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145章 再见小十七
-  第145章 再见小十七
-     杨轩他们并不赶时间,或乘马车,或乘船,一路走走停停,差不多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南/昌。
 
 不过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前往宁王府,而是先游玩了几天,然后在客栈好好休息了一下,养足了精神,才前往的宁王府。
 
 宁王府在南/昌的名气可不小,稍一打听就知道路了。
 
 来到宁王府大门前,杨轩下了马车,和门口的下人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后,后者便进去通禀了。
 
 表明身份,速度最快,也不会节外生枝。
 
 不过这样一来,等下见到小十七了,就得让他帮自己这一行人保密一下行程。
 
 杨轩可不想见南/昌的一众官员。
 
 他此次出来,就是带着安庆和小师妹放松的,再就是看看故人。
 
 听到下人通禀的小十七没有耽搁,第一时间就出来了。
 
 他来到门口,看着站在外面的几人,整个人直接就愣住了。
 
 只见那一男两女皆是白头发,男的身子微微佝偻,不再似当年的勇武。
 
 女的虽然看起来还精神,但也掩盖不了岁月的痕迹。
 
 他认出了自己的姐姐安庆和姐夫杨轩,不过另一个女子他并没有认出来。
 
 “姐姐,姐夫。”他出声道。
 
 杨轩听到动静,回过了头,当即就露出了笑容:“小十七。”
 
 朱权快步从台阶上走下来。
 
 “姐姐,姐夫。”他躬身行礼。
 
 “一家人,何必如此见外!”杨轩笑道。
 
 身旁的安庆也是微笑颔首。
 
 “姐姐,姐夫,这位是?”朱权看向小师妹,问道。
 
 二人虽然见过,但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认不出很正常。
 
 “已故中山王的小女儿,徐妙锦!”安庆介绍道。
 
 “原来是……妙锦妹妹,幸会幸会。”朱权一时间没想到怎么称呼合适,最后干脆按照年龄叫了一声妹妹。
 
 因为他是洪武十一年出生,小师妹是洪武十三年年出生。
 
 这样叫也没有错,徐达和老朱是结拜兄弟,如果抛去君臣之礼,互称兄弟姐妹没有错。
 
 “见过宁王。”小师妹施了一礼。
 
 “不必拘礼,请起。”朱权笑道。
 
 “姐姐,姐夫,妙锦妹妹,快请进府。”
 
 朱权邀请道。
 
 “请。”
 
 一行人进去穿过大门,进入宁王府。
 
 杨轩并没有忘记叮嘱一下朱权帮自己几人保守一下行程。
 
 朱权对此也是笑着答应了下来。
 
 他也不想让人打搅他们姐弟团聚。
 
 再次见到姐姐姐夫,他心中是既高兴又唏嘘。
 
 高兴是相隔二十年,终于再见了。
 
 唏嘘是二十年过去,姐姐姐夫都已经老了。
 
 毕竟,就连他现在也快七十了。
 
 一行人来到客堂,朱权连忙招呼让自己的大孙子朱奠培奉茶伺候。
 
 同时,向自己大孙子介绍杨轩和安庆,以及徐妙锦。
 
 “见过姑奶奶,姑爷爷。”
 
 “见过徐奶奶。”
 
 朱奠培行礼道。
 
 “好好好,快起来。”安庆笑着说道。
 
 当初朱奠培跟随朱权离开京师的时候,还很小,这么多年没见,都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了。
 
 一旁的杨轩也是微笑颔首,同时心中也是有些唏嘘。
 
 现在的朱权,完全是把这个大孙子当成自己的继承人培养。
 
 正统二年,他的嫡长子去世,享年四十三,妥妥的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就是人生啊,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哪一天到来。
 
 杨轩没有主动挑起朱权的伤心事,拉着他闲聊了起来。
 
 对于朱权这些年在封地的经历,杨轩都是清楚的。
 
 毕竟他也不清楚朱权的心中到底还有没有怨气,人心难测啊!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朱权好像真的没有什么想法。
 
 毕竟与原历史不同,朱棣在位期间,依然让其带兵,数次出征,也都有朱权的身影。
 
 就算是最后就藩,朱权也是风风光光,带着无数赏赐去的封地。
 
 能给朱权的基本上都给了,这样要还是化解不了朱权心中的怨气的话,那就没办法了,为消除隐患,只能从物理层面上消灭,并斩草除根。
 
 好在,就杨轩所掌握的情报来看,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朱权就藩南/昌之后,就开始修身养性,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释道,结交道家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友善,拜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
 
 别号涵虚子、丹丘先生等。
 
 他多才多艺,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
 
 且戏曲、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丰。
 
 此外,他还善古琴,编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太和正音谱》。
 
 并且在茶道上也有不小的成就,他将自己的饮茶经验和体会写成了《茶谱》。
 
 所以,就算是不去领兵打仗,朱权在其他方面也能取得不小的成就,青史留名是肯定的。
 
 众人聊了好大一会儿,下面的人也来禀报膳食已经准备好了。
 
 朱权起身相邀:“姐姐,姐夫,妙锦妹妹,膳食已经备好,还请移步膳厅。”
 
 “好。”杨轩饮完杯中剩下的茶,起身和安庆、小师妹朝客堂外面走去。
 
 朱奠培在前方带路。
 
 一行人来到膳厅,刚落座,婢女便端来了净手的水和漱口水。
 
 洗完手,漱完口,杨轩这才认真看起桌上的美食。
 
 看见菜中那红彤彤的辣椒,杨轩有些担忧的看了一眼安庆和小师妹。
 
 小师妹吃不了辣,安庆由于年龄大了,现在也不能吃辣了。
 
 进入江/西的这些天,就一个吃饭问题,杨轩每次都要加钱让人做一桌清淡的。
 
 好在他们并不差这点钱,游玩的心情也没有被破坏。
 
 说起来,自从辣椒被郑和引入大明之后,很快就在民间风靡了起来。
 
 北方诸省,还有云贵川地区,以及江/西的种植面积可不小。
 
 对于大户人家贵族来说,辣椒只是一味调味料。
 
 但对于民间的百姓来说,辣椒能下饭,还能御寒,好处多多,性价比非常高,所以大多百姓,都喜欢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一点。
 
 自打辣椒引入以来,民间已经研究出了不少的新菜,甚至有些菜提前了两三百年出现在了这个世上。
 
 朱权所准备的这一桌美食,就有不少当地新研究出来的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