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1334章 朱老四训子 第1334章 朱老四训子
- 与其说朱棣是皇帝,不如说他更像个太上皇。
他现在和朱高炽相处的模式,有点像乾隆和嘉庆,但又不甚相同。
嘉庆那就是个纯傀儡,别说是议政、提拔、简用官员,召集官员开个会都得被乾隆开大会痛斥。
咋,你小子开会想干啥?你爹还活着呢!
这玉玺又大又方,好看不?
瞅瞅可以,敢碰?剁了你的爪子!
但朱棣完全不一样,放任朱高炽去干他常务副皇帝的活去,只要不过分,都由他处置。
而朱高炽也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对于老爹任用的官员一个不动,只要做到善用即可。
而且这套班子是朱棣和苏谨一起拟定下来的,用起来十分顺手,也没动的必要。
除非朱棣百年之后,他才需要适时调整人选,重新任用。
如今内阁官员的数量远超前世,但权力却又小了很多,只有拟策权,没有决议权。
所有结果最后只有到了朱棣手上,才能做出决定。
朱老四自问没他爹那么大的精力,日夜批改奏疏,但劳累一下自己的傻胖儿子,还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
“回父皇,今日主要是议一议司天监所奏,关于河南、山东及黄河流域可能遭灾的事情。”
“嗯”,朱棣点点头:“新渠不是已经开始修建了吗,何时完工?”
“工部上奏,尚需年余。”
朱棣有些不满:“年余?郑赐是干什么吃的?”
“回父皇,此事怪不得郑尚书,工部大部工匠、财银调往西域、乌斯藏修建铁路,新渠难免受到影响。”
闻言朱棣也不再多说。
新渠是苏谨当年提出的奏议,就是要解决涝时分流、旱时蓄水的问题,保证农田少为天灾所毁,也能大大减少流民、灾民。
不过并没有严格规定工期,因为类似于这样的人工渠,很多地方都在建,户部和工部的压力也很大。
朱棣的性子有些急躁,虽然明知道短时间内完不成,可是总想着迅速解决内忧,才好腾出手处置外患。
说白了,还是想跑。
“下道旨意给你周王叔,朕会提前给开封常平仓备足粮食,一旦出现灾情,命他手执天子剑济赈灾民,代天子行事,可行便宜之权。”
自打朱棣登基以后,周王朱橚的权力虽然没有增加多少,但却是大明医馆的总牵头人。
这也只苏谨举荐后的决议。
朱橚性子淡泊,对权力和金钱压根没什么兴趣,不然也不可能干出变卖家产济赈灾民的事来。
朱棣想让他这个五弟进京帮他,可朱橚却坚决不同意。
不过苏谨知人善用,和朱橚促膝长谈一夜之后,他就担起了大明医馆的建设工作。
虽然没有在户部握权,也没有正式朝中职司,但却统管着医馆建设、医生培养、附属医书院教育等等工作,权限极大,但事务繁琐,也很累人。
但朱橚却乐此不疲,直言苏谨乃在世华佗,此举功德无量。
却不知他早被苏谨当了免费劳力,还在那感恩呢...
朱棣心里很清楚,赈灾的时候,就是某些贪官大发横财的机会。
这种事永远不可避免,这是人性。
但有朱橚拿天子剑镇着,至少不会出现上行下效,烂成一片的情况。
偶有不干净之人,拿下打杀了便是。
“太子”,安顿完赈灾的事,朱棣忽然问道:
“前日兵部刘隽上书,户部北伐第三批军饷尚未拨付到位,此为何故?”
“回父皇”,朱高炽脸现踌躇之色:“郁尚书方才已对儿臣说明,如今漠北大军与敌对峙,所需军饷并不着急,预备将银先拨付地方。”
“胡闹!”
朱棣登时大怒:“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还用朕多讲?十万将士在漠北忍饥挨饿,哗变了怎么办,你有没有想过!”
朱高炽咽咽口水,赶紧解释:“儿臣亦未同意,这才与父皇商议,儿臣想着...想着...”
“想什么,如实道来。”
听着朱棣冷冷的语气,朱高炽只能无奈开口:“儿臣想着,不如先拨付一月所用,下个月市舶司的税银就收上来了,再行补足。”
“如果收不上来呢?你是不是就打算一直欠着?知不知道拖欠军饷,此乃亡国之策!”
说到这里,已是疾言厉色。
“太子,不要被那些地方文官蒙蔽视听,国有大事之前,首应筹足粮饷,大军御侮于外,地方的那些蝇营狗苟,必须放在一边,明白吗!”
“是,儿臣谨记。”
朱棣少见的没有骂娘,也是心疼儿子这段时间的疲惫,可身为皇家血脉,又是帝国下一任继承人,不骂醒是不行的。
“军饷三日之内如数备足,交由铁路司运往漠北,不可耽搁。”
“儿臣遵旨。”
“郁新要是不服,你让他来找朕,看老子抽不死他!”
“是。”
接下来的事情,朱高炽只捡重要的说了说。
比如西域的铁道已经快修到亦力把里,就是现在伊宁一带。
不过工程队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天气酷寒,大雪封山,尤其是亦力把里那边已经完全停工,只能等开春之后才能复工。
“保证西域施工队的基础物资,将其他支应暂时划拨四川。”
朱棣沉吟半晌:“开春之后,务必保证乌斯藏到川西的铁路修建完成,朕有大用。”
“是,儿臣遵旨。”
“行了,优先去筹措漠北大军的军饷和物资,不得有误。”
“是。”
“还有”,朱棣忽然露出慈祥之色:“回去之后,让人带瞻基来见朕,真有点想小孙孙了。”
“是。”
离开御书房的时候,朱高炽忍不住肚里暗暗吐槽:
“隔辈亲,隔辈亲,还真不是假话,对孙子慈祥有加,对儿子就重拳出击?唉,小叔叔啊,要不你回来把我也带走吧,这宫里的日子实在是苦也,苦煞我也...”
漠北唐麓岭大营中,将士们奇怪的听着营中咽咽吠吠的声音,无不漏出奇怪之色。
徐辉祖却不在营中,而是在后山外的雪路上,不断试乘试驾着一架奇怪的爬犁。
厚重的军大衣裹不住他脸上的喜色,许久之后徐辉祖才满意的走下爬犁,目光逐渐变得坚定:
“备兵,准备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