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第910章 不要上车

第910章 不要上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彼岸要搞ESOP?全民持股?”

    “陈默是不是疯了?”

    “……也不是第一回疯了,习惯就好。”

    “钱多到没处花了吗?白花花的银子说分就分?简直是造孽!”

    “要我说,陈默就是国内最大的伪君子,纯粹是花钱买名声——难不成还想青史留名?”

    某个老板群里,看完陈默的发言,吐槽声此起彼伏。

    对企业而言,推行ESOP(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全民持股”,是一项战略级决策,其核心是让员工共享公司成长红利。

    这类机制对初创公司激励效应极强,正如百人规模时期的小米。

    而像彼岸这样体量的企业,目前国内成功实践的典范只有华为一家,其余企业的尝试则结果参半。

    厉已宁,这位见证华夏经济半世纪风云的老人,却从陈默的话语与数据中,读出了更深一层。

    如果说传统资本模式的本质是分离制,那么彼岸所做的,正是将这部分价值合理、合法地返还给劳动者。

    陈默所构建的彼岸模式,深得唯物辩证法精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终确定其的主体性。

    彼岸的存在印证了一件事:在市场经济土壤中,同样可以萌发不一样的幼芽。

    当整个环境陷入内卷,彼岸却构筑起数百万人的命运共同体。

    这场资本的自我革命,正是先富带动后富的生动诠释。

    这也是他们对当初这么设计模型的初衷。

    只可惜,这些年在实践过程中,终究低估了一些人的贪婪与急功近利……

    好在,华夏企业里终究走出了彼岸,就像前几天那场西游记音乐会,商业世界里面有个顽石,终究蹦出了一个陈默。

    厉已宁关掉平板,欣慰中带些感慨地叹了口气,继续俯首推敲那份文件——这也同样关乎华夏经济的未来,是急性手术还是慢性治疗影响都是巨大的,他能做的就是把各种可能性尽可能考虑周全。

    无论怎么选择都是需要魄力的。

    其实按照原来的计划,推出员工持股计划(ESOP),取消免息贷款福利,话讲到这里就差不多可以了。

    但现场的氛围烘托到这里,他能感受到无数员工投来的信任,以及屏幕外数百万观众的注视,所以借机他想多说两句。

    或许他也清楚这些话说出口可能有些过于尖锐,因此一上来先迭甲。

    「.以下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与彼岸集团无关,也可能存在误判,请大家理性听取、自主辨别.

    我今年三十三岁,彼岸员工的平均年龄是三十一。

    也许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成家立业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一种责任,因此买房已成为一种执念。

    有钱先买房,尤其近几年房价飞涨,更让大家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认知。

    过去十几年,确实是房地产的黄金期,也是互联网的红利期。

    但不知大家是否想过:经济周期起伏,没有哪只‘股票’会永远上涨。

    现在的房产,就像一只以“年”为上升周期单位的股票。

    当一支股票疯涨,涨到人尽皆知、全民追捧之时,往往意味着它已登顶巅峰,接下来很可能就是高位接盘。

    目前房价已远超普通人的承受极限。

    合理的水平,本应是普通劳动者月薪能在当地买一平米——这样房贷压力小,家庭生活品质不受严重影响,结余可用于消费、教育、投资,形成健康经济循环。

    可现实呢?

    一二线城市买一平米,早已不是“月薪”,而是“年薪”为单位,甚至还是税后年薪。

    不然网上也不会有‘辛苦打拼好几年,只挣到一个厕所’这种自嘲。

    这种供需的严重错配,让我对当前房产市场充满忧虑。

    所以我在此提醒所有彼岸人、和观看直播喜爱彼岸的朋友:除非刚需,不要加杠杆,不要勉强“上车”。

    有人或许会说:“陈默你站着说话不腰疼,都是首富了,全国买房轻而易举,说这些是不是怕我们过得更好?”

    其实我之前确实买过不少房,比如在华清嘉园,前后买了有几百套……」

    话音未落,全场哗然。这是陈默首次公开回应“华清嘉园之王”的传闻。

    「……关注过我们往年年会的人应该知道,这些房子后来都归集团所有,有的作为大奖送出,其余用作员工公寓。

    如今我自己只留一栋别墅、一公寓罢了。

    就说到这里,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

    最后提前祝所有现场同事和观看直播的朋友:新春快乐!

    我们,明年见!」

    陈默说完,一如开场时那样,跑步离场。

    他心里明白,今晚这番话,又将成为媒体大做文章的“佐料”。

    但他不在乎。

    之所以最后画蛇添足说这些,是因为他曾经见过太多给他留下深刻的案例:网上的、身边的、甚至是曾经自己的.

    不少人套用同一悲剧公式: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加杠杆背巨债,收入全填月供,最后却因年龄大了、行情差了被裁员,房子被迫断供。

    一算账,这些年还的全是利息,真是辛辛苦苦好几年,全给银行打了工。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买了期房,给银行打了几年工,房子还烂尾了.

    陈默想的很简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利用彼岸年会的这个场合,能劝一个是一个,至于不听劝的,那就只能尊重他人命运了。

    同时这也是一次最为简单直白且有效的试探,试探另一个赛道的反应。

    这也算是一次简易版的投石问路,毕竟恒大那边随着这段时间的调查,陈默看完大模型给出的初步结论,感觉对方就像在山巅之间走钢丝.

    甚至陈默有些佩服老许,真是艺高人胆大,是真的亡命之徒!

    彼岸年会,就这样在友商觉得“听了寂寞”、员工和大众“若有所思”之中落下帷幕。

    但还有一个人却从中得到了启发,那就是B站的CEO陈睿。

    看完彼岸这两年别开生面的‘互联网春晚’他心里萌生一个想法:

    现如今春晚是一年不如一年,让无数观众怨声载道,彼岸年会为什么会如此破圈,因为策划的节目不用考虑‘老少皆宜’,只要对应当前80后、90后即可,因为00后最早的的一批刚刚高考结束,正是读书的年纪。

    所以年会上的节目都是大家喜欢看,爱看的,最重要的是除了一般原则性的红线不能碰以外,基本上没有审核!

    其实早年间还有个不对外的内部春晚,只能说没有限制的东西更加精彩.

    那按照这个模式,他们B站是不是也能搞一个独属于年轻人的网络春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