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1314.朝生暮死,生生不息 1314.朝生暮死,生生不息
- “这就是最先观测到沙尘暴的地方。”
老支书引领着人来到草原边缘一处地方。
这里原本有支架和摄像机,进行过监工直播的。
但现在已经没有了丝毫痕迹,只有老支书还记得位置。
户外直播,再结实的设备没人维护也坚持不了几个月,更何况这边即便有了草原,环境还是很恶劣。
“这块地很有意义,咱们就选这里吧。”骆一航提了一句,翻身下马。
包楚熙点点头,没有反对。
她不反对,其他人就更没有异议了。
骆一航他们今天出来不仅是为了让王绍鹏练骑马,还有别的事情呢。
要由骆一航亲手挖出一株超级马兰草,交给包楚熙带回去做成标本。
它将作为十月六日原子弹爆炸纪念活动的一环。
在十月六日当天,永久收藏在马兰基地纪念馆并展出。
这也是包楚熙这趟过来的主要目的。
本来这活应该是文英来做,但文英嘛,手里有研究项目就什么都顾不上了,恨不得吃住都在实验室。
让她放下研究工作大老远来趟内蒙?
又不是收集样本,她才不愿意跑嘞。
所以这活就只能骆一航代劳。
包楚熙去挑选合适的草。
其他人就在草原上随意的溜达。
蹲下身子扒开草叶,入手处潮乎乎的,超级马兰草保水能力很强啊。
而在草叶下面,一个小小的新世界正在慢慢显露。
有几根矮矮的,小小的青草,不知道什么品种,正躲在马兰草宽密的叶子下遮挡烈日,小心翼翼摘取着水汽。
它们是跟着这片草原所吸引来的各种野生动物,从远方而来。
或者随着风一起飘来。
或者依附在牧民衣服上,放牧的羊群毛发上的种子。
随意落在这草原上。
马兰草从空气中凝结出露水,滴落在地。
落在这些小小的种子上。
一天、两天、三天……
种子探出嫩芽,伸展根须,依附着沙粒。
贪婪的捕获着空气中的水分,追逐透过草叶散落的已经并不爆裂的阳光,努力的生长着。
水分经过小小的草叶一层层传达,传到地表,紧贴着沙地又出现了一层细细密密的结皮,它们是苔藓、地衣或者藻类组成。
这层结皮向着四处扩散,甚至脱离了超级马兰草的覆盖范围,蔓延进沙漠里。
即便这点点绿色最远也只走出不到一米。
即便它们越来越矮,越来越稀疏,最后消失在黄沙中。
即便她们脱离了超级马兰草的保护,暴露在戈壁沙漠恶劣的环境下,朝生暮死,随时可能来一阵风就能把它们吹散。
但它们却生生不息,一直走向远方。
模糊了草原与沙漠的分界……
——
这层结皮可是好东西啊。
它是生态修复的一个积极信号,说明沙漠已从无生命裸地向有生命系统迈出第一步。
生物结皮可减少土面蒸发30%-40%,降低暴雨径流50%,防风蚀时长可达30分钟以上。
结皮的孔隙结构可截留降水,同时微生物分泌的有机质能吸附少量养分,打破沙漠贫水贫养”的恶性循环。
可以说,它就是土壤的雏形,只要再有持续的有机质输入(马兰草入冬后叶子枯萎返还大地,野生动物和放养的羊群的粪便排泄物),稳定的水分供给(超级马兰草冷凝空气中的水分,从地下含水层吸收的水分通过呼吸作用和细胞代谢释放出水分),以及避免破坏。
经过几年,十几年,即便几十年,这里就会变成真正的土壤。
哪怕贫瘠,哪怕脆弱,那也是土壤,不再是沙漠……
当然,还有人工的干预。
老支书巴图朝鲁见骆一航和王绍鹏蹲在地上研究这层结皮。
开口询介绍道。
“前些日子有林业局还有啥科学部门的人过来,在社区里选了一片地方,挖了好多浅浅的池子,可大了,一百多米长,说是要养啥藻,不是吃的那个枣,是水里头的,就为了沙子上长得这个皮子吧?”
“蓝藻。”王绍鹏笑道,“就是为了长这个的,叫土壤生物结皮。蓝藻可是好东西。它在生长过程中会持续分泌多糖,能将松散的沙粒粘成片。”
“而且沙漠中最核心的问题除了缺水,还缺氮,氮就是养分,即便超级马兰草也要氮才能长的快,蓝藻具备生物固氮能力,它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利用的氨态氮,提供基础肥力。”
“最主要的是这东西抗造,干旱的时候脱水休眠,遇水快速复苏,跟三体人似的,不用驯化就能适应沙漠条件。”
“繁殖也快,长得也快,只需要少量的水,少量的营养物质,就能培养,便宜又简单。”
“一个10到15公分深,1500平米的大池子,每天能收一到两吨,注意是每天。”
“施放也省事,晒干了揉碎了随便撒就对了,一两个月就能形成结皮,比自然条件下快二十倍。”
王绍鹏聊起来就来劲了,当当当滔滔不绝。
骆一航扭头看着他,“呦,可以啊,没少做功课。”
王绍鹏回望着骆一航,骄傲道:“再怎么说我也是杜教授的学生,虽然学的不咋样吧,连亲传……外门弟子都没混上,顶多算记名弟子。但老爷子研究了一辈子土壤,这点基础东西我必须知道啊。”
对咯,他也是杜景教授的学生,管齐若木叫二师兄,管文英叫大师姐的,混的时间长了都忘了。
杜教授也是可怜,桃李满天下,传他衣钵的没有几个。
大弟子搞育种了,名气比杜教授还大。
二弟子搞肥料了,即便现在在弄盐碱地改良,但那也属于综合学科,根子在蚯蚓粪上,还是肥料。
小徒弟原本是最有希望继承衣钵的,但被师兄师姐支使着到处跑,知识都快学杂了。
就连王绍鹏这个学的不咋样的,现在也改行当了商人。
也不知道杜教授是高兴呢,高兴呢,还是高兴呢。
回头他再被人介绍的时候,是介绍说“这位是育种4.0技术开创者文英院士的老师。”
还是“这位是上覆下改控盐培肥技术发明人齐若木院士的老师。”
或者“这位是市值超千亿农盛集团总经理王绍鹏的老师。”
文英和齐若木不出意外的话肯定能评院士,农盛集团也肯定能超千亿。
一门三院士,杜教授出门得横着走。
但如果,学生比杜教授先评了院士,那就有意思了……
很有可能,文英在入职清音农业的时候就已经是杰青,并入选了万人计划,35岁以下“青年拔尖人才”,距离院士只差一步。
杜教授现在也不过是候补院士。
听听,用的“不过”,脸得多大。
也没多久了,八月份就会公布候选名单。
——
一番打岔之后,骆一航又问道:“蓝藻这么强,怎么之前没有用上?”
他是真不知道,藻类微生物这些不熟。
王绍鹏耸耸肩,“一直在试验阶段,蓝藻虽然抗造,但也不是没有极限,播撒下去半个月如果没有水补充,也会死的。在沙漠里补水难度可就太大了。而且这东西太轻,一阵风就不知道吹到哪儿去了。”
“不过这次是要大规模应用了。”王绍鹏说着,向着身边草原一指,“现在就不一样了,超级马兰草已经扎根,有冷凝的露水补充,而且还能挡风,依托于此,条件终于满足咯。”
是啊,有了这片依托,什么都好东西都能试试了。
超级马兰草的诞生,解决了从零到一的问题,剩下的从一到一百,一千、乃至一万,都可以交给其他科研工作者,以及大自然的伟力。
自从这片草原生长起来以后。
中科院的环境所,农科院的沙漠研究所,西北大学等等多所科研机构都设置了研究站点,研究生态保护和物种多样性。
一片大草原只有一种植物肯定是不行的。
那些科研机构就是在努力让这片,以及以后源源不断的新生草原的物种尽可能的丰富起来。
蓝藻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生命自有出路。
这才几个月啊,草原上已经来了很多种动物。
它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草籽、植物。
它们啃食的草叶,排泄的粪便,也会加入到循环当中,为沙地补充有机质和微生物。
生长出来结皮。
结皮又会减少蒸腾,保住水分,水分再反哺草原,再加入循环,长出更多的草,更多的结皮。
生生不息。
即便八到十年后,超级马兰草自然而然的的走到生命的尽头。
但它们留下的有机质,庇护的骆驼、黄羊、兔子、甲虫、小草、苔藓、藻类、微生物……也会永远的改变这片沙漠。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眼前还有一件事。
包楚熙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马兰草。
一株生得格外精神的马兰草。
它叶片是宽阔的,足有两指余宽,自根部分蘖而出,一丛七八枝,向四外舒展着。
那叶片绿得极深,且厚实,表面覆着一层看不见的蜡质,在大漠的烈日下非但不蔫萎,反而泛出淡灰色的光泽。
叶丛中央,挺出一枝花葶,尺许高,顶端开着一朵紫花。这花不是艳俗的浓紫,而是从淡紫向深紫过渡,花瓣六片,舒展如兰,花心深处又缀着几缕鹅黄的花蕊,俏生生地立着。
在太阳的照耀下,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竟有几分通透,光从背面穿过,映出纤细的脉纹。
也真难为她能找到这么漂亮的马兰草。
如果马兰草有选美的话,这一株绝对是冠军。
“那就……是它啦。”包楚熙试探着询问道。
主要是她感受到了老支书的眼神。
心疼、不舍、怜惜、留恋……老支书真的把这片草原当成宝贝,一株草都忍不得被破坏。
放羊另算,羊不会把整株草,连根都刨了。
骆一航也看出了老支书的不舍,从兜里掏了一下,攥着拳头举到老支书眼前,“您猜这是什么?”
老支书摇摇头。
骆一航张开手掌,掌心里绿色如黄豆大小的圆球,挤了十好几颗。
老支书一眼就认出来了,“种子,马兰草的种子。”
“对咯。”骆一航笑道,“挖走您一棵草,还您一百颗种子,用不了几天,它们又会长出来一大片。而且您想想,这株草,它会永远的保存在马兰基地纪念馆,和它的先辈,和两弹一星的英雄们站在一起。”
老支书笑笑摆摆手,“没事,没事,我也不是不愿意,就是有点绕不过……唉,笨嘴笨舌的也不会说,我拿铲子去,咱现在就挖。”
说着转身要走。
骆一航赶紧拉住他胳膊,“撒完种子再去,一株草走,百株草生,也是个仪式感。”
一把种子塞进老支书手里。
接着又招呼大家,“来来来,一起来。”
一把一把从兜里往外掏种子。
见人就塞,无穷无尽。
绝对不止一百颗。
显得他冲锋衣的兜大……
众人纷纷扬手,把超级马兰草种子洒在附近,洒在不远处的沙漠里。
想必这里过不多久,就会突出一个绿色的尖尖……
撒完种子,骆一航吹了声口哨
太阳王从远处哒哒跑了过来,还有永远跟在它身后的火焰女王。
这俩马玩的挺开心啊,还跑草地里打滚去了,肚子上被草汁染得一道道绿。
骆一航拍了拍马头,从马包里先翻出一张大塑料布铺在地上。
然后取出一大一小两把折迭铲子。
王绍鹏顺手就拿过小的。
挖样本这事他在行。
其他人也都拿过自己的折迭铲,在旁边站着等骆一航先挖第一铲。
包楚熙则架起了摄像机和照相机。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件,需要全程记录下来。
一铲、两铲……小心翼翼,尽量不碰触到马兰草的根系,逐渐向下挖去。
从干燥的沙子渐渐挖到了湿润的含水层。
挖入沙土不知几许,这株马兰草的根系竟然还没有挖到尽头,好似永远到不了尽头。
地下的世界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这是多么让人惊叹的世界啊。
这株马兰草的根系,竟如老人的手筋,虬结盘绕,倔强地向下扎去。
那根主根粗如食指,不偏不倚,直直刺入地底深处。
侧根与须根则如蛛网般向四外扩散,又彼此交织,牢牢抓住所能触及的每一粒沙子,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
这庞大的根系藏在无人见处,却是整株草得以在沙漠中依然挺立、在风沙中岿然不动的凭仗……
向下,向下,继续向下。
骆一航众人轮班挖掘,深坑渐渐没过了头顶,含水层也已经没过了大腿。
感觉是在沙漠里挖一口井。
终于,在地下近两米处,找到了这株马兰草的最后一截根须。
即便它已经细如发丝,还在努力的向下生长。
将马兰草根须上缠绕的沙土抖掉,整体取上来摊开在塑料布上。
众人齐齐沉默。
多么壮观的生命啊。
它的地上部分,只有那么一点点大,相对于根系而言。
只见得紫花摇曳,叶片舒展,一派从容姿态。
地下却是另一场无声的征战,与干旱争夺,与贫瘠抗争。
它静立于苍茫天地间,以深根汲取活命之水,以紫焰装点寂寞原野,自在而坚韧。
就宛如它的亲本。
那一片片六十多年前的奇迹——当年,程老他们扎根荒原时,发现的那些顽强生长的野生马兰草。
如今,这株以当年马兰草为亲本培育出的超级马兰草,承载着双重的使命。
它的根系长达两米,如同那些年隐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将毕生心血深深埋入这片土地,不为人知却支撑着一切。
它的叶片宽厚坚韧,能够抵御最恶劣的环境,正如那些在戈壁滩上奋战的身影,面对风沙与艰辛从未低头。
当年,英雄们用智慧和汗水捍卫了祖国的安全;如今,他们的精神化作这超级马兰草的种子,继续守护着这片大地。
沙漠中的万里草原,不仅是生命的奇迹,更是马兰精神的延续——那种扎根边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如同大自然的力量般生生不息。
包楚熙清楚的记得,在马兰基地纪念馆的墙上,写着一行她每每经过都会驻足的标语。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这株马兰草,不就是当年誓言的呼应么。
包楚熙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两种声音在时光中回响,一种是原子弹爆炸的轰鸣;另一种,是超级马兰草在风中摇曳的沙沙声。
回响起她的父亲,母亲,还有埋葬在那片荒原的无数无名英雄们的深深呼唤,“马兰精神就像这株马兰草,深深扎根,代代相传,在这片它守护的土地上,永不止息。”
包楚熙的脸上不知何时已经布满泪水。
她喃喃的,呜咽着,轻声的不知道在向谁诉说,“看,我们的根连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