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第八百零七章 公文到,北风起,杀心炽烈

第八百零七章 公文到,北风起,杀心炽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月光如水,六月中旬,依旧带出一丝冰冷。

    宗吾古城之上,李绚穿一身黑丝锦袍,远远的眺望远处的自家大军营寨。

    整个营寨如今依旧灯火通明,因为就在半个时辰前,吐蕃人才刚刚试图凶猛的试图渡河。

    李多祚站在河边亲自指挥,十架同时投射,直接将吐蕃的木筏桥砸的粉碎。

    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丝毫放松不得,稍有大意,立刻就一败涂地。

    所以将原本摆放在后营的投石车,也调了六架上来,这才维持住局面。

    李绚就在宗吾古城上看着,数日以来,吐蕃几乎每晚都要偷袭渡河好几次。

    虽然一次都没有成功,但却逐渐的被他们掌握住投石车的投石规律和范围。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时间一长,投石车的威力会很快减弱。

    但这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吐蕃人在贵德前线不停的增兵,每天都有不少士卒从前线撤下来。

    有因为重伤的,也有因为高原瘴病的,但因为实在人数太多,就算是要控制也控制不住。

    很多尼罗湖前线的战况就传了出来。

    吐蕃人不顾一切的战阵冲杀,但几乎全部都倒在了大唐弩阵之下。

    然而吐蕃人实在太多了,总是能冲过弩阵冲杀过来,近战搏杀之下,唐军士卒的死伤也不在少数。

    但不管如何,尼罗湖东口依旧牢牢的掌控在大唐的手里。

    尤其现在,兰鄯道的主力大军已经杀出了日月山的山口,准备突入南山峡谷。

    冲出南山峡谷,便是伏俟城。

    尼罗湖东口距离伏俟城,那座曾经的吐谷浑王都,也不超过两百里。

    王都,很多士卒听到这两个字,就忍不住的热血上头,恨不得现在就立刻杀不过。

    但可惜,士卒的轮替是有规矩的,不是谁想上前线就能上前线的。

    就在这个时候,吐蕃人迅猛的渡河终于提醒了他们,他们自己其实就在前线。

    李绚收回自己,微微侧头,看向西面的吐蕃营寨方向,不得不承认,乌西扎是真的抓住了他们的要害。

    李绚的确可以不停的从后方调兵上去补充,但问题是,随着吐蕃人不要命的疯狂冲杀,李绚手里能够调到前线的士卒越来越少,说不得某一天,他就真的得从隆务寨调人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的声从下面传来,随即,李竹快速的来到了李绚身后,语气肃然的说道:“王爷,兰州急报。”

    李绚忍不住的眼睛一亮,快速的接过公文,看了一眼之后,忍不住长松了口气。

    沉声说道:“传令,后山的两百人,明日开始,执行计划。”

    “喏!”李竹立刻拱手。

    “传令,立刻将循化剩下的四百人全部调上来,到了宗吾之后,每日调一百人去河口军寨。”稍作停顿,李绚紧跟着说道:“按照计划,一旦信号打响,所有人全部都杀过去。”

    “喏!”李竹快速的下山。

    李绚转身看向吐蕃军寨的方向,眼神中闪过一丝血腥。

    命运的轮盘,终于开始转动了。

    ……

    “踏踏踏”急促的马蹄声在河口军寨东门响起。

    李绚带着十几名千牛卫,还有一百步卒迅速的抵达了隆务军寨,一时间不知道惊醒了多少人。

    李多祚第一时间迎了上来,火光之中,脸色诧异,怎么现在这时候来了。

    李绚没有时间废话,翻身下马,直接说道:“现在立刻调四百军卒,连夜出发,这里有一百人,即刻补充,从后日开始,每日有一百人补充到位……告诉你的人,准备动手了。”

    李多祚立刻神色一震,压下心中的喜意,拱手领命:“末将遵令!”

    李多祚的动作很快,仅仅半个时辰之后,四百人的士卒,已经身穿战甲,手握长刀,腰带弩弓,快速的列队完毕。

    李绚从前往后看了一遍,然后没有丝毫犹豫,一挥手:“出发!”

    四百人的军卒立刻出动,这番动静,根本瞒不住后营当中的秦侍。

    他仅仅是看了一眼,心里立刻就明白,是前线的强行压迫奏效了。

    这半个月以来,吐蕃从后方调了两千士卒抵达尼罗湖前线,李谨行的右领军卫大军虽然暂时的抵挡住了,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这些日子,从前线退下来的士卒,数量早就超过了一千。

    也就是南昌王依旧在令人惊奇的不停从后方调兵上去,不然前线早支撑不住了,可即便是如此,后方大军也到了调无可调的地步。

    现在,就连一直在后方坐镇的南昌王也被迫调了上来。

    这是最后一批了。

    秦侍低下头,闭着眼睛,集中耳力的听着外面的动静。

    在无数的脚步声离去之后,整个营寨,莫名的开始变得寂静了起来。

    吐蕃人虽然察觉到了这边的异常,但终究是没有确定。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整个一夜都没有再发动任何攻击,直到第二天前方增兵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才察觉到发生了什么。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新的一百援兵已经赶到。

    ……

    依旧在山巅之上,乌西扎目光谨慎点看向对面的营寨,黄昏的余光在湍急的黄河水面上铺下了万道金剑。

    “都护!”面色冷淡的阿卓玛,一身黑衣,出现在乌西扎的身后。

    “今晚你亲自去,天黑就出发,本都要最快的确定,南昌王现在究竟在哪里?”乌西扎头也没回,命令直接下达。

    “是!”阿卓玛一躬身,只是后退一步,便在阳光下直接消失了。

    一旁的胡日勒看到这一幕,眉头忍不住的一挑。

    “你是想问,真的有必要派阿卓玛亲自出面吗?”乌西扎依旧背对着胡日勒。

    胡日勒微微躬身:“都护,阿卓玛毕竟是暗卫的东山夜魔主,她亲自出动,万一出事……”

    “暗卫的东山夜魔主没那么容易被抓住的,更何况真要换了其他人,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带回消息。”

    乌西扎摇摇头,转身看了胡日勒一眼,然后直接说道:“你也回去准备吧,只要确定了南昌王的位置,我们立刻就出兵,拿下北岸唐军营寨,截断粮道,然后从背后,狠狠的捅他们一刀,将这万余唐军,彻底灭绝。”

    冷冽的杀意在半空回旋,胡日勒立刻躬身:“属下领命。”

    胡日勒转身而去,乌西扎依旧站在山顶上,望着对面的唐军大营。

    不知道为什么,乌西扎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似乎在前面,有一个巨大的陷阱在等着他。

    但是陷阱究竟来自什么地方,他一时间也说不清楚。

    无论如何,那位南昌王都是一个危险的人物,他必然会做好充分的后手,才会直接杀向尼罗湖。

    胡日勒看过从其他方面转来的洮州军报,勃伦赞刃的三千骑兵,几乎就毁在南昌王一人之手。

    仿佛他到了洮州就在南昌王的注视之下。

    算无遗策啊!

    所以想要踏平南昌王留下的手段,一个是探知到它,另外一个,就是快速直接的硬趟过去。

    夕阳彻底落日,天地间陷入了一片黑暗,半个时辰之后,圆月终于升到了天空。

    “都护!”平静的声音在背后响起,乌西扎立刻转身,看向阿卓玛说道:“怎样?”

    “找到了秦侍,确认南昌王已经前往了西边,但具体在哪儿他不知道。”阿卓玛平静的说出了消息。

    这个时候,刚刚从河对岸回来的阿卓玛,身上的衣服竟然一点没湿。

    “他还知道什么?”

    “我去的时候,他刚刚从中军大帐回来,他给南昌王做的沙盘,还有半个月就能完成。”阿卓玛嘴角轻轻翘起一丝,仿佛在为她突兀的出现在秦侍的营帐而感到得意。

    那个可怜蠢货,连他拿的木片带有特殊的香味也不知道。

    “对了,就是这个。”乌西扎立刻就想明白发生了什么,嘴角微微闪起一丝冷笑:“我就说哪里有什么不对,南昌王之前一直计划着要杀过来,夺下同仁,那么在他的手上,必然还有这样一批人手,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等着我们露出破绽的时候直接杀过来。”

    阿卓玛的神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嘴角一抽,还是忍不住的点头,说道:“的确,他的手里应该还有这么一批最后的人手。”

    “不错,就是最后的人手,告诉胡日勒,从现在开始,立刻加倍攻势,我要将南昌王的人手全部逼出来,然后……”乌西扎伸手在半空用力一攥,仿佛抓住了谁的咽喉一样。

    ……

    一块块木筏被迅速的铺在黄河河面之上,河水立刻将木筏全部浸湿。

    吐蕃士兵的动作干脆利索,速度快点惊人,转眼间,木筏已经铺过了黄河中央,迅速的朝着北岸蔓延而来。

    但此刻,木筏上的吐蕃士兵并不多,只有那些铺设木筏的人在快速的动作。

    但是在南岸岸边,无数的吐蕃士兵紧紧的盯着,只要木筏接近黄河北岸,他们立刻就会冲杀过去。

    就在这些木筏落入投石车攻击范围的时候,霎那间,无数的滚石飞天而起,狠狠砸在了木筏上。

    二十架投石车,全部被调了上来。

    “轰”的一声,极脆的木筏立刻就被砸碎,但滚石也在同一时间落入到了黄河之中。

    上游,一根根木桩已经顺势砸了过来。

    这个时候,一连串手持长钩的吐蕃士卒从岸边已经冲了上来,将所有的木桩全部都拦了下来,最后甚至勾到了木筏上,成为固定木筏的工具。

    此时,木筏阵依旧在稳定的前进,滚石只能稍微延缓它的前进速度。

    “嗖”的一声,一支长箭划破夜空,直接射穿了一名铺设木筏的吐蕃士兵的咽喉。

    随即,更多的羽箭瞄准这些铺设木筏的士卒直射而来,吐蕃木筏阵的速度,立刻为之一停。

    “冲!”

    南岸之上,一声令下,无数的都吐蕃士卒疯了一样的冲了过来,不少人的身后都背着并不沉重的木筏。

    这些木筏的材质,竟然全部都是竹筒。

    “轰!”

    滚石,弓箭纷纷落在了黄河之上,鲜血顿时染红了一大片。

    ……

    清晨,百余人的援兵急匆匆的从南而来。

    刚到,他们立刻就冲到前阵,接管了防御,原本的士卒立刻退回去休整。

    乌西扎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轻笑。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更远处北方的山巅上,还有另外一个人,也露出了轻笑。

    李绚抬起头,轻声说道:“终于,北风起了。”

    (本章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