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1085章 一厂一角,百厂协作、116工程展开

第1085章 一厂一角,百厂协作、116工程展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上午八点半,第二次研讨会准时召开。

    段领导传达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后,说道:“我们已经跟国内的几家主要研究所和军工所联系过了,那些单位都纷纷响应了号召116工程”

    段领导停顿片刻,看向李爱国说道:“只是具体该如何规划,爱国同志,你们还是应该尽快拿出方案来。”

    “领导,我建议在实行【一厂一角,百厂协作;一厂一件,百厂成线】的大协作策略。”李爱国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方案,递了过去。

    这年代要造武装直升机,没有经验,咱们也没有搞过,也无资料。

    飞机总不能凭空来干,没有一个继承性,没有一点技术储备。

    怎么搞?

    参与研制的各厂、各研究所分别成立“116工程”车间或小组。

    同时,各地成立军工小组,负责协调指挥,由航空工业局派代表任组长。

    发动机的研制由前门机务段116车间为主负责,由李爱国和齐教授负责技术。

    “社会主义协作创造了一种生产力,有利于发展各个工厂的特长,促进生产专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航空工业局的段领导看完了整个报告,点头表示赞成。

    书记也点头支持:“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的协作劳动过程中,工农劳动群众不断地锤炼着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意志,壮大社会主义的产业大军。”

    大部份领导都比较赞成大协作策略,觉得这不但解决了技术问题,还能够提高凝聚力。

    也有领导提意见:“保密工作如何安排?武装直升机不同于以往的设备,需要高度保密。”

    “咱们可以跟气象站那边结合一下,由他们负责。”

    其实李爱国早就想好了方案。

    气象站最近又培训出一批气象员,正好拉出去操练一下。

    只有在实战中磨炼,这些气象员才能更快速的成长。

    “很好,就这么决定了,凡事都要先干起来,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

    段领导拍了板,这也意味着116工程正式展开。

    李爱国回到办公室后,将第一批被选出的研究所和工厂名单递交了上去。

    这一批包括分散在全国6个产业系统,五家军工研究所,52家工厂。

    军工研究所需要负责武装直升的传动系统,外壳设计,气动设计等设计工作。

    52家工厂中,通用机械厂承担附件传动匣,锅炉厂、压缩机厂承担燃烧室主体及排气叉形管。

    机床厂承担体内减速器的制造,减震器厂负责各类减震件,动力机厂承担压气机和涡轮整流环等。

    纺织系统则负责压气机整流叶片型面抛光,有条件的单位参与制造一些简单工装。

    在后世,“纺织女工造直升机啦!”一时传为佳话。

    跟所有的大型工程一样,116工程也拟定了时限。

    工程指挥部提出奋战100天,拿下发动机台架试车任务。

    工业局很快通知了名单上的研究所和工厂,得知要配合制造高度机密军工设备,那些研究室和工厂也积极响应。

    当然了,也有一些研究员不理解上级的决定。

    比如,七○研究所的刘总工。

    他所带领导的小组刚接到了新式轻型坦克的设计项目,现在研究所要把项目停掉,把他们调进116车间帮着研究武装直升机。

    刘总工实在是想不通。

    他在接到了任务后,就找到了研究所的领导。

    “领导,我们的坦克设计项目才刚展开,怎么全都要停掉。”刘总工冲进领导的办公室内拍了桌子。

    领导清楚刘总工的性子,劝说道:“不是停掉,只是推迟,只要咱们完成了116工程的项目,坦克项目还可以重启嘛。”

    “唉,周所长,这么多年了,您还是没有学会忽悠人,这次为了116工程,咱们投入了一笔资金,就算是项目完成了,也无法重启坦克项目了吧?”

    刘总工说着话,有些着急了:“轻型坦克可是被寄予了厚望,一旦成功,将改变咱们在东南水网区域缺少机动重火力的局面。”

    领导知道刘总工一心想着轻型坦克,很难改变其主意,只能板起脸说道:“老刘,上级既然如此安排,自然有其道理。

    咱们要服从组织决定,理解了执行,不理解更要执行。”

    听到这个,刘总工沉默了片刻,艰难的点了点头:“我会服从上级的决定。”

    “老刘,你负责的配件极其重要,千万不要有情绪.”领导担心刘总工消极怠工。

    刘总工感觉受到了侮辱,摆摆手:“我老刘是在组织的人,孰轻孰重分不清楚啊,周所,你就等着开庆功会吧!”

    说完,刘总工大步离开办公室,他得尽快搞明白116工程下发的图纸。

    李爱国从保密员那里得知此事后,也暗暗松口气。

    虽然刘总工现在有点情绪,总好过花费十多年时间,花费无数资金,搞出一台无法量产的坦克,来得轻松。

    至于刘总工是否能够积极工作,李爱国倒是不担心这点。

    这年代的军工设计师的思想觉悟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爱国,周高远马上要出发前往乌锡三结合了,你是不是去送一下?”宗先锋敲了敲门,打断了李爱国的思绪。

    “走,咱们给小周送行。”李爱国站起身。

    按照116工程的规划,需要派遣专人结合地方专业技术人员、军工方面和116总车间,执行这个任务的被称为“三结合”。

    周高远主动报名参加了三结合,通过审查后,被派遣前往乌锡267厂。

    送行仪式很简单,李爱国送给了周高远几箱方便面,又敬了礼他一杯酒。

    “组长,我保证在100天内完成任务!”周高远双手捧杯一饮而尽,转过身大步走上列车。

    列车鸣笛两声缓缓驶离,卷起了铁轨两旁的落叶,也带走了这批“三结合”成员。

    前门机务段工作室116车间作为研制涡轮轴发动机的主力,也展开了工作。

    周高远离开后,李爱国并没有抽调人员补充,由齐教授和飞机厂的技术员们配合着生产发动机配件。

    宗先锋依然带着野生汽车专家等一杆子技术员忙活制造挖掘机的工作。

    这阵子,小美家在北猴子家展开一系列行动后,取得了一些成果,大家伙也开始关注东南亚的情况了。

    周二下午。

    李爱国翻看了最新的内参后,将内参锁进了保险柜里。

    这玩意每一张都有独特的编号,以后还要收缴上去,一张都不能少。

    此时已经接近下班时间了,李爱国到温室里面打算摘一些青菜回家做面条。

    “爱国,你来了,我正想去找你呢。”农科院的吴教授正带着几个教授和学生在旁边的仓库里收拾玉米种子。

    “收获怎么样?”李爱国散了一圈烟。

    吴教授接过烟也顾不得抽,别在耳朵上,他将李爱国拉到了一张桌子旁,取出了记录本。

    “亩产1200斤,比以前还要高几十斤,这是好种子啊,好种子!”

    上面记录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包括爱国1号玉米每天的生长情况等。

    最后面是亩产量,最高达到了1310斤,最低的也有1120斤。

    李爱国也对这个结果感到惊讶。

    不过仔细想想就明白了,温室大棚这边的玉米得到了精心照料。

    土壤肥力也是魏庄公社不能比的,创下高产记录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这次我们已经收获了上万斤的种子,足够几千亩地所需,虽然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到播种季节,但是咱们是不是该早做准备?”吴教授提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那是应该的,我明天去找部委谈谈统一播种的事儿。”李爱国点头。

    “那好,那好,你去忙吧,我们还得把种子处理一下。”吴教授立刻转身就去忙活了,没有半点继续寒暄的意思。

    李爱国有些哭笑不得了,这些农业教授一个个都跟闷葫芦一样,眼中只有工作。

    李爱国摘了青菜,骑上摩托车打算离开,刚走到门门口,就被保卫干事喊住了。

    “爱国,接电话。”

    好嘛,今天这么忙?!

    李爱国小声嘟囔一句,心中却产生了疑惑。

    能够把电话直接打到门岗上,除了铁道派出所,就只有气象站了。

    李爱国接过电话,里面果然传来了老猫的声音。

    “爱国,紧急任务,你等着,我派人去接你。”

    “是。”

    李爱国心中一凛,脸色瞬间严肃起来,将摩托车放在大门岗旁,看到阎解成骑着自行车过来,拜托把青菜带回去。

    “告诉你嫂子,晚上不要做我的饭了。”

    “又要加班啊?”阎解成知道李爱国最近一阵子比较忙,也没多问,骑着自行车就跑了。

    李爱国给两个保卫干事让了烟,一边抽烟、一边扯闲话。

    片刻功夫之后。

    一辆常见的嘎斯吉普车从远处驶来,停在了路边。

    气象站也采购了一批大越野,只是那玩意太招人眼了,一般行动时,动用的还是嘎斯吉普车。

    “走了!”李爱国冲着两个保卫干事打了个招呼,叼着烟缓步走过去,拉开了车门。

    老猫负责开车,副驾驶上坐着一位身穿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人。

    此人面容消瘦,在李爱国上车的时候,眼睛就上下扫视了一遍,看上去十分警惕。

    “放心吧,老吴,爱国同志常年帮着咱们提供技术支持,是个值得信任的同志。”老猫似乎跟中年人很熟悉,冲着他笑笑。

    听到这个,李爱国的眼睛微微眯起。

    老猫竟然没有直接介绍自己的身份.却又带着中年人来找自己,这中年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晚上还有一章,^_^)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