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938这家庭,很行!

938这家庭,很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想让水果吃起来更甜,除了加点盐以外,还可以通过冷藏降温实现。

    低温环境下,水果中的呋喃型果糖会逐渐转化为吡喃型果糖,吡喃型果糖甜度是呋喃型果糖的3倍。

    此外,人体在吃低温食品时,味蕾对甜度的敏感度增强,而对酸味的敏感度降低。

    两两迭加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所以相同酸度的水果在冷藏后吃起来更甜。

    眼下冰箱不普及,冬天水果稀少,能品尝低温水果的机会并不多,今儿一吃到冷藏的桃和杏,前来帮忙的职工都很满意。

    这边吃着水果聊着天,张桂芳在前出厦下面升起炉子,蹲上锅蒸米饭。

    今天过来帮忙搬家的师傅多,家里的窝头明显不够,现在能在短时间出锅的干粮只有米饭,所以她打算蒸上一大锅。

    小小茶歇结束,红木床组装结束,押运处的同事继续忙活。

    男同事干重活,帮着将家具放在指定位置,女同志则帮着擦家具、摆放书籍、铺床等工作。

    人多力量大,东厢房很快镜像成了老宅西厢房的样子。

    小王同学跟几位女同志一起归置,由于这边墙上没有砸钉子,相框就随手放在了书桌上。

    舒晴擦完屏风,看相框外面有报纸,抬手拿起来就打算把报纸拆掉。

    其实她并不是好奇,而是来搬家之前方圆交代过,让女同志过来帮忙归置后一定打扫卫生,尽量减少搬家带来的后续工作。

    这一拆,舒晴就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睛愣在了原地。

    “怎么了?”马薇将一摞摞的放在书架上,按照书面大小排列好,后退一步端详两眼,感觉很满意,正想将地上的绳子收起来时,发现了舒晴的异常。

    马薇之前仅限于认识舒晴,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情,前几天食物中毒的时候,舒晴在唐植桐的吩咐下对马薇有所照顾,两人才熟络起来。

    舒晴犹如没听到一般,还在盯着相框发呆。

    “这是看到什么了?”马薇好奇心上来,笑着凑上前,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让舒晴如此失态,这一凑上去,她也瞪大了双眼。

    “咳!咳!”方圆看两个职工愣在当场,一个是部里的小公主,一个是唐植桐好友的爱人,他也不好批评,只能通过一些动静来提示她俩别发愣,赶紧忙活起来。

    方圆这一咳嗽不要紧,其他人的目光也聚集了过来,包括小王同学。

    “嫂子,没事吧?”小王同学看舒晴手里拿着撕了一角报纸的相框,知道她为什么愣在了原地,赶紧上前打圆场。

    其实按照她的意思,这两幅照片是要等押运处职工走后再拆的,但现在舒晴拆开了,她也不能说啥。

    “静文……这……这……”舒晴生怕自己手一下子松开给摔喽,下意识的就有些用力,指关节都有些泛白了,她在听到小王同学的声音后,缓缓的扭过头,眼睛里还带着不可置信。

    “嫂子,是真的。我拆开你再看。”事到如今,小王同学也不好再将报纸糊上,上前接过舒晴手里的相框,将报纸撕下来,又大方的递给舒晴,想让她拿着仔细看。

    可舒晴却没敢接,不仅连连摆手,还往后退了一步,生怕自己一紧张给摔地上。

    这一下,站在一旁的方圆也看清了相框里的照片,嗓子里清爽了,眼睛也瞪大了。

    “这是你?”马薇试探的朝小王同学问道。

    她们两人都通过各自的男人知道彼此的存在,也知道彼此的关系,但见面还是第一次。

    马薇对此很吃惊,她没听狗剩同学提起过此事,加上照片上的姑娘看着比小王同学年轻,她有些不敢置信,下意识的以为这是小王同学的同胞姐妹。

    “嗯,前几年照的。”小王同学笑笑,回道。

    几人说话跟打哑谜似的,成功勾起了其他人的好奇心,有一个凑上来看的,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虽然大家都生活在四九城,可能有机会合影的屈指可数,反应过来的押运处职工立马开口恭维,什么“年轻有为”、“唐科长好眼光”等等不绝于耳。

    小王同学谦虚的同时也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有的是真心夸赞,个别似乎也有些嫉妒,都是一个饭锅里搅马勺,唐植桐怎么就走了狗屎运找了这么一位优秀的对象?

    “桉子也有一张。”小王同学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可受不了别人看低丈夫,生怕丈夫去了单位被打趣吃软饭,放下自己的合影,又将另一个相框外面的报纸撕了下来。

    市局不少人都知道唐植桐受过接见,可没说有照片啊!而且还是亲切拍着肩膀勉励的合影!

    看到唐植桐的合影,夸奖的词汇成了郎才女貌、相得益彰、志同道合,个别人眼里也没了嫉妒。

    仿佛两人本该就该如此,仿佛这样的家庭才配得上三辆卡车搬家。

    只在搬家的时候才用车,这已经非常低调了,何况已经有人将家人用车当成了自身工作的一部分……

    听着这些夸赞,小王同学笑的更甜了。

    外面还有石磨和石碾没有安装,唐植桐在外面量了一下尺寸,在地砖上画好安装位置,进屋后就收到了一波彩虹屁。

    听着同事的话语,唐植桐只能笑着表态:“这些都是过去,以后一定要在伟大思想指导下更好的服务人民,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

    唐植桐的表态又收获了一波好评,同时也有人再次问起了接见时的场面,小王同学也不例外,被几个女同志围在了中间。

    待满足大家好奇心后,搬家的工作才得以继续。

    最后一车物品责无旁贷的由男同志完成,石磨、石碾、热水桶及架子、柈子、煤炭等等,都放在了指定的位置。

    洗把手,方圆就要领着大家往回走,张桂芳说啥也不同意:“方领导,大家大老远的跑过来帮我们搬家,可不能饿着肚子回去。米饭我都蒸上了,一会就好,好赖吃一口再走。”

    “婶子,好意心领了,我们同事之间互帮互助是应该的,您快回去吧。”方圆一边朝张桂芳摆手,一边往外走。

    “哎呀,这事……失了礼数啊!”方圆跑得快,张桂芳追不上,就只能拉住落在后面的马薇。

    “大娘,我们没出多大力,也没给您收拾利索,您再看着规整规整,我们还要回去上班。”马薇被拉着,也不好挣开,求助似的看向小王同学。

    “妈,就这样吧,大家耽误了一上午工作,下午得补回来。”眼下粮食定量趋紧,小王同学能理解大家替自家着想的那颗心,但大部分人已经出了门,现在再抓着马薇就没了用,总不能只留下她吧?

    “唉!这事闹的。”张桂芳一脸懊恼的松了手,马薇趁机打了个招呼小跑了出去。

    唐植桐当然不会就这么算了,手里拎着两筐没吃完的水果送同事出了门,看着看着大家伙上车后,把两个筐子往上一递,笑道:

    “今天辛苦大家了,这些路上吃,筐子可得给我留着,回头放财务科就行。”

    “好嘞!保证完完整整的给唐科长放在财务科,马薇作证。”对于水果,押运处的同事并没有拒绝。

    “行,接着,路上抽。”唐植桐笑着应下,又从口袋里掏出两盒大前门扔了上去。

    “小唐,明天不着急上班,在家规整规整。回去吧!”方圆从副驾上探出脑袋,朝唐植桐挥挥手,吩咐道。

    “好嘞!大家注意安全!”唐植桐挥手与同事作别,目送卡车远去。

    “我蒸了一大锅米饭,怎么说走就走了。”卡车拐过胡同口,张桂芳有些犯愁,现在天热,自家人又不多,即便都敞开肚子吃,那些米饭也得吃个四五顿,关键是现在天热,放不住啊!

    “妈,没事,咱家地窖凉快,吃不了就放下面。再说了,今天下午静莹、敬民过来,明天补课老师过来,最多明天中午就吃完了。”唐植桐乐呵呵的安慰着母亲。

    母亲好客,做多是难免的。

    人家过来帮忙,可以不吃,但自家不能不做。

    按齐鲁大地的规矩,即便有客不请自来,立马就得备饭备菜,如果家里实在没有,就得立马预定定盒子菜,否则就是失礼。

    当然了,一般来说,做客也是很自觉的,凡是不请自来的,大多不准备在这吃饭,会极力阻止主家忙活。

    鱼头酒让人反感,但热情让人温暖。

    听了唐植桐的话,张桂芳才叹口气往回走,招待不成,好歹没糟蹋粮食。

    一家人返回院子,没了外人,张桂芳开始惦记昨天儿子带过来的粮食。

    “地窖里面潮,咱娘俩先把粮食从地窖里背上来。”张桂芳不放心,催着唐植桐和自己下去把粮食从地窖里抬出来。

    “妈,我自己来就行,您可别下来。”唐植桐不反对母亲适当做些轻体力劳动,但重体力就免了。

    “往上来不比往下送要累,你自己一个人可不行。”张桂芳不听,仿佛铁了心要下去一般。

    “妈,我和桉子下去,您在上面。”小王同学也不同意婆婆下去,提议由自己陪同前往地窖。

    “文文,你和咱妈在上面,给我递绳子,我自己下去。”一个老,一个孕,泉城的公交车上都知道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唐植桐自然不能同意她俩下去干体力活,直接不由分说的对小王同学命令道。

    “行。”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小王同学没有反对。

    唐植桐下了地窖,拴好的第一袋子是大伯送来的干货,这袋子最轻,婆媳俩能吃的住劲。

    从第二袋开始,变成了唐植桐拴牢固后,自己先爬出地窖,抓着绳索将麻袋提上来。

    轻的婆媳俩抬着,最重的玉米则由唐植桐扛着倒入瓮中。

    看着金黄的玉米粒,张桂芳用手抓上一把,仔细摸摸,确认表面没有潮湿后还不放心,从中捻出一粒放在齿间,一用力……

    没咬开,换到尖牙的位置再次咬合,轻微的一声脆响,玉米粒分为两半。

    “妈,就在下面放了一天,潮湿不了。”对于母亲的小心翼翼,唐植桐也没啥好办法,毕竟眼下是真的缺粮,再小心都不为过。

    “行了,回屋和文文忙活忙活,别站着跟个管事老爷似的,多干点活。”张桂芳盖上木板,开始收拾土炕,捎带着赶儿子出去。

    “好嘞!”唐植桐答应的那叫一个痛快,嗯,没有问自己从哪儿搞来的浆糊,挺好。

    唐植桐出了正屋的门,隔空往地窖里又放了些桃和熟杏。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虽说地窖里还有些,可今天静莹、敬民过来,从明天开始小古老师也来,消耗量肯定会上升,索性趁着搬家还有由头,一次多安排上一些,毕竟地窖的温度堪比冰箱冷藏室,能有效保鲜。

    要说缺陷嘛,也不是没有,地窖里还缺两副货架子。

    这个就不着急了,唐植桐打算等以后慢慢添置,毕竟眼下连小王同学准备的零花钱都消费了,再置办的话,只能跟张桂芳开口,可她手里的那些钱是用来家用的。

    做完这些小动作,唐植桐下意识的朝西厢房走去,半道才意识到自己搬了家,入住了东厢房。

    “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唐植桐进了屋,犹如等待NPC颁布任务的玩家,开口问道。

    “钉子在哪?咱俩把合影挂起来。”小王同学放下手里的抹布,指着被擦干净的相框问道。

    “我记得工具箱里有,我去正屋找找。”说罢唐植桐又掉头出了门。

    等再次回来的时候,唐植桐一手铁钉,一手锤子。

    “小心点,别砸着手。也尽量别把墙砸坏,刚刷的大白,墙皮破了挺可惜的。”小王同学给丈夫扶着椅子,在下面嘱咐道。

    “放心吧,保证干干净净的。”唐植桐回头笑笑,确定小王同学看不到自己下手的地方后,用挂在墙面掏了个小窟窿眼,把钉子放在眼中,用锤子“嘣嘣嘣”敲了三下,一颗用来挂相框的完美挂钩就诞生了。

    复制、黏贴,两颗钉子下去,唐植桐把相框挂上去,从椅子上下来,站在客厅端详了一下,很满意,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满意,也对外挂的三百六十种家庭用法满意。

    “我今天有些意气用事了,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吧?”挂完相框,小王同学将合影被发现的始末跟丈夫讲了一遍。

    “没事,他们知道咱俩有合影,保不齐我以后工作上的阻力会小很多。”唐植桐笑笑,安慰道。

    财务科嘛,本来就没多少阻力,虽然讲贡献、讲奉献,但没有人跟钱过不去。

    眼下这几年物质方面确实困难,搞的上下一心全都盯着吃的,其他方面就有所松懈,社会氛围可以说是这几年中最宽松的时期。

    等供应好转,阶级斗争将会再次被提及且加强,现在让同事知道自己的辉煌过往不算坏事,保不齐还能有意外的收获。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