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六百一十一章 未来的小行星计划开发计划

第六百一十一章 未来的小行星计划开发计划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四月十号,徐申学离开琼州岛返回深城。

    在离开之前,徐申学还在琼州岛的南门航天公司里,组织了一场航天领域的高层会议,参与会议的人除了南门航天的多个核心高层外,还有智云集团、威酷实业、海蓝汽车、仙女山控股等旗下企业里负责部分航天合作业务的高管。

    在会议里,重点讨论了月球基地计划的各项工作,包括火箭计划、太空港计划、地球-月球星际飞船计划、月球运输火箭/登陆器计划、月球探测计划、以及最后的月球基地计划。

    这些计划还有不少附带的子系统,如火箭计划里的载人项目、月球生态项目、月球基地供能/储能项目、深空无人探测飞船计划、火星探测计划。

    南门航天忙着在月球基地上建设计划的时候,也打算忙里抽空和相关航天机构合作,向火星发射几个探测器,主要是为了进行前期的火星探测,为将来更大规模的太阳系能源的开发进行准备。

    这种前期探测,因为也没什么商业利益的推动,所以规模也不大,资金也有限。

    具体计划是,南门航天将会使用已经正式商用的七号火箭直接向火箭投送两个探测器,一个都是火星轨道探测器兼通讯卫星,另外一个则是火星登陆探测器。

    这个计划预计耗资不大,技术难度也不大……运输工具有成熟而廉价的七号火箭可以使用,而探测器的话,轨道探测器这个很简单,随便拿现成的月球轨道探测器改一改就行了。

    登陆探测器则是要进行重新设计,毕竟火星的环境和月球还是不一样的。

    光是火星上有大气层,月球上没有大气层,这就会带来极大的变化。比如月球登陆探测器进行登陆的时候,可不用担心探测器在下降高度的时候和空气摩擦产生剧烈高温,更不用担心登陆后的探测器展开的太阳能电板被灰尘掩盖导致失去发电能力。

    两者的温度,光照,地形等都存在不小的区别。

    因为火星登陆探测器,虽然能够借用一部分月球登陆探测器的技术,子系统,但是很多也要重新进行设计,不过就算是新搞一个问题也不大。

    对于当下的南门航天而言,搞个探测器分分钟的事,甚至都不用搞什么技术攻关,直接从现成的技术储备库里挑选适合的技术进行应用就行了。

    火星探测计划,算是合作计划,并不是南门航天自己的商业航天计划,南门航天自己的商业航天计划,实际上是小行星的资源探测以及开采计划。

    按照设想,南门航天在未来,将会对距离地球比较近的一些小行星发射探测器,寻找一些具备特定资源的小行星,比如水资源或其他可以充当燃料的资源,又或者是一些特定地球上少,难以开采的稀有贵金属,又或者是建设未来一些太空港、太空基地所需要的一些金属材料。

    尽管目前的技术还有欠缺,但是部分科学家认为未来的太空港或其他太空基地,通过直接在小行星这种微重力,没有大气层的区域直接开采资源并提炼建设,其难度以及成本要比在地球上直接运输到太空里更容易,成本更低。

    地球上的重力,始终是困扰人类冲向星际,展开大规模星际活动的重要障碍。

    而小行星上可没什么重力!

    当然,以目前的技术条件,也开发小行星是不现实的,技术还没到那程度。

    因此目前南门航天的小行星计划也只停留在前期探测上,为未来的商业计划进行前期准备。

    一旦未来有了重大的技术突破,能够低成本在小行星上开采部分特定高价值资源或太空建设所需要的重要资源,燃料等;同时也探测出来了有开采价值的小行星,那么才会进入大规模施行阶段。

    现在,还早着呢。

    未来很多年里,南门航天的航空领域的核心都是围绕着月球基地所进行的……因为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未来需要大规模的氦三充当可控核聚变的燃料。

    这里头潜藏的商业价值、战略价值是巨大的,短期内就有数万亿的规模,长期来看甚至会有数十万亿的规模!

    并且由此延伸到社会经济发展收益那就更大了。

    此外,可控核聚变的大规模应用,还能够带来其他的一些战略价值。

    比如供电的大幅度增加,电力成本的持续下降,能够有效的促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部分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同时大规模使用可控核聚变能源,能够进一步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尤其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要知道,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量、庞大的人口规模,导致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量是巨大。

    煤炭都还好,我们自己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虽然每年也进口好几亿吨的煤炭,但是真说起来,其实不进口也行。

    但是石油就没办法了,我们的石油产量虽然不低,但是远远不足整个社会体系的运转,每年都需要进口海量的石油。

    这些进口的石油有一部分是用于工业领域,包括制造各种化工产品,提升工业能效,比如人们很熟悉,生活里无处不在的各种塑料制品就是以石油为原料的。

    还有一部分石油则是用来了交通运输领域,而这部分的占比极大,每年大概要消耗三亿吨。

    这也是国内大力推动电动车的核心原因之一……大规模使用电动车后就不用进口那么多的石油了,能够有效的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这涉及到能源战略安全问题。

    而要大规模的使用电动车,除了对充电等基础设施的高要求外,还需要庞大的发电量……有电才能充电啊。

    此外充足而廉价的电量供应,还可以发展更多看似高耗能产业,除了金属类产业外,还有温室种植这些产业。

    最后,和人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如果有着大量的可控核聚变供应,生活电价持续下降的话,那么电费就降低了,回头夏天用空调也就不用那么心痛了。

    能源,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必须要素!

    可控核聚变技术,则是当下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里,解决能源供应的核心方案。

    在未来,可控核聚变技术,再配合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等清洁无污染能源……人们有可能迎来一个充足而廉价,同时又无污染的新能源时代。

    更不要说在航天领域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独特性以及必要性了……南门航天还指望着以后把可聚变作为星际飞船的动力使用,并充当太空基地、外星球基地的能源供应呢。

    这些都意味着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巨大战略作用!

    而氦三,则是可控核聚变技术现阶段里最适合的燃料!

    这也就给了南门航天所主导的月球基地计划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通过开采,提炼、出售氦三,能够为南门航天带来巨大的商业收益。

    而这些潜在的巨大商业收益,促使了当下的南门航天耗费巨资去搞月球基地计划。

    月球基地计划,可不是什么单纯的科研探索计划,也不是徐申学的个人爱好,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由企业直接商业利益以及间接社会经济效益而驱动的超大规模项目……其性质,其实和搞个超大型水电站有点类似,只不过技术难度更高。

    在当下,除了南门航天外,不存在第二家企业或机构能够推动这种超高难度的技术项目……单纯有钱都没用,没那技术。

    针对正在推动的月球基地计划,未来可能展开的火星基地计划以及小行星计划,在徐申学的主导下,南门航天将会继续联合智云集团、威酷实业、海蓝汽车、仙女山控股等徐氏财团内的各企业,以及其他各类航天、智能制造等类型先进技术企业推动技术发展,进一步降低航天领域的成本,扩大商业化应用。

    徐申学在会议里,并没有针对某个项目,某个技术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要求或目标,而是以更高的角度提出一些宏观上的要求。

    结束了这一次的航天领域的企业高层会议后,徐申学返回了深城……航天l领域虽然很重要,月球基地更重要,但是徐申学的生意里也不仅仅是只有航天领域。

    还有更多重大项目在陆续推进呢。

    返回深城后的第三天,也就是四月十三号,徐申学再一次前往智云微电子的深城生产基地,视察了等效五纳米工艺的生产以及先进3D封装工艺的生产情况。

    过了两天,徐申学前往了莞城的海蓝汽车的固态电池工厂进行视察……现在海蓝汽车对固态电池的产能需求量很大,但是产能却一直不够,因此在过去两年,乃至未来好几年里,持续扩充固态电池产能就成为了海蓝汽车重要任务。

    海蓝汽车集团旗下海蓝电池莞城工厂,乃是固态电池的三大制造基地,其产能是非常庞大的……不仅仅现有的产能大,并且规划的产能更大。

    海蓝电池预计在莞城以及邻近的惠城都进行大额投资,以建设多家固态电池的配套工厂,以大幅度提升固态电池的综合产能。

    再结合海蓝电池的广城电池工厂、安城电池工厂,然后正在规划建设当中的的川城电池工厂、东城电池工厂。

    海蓝电池将会在未来拥有五个超大规模的固态电池综合生产基地……当然,这个综合基地其实只是一个代称,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工厂,实际上围绕着这些大型综合生产基地,在周边城市里也会同步建设配套供应链工厂。

    这五个固态电池的综合生产基地,按照目前的投资规划,在三年后期产能预计能够达到设计产能。

    这个庞大的产能预计将会为海蓝汽车集团提供大约满足五百万辆电动车、再加上八百万台智能机器人的动力电池需求。

    同时满足相当于二十亿台智能手机所需的各类智能终端便携固态电池电池,以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其他各类中小型便携设备上。

    一旦这五个庞大的固态电池综合生产基地达到设计产能,固态电池不仅仅能够满足海蓝汽车的内部需求,同时也能够大规模外销,到时候,固态电池的外销业务将会成为海蓝汽车的重要营收以及利润来源。

    视察完毕后,徐申学没有返回安城,而是继续他的视察之旅,去了好几个旗下各企业的一些重要研发基地或制造基地。

    其中的新技术半导体、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以及制造是徐申学这一次视察的重点。

    主要是围绕着智能电动车、虚拟设备、智能机器人、固态电池、先进半导体这几个领域。

    这一圈走下来,徐申学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各方面的业务推进都还不错,比如比较重要的虚拟设备生产上,产能都还算不错。

    上个月智云集团发布了新一代的虚拟设备,受到了全球各地区市场的持续关注,这一代的新虚拟设备先是在国内,日本以及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第一批上市,这第一批上市的国家或地区也是智云集团的传统核心市场,其优先度是比较高的,基本上有什么好东西新上市,都会在这些国家里有限上市,上市后的供货也会优先供应。

    随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部分东盟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澳洲、加拿大、美国、部分欧洲等国家陆续上市,这些第二批上市国家或地区,是属于智云集团的次要市场,属于不上不下的那种,这部分地区的上市工作在三月下旬以及四月初陆续完成。

    目前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已经能够购买到新一代的智云虚拟设备了。

    后续还会有第三批上市地区,这些主要就是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新兴市场了……说白了就是穷地方。

    智云集团的全球市场营销,也是狗眼看人低的那种……在销量高,经济好的市场里各种献殷勤,比如欧洲市场,三天两头就有智云高管跑过去大谈大谈智云的欧洲战略,各种吹捧欧洲……

    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销量不高的地区里,智云的高管就爱答不理,甚至都不派遣高级管理层过去,新产品发布上市也是放在后面,也不会针对一些经济落户地区的用户进行专门产品优化。

    比如在非洲市场,智云集团从来不针对非洲市场进行产品优化……没必要。

    智云集团的所有消费产品都是走高端路线,价格相对昂贵,在非洲那破地方连S系列手机都卖不出去多少台,自然也没什么动力去搞专门的优化了。

    智云集团不重视非洲市场也是有理由的,因为智云手机(不包括新云品牌)在整个非洲大陆的销量才每年几百万台,占据当地智能手机市场的几个百分点而已,其销售主力是老款的SX/SXL为主……如果是具体到智云集团的核心主力机型,也就是新款S系列手机,那销量很惨淡的,一年撑死了也就买个百来万台,并且主要集中在非洲几个经济比较良好的国家里。

    这点市场规模,智云集团都懒得对非洲市场进行针对性优化改进……反正东西就这样了,爱买不买。

    但是……即便是这样,智云集团依旧赚走了非洲智能手机市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利润!

    国内依靠非洲等新兴市场崛起的传音,在非洲市场一年卖好几千万台智能手机,从销量以及市场份额上来看,那是非洲市场的绝对龙头,但是其利润还没智云集团在非洲卖几百万台去库存手机赚得多。

    针对全球各地市场的经济水平以及其他因素,制定不同级别的营销策略,这是大部分跨国企业的通用做法,智云集团也不例外。

    所以新一代的虚拟设备在各国的发布上市的时间,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还体现在了供货上。

    现在的新一代虚拟设备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全球各地都在缺货……这是新产品发布上市后的常态。

    而在缺货的情况,有限的产能会有限供应给核心市场,如国内市场、欧洲市场以及日本市场等,其他国家或地区市场,则是优先度要低一些。

    从虚拟设备的供不应求,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异化对待,也能看的出来新一代虚拟设备的火爆了。

    尤其是核心主打机型Yun VW L2,其采用双APO5000M/64GB,搭配ZY38的算力配置,整体硬件性能要比上一代的L1强了不少,对虚拟内容,尤其是当下的主要核心虚拟内容虚拟游戏,可以做到更好的算力支持。

    其售价也不贵,国内售价维持在二十八万左右的价格,海外国家根据各地关税或其他成本差异,售价折算下来三十多万到五十多万都有。

    这种价格,这种硬件水平,其整体的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

    这款主力机型,在海内外都受到了追捧,其累计订单已经超过两百万台……不过这只是订单而已,实际销量能有多少,就要看产能。

    产品生产出来了才能交付啊,有了交付量才算销量啊。

    徐申学在通城进行视察的时候,就非常关注虚拟设备所需要的核心零部件,即APO5000S/APO5000M,这两款主力显卡的产能问题。

    智云微电子也比较重视这两款显卡的代工生产,调动了不少的逻辑芯片产能,储存芯片产能以及封装工艺产能用来生产这两款显卡。

    然后信誓旦旦的对徐申学保障,绝对能够保障新一代虚拟设备的量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