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2349章 变局(第二更,求订阅) 第2349章 变局(第二更,求订阅)
- 其实,有些变化是无声的。
也是外界所不曾知晓的,这一年春节将过,与暹罗签署的长期贸易协议就在春城签署。该协定有效期为10年。
这份协议似乎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是把过去贸易公司之间的协议,变成官方的协议。
但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突破。
在消息传回曼谷时,在曼谷的一间证券公司里,胡澜川仔细的翻看协议的内容,只差没有一个字一个字的研究了。
未了,胡澜川直接把协议往桌子上一丢,然后说道:
“没有任何新意。”
“哦?”
坐在他对面的高逢海好奇道:
“怎么说?”
“没有突破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规则,你看……”
胡澜川拿起协议解释道:
“首先从贸易原则上来说,仍然是对等贸易原则,这没有任何问题,整个南洋贸易区都是这样,这是贸易区的基本原则。”
所谓的对等贸易原则,是南洋自由贸易区为了保护自身,设立的贸易规则,虽然关贸总协定的基础是自由贸易,但是仍然有不少国家采取进口替代工业化的保护主义经济体系,而为了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就不可避免的制造了高关税以及非关税的贸易壁垒。
就像韩国的汽车、电视机、录像机、洗水机等关税,都高达100%以上,甚至180%,而且进口汽车除了关税之外,还有相当于50%的消费税。
而作为对等原则,自由贸易除了对韩国对南洋各国主要商品征收130%的关税之外,还征收了50%的附加关税。
这是关税上的,在墨西哥等南美国家,他们还设立许可证式贸易——只授权几家公司从事某些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比如全墨西哥只有3家公司拥有汽车贸易许可证,任何国家向墨西哥出口汽车,都只能卖给他们,然后由这三家公司卖给国内的批发商。
而相对应的,南洋自由贸易区各国则成立官方的贸易公司,专门与墨西哥之类许可证式贸易国家进行贸易,禁止民间公司直接与其贸易。
这一系列的措施,按照自由贸易区委员会的说法是公平——我们必须要用相应的措施去换取真正的自由贸易。
“再说是配额制,这有一些突破,5.8%,这意味着,今年他们可以向我们出口差不多10亿美元的商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新意,甚至连同关税也没有调整……”
高逢海看了一眼协议内容,耸了下肩膀,说道:
“确实是这样,韩国还有配额内的关税豁免,这个协议里完全没有这个内容。”
“那能一样吗?”
胡澜川说道:
“韩国虽然不是自由贸易区的成员,但他是东约成员国,给他们配额豁免,是东约成员的责任,当然了,对等他们也配额内给其它东约成员国豁免,大家都不占便宜……”
嘴上说着这些,胡澜川抿了抿嘴唇,他看着拿起报纸,说道:
“其实,相比于这个没有任何新意的贸易协议,我反倒觉得,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
高逢海接过报纸,看了一眼后,说道:
“你是说留学生?”
“对,我们开始接收他们的留学生。第一批56人。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留学生来到这里。”
更多的留学生。
话音落下之后,胡澜川抿了一下嘴唇,用略带着凝重的语气说道:
“我觉得不仅仅只是我们这里,未来sEA那边,肯定也会大量吸纳唐山留学生的,毕竟,人才……难得啊!那里还是有很多人才的,甚至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人才济济!
对此,高逢海是深以为然的他点了点头说道。
“那里肯定是人才济济啊。我父亲不过只是蜀地目不识丁的农民,可是我却能够考进曼谷大学,能够获得硕士学位。
而他们呢?他们中有很多人的都是留在中原的文人雅士,达官贵胄的后代,他们之中必定是人才济济的。”
高逢海的这番话是整个南洋的共识,这并不是一种自卑,更多的是一种骄傲。
无论是在sEA或者在南洋的其他地区,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的身份,他们他们的祖先父辈就是一群流离海外的贫苦农民。
而这些流离海外的贫苦农民及他们的后代不仅没有变成“loser”,还能创造出几十倍于那些达官贵人后代的经济成果。
这难道不是他们的骄傲吗?
但凡是对sEA以及东南亚历史稍有了解的人们都会看当年那些流亡南洋的无地农民们,曾演绎了怎样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
整个南洋自由贸易区的现代化历史,就是贫苦的无地农民先贤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开垦史,建设史,血泪史。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也正是他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的,所以,他们从来不会掩饰自己是那些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贫苦农民后代。
他们以此为荣,并以此为傲。
因为他们确实在这里创造令世界所瞩目的繁荣。
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觉得那些达官贵胄,中原雅士们的后代之中,肯定是人才济济的。
毕竟,现代科学早就告诉了人们。人类在血统和基因上是有区别的。
“是啊,所以他们之中,必定会有非常多的人才。如果这些人才能够为我们所用的话,那么在未来的20年里,我们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经济腾飞。就像……当年的40万中学生一样,”
胡澜川口中的40万中学生指的是当年sEA通过提供免费的大学教育,甚至高中教育从中原拉来的40万中学生,那些学生不同于那些目不识丁的贫民,他们在那些来自德国以及欧美国家甚至日本的学者教授教师的教育下迅速的成长了起来,并且在随后的30年里成为了sea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在各个领域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正是他们成就了现在。sEA经济以及科学学术等领域的辉煌。
可那仅仅只是几十万中学生而已……
所以,只要一想到这儿,胡澜川的内心就变得有些激动起来,毕竟,相比于sEA,暹罗的科学水平是相对落后的,哪怕是李良玉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那又怎么样呢?
只是一个人而已。
想到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李良玉,胡澜川的语气也变得激动了起来。
“哎呀,你想那些人中会有多少个李良玉啊?要知道他也就是在云省刚读了几年大学而已,由此可见那里绝对称得上是人才济济。
你想想,那些人里头会有多少个力良玉啊!”
感慨之余,胡澜川又说道:
“可能这几十个人里就有未来的李良玉,谁知道呢?”
“确实有这种可能啊。”
高逢海在赞同之余又说道:
“可他们是来这里留学的,不见得会留在我们这里啊,他们学成之后肯定会回国建设,他们的国家又怎么可能会留在我们这儿呢?”
“哎呀,这就可惜了。”
口中说着可惜,胡澜川又接着说道。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这几十个人里能有一两个愿意留在我们这儿,那总好过没有人留下来吧。
万一其中要是有个李良玉呢?只要有一个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赚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他之所以会说李良玉,是因为对于暹罗而言,李良玉就是他们的骄傲。
并不仅仅只是暹罗,而是整个南洋自由贸易区各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李良玉获得诺贝尔奖所引起的轰动。甚至超过了sEA的科学家所获得诺贝尔奖引起的轰动,毕竟人们已经习惯了后者,人们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李良玉的获奖,却让所有人看到了其中的不同——李良玉毕业于大马的南方大学,获得研究生学位之后,又在曼谷大学获得教职。
而他的这个历程是什么呢?
他是大马大学培养的,是在曼谷大学取得的研究成果。
他的经历意味着两国的高等教育水平,而这同样也是人们为之骄傲的根本原因,因为这象征着进步,象征着他们几十年建设的结果。
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在大马还是在暹罗,李良玉都成了某种符号,甚至于是英雄。
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大马获得勋章在暹罗获得爵士爵位。
而现在胡澜川在提到那些人的时候总是会提到李良玉,由此可见这里的人们对他的推崇程度。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也正是南洋最大的特点在这里人们是敬重文化,敬畏科学。当年那些身无寸缕的贫民来到这里的时候,或许他们是目不识丁的,但是他们对于科学,对于文化的敬畏是其他人所没有的。
或许他们自己不懂,但是他们敬畏。
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南洋地区的教育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发展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种共识恰恰是源自于对知识,对科学的敬畏,有了这种敬畏之后才有了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