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45章 战事将起
-  第45章 战事将起
-     蛐蛐活跃的时间一般是在夏季和秋季。
 
 现在才四月份,自然很难找到蛐蛐儿。
 
 不过小朱瞻基到底是有两把刷子的,一番寻找之下,还真帮杨轩找到了一只蛐蛐儿。
 
 就是看起来品相不怎么好。
 
 “师叔祖,这只蛐蛐儿不太行,我看扔了算了,我再给你找一只。”小朱瞻基说道。
 
 “算了,这个季节本就难找,而且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杨轩摇摇头,笑道。
 
 “好吧!”
 
 回去的路上,杨轩认真向小家伙儿请教如何养蛐蛐儿。
 
 小家伙也是知无不言,说的头头是道。
 
 不得不承认,这孩子确实聪明。
 
 “那行,我回去后就按照你的方法试试看。”杨轩笑道。
 
 “若是养好了,就让你的大将军跟我这个斗一斗。”
 
 “好啊。”
 
 “那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二人击掌为誓。
 
 把小家伙儿送回东宫之后,杨轩也带着自己的蛐蛐儿回到了家中。
 
 安庆和秀禾在院子里看书,见杨轩带了什么东西回来。
 
 便好奇道:“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呐,你自己看吧!”杨轩抬手递了出去。
 
 安庆接过一看,直接惊叫一声,装蛐蛐儿的盒子也直接被其扔在了地上。
 
 导致里面的蛐蛐儿跑了出来。
 
 她见不得这玩意儿,抬腿就要踩。
 
 却被杨轩及时拦住。
 
 “脚下留情!”
 
 “你做什么?”安庆不满的看着杨轩。
 
 “这玩意儿还有用。”
 
 杨轩小心翼翼的收起蛐蛐儿,回道。
 
 “能有什么用?”安庆轻哼道,等着杨轩给自己一个解释。
 
 “这是我和皇长孙今天亲手抓到的,这个季节可不好找。”
 
 “我们还约好了要一起斗蛐蛐儿。”
 
 听到杨轩的话,安庆生气道:“太子让你教皇长孙,你就带着他玩这个?”
 
 “我看你怎么跟太子交代!”
 
 “你误会了,这只是我的教学工具。”杨轩扬了扬手中装着蛐蛐儿的盒子,笑道。
 
 “教学工具?”安庆很是诧异。
 
 “我还从没有见过有人用蛐蛐儿当教学工具呢!”
 
 “你今天就见到了。”杨轩笑道。
 
 “随你吧,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不要光带着皇长孙玩儿。”
 
 “不能耽搁了学业。”安庆提醒道。
 
 “放心吧,我有分寸。”杨轩自信道。
 
 闻言,安庆也不再说什么了,毕竟这事本就不该她掺和。
 
 这时,晚膳也已经准备好了,安庆提醒杨轩去洗手。
 
 早在杨轩刚进门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去通知膳房那边了。
 
 晚膳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几道家常菜。
 
 完事儿后,杨轩又去看了看自己的蛐蛐儿。
 
 蛐蛐儿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植物的嫩芽,这些嫩芽富含营养,可以提供蛐蛐儿所需要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而且在喂食之前,还要将其煮熟。
 
 杨轩以前并不知道,养一个蛐蛐儿,还有这么多道道。
 
 一连几天下来,杨轩的这只蛐蛐儿,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
 
 就算是小朱瞻基见到后,也说杨轩养的好。
 
 趁此机会,杨轩就将话题慢慢从养蛐蛐儿和治国联系到一起。
 
 “ 蛐蛐儿哪里出现问题,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足以证明,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同样的道理,国家出现问题,做为一国之君,也要能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对于小朱瞻基,杨轩不吝夸赞。
 
 一味的打压式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并不友好,甚至还会激起反抗之心。
 
 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不就是前车之鉴吗?
 
 杨轩对小朱瞻基,多以夸赞,或者引导其独立思考为主。
 
 而这样做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朱棣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也会有意识的去问一问小朱瞻基的想法。
 
 日子就这样在一天天平静中度过。
 
 ……
 
 不过与此同时,草原上的局势并不平静。
 
 如今的草原已经分为了三块:鞑靼部、瓦剌部,以及兀良哈三卫。
 
 鞑靼部是由蒙古本部组成,其可汗是窝阔台的后人,鬼力赤。
 
 鬼力赤并不是黄金家族直系,到他这里的时候,血统已经很乱了。
 
 所以他和以前的那些可汗不一样,没有恢复黄金家族荣光的那种使命感。
 
 他废除了元朝的国号,改国名为鞑靼。
 
 并向大明称臣,建立了朝贡关系。
 
 这也使得边境陷入了短暂的和平。
 
 只是这种和平并不持久。
 
 此时的鞑靼太师阿鲁台,他和鬼力赤不一样。
 
 此人拥有很强的传统观念,他一心想要重现蒙古帝国的荣光。
 
 这便是他和鬼力赤之间的矛盾。
 
 于是,在这种矛盾之下,他发动兵变杀了鬼力赤。
 
 拥立元朝宗室,本雅失里为可汗。
 
 准备继续与大明对抗。
 
 永乐七年,郭骥奉命出使草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出差。
 
 只是没有想到,他来了草原之后,却再也回不去了。
 
 五月,鞑靼杀了使节郭骥,此举无疑是对大明的挑衅。
 
 消息传回大明京城,朱棣大怒。
 
 “鞑靼这是欺我大明无人吗?”
 
 “朕要发兵北征!”
 
 “谁同意,谁反对?”
 
 奉天殿。
 
 朱棣看着下方的百官,神情冷峻。
 
 若是有人在这个时候出言反对,那就别怪他不讲情分了。
 
 “陛下,臣赞成出兵!”
 
 “臣附议!”
 
 说这话的都是武将勋贵。
 
 阿鲁台掌权之后,东打兀良哈,西打瓦剌,声势浩大。
 
 不过瓦剌得到了大明的援助,鞑靼部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
 
 相反还损兵折将。
 
 就这样的实力,大明的将领们根本不会将其放在眼里。
 
 所以在听到鞑靼部杀害大明使节之后,一个个群情激奋,恨不得现在就去带兵出征。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明晃晃的功劳在等着他们去捡。
 
 从永乐元年开始,获取军功的机会越来越少。
 
 他们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和武将这边的群情激愤不同,文官这边却是有些沉默。
 
 他们并不想被武将压制,宋朝文官和武将的那种模式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大明立国几十年,除了建文朝那短暂的几年,其他时间,他们都是被武将压制。
 
 虽然他们心中极其不愿,但是现在的情况,好像容不得他们不答应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