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20章 年号承武

第20章 年号承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吴三桂和洪承畴带着满心的疑惑离开了皇宫。

    对他们二人来说,杨轩这个人太神秘了,也太强大了。

    在不清楚对方的底细之前,最好不要有什么心思。

    正好现在回到了京师,可以多方了解一下。

    对于吴三桂和洪承畴,杨轩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现阶段只要他们能把兵练好就行了。

    若是他们真的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一巴掌拍死就好了。

    他们并非是不可替代的。

    京师局势稳定,随着李自成大败的消息传出去,北方各地陆续归降。

    杨轩告诉朱由检,可以准备将皇位传给朱慈烺了。

    钦天监看过日子之后,将传位的时间确定在了下个月。

    而李自成大败的消息传的越来越远,天下震动。

    不少人都开始大肆宣传,大明天命在身,亡不了。

    这些人以地主、士大夫阶层为主。

    他们并不想看着起义军做大,推翻大明。

    因为起义军对于地主士绅阶层的屠杀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恐惧,在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之中,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而大明再怎么不好,也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

    此次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在京师大败而去,更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所以他们才会大肆宣传天命还在大明。

    为的就是保护自己的权势、地位、财富。

    嘴里说的都是大义,肚子里全是算计。

    不过他们这么做,也帮朝廷提升了威望,节省了不少宣传费用。

    当东厂和锦衣卫将消息禀报给杨轩的时候,后者只是淡淡一笑。

    “虽然你们这也算是帮到了朝廷,但这并不会改变你们的结局!”

    对于他们的结局,杨轩早就安排好了。

    没过几天,蜀地有消息传来。

    张献忠投降的意愿并不高,他不是没有投降过,但在腐朽的官僚系统的压迫和剥削下,他又一次起兵了,在他看来,天下乌鸦一般黑。

    至于他曾经挖过老朱家的祖坟,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因为他挖老朱家的祖坟是崇祯八年的事儿,崇祯十一年的时候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杨轩也是在张献忠的起义军中待过的,对张献忠这个人也有所了解。

    他不想接受招安,大概率就是怕归降朝廷之后手中的兵权被夺。

    在这乱世里,手里有兵,才算是个人物,没有兵就什么也不是。

    杨轩以朝廷的名义,给秦良玉去了一封信,要她和张献忠打一仗,挫一挫对方的锐气,然后告诉秦良玉朝廷的底线,只要不超过底线,其他条件都可以谈。

    然后又安排人给秦良玉送去五百万银元。

    其中两百万是让秦良玉扩军的,剩下的三百万是战后用来招安张献忠的。

    张献忠麾下兵力不少,哪怕裁撤一部分老弱病残,不合格的,但剩下的也有不少。

    一旦招安成功,怎么也得先发钱收买一下人心。

    光靠画大饼没用,还得真金白银。

    安排好秦良玉那边的事情,杨轩便又投入了忙碌的国事之中。

    五月中旬,朱由检正式传位给太子朱慈烺。

    拟定年号“承武”,改次年为承武元年。

    寓意为继承太祖的洪大武功,因为接下来的战事不会少。

    要平定内乱,还要打击外敌侵略等。

    随着朱慈烺成为新的皇帝,朱由检也正式退居二线,成为太上皇,其皇后周氏,为皇太后。

    不过,朱由检还无法将一切彻底放下,每天都要过问一下国事。

    因为从当上皇帝开始,十多年来,他都在想着怎么中兴大明,现在忽然无事可做,他内心之中自然会感到空虚,所以就想着给自己找些事情做。

    对此,杨轩也能理解。

    只要他不捣乱拖后腿,那就随他去吧!

    不过杨轩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给朱由检调理身体,确保他能够多活些年。

    当然,朱慈烺他也没有放过,配合饮食,制定了严格的强身健体的计划。

    他可不想看到朱慈烺英年早逝,毕竟培养一个合格的皇帝挺费时间和精力的。

    ……

    现在的大明除了换了一个皇帝,其他地方变化不大。

    李自成逃回了关中,又拉起了十多万人,据守潼关。

    潼关以东的北方地区,现在都已经被朝廷收复,基本上没有动兵。

    南方还是老样子,腐败,腐朽……

    蜀地的张献忠在和秦良玉打了一仗后,败了。

    有朝廷给予的“尚方宝剑”和财力支持,秦良玉凭借个人威望,直接扩军数万。

    在她的军队中,少数民族出身的将士可不少,极为擅长山地作战。

    秦良玉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带着扩编的大军给了张献忠当头一棒,让他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

    若不是秦良玉的年龄太大,杨轩就让秦良玉来指挥京营了。

    但现在,就只能让她继续坐镇蜀地了。

    战败后,对于朝廷的招安,张献忠也开始动摇起来了。

    因为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在京师大败一事,他已经派人求证过了,这并不是虚假宣传。

    这件事也让张献忠的心中泛起了嘀咕。

    难道大明真的天命不绝?

    他本想拖延下去,继续坐看天下局势。

    但秦良玉显然不给他这个机会。

    不想接受招安的话,那就继续打。

    秦良玉可不是什么弱女子,她的威名可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

    张献忠被秦良玉逼得没有办法,最终答应接受招安,但是条件还需要继续商量。

    对此,秦良玉约定在双方地盘的交接地带找个空地见一面商谈。

    张献忠无法拒绝,答应见面。

    张献忠的条件是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简单来说,他不想交出兵权。

    这一条秦良玉答应了,但也说了,朝廷的调令他必须听,并且裁撤麾下的老弱病残。

    不过,秦良玉也说了朝廷的诚意。

    可以给张献忠一个国公的爵位,麾下义子、大将分别许以侯爵、伯爵等爵位。

    军饷足额提供。

    钱财和地位都给了,这要是还不接受,那就是不识好歹了。

    若是拿了好处再反悔的话,到时候就不是她秦良玉来收拾你张献忠了,而是朝廷的三大营了。

    甜枣和大棒,就看张献忠怎么选择了!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