕是强势期的德里地区大国,也很难一举突破所有防御。而一到雨季,恒河河口这边就根本没法正常行军打仗,因此敌人再强,也只能退兵。靠着这种方式,以及灵活的外交身段,孟加拉地区的邦国已经渡过了很多次危机,被征服的次数,也比德里那边少不少。
不过,他们对于海上,却缺乏足够的防御。
平心而论,印度沿海的各个邦国,也不是不擅长航海。尤其是南印度地区,那些和北方征服者文化颇有区别的土著人,对海洋其实相当熟悉。西印度各个土邦的海军,都多次和地中海世界或者波斯湾跑过去的海盗、海商或者说小股海军交战,对“西方”并不陌生。南印度的朱罗王朝,也就是中原人所说的“注辇”,甚至屡次出海远征,势力范围东至马来群岛、西至马尔代夫,对东西贸易影响很大,之前也直接和宋朝建立过联系。
和北方的各个民族不同,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其实属于“航海民族”。南印度没有统一的时候,朱罗王国和库拉谢卡拉王国就多次进行海战。十一世纪,朱罗王国逐渐消灭了其他势力,并且控制了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岛屿,还继续向东扩张,试图扩大自己的贸易控制权。
当时,东南亚海岛上最强大的势力,是历史悠久的海上霸主三佛齐王朝。他们的核心区域,就在后世所称的马六甲海峡东口的重要港口城市——巨港。靠着海峡的交通,以及当地丰厚的农业产出,这里成为了重要的商业枢纽,给三佛齐提供了强大的实力后盾。
另外,三佛齐在外交上,也非常“有眼力”,对于宋朝十分恭敬,因此也得到了宋朝的赏识,获得了颇高的政治地位。咸平六年,宋真宗赠予三佛齐王国“承天万寿”的匾额和皇家铸钟。
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为了掩盖“檀渊之盟”中的尴尬,宣称有天书降于皇宫,下诏大赦天下,改元,并且封禅泰山。这次,还特许三佛齐使者陪位于朝觐坛。
虽然这次封禅,在历史上十分出名——不是好的那种。但能带他也去,可见这个国家也是很受重视的。而且,虽然中原人经常喜欢嘲笑宋朝,觉得人家菜,但在周围小国眼里,大宋依然是个巨无霸一般的存在、是天下财富的绝对中心。谁能攀上大宋,谁就能稳稳发财。
在这种优势下,三佛齐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垄断了东南亚的贸易。通过与宋朝的交流,他也模仿天朝,建立了一系列复杂的朝贡体系。不管是什么货物,都要先经过他们的手,才能北上。
在三佛齐的体系里,来自东爪哇和小巽他的檀香木,要先抵达苏门答腊,再以数倍的利润转售给广州的商人;阿拉伯的乳香则要先运到巨港,那边的海关会把乳香分为十三个等级,再大量出口到宋朝。外国船只路过,还必须在他们的港口停留,如果未遵守,就会遭到三佛齐海军的攻击和摧毁。
靠着这种武力+朝贡特许权的方式,三佛齐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按照阿拉伯历史学家的记载,有个犹太商船要航行到中国,三佛齐直接索要了价值两万第纳尔的财富。犹太人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照样去交……
而朱罗王国在拓展势力之后,也开始试图加入宋朝的朝贡体系。大中祥符八年,刚刚继位的朱罗大王拉金德拉一世便遣使入贡大宋。虽然这时候,朱罗王国正是兴盛期,但他的姿态摆的非常之低,甚至自谦为“微类醯鸡,贱如刍狗”。使团一次性就上贡了珍珠衫帽各一、珍珠二万一千一百两、象牙六十株、乳香六十斤,远远超过了其他东南亚国家。
然而,和宋朝更熟悉的三佛齐,却从中作梗,导致大宋将朱罗视为一个由三佛齐附庸的小国。这次朝贡时,宋朝方面下了文件,说“注辇役属三佛齐”,只能和龟兹等并列。而三佛齐则属于大国,与交趾、大食属于同一等级,得到了朝廷的礼遇。
尽管朱罗非常重视,还专门开通了前往中国的官方海上贸易路线,但这次外交失败,不仅导致政治上,他们仍然低于三佛齐王朝一等;在进入大宋市场的机会和贸易权上,他们也会远低于东南亚同行。虽然掏出了众多厚礼,但一番活动下来,获得的贸易份额依然十分有限,而且今后朝贡路上,恐怕还是需要支付重税。
因此,这种结果,引起了泰米尔商人集团的极大不满。在他们的推动下,拉金德拉大王决定,发起一场此前几乎没有过的大远征,直接打穿三佛齐,保证印度到中国的贸易路线。
为了这次作战,朱罗先攻占了安达曼群岛,并且摧毁了三佛齐在马来半岛的前哨站,还提前和高棉王国结盟。而为了达成突然性,拉金德拉甚至专门修建了一个秘密军港,建造和囤积出征所需的战船。行动进行的非常成功,以至于到处乱跑的商人们都没有发觉。
时机成熟之后,朱罗舰队航行至苏门答腊以南,一举打垮了三佛齐军队,攻陷了三佛齐首都。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尼科巴群岛的其他十二个港口城市也遭到了来自南印度的舰队袭击。朱罗军队趁此机会,虏获了大量的财宝,连巨港用珠宝点缀的城门,都被他们给拆走了。
这次远征的规模之大,使得三年时间里,都没有东南亚官方使者抵达中原,让大宋感到颇为奇怪。宋仁宗还专门下诏说,“广州近蕃舶罕至,今本州与转运司,招诱安存之”。而在这期间,来自朱罗的商人,已经在克拉地峡到吉打地区的各个港口,都建立了商栈和殖民点,以控制当地贸易。
为了方便朝贡,他们继续打着三佛齐的名号,顶替了三佛齐的朝贡资格,并且不断和宋朝官方进行互动。除了王国本部,派驻各地的王族也纷纷开始经营,比如驻扎吉打的朱罗诸侯,就给宋朝捐赠了巨款,用于修复和维护广州的道教圣地天庆观。
而三佛齐经过这次打击,一蹶不振。不但丢掉了霸权,连自己的名字都被人抢了。
残存的三佛齐势力,向北迁移到“末罗瑜”的占碑一带。从此,“末罗瑜”开始成为这一带地区,东南亚海岛居民的自称,这也是后来,“马来”一词的来源。
因此,东南亚到印度的海上,不仅有中原、阿拉伯这种大文明在活动,当地人也绝非空白,反而有不少精彩的故事。只不过,这一片的历史更加冷门,大家几乎都没什么兴趣。
而12世纪之后,朱罗王国也衰落下去。此后,印度本土政权的海上力量,也逐渐没落,再也没有恢复起来。
至于现在各个苏丹国,这些北方入侵来的突厥政权,对于海上的事情更是知之甚少。同样曾经被朱罗控制、而且一直是航海枢纽的孟加拉,居然没有多少像样的海军。以至于元军了解情况之后,可以长驱直入,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就成功登陆了。
这个情况,对郭康来说还挺面熟。也不知道,被蛮族控制的地区,面对海上威胁,是不是都会有这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