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老朱家的瓜,好吃难消化!-> 第189章 拖后腿了
-  第189章 拖后腿了
-     汤和蓝玉几人将五千孤儿塞进书院的事情,马皇后也是知道的。
 
 为此甚至当着老朱朱标的面狠狠的夸了一遍。
 
 当然,是夸方静之。
 
 至于挨骂的,除了汤和三人还有老朱朱标父子。
 
 本应该是朝廷应该做的事情,让一个孩子做了,难道你们就不觉得丢人吗!
 
 丢人?
 
 老朱是不这么觉得的。
 
 都是老朱家的人,帮着朝廷做点贡献怎了。
 
 不过还是按照马皇后的吩咐,让人送来一批钱粮到书院,包括工部的匠人们,也送了一批过去,就为了能够快点盖好宿舍,让孩子们过一个安稳的冬天。
 
 如今方静之说起这些孩子跟养猪有关,倒是把马皇后的好奇心勾引了起来。
 
 怎么这养猪还跟孩子们扯上关系了?
 
 方静之笑着解释:“书院新开了一门课程,叫做畜牧养殖。”
 
 “如何更好的养好牲畜,这也是一门大学问。”
 
 “就跟朝廷专门派人看护养殖战马一样。”
 
 “如果有人能教导他们养好牛羊,养好家禽!”
 
 “别的不说,至少他们耕地的时候能少一些辛苦,吃饭的时候也能多一个鸡鸭蛋。”
 
 “养猪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今国瑞养猪场的模式已经验证过了,养出来的猪不仅肥,管理起来也很是方便。”
 
 “宫里所吃的猪肉,就是国瑞养猪场供应的。”
 
 “日后这养猪场,自然是要推广到大明的所有府县的。”
 
 “这其中,就需要大量精通养猪的专业人员。”
 
 “我仔细的想过。”
 
 “信国公送来的这些孩子,都是苦出身,有一些年纪已经不小了。”
 
 “这些孩子开始学习其他的学问已经完了,不如让他们专心学习兽医,就学养猪。”
 
 “一来养猪场推广需要他们,二来也是学一门手艺。”
 
 “哪怕是最后去做个兽医,也能有个好的前程。”
 
 朱标闻言皱了皱眉,道:“静之,我有个问题!”
 
 “你说?”
 
 “既然要推广养猪场,可又要让百姓养猪,这不是互相矛矛盾吗?”
 
 你这个问题,就问的很是关键。
 
 方静之一笑:“谁说咱们推广养猪场,就跟百姓养猪起冲突了。”
 
 “咱们养猪,是带动百姓们一起养猪,同时在百姓们的猪养起来之前,提供大家所需要的肉食。”
 
 “其次,等百姓的猪养起来以后,养猪场也可以划归到军队下面。”
 
 “军伍里最需要的就是肉食,多吃肉,士卒们才有力气。”
 
 “到那时候,这养猪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每个州府,只需要留下几个大型的养猪场留在咱们自己的手中,平衡市面上的物价。”
 
 “如此一来,难道不是三全其美吗!”
 
 其实来到大明以后。
 
 方静之最惦念的就是这养猪的事情。
 
 这是一番值得做大做强的大事业啊!
 
 想想前世吃过的白皮猪,那味道差的要死。
 
 跟本土的黑猪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可不吃还不行,因为除了这个,你也吃不起别的。
 
 推广本土黑猪,将黑猪在本土的价格打下来,这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原本有了红薯,就已经有了养猪的前提条件。
 
 如今汤和又送来几千个猪倌。
 
 这方静之要是不好好利用,岂不是费了汤和的一番苦心。
 
 至于这些孩子们的前途。
 
 特么这年代能吃饱饭就不错了,你跟我扯什么鬼犊子的前途。
 
 老朱安安安静静的听着,却也是开始思索起来。
 
 方静之说话,向来喜欢扯东扯西,看似没个重点,但是重点却又在其中。
 
 就像刚才,说了无数的废话。
 
 重点无非就是,百姓们需要朝廷教他们如何养好猪,军中的士卒也需要大量的肉食供应。
 
 通过推广国瑞养猪场,通过书院培养大量的畜牧业人才,就能够实现这一点。
 
 老朱心里暗自推想,方静之的计划是否能够实现。
 
 不得不说,这个计划是稚嫩的。
 
 但是他朱元璋怕嘛,他怕的是没有一个好的法子。
 
 只要有了法子,哪怕是过程中遇到困难又如何,克服就是了。
 
 只要有他在,这大明翻不了天。
 
 老朱道:“静之的话说的有道理。”
 
 “朝廷在各地开设养猪场,可以用来供应给百姓与军伍。”
 
 “等到红薯开始大面积的种植以后,也可以由养猪场的人来教导百姓们如何的养好一头猪。”
 
 “到时候这猪场就可以交给各地的行伍,让他们来专门的打理。”
 
 “如此以来军伍里的士卒们也可以隔三差五的就能吃到肉,是个好的法子啊!”
 
 “太子,既然如此,这事情,就由你来负责吧,至于静之的书,让书院的弟子们好好的学!”
 
 “朕不会因此就怠待他们,只要是对我大明有利之人,做有用之事,咱不吝啬赏赐!”
 
 “是,父皇!”朱标恭敬答应一声。
 
 马皇后也是笑吟吟的看着方静之。
 
 “不错,是娘的好儿子啊!”
 
 “咱们朝廷里的那些个读书人们,整日里嘴里讲的都是什么之乎者也,都是什么的大道理。”
 
 “可是大道理那个不懂,哪怕是你去村里找个老农出来,他也能给你说上两句。”
 
 “可是这些大道理有什么用,百姓需要的不是大道理,是真真正正的帮他们吃饱饭,过好日子的道理!”
 
 马皇后看下老朱:“陛下,咱们大明需要的,就是静之这样的才子啊!”
 
 “四书五经大明太多了,多到数不清。”
 
 “可是类似养猪这样的书,就太少太少了啊!”
 
 “在本宫看来,这一本养猪的书籍,比得上千本四书五经了!”
 
 方静之在旁有点害羞,毕竟马皇后夸的有点大了。
 
 “干娘,也没有那么多,最多也就是三五本吧!”
 
 “毕竟四书五经那都是圣贤写的,小子……”
 
 “难道你就不能是圣贤!”马皇后看了方静之一眼:“咱们老朱家,出了本宫这个红薯娘娘,有了潚儿这个医道圣贤,为何你就不能!”
 
 说着,马皇后笑了起来:“说起来,你跟潚儿还有雄英,那可都是本娘娘座下的童子,可见都是有成圣的潜质的!”
 
 “得!”方静之嘿嘿一笑:“那听干娘的话,小子多多努力,争取不拖红薯娘娘的后腿,怎么也整个半圣出来!”
 
 小小朱抱着方静之的大腿,叫道:“先生,那我呢,我能不能成圣贤!”
 
 马皇后笑呵呵的站起身,道:“事情既然已经解决了,也知道了静之的书,本宫就不多留了。”
 
 “静之,雄英,跟本宫回凤仪殿吧,静之你也快要成婚了,本宫亲手为你做了婚服,去试试大小……”
 
 “多谢干娘……”
 
 老朱父子俩呆愣愣的站在养心殿,看着越走越远的三人。
 
 一个在百姓口中已经成圣红薯娘娘。
 
 两个半圣,还有个想要成圣的皇孙。
 
 合着自己这个皇帝(太子)给老朱家拖后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