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884刘家嫂子回来了吗? 884刘家嫂子回来了吗?
- 冷知识,电话线路的供电级别高于民用电。
即便是四九城全城限电,电话线路大概率也是有电的。
唐植桐是一个人去打电话,没有人跟着,不是别人不好事,大概是担心唐植桐到时候来一句没带钱吧。
电话打到了秦家村,唐植桐把大概情况说了一下,委托值班人员尽快转告楚春雪,并让她赶回来一趟。
唐植桐没有在电话里提接班的事情。
纵是刘诚志有千般错万般错,但现在人已经没了,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如果楚春雪连这点旧情都不念的话,硬把她利诱回来也只会落得一地鸡毛。
再回到铁辘轱把,已经有街坊回家吃饭,刘诚志有工作单位,又是因公死亡,大部分事务均已由单位出人操办。
他的丧事到底怎么个办法,办什么规格,得楚春雪回来后再定,如果她不回来,恐怕就会由老吕一手操办了,反正他有言在先,没人举盆打幡,一切从简。
等唐植桐回到家后,张桂芳难免问上几句,但她没有责怪儿子多事,反而认为儿子做的正确:
“刘家这一家子,也就春雪这孩子知事理。嫁到刘家这么多年,孩子也这么大了,却又回了娘家。
诚志没了,她来送一趟也不亏,起码能接班,以后的日子总算有着落了。”
“保不齐还有一屁股欠账呢,也不知道丧葬费、抚恤费够不够填窟窿的。”唐植桐大概能猜到老吕不愿叫回楚春雪的原因,无非就是钱的事。
这几年刘家以给老吕养老送终为理由,从老吕那抠了不少钱过去,虽然前阵子两家撕破了脸,可刘家的困难都是摆在明面上,老吕就算是有心要账,恐怕也没要回多少去。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刘诚志人没了,光丧葬费就有三个月工资,刘家这种情况,抚恤费最高能拿到月工资的50%,第一笔钱就有了。
“就算不够,不还有接班吗?只要有工作,慢慢还就是了。”张桂芳理所当然道。
“但愿吧。”唐植桐笑笑,觉得这事不是这么简单。
丧葬费得用来支付刘诚志的火化费、骨灰盒钱、墓地钱,加起来也不一定能剩下多少。
凭着老吕和刘张氏那陈年老腿,估计老吕也不敢从抚恤费上下手,那就只剩下工作了。
唐植桐觉得老吕可能存了欺负楚春雪不懂,有用这份工作平账的想法。
只要楚春雪不回来,等刘张氏和刘家明一出狱,老吕把抚恤费一给,再许诺等刘家明长大接自己的班,这事可不就揭过去了?
饭后,花市这一片再次停电。
唐植桐突然想起了电话线路,民用电停电,但电话线不停电,如果搞一个电话灯出来……
不过,唐植桐随即掐灭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如果想用电话灯,首先自家得先有部电话。
要想有部电话,级别就成了硬性条件。
自己都够级别用电话了,家里怎么可能还停电?
再说了,无论是什么用电,偷电是不合法滴,电话灯是阻碍自己进步滴,是不可取滴!
张桂芳划着一根火柴,招呼着凤珍将煤油灯拿过来,想用一根火柴完成找油灯、点油灯的工作。
现在火柴虽然还没有限购,但已经出现了供应紧张的迹象,偶尔会出现卖断货的情况。
煤油灯点起来,小王同学推了丈夫一把:“咱再去照知了猴吧?”
“不许去,诚志那孩子刚没了,你又有身孕,出去容易冲撞。还有你,咱家就你一个大男人,阳气足,你在家守着,他不敢来。”张桂芳第一次非常明确的阻拦儿媳妇做一件事情,还捎带手将儿子安排的明明白白。
“行,不去就不去。”唐植桐代表小王同学表态。
从清理四九城的半仙开始,对迷信的压制能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但由于群众认知的限制,很多百姓私底下还是对这一套有些认可的。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家里孩子有个头疼脑热时不去找大夫,而是拿出碗和筷子,接上半碗水立筷子,筷子立住就代表猜对了怀疑对象,或好言相劝,或威逼利诱,或破口大骂,总之得把那位赶走。
火柴供应紧张,煤油也差不多,为了省煤油,张桂芳将小两口赶回厢房,打算早早上床休息。
时间还早,回到厢房,小两口一时也没有睡意,躺在床上交流了三两下差点打起来。
小王同学心灵手巧,仗着有功夫在身,耍了一套盘龙手将唐植桐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凤珍和静莹快放假了,咱妈应该快给她俩联系音乐学院的老师了,你学乐理吧?我托咱妈一块给你找个老师。”小王同学打扫完战场,又做了一番个人清理,吹了灯,躺回唐植桐的身边,旧事重提。
“行,学吧,学完好写歌赚稿费。不过我们进了8月得集体军训,我顶多7月份有时间过去。”唐植桐进入贤者时间,考虑着接下来的日子,小王同学等明年临盆,这期间的营养不能断,多一份收入就多一个借口,这课程得补。
“那回头我跟咱妈说。”小王同学打了个哈欠,拽过毛毯盖住两人的肚子。
“对了,你回头问问清清,看看小古暑假有没有空,咱今年再找他给敬民、凤芝补课。”既然聊起了辅导班,唐植桐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小古同学,这课不能断,最好连补五年,直到他毕业才好。
“他跟清清一个班,你又不是不知道地址,直接给他写信问问不就行了?他如果拒绝,清清夹在中间多为难啊。”小王同学虽然觉得小古不错,但相比较而言,她还是更在意好友。
“你这么想也对,不过这是清清给搭的关系,咱绕过她不太好吧?要不这样,今年还是麻烦她搭句话,从寒假开始,我跟他联系。”唐植桐挠挠头,君子之交淡如水,自己确实应该在书信往来方面加强一下了。
6月23日,星期四。
有线系期末考试的第一天。
第一门课程的考试安排在上午的第二大节。
唐植桐送下小王同学后,先去了一趟新华书店,《中国名菜谱》得来一套。
这部菜谱由权威机构主办,各地相关部门协办。
每一辑中的菜都是地方特色,或菜系中的经典代表,很多菜在多年后别说吃,甚至连看一眼估计都违法。
前两天在技工学校,唐植桐粗略的瞅了一眼里面的内容,菜的做法写的很详细,为了让读者看懂,有的甚至配了插图。
好歹是个二级厨子,哪怕以后吃不着,总得知道有些菜是怎么做的吧?
买完《中国名菜谱》,唐植桐又买了一本《新华字典》。
字典是送给余英的,也不知道这姑娘自学的如何了,希望她越来越好吧。
《中国名菜谱》扔空间,新华字典放挎包,唐植桐进了邮电学院,第一件事是先去科研班。
“怎么样?都出来了吗?”唐植桐进门先跟雏鸡的一群“爸爸”们打招呼。
“大部分已经出来了,活蹦乱跳的。”施正则一宿没合眼,瞪着两个充满血色的眼睛,用手捞起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鸡托到唐植桐跟前,一脸欣慰,看小鸡的眼神仿佛在看自己争气的儿子一般。
“那就好,看来你这发明很成功。将来全国人民能不能顿顿有鸡蛋就全靠你了。”唐植桐拍拍施正则,乐呵呵的鼓励道。
“我一定努力!”挨了这针鸡血,施正则仿佛看到了全国人民家家户户围着餐桌吃鸡蛋的场面,更兴奋了。
“加油!对了,我这有本字典,你去农场的时候交给余英姑娘。我这边考试过不去,麻烦转告她,让她认真识字,争取早日脱盲。”唐植桐说着,将挎包里的新华字典掏了出来。
“唐老师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施正则接过字典后弯下腰将小鸡又放回了木板钉起来的盒子里。
“谢谢,我今儿有考试,得回去了。”唐植桐抬手看了一眼时间,再次拍了拍施正则的肩膀,撤了。
回到教室,唐植桐原本是打算临时抱佛脚的,但罗志平却告诉他周老师有请。
昨儿送粮票才刚见了周老师,短短半天,周老师又召见自己,唐植桐觉得肯定是有事,也不敢耽误,快步走着去办公室。
“小唐,你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了!”周正看到唐植桐进来后,一改常态,兴奋的站了起来。
“啥?”唐植桐听后一懵,这消息来的太突然了,这时候就有优秀大学生了吗?自己什么时候入围的?谁选的?怎么选的?
“这是高兴傻了?你准备一下,30号的时候教育部门会在清大开表彰大会,上面有意让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你好好准备一下。”从一开始,周正就非常看好眼前的这位学生,觉得他以后肯定会有所作为,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快。
“周老师,那个……我是因为什么被选上的?该朝哪个方向准备演讲稿?”唐植桐压根就不想发言,但他明白这事不是周老师能决定的,就没抛出来为难周老师。
不过在发言之前,一定得搞清楚为什么被选上,也好有针对性的准备稿子。
“肯定是因为你在科研班做出来的成绩嘛,不光给了早产儿希望,孵化器也有助于农业的发展。还有那个人工降雨,全国多少百姓受益啊!八大院校都传开了,说你指点机械学院如何如何。”周老师笑的开心,答的理所当然。
“那当不得真,我是异想天开,人工降雨归功于是机械学院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感谢周老师栽培,没有您对我的信任和放纵,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虽然周老师说的有底气,但这话传到唐植桐耳朵里就成了没有依据,看来他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被选上。
不过周老师这番话点醒了唐植桐,前阵子去因为保温箱去科学院给邱瀚报喜的时候,他说过教育口点名表扬自己,不过那是因为超磁,看来是超磁的缘故了。
至于人工降雨嘛,唐植桐不想沾边,因为上次跟霍效平聊粮食定量问题的时候,他还提到过某些人用人工降雨能为水稻增产作为借口阻止压缩四九城定量。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就如小王同学说自己不该接下阮岩的请托一样,如果自己坐在那个位置,阻止压缩定量是为四九城居民争取福利,但关键是自己没有在那个位置。
今儿考了两场试,上午一场,下午一场,委培生考完的状态跟去年寒假差不多,及格万岁,多一分浪费。
唐植桐估摸着自己能及格,会的已经全做了,不会的也没空着,保不齐卷面还能得两分呢。
考完试,唐植桐没有在学校里磨蹭,将《中国名菜谱》装进挎包。
平日里条件有限,一时也想不起来吃点啥,现在有了菜谱,可以由着小王同学点了。
虽说唐植桐没法给小王同学摘星星、摘月亮,但满足她的口舌之欲还是能做到的。
哪怕真有不会的,不是还有马克俭、郑良才和王福生嘛,可以去请教啊!
从北图接上小王同学,夫妻双双把家还。
又是铁辘轱把,今儿仍旧围着一圈人。
不过今天与昨儿不同,水房前面多了一张小桌,小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小桌前坐着朱大爷,一看就是给刘家记账的。
按四九城的老规矩讲,凡是红白喜事,都会有账房收礼造册,一来账目规整,二来主家回礼时也有个参考,三嘛,兴许是看看谁不懂事,没来随礼。
唐植桐依旧是将自行车放在大门下,让小王同学帮自己将挎包放回家,自己个又回到了信息中心。
“朱大爷,我妈随礼了吗?”走到桌前,唐植桐打量了一下,真的只有笔墨纸砚,连盒烟都没有。
“一早就随了,写的你的名。”朱大爷听到唐植桐相问,答的也利索。
“好嘞,谢谢朱大爷。有年头没见这套家什了。”既然母亲已经随礼,唐植桐就歇了掏钱的心思,不过这事有些不同寻常,上面提倡红白喜事简办已经好几年了,这套旧风俗也早已销声匿迹,昨天老吕说过刘诚志的丧事要简办,怎么又把小桌给拿出来了?
“嗐,老吕说刘家困难,上有老下有小,顶梁柱说没就没了,让大家伙看着尽点心意。”朱大爷说罢,吧唧了两下嘴。
“想的还挺周到。刘家嫂子回来了吗?”唐植桐哑然,老吕真的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捞钱的机会啊,若是楚春雪没有回来,这钱最后还不一定落进谁的口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