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 第1734章 四面包围的局势

第1734章 四面包围的局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武国朝堂已经开始大动员,三十六州之地也都开始不断地将粮草物资运往前线。

    而李昭都没有想到,武国朝堂会在这种时候稳的一批。

    ……

    今年的雪断断续续的下着,时而寒冷,时而温和。

    李昭他们的军营救助站在大周京师之外,当他们也收到来自武国境内的资源物资时,都是颇为惊讶的。

    他们事后才了解到,原来李道玄和赵飞龙已经将董玄麟和拓跋艳孙的军队不断的往回打。

    两代军神都十分有默契,当李昭还有秦淮景他们攻打大周的时候,两位军神便牢牢地拖住了西部战区的所有力量。

    当李昭和秦淮景他们的军队打到大周京师附近的时候,李道玄和赵飞龙则开始发力,甚至是发起猛攻,不断的将两支军队压迫后退。

    他们也很清楚,董玄麟和拓跋艳孙也是想要回去支援大周京师的。

    因此,李道玄和赵飞龙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了对他们的追咬,让他们有序地靠近大周京师。

    如此一来,大周东部区域就完全被武国所掌控。

    这么做也是为了后期能将大周境内的粮草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出进来。

    因为只有当董玄麟和拓跋艳孙他们的军队往后撤离的时候,粮草运输的队伍才是安全的,才是在武国军队的保护当中的。

    哪怕董玄麟和拓跋艳孙也明白这一点,可他们也没办法阻止。

    毕竟他们也想支援大周京师啊,若是军师都已经沦陷了,那么这个国家也差不多就要灭亡了。

    所以,当武国境内的诸多物资运输进来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李昭他们的军队收到物资的时候,还是颇为欣喜的,虽然他们的物资也还算充足,但谁都不会嫌弃自己的物资多。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李昭在周国境内的最后一战。

    而在这段时间,李昭其实很少指挥军队打仗。

    因为他一直都在放权,观察诸多交州学院的学员,看看他们的指挥和潜力到底有没有不一样的?

    事实证明人与人之间的确是有不小的差距,哪怕是同属军事学院的学员们,彼此之间的能力也是有极大的差距。

    在这段期间,不少的学员就主动的站了出来,放弃了自己的统帅位置。

    他们坦言,在与这群顶尖的学员们相比,差距实在是有些大,而且战损比有些高。

    在大局观上,他们也是要比李昊崆、赵诚、段冠、秦不饿、程良才等人差上许多。

    随着后续统御人数的不断增加,这种缺点已经在无形当中被放大了。

    这一点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他们表示自己更适合当一个听从命令的人,或者是当一个中层的军官,负责一部分人。

    人多了就难免顾全不了。

    因此,很多人向李昭申请,不再担任将军,他们表示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当多大的官。

    最终李昭也同意了,因为他也早就看出来了,有些人的能力的确就只能是那样。

    但是像李昊崆、赵诚、段冠、程良才、秦不饿、柴修文、侯波、高嘉这些人,则是越战越猛。

    随着他们统御的人数增多,随着他们打仗次数的增多,他们也逐步开始展现出自己对战场的统治力。

    也随即开始展现出他们自己的个人特色。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到现在为止,这一批最顶尖的学员,普遍统帅的人数都是五千到八千人不等。

    要知道这种进步是十分吓人的,因为按照正常的经营训练模式,以及正常的晋升路数,他们要想统御这个人数的军队,至少都得三年起步。

    可是现在,他们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就做到了。

    关键是他们统帅这么多人能做到指挥丝毫不乱,甚至彼此之间还能相互配合,给予敌人重创,这才是最难得的。

    在李昭那种变态的要求之下,他们也能将战局稳定下来,这足以说明他们的军事才能是非常厉害的。

    诸多军事学院的学员们,其实也都很清楚,到最后,能统帅军队的一定是精英中的精英。

    跟着这群精英混,未必就比自己出头当将军要差。

    更何况,不是每个人都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战场偏偏就是最考验心理承受能力的地方之一。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昭这边虽然率军打仗的将领是越来越少,可指挥的人却是越来越厉害。

    当大家休整到这一步的时候,准备工作也就差不多了,齐国安和左玉堂所统帅的二十万大军,现在也都有了初步的军队军容。

    接下来的一战至关重要,周国人没有再输一次的可能。

    武国若是输了,也有可能会前功尽弃。

    因此双方不敢大意。

    大周灭国之战爆发前夕。

    侯天玑和高世聪的队伍,则是开始向着西边转移,最后驻扎在了大周京师的西方。

    他们现在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大周京师给全部堵死。

    现在的大多都是南北西三面都有人驻军,唯一剩下的便只有大周京师的东面了。

    但他们都很清楚,也绝对相信李道玄和赵飞龙,相信他们一定会将军队压到大周京师的东面,最后形成四面包围的局势。

    正式开战之前,不管是周国还是武国的士兵,其实压力都是非常大的。

    因为双方都想一战定胜负,狠狠的将对方给摧毁,让他们没有再战的勇气。

    但他们其实也更清楚,这种想法无疑是异想天开。

    哪怕是徐国安和左玉堂这样的战场老将,也只是在心里想一想罢了。

    就算李昭之前没有面对过这种大场面,可他终归是一场场战斗打到了幽国国都,将幽国灭了国,然后又顺利的打到了大周京师。

    这样的人或许不是一个顶尖的帅才,但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将才。

    至少在他们所收集到的信息当中,表明李昭是一个非常谨慎之人。

    更为关键的是,李昭的士兵死亡人数是极少的。

    据悉,战场上的那种犀利火器都是他所创造出来的,此人对新式武器的运用,以及和冷兵器的结合,算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算是开创了新的打法。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