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六百二十三章 非侵入脑机接口的曙光:N98 第六百二十三章 非侵入脑机接口的曙光:N98
- 智云集团总部,第十一号楼。
该大楼属于虚拟设备事业部,不过并没有用于该事业部的主要商业项目,即VR万向跑步机虚拟设备项目上。
而是用于虚拟设备事业部的另外一个核心项目:非侵入脑接口项目。
这个项目,承担了虚拟设备事业部的未来畅想:打造一种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用于科幻里那种高度沉浸的虚拟世界!
目前的这种VR显示器加万向跑步机的虚拟设备组合,从来都不是智云集团在虚拟世界领域里的目标,顶多算是一种过渡设备而已。
当年徐申学向一群顶级投资者们吹牛皮的时候,所描述的虚拟世界用的可是虚拟头盔,虚拟舱,打造的是高度沉浸的虚拟世界……当年徐申学直接把科幻里的虚拟游戏以及相应的虚拟设备给搬出来吹牛了。
当然,当年其实也没人会相信,都知道徐申学在吹牛呢……只是人家投资者不在乎徐申学吹牛而已。
都是吹牛,普通人吹牛不值一提,但是徐申学吹牛,那就是一个新型的产业概念……放在资本市场里可值钱了。
智云集团的市值之所以有那么高,除了智云集团本身非常赚钱外,也和徐申学吹出去的很多牛皮有很大的关系……而更重要的是,徐申学一步一步正在实现他当年吹过的牛皮!
这,就让徐申学吹出去的牛皮更值钱了。
以前徐申学说要重新定义智能手机,他做到了。
徐申学说要打造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生态业务链以及附加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他做到了。
徐申学当年说要搞遍布全球的低轨道卫星网络,再加上大量无人车,无人机设备组建未来智能化交通网络……这个智能化交通网络暂时还看不见,但是他却做出来了X14无人机以及海蓝汽车的L4级别的自动驾驶,还有智云卫星里的数万颗卫星组成的低轨道卫星网络。
只要各国的法律跟上,徐申学都敢现在就搞出来一个纯无人化的智能交通网络,问题是各国不敢搞啊……这东西牵扯太大了,各国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开这个先例。
别说智能化交通网络了,就算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全面放开,正式承认海蓝汽车的L4级别自动驾驶……受限于法律风险,只要各国法律一天不通过相关的法律,海蓝汽车就一天不会公开承认自己的自动驾驶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永远都是‘高级智能辅助驾驶4系统”
撑死了就是公开承认一个L3高级辅助驾驶!
而L4级别的自动驾驶,还是那句话:无人驾驶车辆出了事故谁来负责?
是车辆所有人?还是乘客?还是海蓝汽车这个制造厂商?
一天不解决这个法律问题,就一天不可能实现法律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的,哪怕海蓝汽车已经有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了。
当年徐申学还吹过说要搞人工智能……他搞出来了,不仅仅搞出来了,而且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已经开始深入各行各业,为诸多行业进行赋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而徐申学自己,则是依靠着出售APO显卡以及其他各类算力芯片赚疯了。
不仅仅是算力芯片领域,徐申学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出来了智能机器人以及虚拟设备。
而这又是两个徐申学当年吹过的牛皮……他很早就说要搞智能机器人,要搞虚拟设备。
结果他还真做出来了。
如今,智云集团里的智能机器人一年销量好几百万台,全球各地大量家庭已经购买使用,体验了一把被机器人伺候的感觉。
虚拟设备虽然还只是个VR万向跑步机这种过渡产品,但是依旧具备极大的可玩性,其年销量好几百万台,并且直接促成了全球的虚拟内容产业的高速发展……全球范围内但凡上了规模的互联网大型企业,如今一个个都在进军虚拟内容产业,虚拟内容产业里的核心支出,也就是虚拟游戏更是如今各大互联网企业巨头的必争领域。
徐申学当年还说过要搞航天业,要让太空旅行平民化,要搞空间站,要搞月球基地,要探索外星系……这个就比较扯了,但是也在逐步推进,其重复使用火箭让人类向太空投送物资的发射成本,从每公斤上万美元降低到现在的每公斤两三百美元,而且还搞出来了地月星际飞船,月球基地这种非常科幻的东西。
当年徐申学吹过很多牛逼……但是他都陆续实现,或者实现了一部分!
如此情况下,徐申学说要搞真正意义上的虚拟世界,能够让人高度沉浸,获得视觉、听觉、甚至嗅觉、触觉的虚拟世界……尽管听起来很扯淡,大部分都觉得以目前人类技术水平,不太可能做得出来。
但是……哪怕是那些站在顶层的众多顶级投资者们,也不敢说徐申学一定就做不出来!
尽管可能性很小,但是万一徐申学真做出来呢?
这也是很多投资者对徐申学的心态……说信徐申学吧,又觉得他吹牛皮太厉害,信他有种侮辱自己智商的感觉。
但是说不信徐申学,又觉得徐申学不能以常理看待,是真有可能做出来……
这就很让人纠结!
很多投资者,从多年前到现在,一直都纠结着。
这也导致了当下的投资界有这么一群人,是深入研究徐申学的……研究徐申学的性格,行为逻辑,投资逻辑,管理企业的逻辑等等。
试图通过研究徐申学这个人以及行为模式,进而去分析徐申学涉足的一些产业的成败兴衰,然后辅助自己的投资策略。
顶级研究机构里针对徐申学的研究报告,要价很高的……购买的人也都是那些大型投资机构。
这些顶级投资机构,都开始研究徐申学这个人本身了,可见徐申学对当下投资界造成的巨大冲击……
徐申学的一切成就,他的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逻辑……从传统的商业角度去看,不管怎么样都无法获得如此高度的成功!
比如困扰全球商界多年的智云集团的‘研发导向’的核心经营策略,稍微对智云集团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它的经营模式非常特殊:智云集团的经营模式是以研发为核心导向。
人家智云集团也没有隐瞒这一企业的核心经营策略,在很多场合里都会进行公开宣传的,徐申学召开智云集团总裁会议的时候,一些公布出去的会议画面以及内容乃至演讲稿里,都频繁提及‘研发导向’这个词汇。
但是这就很不合理啊!
智云集团整个企业的运转,似乎并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搞什么产业,而是为了研发本身……
智云集团赚的钱越多,研发项目也就越多,研发投入也就越大。
通过对技术研发的巨大投入,来获得大量的顶级先进技术,然后再利用这些顶级先进技术进行商业化,获得庞大的营收以及丰厚的利润。
其他企业要是这么搞,早破产了……但是人家智云集团则是活得好好的,不仅仅活得很好,而且还越来越壮大,迄今已经成长为了全球独一档的高科技巨头。
这就让无数商界人士无法理解,智云集团的成功,违反了大量的传统商业经济理论,这导致它的成功就显得很不正常。
他们的所有困扰,徐申学都有答案,但是徐申学不可能告诉他们!
毕竟,徐申学总不能告诉他们:其实我有一双看过未来的眼睛,而且还有个科研系统可以提升大量科研人员的研发能力。
我这一套,你们学不来!
别说学我者死了,似我者也得死!
作为徐申学向很多投资者吹过的牛皮之一:虚拟世界!
徐申学之前已经搞了VR+万向跑步机的过渡虚拟设备,但是在徐申学看来这还不够,远远不够,他要的是真正的虚拟世界!
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就是通往真正虚拟世界的通道!
为了搞虚拟头盔,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虚拟世界,智云集团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领域里已经投入巨大,累积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一百三十亿美元,今年的研发预算就规划了五十亿美元。
整个项目有着数千名研发人员从事各种各样研究。
位于总部的第十一号楼里的研究人员,只是最核心的一部分研究项目所在而已,在其他地方的分公司里也有相关的研究项目组。
今天,智云集团总部的第十一号楼三楼的一个实验室里,多名实验人员正在努力工作着,突然,其中一个人站了起来:“王哥,你来看看,这数据有些不太对啊,N98号实验的信号分类精度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八了!”
当即有一个年轻人走过来,俯身在电脑屏幕前看了起来,屏幕里密密麻麻的各种实验数据在外人看来,看了都得犯迷糊,但是他却一眼就看出来了其中的多个数据异常。
“我们用的信号分析算法,都是同一套算法,之前最好的表现是第三项目组那边的百分之九十三,而他们是动用集团里的算力中心的大算力进行分析,这才达到的数据,我们这边只是用实验室里的小型算力主机,算力不足以支撑数据模型做到这个精度的。”
“这有点像是我们上一次N78号试验的情况,那一次信号精度也是达到了这个类似数据,结果你们也知道了…信号采集的连信号深度出现了问题,连深度信号都没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杂波了!”
“来,都来帮忙,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我估计是收集信号的时候,实验体和电极的接触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没能收集到足够多脑电波信号,导致算法计算的结果出现了偏差!”
“还有算法模型的数据输入也检查一遍,看看数据输入有没有出现问题,尤其是需要人工输入的数据,每一组数据都要进行双人交叉检查。”
项目组里的实验人员们开始忙碌了起来,有的人开始检查测试软件,尤其是算法,看看有没有出现问题。
有的人开始到后方的实验室里,给实验猴子佩带的电极头盔进行检查,看看硬件部分有没有出现问题,尤其是重点检查由新型电极材料打造的信号收集贴片。
以往的很多实验里,信号收集贴片就经常出现一些小失误,最后导致结果失误,甚至出现过收集的脑电波信号经过算法处理后,信号分类精度达到无限接近百分百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信号没能收集完整,看似有百分百的信号分类精度,但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智云集团研究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重点研发的技术指标就两个:信号收集、信号精度。
信号收集,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收集脑电波信号,这里头的技术难度就是如何提升时间分辨率以及空间分辨率……说白了就是收集转化的及时性,这涉及到一个信号延迟问题;还有大脑是一个3D物体,你不能只收集表层信号,而是要收集整个大脑的信号。
这对信号采集技术提出了非常严苛技术考验!
信号精度,这方面的技术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模型进行智能化分析,也算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分支,尽可能的利用算法来排除脑电波里的无用杂波,比如各种生理噪声,外部电磁型号的影响,并且把脑电波里的各种有用脑电波信号进行分类,转化为各类电子信号,然后进行输出!
眼前的这个项目组里从事的主要是信号收集领域里的电极材料研发……说是材料研发其实也不太正确,他们这个项目组本身并不搞这些材料,而是从集团以及兄弟企业里庞大的材料库里挑选适合的,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再进行实际测试,找出来最适合的材料。
智云集团以及仙女山控股,乃至海蓝汽车,南门航天,威酷实业等徐申学旗下的企业,每一个都拥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研发中心,无数研发人员从同时各种各样的材料研发。
因为他们的材料研发,用的是人工智能材料研发,直接通过材料研究算法进行推导,所以成果也非常多。
每一天,都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新型材料被研发出来……
当然,成果多,并不意味着这些材料成果都有用!
实际上,用人工智能算法研究材料,模型只会根据研究者的一些理论以及技术路线推导出来大概的技术路线,后续还要人工进行进行各种实验,完善……而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人家大数据算法可不知道,一切都是未知的。
这种人工智能材料学,和传统目的性非常强的材料学研究,是有极大区别的!
传统材料学,是大海捞针……从无数个可能性里,最终寻找到或者合成出来一种自己想要的目标材料。
而智云集团搞的人工智能材料学是宁杀错不放过,弄个新理论就让大模型去推导,然后根据推导结果,搞出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至于这些折腾出来的新材料有什么用,研究人员自己也不知道……说白了就是没什么目的性的材料学研究,甭管有没有用,先搞出来再说。
这就导致,看似研究出来了很多新材料,但是99.99%以上的各种新材料研发出来后都没什么实际价值,或者说一时半会的找不到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主要是因为搞出来的各种新材料实在太多了,研究人员不可能对每一种新材料都进行全面测试的。
没那么多人手,没那么多时间,更没那么多试验资金。
研究人员们搞出来这些新材料后,顶多就是进行一些常规的测试,如果没有发现什么特殊之处的话,那么顶多就是记录一些常规特性,然后就扔进材料封存库去了。
这些材料研发出来后,有极其个别的幸运儿会第一时间被证明具有某些实际价值,比如当年的MMK34超导材料,这东西刚被研发出来,就被研究人员发现了具有常温常压超导特性。
但是……几乎99.99%以上的各种新材料都会被扔进新材料封存库,作为技术储备而存在。
这样的所谓封存新材料,徐申学手底下的各种企业里封存了茫茫多,涉及无数个领域,啥玩意都有……
不出意外的话,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会一直封存下去,没有任何价值……并不是所有新材料都具有实际价值的,很多都是没啥意义的所谓新材料。
也有极少数的幸运儿因为某些特性,在某一天里被某个领域的研究人员翻出来,然后进行更详细,更细致的各种测试,最后发现其具有某种实际价值,进而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而第十一号楼的这个脑机接口的电极材料项目组,其日常工作就是从集团以及兄弟企业里茫茫多的各种封存新材料里,挑选出来一些符合基本特征的新材料,然后进行深入测试,看看能不能用来作为收集脑电波的新材料使用。
项目组的成员检查了一大堆忽,最后得出来的结果是: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找不出来明显的问题,那么项目组也就进行了重复试验以及对比试验……这里头肯定出现了某种问题,至少他们一时半会的还没有发现,他们试图利用重复试验以及对比试验,看看能不能找到潜在的问题。
如果真出现问题了,又找不出来的话,后续的实验也没办法展开了。
然而半个多小时后,项目组里的一群人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神情各异。、
“信号分辨率的数值太高了,这不是正常数据,现在的百分之99.999,比我们第一次的实验数据还要更高,这明显不正常,肯定是哪里还有问题我们没有找出来!”
然后也有人道:“但是我们已经进行了反复检查,信号收集设备以及算法模型都没有问题!”
“而且,我们的对比实验结果也出来了,采用之前的材料电极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信号分辨率只有百分之八十二,和我们之前的实验数据是一样的!”
这个时候,项目组里的一个年轻人道:“有没有可能,现在的这个数据本来就是对的!”
这话刚落下,就有人道:“这怎么可能……这个信号分辨率数据明显超出了实际情况,以目前的技术条件,尤其是我们只是使用实验室的小型主机算力支持下,是不可能做到近乎百分百的信号分辨率的。”
“怎么不可能?我们几乎排除了所有的答案,那么剩下来的答案哪怕再夸张,那也有极大的可能是正确的答案!”
“我们对采集的信号进行仔细分析……我们之前并没有对新电极材料采集的信号进行原始分析呢,都是直接把信号导入到了大数据算法里进行分析了,万一我们真的找到了一种适合的新信号采集材料……”
这话说出来后,众人沉默了会,然后项目组的组长道:“我们直接对信号进行人工分析!”
紧接着,一群人又忙了起来。
这一次,他们没有直接使用之前的成套分析方案,把数据直接导入系统,而是直接采用更加原始的方法对收集来的信号进行分析测试。
仅仅是几分钟后,就有人道:“这个信号收集的空间分辨率太高了,之前还没有察觉到,这个空间分辨率已经能够把深层脑电波信号都收集到了。”
“信号收集的数据量太多了,其数量级比我们预测的至少要多二十倍以上!”
“还有你们看,这些深层脑电波数据,是我们之前没有收集到过的!”
一时间,实验室里众人都有了众多的发现,而项目组的组长盯着屏幕看了好半天,最后看向一旁的实验用的脑电波收集电极贴片,上面还有着明显的标签:N98!
这是他们从兄弟公司仙女山控股的储备材料库里,找出来的一种新材料N98,进而制作成为信号收集设备。
原本以为,这只是他们项目组团队无数次尝试中的一次普通尝试而已,不会有任何结果……毕竟他们项目组尝试过的材料有上千种之多,而和他们类似,专门为了寻找新型电极材料的项目组还有几十个!
但是现在……一切的数据都在证明,他们似乎真的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甚至在性能上具有巨大突破性,拥有巨大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型电极材料。
有了这种材料,再搭配上专门的大数据模型算法,其信号分辨率甚至能够接近于百分之百!
而这……将会极大地解决整个非侵入脑机接口项目组的核心技术难题:如何更多、更好、更准的收集脑电波信号。
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又是智云集团未来虚拟世界项目的核心技术!
他们的这一次尝试实验,也许为整个虚拟世界项目撬开了一条缝,让项目得以看见真正成功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