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53章 朱权拼命了
-  第53章 朱权拼命了
-     随着大战的进行,明军的伤亡还在加剧。
 
 但鞑靼也不好受,很多骑兵已经无法脱离战场,只能选择和明军贴身肉搏。
 
 至于明军的数千骑兵,现在也已经被阿鲁台派出的一万多骑兵追击,无法再对正面战场进行支援。
 
 不过,少了一万多骑兵,正面战场的压力也是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明军凭借人数优势,与鞑靼战的不相上下,个别区域甚至能占据上风。
 
 不过,这种局势终究是不持久的。
 
 毕竟开战之前,明军的战力就因缺水严重下滑。
 
 而鞑靼骑兵,却是吃饱喝足,睡眠充足,战力一直保持在巅峰状态。
 
 战场周围,鞑靼还有一支数千骑兵的机动兵力,专门对明军的步军进行射杀。
 
 更远处,太师阿鲁台的身边还有万余骑的预备队。
 
 现在明军的状况,可谓是危急万分。
 
 瞭望台上,朱权看着惨烈的战场上,一个个明军将士悍不畏死,就算是身受重伤,也要和鞑靼骑兵同归于尽。
 
 他目眦欲裂,却无法再做什么。
 
 他手里已经没有兵可用了。
 
 就在这时,他又看到远处一队数千骑的鞑靼骑兵向着战场冲来。
 
 随着这数千战力处于巅峰的鞑靼骑兵的加入,明军很快就被压制住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然大军就全完了。”
 
 朱权握紧拳头,狠狠捶在瞭望台上的木栏杆上。
 
 “备马,随本王杀敌!”朱权沉声喝道。
 
 “殿下,刀剑无眼,您不可以身犯险啊!”亲兵劝说道。
 
 “放屁,现在都特娘什么时候了,一旦全军溃败,就全完了。”
 
 朱权大骂。
 
 打到这个时候,明军将士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意志力。
 
 虽说战前朱权通过演讲鼓舞了一波士气,但经过长时间的参战、恶战,士气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更不用说刚刚又加入战场的一波骑兵,对士气的打击。
 
 为防止全线溃败,朱权不得不亲自上场,鼓舞士气。
 
 “殿下…”
 
 “执行军令!”
 
 “遵命!”
 
 下一刻,朱权便带着亲兵走下了瞭望塔。
 
 下面还有数百人,都是保护朱权安危的。
 
 “竖起本王的大纛!”
 
 “随本王发起进攻!”
 
 朱权喝道。
 
 “是!”
 
 …
 
 随着朱权的入场,战场上的明军将士们仿佛被打入了一剂强心剂。
 
 “兄弟们,殿下都不怕死,我们这些丘八还有什么好怕的。”
 
 “杀鞑子啊!”
 
 “杀鞑子啊!”
 
 诸如此类的声音此起彼伏。
 
 明军的反击打断了鞑靼的攻势,一时之间,凶悍的鞑靼竟然被打退了。
 
 这又给了明军将士们不小的鼓舞。
 
 远处,阿鲁台也看到的朱权的大纛。
 
 他对着身边的部落首领笑道:
 
 “看见没有,明军已经穷途末路了,就连朱权都开始下场鼓舞士气了。”
 
 “中原有句古话,叫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只需要最后一根稻草,就能压倒明军。”
 
 “传令!”
 
 “再派两千勇士,直扑朱权。”
 
 “只要朱权倒下了,我就不信,明军还有心思反抗。”
 
 “这场战争,是时候结束了。”
 
 “是,太师!”
 
 …
 
 朱权身上的盔甲已经被鲜血染红,跟随在他身边的亲兵,也已经减员数十人。
 
 战争的惨烈可见一斑。
 
 “弟兄们,再坚持坚持,我们的援军就快到了。”
 
 朱权一边冲杀,一边鼓舞着士气。
 
 这种短兵相接的战斗,极其耗费体力。
 
 朱权的身体素质也算强悍,但长时间的冲杀,也让他的体力急速下滑。
 
 到后面,就只能依靠意志力继续战斗。
 
 随着战斗的进行,朱权身边的亲兵也越来越少。
 
 少了亲兵的保护,朱权也不可避免的开始受伤。
 
 不过,厚重的盔甲,为他抵挡了大部分伤害。
 
 现如今,战场上一片混乱,所有人都是只能凭借身上的盔甲服装来辨认敌我。
 
 如果从高空俯视,看到的就是一场十多万人的大混战。
 
 密密麻麻,分不清敌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乱,太乱了!
 
 ……
 
 “吁!”
 
 徐辉祖勒住缰绳,扭头问身边的副将:“我们距离宁王殿下他们还有多远?”
 
 “半个时辰前,斥候来报,我们距离战场还有不足一百里。”
 
 “现在估计还有五六十里。”
 
 副将回想了一下,回答道。
 
 “不行,太慢了。”
 
 “宁王殿下他们现在的情况十分危急,我们必须加快速度。”
 
 徐辉祖严肃道。
 
 自大明立国以来,虽然与蒙古骑兵战斗了无数次,但还没有一个藩王战死过。
 
 若这次宁王出现意外,造成的影响就太大了。
 
 他们这些援军,也有可能会担上救援不力的罪名。
 
 “传令下去,抛弃一切对战斗没有用的东西,全军加速驰援战场。”
 
 徐辉祖下令道。
 
 “是。”
 
 副将领命。
 
 ……
 
 另一边,明军与兀良哈的联合骑兵,轻装简行,现如今已经进入到了鞑靼部的领地。
 
 由于鞑靼主力正在与明军战斗,联军大胆采取了分兵措施。
 
 每支队伍三千人,两千兀良哈骑兵,一千明军骑兵,共五支这样的队伍。
 
 对草原这样的地形,身为蒙古人的兀良哈骑兵最适应不过。
 
 在他们的带路下,联军骑兵很容易就能找到鞑靼的部落。
 
 不管是大型部落还是小型部落,都躲不过他们的“光顾”。
 
 老人,青壮全部杀掉,妇女孩子留下。
 
 这就是草原上的规矩。
 
 兀良哈此次的目的,除了劫掠财物之外,还有就是人口。
 
 相比于鞑靼和瓦剌,兀良哈实力垫底,人口也没他们多。
 
 不抓住这次机会壮大,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有这样的机会。
 
 当然,对于一些大型部落,三千骑兵也不可能将所有青壮斩尽杀绝,总有漏网之鱼。
 
 他们已经去报信求救了。
 
 而明军也是有意无意的放他们一马。
 
 毕竟,他们的任务是为朱权率领的大军分担压力。
 
 若是阿鲁台不知道老巢被劫掠,又怎么会派兵回援呢?
 
 ……
 
 而在鞑靼部落的西边,瓦剌现在也心思浮动。
 
 作为首领的马哈木,自然也想趁火打劫一番。
 
 毕竟,劫掠是他们的拿手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