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第1009章 梧桐学院启航

第1009章 梧桐学院启航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京城,北七家镇,彼岸科技园。

    当周受资还在奔赴会场的途中,陈默已踏入梧桐学院的大礼堂,静候开学典礼的序幕拉开。

    早在上个月,青藤、小米与京东三家学院已同期完成招生并陆续开学。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除了踏入社会,还可以选择两条截然不同的“上岸”之路:一是挤进体制内的独木桥,二是踏入由青、米、东三家职业技能学院构筑的另一条通道。

    这些由企业自主创办的学院,虽被归为“技校”范畴,却吸引着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的年轻人重返课堂。

    非211/985大学苦学几年的学子,许多人毕业后的就业场景甚至还不如一技傍身的技师。

    这一看似荒诞的现象,也折射出当下教育与就业之间存在的鸿沟。

    未来几年正值毕业生人口高峰,每年愈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造成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

    这就导致一边是企业招人难,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一边是海量毕业生找工作难,就业无门,两头堵了属于是。

    当供需关系存在不平衡,其中一方就成了‘牛马’。

    这也有了招聘会上有单位挂出6000月薪招博士、有的企业HR其实不招人只是配合走个流程、甚至出现台球吧招陪打等诸多现象。

    这让陈默突然想起前两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

    大学毕业前最后一堂课,

    学生问老师,“老师,我们毕业后万一找不到工作可咋办啊?”

    老师:“同学们,别担心,看看我们上方的灯!”

    学生:“老师是想说,我们前途是光明的对么?”

    老师:“我的意思是让你们看看灯里面有什么.”

    学生:“您的意思是让我们成为这个复杂系统里一个合格的、甚至不可或缺的‘零件’,为我们的社会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么~~~”

    多年后,这个学生才知道老师没说出口的那个答案,原来是‘灯丝’啊!

    目前像彼岸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所使用最新的工具、系统与技术,不会出现在大学传统教材中。

    学生苦读四年,可能学到的已是淘汰的技术,或是永无用武之地的理论。

    这些陈默知道,但他更清楚这不是他能插手的事情。

    所以折中了一下,青藤、小米、京东这类“技校”应运而生,成为衔接校园与社会的一座浮桥。

    彼岸早已系统整理并开源了大量企业内部学习资料,小米、京东紧随其后,其他“彼岸系”企业虽未设学院,也纷纷效仿。

    这样一来如果自学能力强点的学生不浪费时光,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还是能报考相应学院和应聘相应公司。

    然而,每年能借此路径突围的不过数万人,对于庞大的待业人群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但他相信,只要模式走通、地基打牢,未来便有开枝散叶的可能。

    眼下,彼岸正积极探讨与普通大专院校合作办班的可能性。毕竟,985/211的毕业生或许不愁出路,真正需要这条通路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彻底解决问题固然不现实,但若能缓解一分矛盾,于社会、于企业,便是双赢。

    而梧桐学院的创办,则是另一层面的试水——把就业池子挖得更深、更广,建立有潜力、可持续发展的正常企业。

    因此,今天坐在这里的,不是求职的年轻人,而是清一色的中小企业主与大型企业高管。他们来自互联网及相关领域,课程也被压缩至短短一个月,全程脱产学习。

    除此之外台下还挤满了嗅到风声慕名前来的诸多媒体和记者。

    互联网圈流传着“陈默腹黑如犬,眼光如狼”的说法。

    而在媒体人眼中,“每逢陈默有大事”必有大新闻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

    更何况,梧桐学院开学与海外TT听证会撞期?没人相信这只是巧合。

    梧桐学院的开学典礼,跟青藤学院开学在流程上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依旧是初代培强计划的企业家和即将毕业的企业家代表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思、所获。

    商河科技的王守德、好大夫的王航等企业家作为代表登台。

    他们分享的没有务虚全是干货,无一不拿出硬核数据,公司前后变化的对比,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展示企业在组织文化、劳工环境、运营效率与业绩增长上的蜕变

    ‘忆苦思甜’这是彼岸的老传统了。

    即将登台的陈默,目光扫过台下数千张面孔。

    他们中有些都是来自曾经毕业于湖畔学院,听过他湖畔演讲的学生。

    还有一些陈默听过名字的,比如猿辅导、贝壳找房、汇通达、兴盛优选、京东数科等等都是未来互联网各垂直领域的佼佼者。

    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其他行业的比如用互联网思维做饮料赛道的喜茶、元气森林,甚至雷军的好友凡客的陈年都来取经,凡客这两年其实过的并不好。

    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主,是陈默所不熟悉也不认识的。

    他们年龄不一,背景各异,企业规模也参差不齐,但眼中闪烁着相似的火光——那是渴望抓住机遇、让企业再上一层楼的迫切。

    毕竟他们不是瞎子,无论是之前网上报道的新闻,还是台上分享的案例,都是有目共睹的实绩。

    成功率超过50%,他们都敢铤而走险,更何况这是极大概率成功的事情,没有理由不努力争取。

    但此刻的他们,在陈默眼中,跟类似超市门口举办促销活动,门口排队等待着抢鸡蛋的大妈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梧桐学院要教的,不是如何“抢到最多的蛋”,而是打掉他们的幻想和热血,教他们如何“养出会下蛋的鸡”。

    不竭泽而渔,不贪图一时之利,才能走出零和博弈的困局。

    这让他想起儿时冬季和孙子维一起捕鸟的日子。

    撒一把小米,支一个木框,小棍上牵一根长绳,他们躲在树后静静等待。

    先以利诱之,至于入笼之后是驯是放还是烤,则要看那鸟的表现了。

    “最后,让我们有请彼岸集团董事长、梧桐学院院长——陈默先生致辞!”

    报幕声落,陈默敛起思绪,在如潮的掌声中稳步走向讲台。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