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孙山,科举-> 第1366章 他是老爷的人,必定跟着老爷走

第1366章 他是老爷的人,必定跟着老爷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孙定南快速地拿账本给孙山查账,随后说道:“现在生产的鸟粪肥料已经够夏耕了,老爷,要不要停工?”

    工人每日上班,每日需要算工钱。本来就缺钱,想着能省一分是一分。

    之前因为捉拿山贼归案有功,赏金临时挪用到作坊这边,勉强能支撑架作坊的运作。

    如果再继续忙活,天天支出又没有收入,恐怕难以维持下去。

    不如先停工,等到夏收结束,夏耕结束,再来上班准备来年的春耕肥料。

    孙山仔细查得看账本,没有应收账单,只有支出账单,看着一笔一笔的流水账,不由地心疼起来。

    想了想问:“确定夏耕的肥料准备好了?得要全县的量才行。如果夏收丰收,相信百姓都会争前恐后,前仆后继地使用肥料。”

    孙定南确定地说:“老爷,再忙活完这个月后,产量绝对能保证整个沅陆县的肥料使用。我们会预算生产多一些,减去损耗,也能保证百姓全都能用上。”

    孙山最后决定支持这个建议:“行,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做。确定好数量,做到月底就停工。”

    如今五月份,过一个月后就夏收,接着夏耕,之后等待秋收。

    这段时间作坊的汉子也要忙活家里的农田,给他们放假,除了收入减少,也不会闲置在家里什么事也没得干。

    当然最主要是能减少开支,节约成本。

    孙定南又说道:“老爷,夏耕的肥料是不是跟之前一样,依旧能赊账。”

    一开始百姓没钱,才允许他们赊账。如果夏季丰收,百姓能多收不少粮食,转而就有钱了。

    除了能还清赊账的肥料费用外,夏耕的肥料费用应该能付得起。

    如果再赊账,作坊的现金流会非常有限,依旧没办法赚钱。

    等正在赚钱,恐怕要一两年之后了。

    孙山想也没想地说:“继续赊账。有钱的付钱,没钱的赊账。”

    顿了顿,补充道:“咱们的黑名单上的富户不能赊账,其他的百姓都可以。”

    所谓黑名单,就是沅陆县的富贵人家有钱却不付款,跟在百姓后面赊账。

    孙山无奈,只能威逼利诱去追账,才让作坊能维持运转。

    孙定南便把这些人写入黑名单,一旦看到他们想赊账,立即触发机制,发出警告,拒绝赊账。

    上黑名单臭成员正是耳熟能详的王县丞,梁巡检,富商三兄弟等等这些出现频率挺高的角色。

    孙山一边查账一边和孙定南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王管事。

    问道:“王管事的干活能力如何?能不能胜任管事一职。”

    孙定南指了指账本说道:“老爷,你看的账本,就是王管事所写的。或许在辰州府生活读书干活,做事做的非常有条理。一教就懂。字都比我写的好看。”

    孙山早就发现账本并不是孙定南写的,看了看王管事的字,的确工整,看起来舒舒服服,比孙定南的字好上不少。

    孙定南这么说,意味着对王管事的肯定。

    孙山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你觉得他可以,那么做完这个月,等休假回来后,就让他一个人到作坊这边,你回衙门。”

    能教的已经教导完毕,孙定南也该时候离开了。

    孙定南嗯了一声:“就按照老爷说的办。”

    随后说道:“王管事个人除了娇气一些,其他都没啥大问题。咱们的作坊规模不算大,让王管事一个人管理就可以了。”

    一个作坊,管理和书算应该分开的,无奈作坊的服务对象只有沅陆,并不需要太多部门。

    为了省开支,只能让王管事负责所有的“办公室事务”。

    孙山又问道:“王管事有没有所有的职务都做了一遍?”

    想要了解一个作坊,得从基层做起。必须良好地掌握鸟粪肥料的生产过程,这样才熟悉每一个步骤,出去跟人洽谈,或者和供应商洽谈,能了解作坊的需求。

    王管事想成为一位合格的管事,没从基层来,也要到基层去锻炼。

    孙定南确定地说:“老爷,王管事每个工种都做了一遍,我亲自监督的。”

    王柑华一来作坊,先跟着村民到鸟粪坑运送鸟粪。

    比如怎么利用滑轮从山底拉到山顶,再从山顶拉下山地,比如推着独轮车把鸟粪从山底拉到作坊的原料仓库。

    接着道作坊和工人一起对鸟粪进行初步处理,之后按着比例混合鸟粪生石灰等等,发酵的全过程一清二楚。

    连最后的包装也要亲力亲为地干一遍,好让自己知道包装的麻袋价格多少。

    哪种便宜又耐用的麻袋才最适合鸟粪肥料的包装。

    孙定南领着王柑华一五一十地做了一遍,确定王柑华弄懂后,才让他开始接触财务。

    领着他跟麻袋,生石灰等供货商洽谈。

    孙定南继续说:“老爷,王管事与人洽谈比我还厉害,还把生石灰的价格打了下来。也不知道他怎么聊的,聊着聊着,生石灰的东家就同意降价了。”

    对此,孙定南自愧不如。

    孙山安慰到:“莫沮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咱们也不能气馁。”

    孙定南笑了笑说道:“不过王管事干重活就不怎样。呵呵,村民都不想跟他干活,觉得拖慢了自己了。

    老爷,你有没有发现,王管事瘦了,黑了,就是到鸟粪坑挖鸟粪弄成这样的。难为他一个从城里长大的,干这种臭气熏天的活计了。”

    孙山莞尔地笑了笑:“管他呢。身为管事就得学会干每一个工种。能熬过来,才能通过我们的考核。”

    顿了顿,补充道:“既然你觉得他能胜任管事一职,那么就让他独自胜任。等休假后,让他一个人回作坊就行了。”

    接着又说:“不过你也不能做甩手掌柜,时不时到来作坊这边查看,必须时刻掌握作坊的情况。让王管事一个人来,我还是不放心。”

    不要说孙山不放心,孙定南也不放心。

    鸟粪肥料作坊是他第一个全程主持的作坊,从筹备到运作到销售到进账,一五一十地干起来。

    如果不是外乡人,孙定南保不准会留在作坊继续干下去。

    可惜他是孙家村人,迟早要离开沅陆县,不得不放手。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老爷的人,必定跟着老爷走。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