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60章 绥靖

第60章 绥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音乐会还在进行,小约翰·施特劳斯那略带忧伤的曲调正配适尼古拉一世的心境,其实他本来有过很多选择,但他最终选择了自认为的捷径。

    事实上尼古拉一世不可能会放弃近在眼前的君士坦丁堡,所以他只是犹豫了一会便再次开口。

    “奥地利帝国想要什么?”

    弗兰茨摇了摇头,不过他也已经可以确定一件事了,那就是尼古拉一世绝对不会放弃开战的想法。

    “奥地利帝国需要的是时间,现在开战无法确保胜利。对于现在的奥地利帝国来说,无法取胜就是失败。”

    其实这一点尼古拉一世也清楚,毕竟英国的报复直接冲击两国本土不太可能,那么奥地利帝国的海外领土将承受全部冲击。

    而且按照尼古拉一世的思路,还是俄国拿不出足够让奥地利心动的筹码。

    “那你要如何才肯参战呢?”

    “奥地利帝国为什么要直接参战呢?”

    弗兰茨反问道。

    包厢内陷入了沉默

    没人知道最后二人谈了什么,只知道弗兰茨并没有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后致辞。

    这项任务最终由皇后奥尔加代劳,弗兰茨终究是错过了这场盛会。

    尼古拉一世则是悄无声息地返回了圣彼得堡.

    其实这种由君主直接出访的事情,除了尼古拉一世以外,此时其他君主还真干不出来这事儿。

    尼古拉一世的到来给弗兰茨带来的更多是惊吓,而非惊喜,一切都过于仓促了。

    不过弗兰茨倒是去了一块心病,尼古拉一世同意奥地利帝国暂时处于绥靖状态。

    所谓的绥靖状态就是只要奥斯曼和英国没有进攻俄国本土,那么奥地利帝国就可以暂时保持中立。

    但换而言之,只要奥斯曼人和英国人敢踏足俄国本土,那么奥地利帝国就应履行盟友义务。

    也就是说只准俄国进攻,不准奥斯曼反攻。

    虽然一切本该如此,但对于尼古拉一世而言已经是巨大的让步了。

    当然其他国家是不知道这一切的,这一切相当于是两个国家的秘密协定,不过仅仅停留在两位君主的口头上,甚至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1855年6月17日,《康斯坦察条约》附带的五年停战协议正式到期。

    乔治·汉密尔顿·戈登和穆罕默德·穆拉德五世的生母谢夫凯芙扎太后都捏了把汗,他们都怕俄国人当天就打过来。

    好在俄军只是陈兵边境,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其实哪怕俄国再蛮横也是需要理由,否则也没法直接对奥斯曼帝国动手。

    俄国没有动作,反而是让奥斯曼和英国更紧张。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已经部署完毕,英国也在秘密向奥斯曼派遣部队。

    不过毕竟没有直接宣战,所以乔治·汉密尔顿·戈登也没法调动太多兵力。

    好在经过扩建,英国的陆军兵力已经增加一倍有余来到4.5万人。

    其实奥地利一方也很紧张,毕竟弗兰茨也不清楚谁会先动手,更不清楚英国人会不会来个先下手为强。

    好在这些年奥地利帝国已经有了一套十分成熟的海上预警系统,英国人在搞跨大西洋电报系统的同时,奥地利帝国也搞了一套地中海上的电报预警系统。

    整套预警系统向外一直延伸到了两西西里王国南部的岛屿,最早8-12天就能提供情报,这将留给奥地利帝国海军足够的准备时间。

    哪怕是英国人用巧妙的方式突破了前面的预警系统,但亚得里亚湾湾口处的监测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躲避的。

    不过如果英国的舰队到了这里才被发现,那么留给奥地利帝国的反应时间就不多了。

    最多三天,最短一天时间英国海军就会逼近奥地利帝国的海岸线。

    多尔玛巴赫切宫。

    穆罕默德·穆拉德五世在沙盘前端详了很久,然后狠狠一脚踢在眼前的沙盘上。

    不过沙盘并没有如他想象中一样倾倒,苏丹又补了几脚,沙盘也只是略微震动了几下。

    其实眼前的沙盘仅仅是看着不大,但实际重量却有300-500公斤,需要数名壮汉才能勉强移动,穆拉德五世要是真能一脚踢翻那才出鬼了。

    穆拉德五世怒吼道。

    “俄国人陈兵边境真是欺人太甚!这是什么?这是对我们奥斯曼帝国尊严的践踏!

    值此帝国危急存亡之秋,你们告诉我!是屈服,还是战斗到底!”

    穆拉德五世说的激情澎湃,只不过皇宫内奥斯曼文武官员们的反应有些冷淡,就连谢夫凯芙扎太后的眼神中也充满了诧异。

    此时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派系非常复杂,有后党,有帝党,有主战派,主和派,亲英派,亲奥派,亲俄派,旧官僚旧贵族和新贵也各自为战,但又相互交融,真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样混乱的制度下,比起所谓的对外,大家显然更喜欢对内相互征伐,毕竟俄国人还没打过来.

    但也有些例外,艾哈迈德·伊尔马兹深吸一口气,上前说道。

    “陛下,俄国人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我们今日退一步,他们明日就会进一步。

    如此以往,我大奥斯曼帝国恐将国将不国!”

    艾哈迈德·伊尔马兹属于后党的嫡系,但作为新贵,他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主战派。

    穆拉德五世欣慰地点了点头,他其实现在最需要这些军人的支持,然而他的支持者却大多是一些宗教人士和迈吉德一世留下的老臣。

    德夫特达尔是一位迈吉德一世时期的老人,他主管财政,是帝党的一份子,但此时却说道。

    “伊尔马兹帕夏,我想知道我国花费重金训练的新军能不能和俄国人一战?

    我国购买的那些新式装备又为什么会出现在黑市上,出现在王公们的家中?

    据我所知,你训练的新军几次军演的表现都是一塌糊涂。英国教官更是称你们为‘稻草人军团’,你们真的比得上俄国人的百战精锐吗?

    而且现在我们国库空虚,贸然开战恐怕会难以为继,继而重蹈覆辙,非但无法阻止俄国人,反而会丧失更多领土。

    伊尔马兹帕夏,您唆使苏丹开战是何居心?”

    艾哈迈德·伊尔马兹额头上的青筋暴起,他真想一刀砍了眼前这个老贪污犯,如果不是这个老家伙对军费上下其手,新军又怎么可能烂到这个程度。

    现在倒好,居然先倒打一耙。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