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了,回到小县城当豪门-> 第767章 出乎意料的成功

第767章 出乎意料的成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虽然梁雨欣在罗阳心里埋了一根刺,但是关于两人感情的事,终究没能聊出一个结果来。

    梁大小姐也算是达成了一半目的,因此暂时放过了罗阳。

    接下来两天里,大家一边调整时差,一边忙各自手头上的事情。

    礼拜天下午一点出头,曹书宇带着司机和两部商务车来到酒店,接罗阳和一众团队成员赶往位于波士顿的IDG总部。

    从纽约到波士顿,距离大概340公里左右,从酒店出发,开车赶到IDG总部附近的酒店,总计用时接近五个小时,正好赶上吃晚饭。

    周一上午九点不到,罗阳带队应邀来到IDG总部。

    原本以为这趟过来不会受到多大重视,需要靠自己出国前准备的那套东西来吸引到IDG总部高层的关注,然后经过二轮、三轮交流才会初步达成一些合作协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罗阳现如今已经有百亿资产,但是在互联网行业内并没什么名气,别说在米国了,就算是在国内商业圈层里,他都排不上号。

    所以他才定下了10天左右的出行时间。

    没想到第一趟过来就见到了IDG的执行副总裁凯尔文·马丁。

    曹书宇没有食言。

    迎接他们的队伍里,除了执行副总裁凯尔文·马丁之外,还有一位金发美女。

    “Mr罗,欢迎来到IDG总部。”

    在曹书宇的介绍下,执行副总裁凯尔文·马丁热情的和罗阳握手,同时介绍站在他身边的金发美女:“这位是负责IDG在西海岸投资业务的安莉·麦金尼小姐!”

    “欢迎Mr罗来我们总部参观。”

    安莉·麦金尼一看就是那种标准的职场女精英,非常立体感的五官,白皙的皮肤,脸上带着些欧美人特有的小雀斑。

    握手的时候,罗阳能明显感觉到安莉·麦金在观察他。

    带着点好奇的那种。

    在孙薇的翻译下,罗阳一一回应,并主动介绍了宋琬、肖薇以及温婉等人。

    寒暄过后就是参观流程。

    一圈逛下来,罗阳也算是没白来。

    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他算是大致了解了像IDG这样的国际知名风投机构的运作模式,包括这类风投公司的常设机构,甚至在交流中,凯尔文·马丁和安莉·麦金也不避讳公司的决策模式。

    要知道全世界的风投机构都差不多模式,这些组织框架也不是什么秘密。

    人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人脉圈子,是外围诸多关系。

    至于决策机制那就更扯淡了,这类带着赌博性质的机构都是因人而成的典型代表。

    当年软银的孙振亿投资了老马,成就了一段投资界的传说,以至于老孙差点成神,可是后来他在其他项目上亏的狗都掉眼泪,又是典型的因人而败。

    哪有什么常胜将军?

    除非他是重生者!

    一场简单的参观显然不足以出动凯尔文·马丁这样级别的副总裁,显然他是盯上共享单车这个项目,或者说项目背后支撑的概念。

    现在整个华尔街都知道,随着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移动互联网产业风口在即。

    大把的资金都飘在门口,等着合适的项目蜂拥而入。

    但是在这个风口上哪些赛道可以投,哪些赛道属于优质中的优质,这就需要考验投资者的眼光了。

    而在投资界有一个更为广泛的共识,同一个赛道里同一类型的项目,看操盘者能力。

    虽然罗阳在互联网业内名声不显,但是他现在运营和创办的共享单车项目,也算是移动互联网赛道里走在前列,并能看到成功希望的项目。

    这一点,红杉资本的介入就能看的出来。

    而且在第二轮融资中,国内多个大型投资机构都看好共享单车,并参与进去,这也相当于为罗阳背书了。

    更何况曹书宇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内容包含了罗阳创业以来的商业运作轨迹。

    就算是IDG总部的高层,看过这份调查报告之后也感到惊叹。

    投什么都赚钱,这样的罗阳,已经不能简单用商业天才这样的形容词来概括了。

    妥妥的气运之子。

    因此对于那些投资机构而言,先不谈什么项目,只要是你在玩,我们就可以考虑投资。

    说到底,这些机构投资的不是项目,而是罗阳这个人!

    “听Mr曹说起,罗先生这趟来米国还特意带来了一个基于新理念下的项目?”

    凯尔文·马丁还遮遮掩掩的想旁敲侧击,安莉·麦金这位女精英就是很直接的开门见山了:“有兴趣为我们简单描述一下这个新概念项目吗?”

    虽然罗阳不知道IDG高层为什么对他这么热情,但是机会已经摆在面前了,罗阳怎么可能放过?

    当然,既然是合作,那么他就要先拿出等价的东西来。

    这一点,罗阳早就有思想准备,所以在过来的时候,已经让温婉带上了该带的东西。

    “需要借用一下贵公司的会议室。”

    罗阳笑着问道:“不知道方不方便?”

    “当然!”

    安莉·麦金男性化的耸了耸肩膀:“为什么不呢?”

    来到会议室,安莉·麦金喊来一个女职员,配合着温婉做准备工作。

    凯尔文·马丁则和罗阳聊起了共享单车目前在国内展开的情况。

    “听说你们的单车已经进驻了华夏众多高等院校?”

    “是的,马丁先生。”

    罗阳回复道:“不光是魔都,还有羊城、金陵、首都、江城等聚集国内众多顶尖高校的城市,我们都做了布局,除了采集数据,模拟市场运营之外,也算是为培养年轻一代对于共享单车消费习惯做准备吧。”

    “看来你们下一步就要走出高校,准备走进城市了。”

    “我们学的是脸书的经营策略,目前还算成功。”

    罗阳笑着道:“但愿他们不会起诉我们抄袭模式。”

    “哈哈哈”

    凯尔文·马丁大笑道:“商业模式不存在抄袭一说,开饭店的都差不多一个模式,有人赚钱,有人关门,对于我们投资机构而言,只有成功不成功”

    “老板,准备好了!”

    温婉这时向罗阳开口道:“我准备的是中英文对照版本!”

    罗阳点了点头,随后转动座椅,面向投影方向。

    在凯尔文·马丁的示意下,会议室里灯光暗了下来,罗阳编写,温婉整理的PPT第一页冒了出来。

    按照常规的项目PPT简介,第一页一般会描述这个项目的概况,如果涉及新的理念,也有把新的理念阐述放在第一页的可能。

    但是为了出其不意的惊艳IDG高层,PPT在第一页就很任性的链接了一段视频。

    视频内容从地平线跃起太阳开始,画面从太空转向地面,显现出城市的轮廓,几秒钟时间里,安静的画面里突然出现喧嚣的声音。

    城市街道的画面随之出现,无数人影跳入众人视线,从抢出租车,挤公交,挤地铁开始了一天的早晨。

    视频里描绘的都是忙碌的身影。

    十几秒后,画面镜头拉起,从上空可以俯瞰到城市里每一条道路都在拥挤。

    这时候视频右上角出现08:10式样的数字,不用说,那代表着早上八点十分。

    随着08:10的数字变成了08:11,会议室里所有观看视频的人突然就有了一种紧迫感!

    接下来镜头又开始下沉,无数的人从地铁车厢里涌出,小跑着从地下跑出来公交车上、出租车上,下来的人也是如此,而拥挤道路上此起彼伏的喇叭声也加剧了紧张和烦躁的感觉。

    突然间,在右上角的数字08:12变成了08:12:29。

    最后一栏的数字代表着秒,滚动的频率一下子变快。

    画面上的人影开始由快走变成小跑,穿着西服拎着公文包的男士,穿着通勤裙装踩着高跟跟鞋的女士.

    再接着,08:13:09式样的数字格式再次变化成08:13:10:55。

    最后一栏的数字几乎就是翻滚一般的变动,愈发增加了视频内容的紧张性。

    接下来就是众生跑步上班,挤电梯,散落咖啡等等一系列大家熟悉的场景。

    时间在08:31:00:00定格。

    视频的画面也在这一刻定格。

    大部分人赶上了最后一秒,狼狈着打卡成功,也有少数人赶不及,脸上露出焦虑的表情。

    视频还没有结束,右上角的数字又开始快速变动,但这次是倒退!

    一切人和景物开始倒退,倒退到之前08:12:29的那个时间点。

    当一群人从地铁站口跑出来的时候,会议室里的人发现不一样了。

    因为这次画面里出现了一大排黄色、绿色、红色的带着前框的自行车,自行车前轮挨个卡在一根根齐腿高的金属桩子里面

    这次视频里不再有急匆匆的脚步和焦虑的眼神,那些上班族的男女纷纷掏出手机,对着金属桩上一个二维码扫了一下,金属桩上某个红灯变绿,只听到咔哒一声,自行车被松开了。

    在这里,罗阳采用了虚拟拍摄,实际上现阶段技术还暂时没有达到,因为宣传效果需要,他就要求这么拍摄了。

    为了这段画面,他还特意从果宝影视找了一个专业的拍摄团队。

    骑上自行车的上班族不再需要急匆匆的奔跑,也不受一侧马路上堵车的影响,穿过马路,穿过小巷,在轻快的表情中到达上班的高楼大厦区域。

    那边显示出许多空着的金属桩,当自行车被重新卡进去,手机再次扫描,视频银幕上跳出插画(支付画面,虚拟),一顿操作,伴随咔哒一声,自行车被归还。

    当男男女女打卡成功,视频右上角的时间还在08:22上慢慢的等待下一分钟的到来.

    画面再次拉升到城市高空,出现无数个这样的自行车摆放点。

    慢慢这些点开始向空中汇聚,伴随着一段柔和的女声英文旁白,这些点汇聚成几行字。

    “欢迎来到共享经济时代。

    我们用最经济、最环保的方式,解决你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漫步者科技感谢您的观看!”

    整个过程中,罗阳一个字都没有说。

    就在他准备关闭视频,往下翻动PPT页面,阐述共享经济概念的时候,他的身后突然掌声雷动。

    罗阳诧异的转身,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众人在凯尔文·马丁和安莉·麦金的带领下鼓掌,而且会议室门口都挤满了人,很大一部分掌声就来自于他们。

    不光是掌声,还有米国特色的口哨声。

    一个视频,表达了罗阳所有想表达的内容,一个口号,诠释了漫步者科技创立的共享单车的理念。

    “Mr罗,一个亿够不够?”

    一个突兀而洪亮的声音在会议室门口响起。

    大家顺着声音看过去,门口人群分开,走出一个花白头发的老者。

    凯尔文·马丁、安莉·麦金、曹书宇都站了起来。

    他们纷纷对着那位老者恭敬的称呼道:“科恩先生。”

    如果没有猜错,这位就是IDG的总裁维克·科恩。

    刚才他就站在会议室门口,全程观看了这段视频。

    维克·科恩太震惊了,这个来自华夏的年轻人实在是太惊艳了,视频里所表达出来的创意简直就是天马行空一般,却又如此契合西方人的理念,打动他们的神经。

    高科技、环保、绿色健康、盈利模式.

    一段短短的视频,完整的展现出了这个年轻人的天才想法,这个项目具备可操作性,值得追捧。

    所以在看完视频后,维克·科恩直接就喊出了一个亿够不够的话。

    这会儿肯定不能再保持安静了,罗阳冲维克·科恩微微颔首示意道:“科恩先生,我的报告还没有结束,您要是感兴趣,可以先坐下来听我将共享经济的理念阐述一边.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

    在孙薇将罗阳的话翻译过去之后,维克·科恩哈哈笑了起来。

    “哈哈哈,我也是正好路过这里,也幸亏路过这里!”

    维克·科恩向前几步,一边和罗阳握手,一边笑着道:“否则就要错过这个名场面了!”

    “晚一点您也可以.”

    “不不不,哪怕晚一小时,都是对这个天才创意的不尊重!”

    说着,老头子还转身对站在门口的那些年轻人问道:“我说的没错吧?”

    不管是给总裁面子,还是真心出于对这个项目的看好,掌声和口哨声再一次响起。

    “后面的内容让你的下属去讲解吧,现在去我办公室坐坐,一起抽根雪茄?”

    维克·科恩笑着向罗阳发出邀请:“我迫不及待的想和你聊一聊共享经济这个话题了。”

    罗阳当然不会拒绝,笑着点点头,和维克·科恩并排向外走去。

    原本他设想的合作总投入也不过3000万~5000万米元。

    没想到维克·科恩开口就是1个亿,情况远比想象中要好。

    现在或许可以讲讲故事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