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157章 小汽车再升级!up,up,up! 第157章 小汽车再升级!up,up,up!
- “发动机没问题,刹车系统也检查过,液压回路通畅……就是一急刹,车身抖动厉害,控制不稳。”
几个工人师傅正围绕在车旁边,眉头紧缩的弯腰检查。
没一会儿,黄平涛、董满贵、孙建波和赵跃进也领着技术员急匆匆赶了过来。
经过几次的反复检查,一个老师傅站起身,慎重道:
“八成是制动推杆上的橡胶件硬度偏差,导致的回弹不均,车身抖动。”
陈露阳赶到的时候,正听见工人师傅的判断。
于岸山一抬手,毫不客气地喊:
“陈露阳,过来看看!是不是你们的零件出毛病了?”
“好的厂长!”陈露阳一脸正色,领着车间的几个小组长和技术员跑到了小汽车旁边。
技术员们蹲下身子,仔细检查。
很快,有人抬起了制动推杆,摸了摸两侧的减震胶套,眉头一皱。
“主任,问题大概在这儿。”技术员小声汇报。
陈露阳俯下身,顺着他指的地方仔细看。
只见推杆两侧的减震胶套表面已经发白、发脆,不用力根本就按不动。
技术员小声汇报:“这一批减震胶套硬度偏高,橡胶太硬了,没起到应有的缓冲作用。”
“急刹的时候,冲击力没被吸收,反而直接传到了车架,所以才会抖动。”
另一位技术员补充:“不光是这个,刹车推杆上的缓冲垫反倒偏软,硬度控制得不均匀,一软一硬,迭加在一起,问题更大。”
陈露阳的脸瞬间拉下来了。
这要是真是橡胶车间的疏忽,厂长当着这么多人点名质问,可不是小事!
“这批橡胶谁签的字,这种质量怎么通过的?”
听到陈露阳的质问,黄平涛脸都白了。
“主任,这批件子是去年十月赶工那一拨。当时任务太紧,车间接了好几摊子活儿,一边是小汽车,一边还有直升机和操场。车间里摊子大、人手又紧。原料也跟不上,我们调了几次配方,想着能顶一阵子用,就批了出去。检测环节没发现大毛病,可是真车一脚急刹,这偏差就全显出来了。”
他抹了把汗,声音压得更低。
“当时我签的字,本来以为没问题,没想到出了这种情况。”
赶工、缺料,这些都是现实。
硬度测试在检测台上能过关,可真车跑场子就是另一回事。
黄平涛心里直后悔,万万没想到,当初放出去的那批件子,居然会在全厂最受关注的新车试车环节上出问题。
“主任,要怪,就怪我没盯死。”
“咱们那会儿人手紧,我想着先把任务交上去,免得车间掉链子……真没想到会出这么大的动静。”
陈露阳的眉头一下就拧起来了!
他离厂半年,本想回来能看到橡胶车间的成绩,没料到第一件砸到眼前的,竟然是这么一桩纰漏。
眨眼工夫,车间就在把关就在厂子最关键的试车环节栽了跟头。
深吸一口气,
陈露阳迅速调整情绪,强压下心中的火。
现场不光有工人师傅,还有于岸山、郝主任、曹工和其他车间的组长。
这些都是厂里的一线骨干。
他要真在这儿当众发火,兄弟们脸上挂不住不说,橡胶车间的脸也彻底丢尽了。
陈露阳抬头看了眼副厂长和在场的一众人,沉声道:
“报告于厂长,这批新件硬度差异太大,导致减震效果不理想。我们橡胶车间马上回去复查配方和硫化工艺,重新抽检一遍。今天的情况,绝对不能再发生!”
于岸山冷冷扫了他们一眼,脸色不见半点松动:“新车是今年厂里最硬的任务,部里、市里都盯着呢。”
“这种毛病,再出一次,全都给我全体处分,摘掉先进模范的牌子,年底一个奖一个先进都别想评!”
话音一落,试车场边顿时死一般寂静。
黄平涛背上都湿透了。
于厂长这话不是吓唬人的,要是真全车间处分,先进模范的牌子一摘,等于这一年白干。
孙建波心里咬着牙低声嘟囔。
娘的,栽得太不是时候了。
陈露阳眼神一凛,猛地挺直了腰,沉声应道:
“于厂长,您放心!这次的问题,我们橡胶车间绝不推诿。”
“今晚我们就连夜复检,把所有批次的硬度、回弹一件件过一遍。”
“明天一早,我亲自把整改方案和检测数据送到厂里。”
“要是再出一次这样的问题,处分先从我陈露阳开始!”
“哼!”于岸山拉着脸,转身离开。
试车场上只留下众人心头“咯噔”的一声,压得人透不过气。
瞧着黄平涛他们几个飞快跑去检查车,陈露阳心里一股火憋得慌,皱着眉重重吐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一只厚实的手忽然搭在他肩膀上。
陈露阳回头一看,是老郝。
老郝冲他挤了挤眼,笑着劝道:
“别上火,赶工的时候,谁还没犯过险?出事了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说完,又忍不住打趣一句:“倒是你,回来半天了,也不跟兄弟们先报道一声!是不是把我们这几个老伙计忘到脑后去了?”
组装车间的主任也走过来,笑着接话:“是啊,小陈,这大半年不见,你在BJ那边风风火火,修理厂、学校两头跑,消息全是听人带的。咱们可等着看你啥时候露面呢。”
刚刚于岸山在场,大家的心思全被试车问题压住,没顾得上寒暄。
如今一缓下来,紧张的气氛里总算透出几分久别重逢的亲热。
“哪能啊!”陈露阳咧嘴一笑。
“我这一回来就被拉着开总结大会,又赶上新车出毛病,连口热水都没喝上,就跑到这儿来了,真不是故意怠慢你们几个老哥。”
郝逢春哈哈一乐,抬手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行了,嘴上还会抹稀泥。”
“车间里还有厚厚一沓资料等你翻译呢!没事了抓紧回车间报到!”
陈露阳乐道:“下午就去!!”
顿了顿,
陈露阳看着场地上的小汽车,若有所思地问:
“咱厂这是小汽车又升级了?”
看着老郝点头,陈露阳有些惊讶:“年年升啊???”
这小汽车好不容易跑明白了,怎么还总升级呢?
老郝笑着摇摇头:“现在全国都在造车,咱厂要真想站住脚,就得一年比一年往上抬。”
听了老郝的解释,陈露阳明白了。
虽然厂里的小汽车已经走过三代更新:
但第一代,完全照着日本老款图纸“克隆”,能跑,但毛病多,耐用性差。
第二代,有了意大利技术人员的指导,外形和内饰有了大幅改善,性能也稳了不少,却还谈不上先进。
第三代,机械常年正式采用中日意的联合方案,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总成相对可靠,基本能批量下线。
可整体配套体系、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还是不行,检测环节更多还是参照军工产品的思路来改造,勉强能下线,却没法真正在市场里跑开。
更麻烦的是,售后渠道和零配件供应链也没跑顺,一辆车出了毛病,修理起来比造车还难。
全靠机械厂的工人背着修理包,全国各地的坐火车去回访、检查。
现如今,机械厂要从“能造几辆”、“部里能看”的层面,大步跨入“能卖、能用、能维护”的市场阶段,就必须把底盘、制动、悬挂、内饰这些环节全面升级,真正拿出一条面向民用的小汽车装配线来。
尤其是今年的进出口预展,省机械厂的小汽车被点名要参展。
这不仅是全省工业的门面,更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民用小汽车,才能在外国商人、部里领导面前,展示中国工厂“军转民”走向市场化的成果。
因此,厂里下了死命令:必须在一年之内,把第四代车推出来。
哪怕要大动干戈,新建或彻底改造装配线,也要保证年后能有一批合格的样车亮相。
很不幸……
第四代小汽车刚刚试车,刹车就出了问题。
不过,郝逢春一句话说的对。
出问题不怕,解决就好了~
话说回来,
郝逢春瞅着陈露阳:“小陈,都说北大食堂好,花样多,你咋还瘦了?”
“肉包子吃多了也腻!”陈露阳装作不屑地回答一句,伸手揽过曹青杭的肩膀,道:
“走!中午咱们老饭馆吃饭去,我给你好好补补!”
曹青杭赶紧道:“得了吧,这你刚回来就请客破费,以后不知道在心里要怎么骂我们。”
“今天中午我们请你!给你接风洗尘!”
陈露阳登时羞涩道:“曹工~这话说的,我哪是那种人~”
曹青杭瞥他一眼,简直把陈露阳的本质看的透透的。
“你啊,嘴上说不要,心里比谁都盼着。”
瞧着陈露阳和曹青杭他们凑在一起热络,黄平涛等人暗暗的怒拍一下大腿。
这事儿整的……
真他妈太不巧了!
明明原本他们都想好中午给小陈主任接风洗尘了,但没成想出了这档子事儿,
饭是别想吃了,
能把复查配方和硫化工艺,全都重新抽检一遍,都了不错了。
眼看陈露阳瞅了过来,黄平涛马上道:“小陈主任,你放心,我们这就复检。”
陈露阳盯着他看了两秒,眉头缓缓松开,脸上的火气也收敛了些。
“放心,这事儿我扛着。要挨处分,先从我开始。”
一句话,说得黄平涛几个人眼眶一热。
“行!主任你就看我们的吧。”
……
等到了中午,
融合车间一帮人簇拥着陈露阳,高高兴兴的杀向老饭馆。
原本小孔也是要应该去的。
但是没办法,厂办公室接到省里电话,让小孔下午抓紧回去一趟。
所以小孔只能郁闷的看着其他人去吃饭。
刚一到老饭馆门口,陈露阳就“哦呦”一声!
“这啥时候还多个小房啊?”
只见老饭馆的旁边,多了一个崭新的小红砖房~
房子盖的是真挺好看的,就是这屋顶……
“这好好的一个小红房咋还刷了一个绿漆呢!”
陈露阳刚要发出灵魂深处的呐喊,就看见一个人脑袋从小房的玻璃窗户门里探了出来。
“回来了啊小陈!上学上咋样啊?”
“新叔!?”陈露阳一愣,“您咋跑这小房里蹲着了?”
这小房里的不是别人,正是大新的爸爸,
老新~
“这可说来话长了。”老新乐呵呵的开口。
原来,自从陈露阳给大新出招,让他用绿豆糕勾引省政府的红烧肉大师傅之后,
老饭馆的生意虽然依旧,但是绿豆糕却是彻底火了!
每周只卖2次的限量版绿豆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机械厂群众的物质需求!
常常还没出锅就排起长队,远远满足不了工友们的嘴。
在大家伙儿的强烈要求下,老新和大新一合计:干脆就开个糕点铺!
于是这间小红砖房就这么拔地而起。
而早已金盆洗手多年的老新,也重操旧业,被儿子硬拉回了面案前。
大新一身功夫都是家传手艺,做绿豆糕也是老新教他的绝活。
论正宗,害得看他爹。
盖房的时候,又恰逢机械厂修路翻新老旧厂房,厂里运来了不少水泥和砖头,
趁着王轻舟他们请客人来饭馆吃饭的功夫,
老新瞅准机会,跟王轻舟说小话,想让厂里分给他们点砖头和水泥,给老饭馆建一个糕点小房。
王轻舟几乎没犹豫,直接点头。
至于油漆就更不用说了,厂里车间刷设备剩下的绿漆,也都让老新一兜全都揣了过来,
主打一个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好家伙……
陈露阳往小屋里瞅了瞅,只见托盘上摆着好几种糕点,
除了绿豆糕以外,还有枣泥糕、糖麻饼和江米条。
香气混在一块儿,飘得人直咽口水。
“这都是我爱吃的……!”
陈露阳一样样的看下来,都觉得有点馋了。
老新乐呵呵道:“想吃啥抓紧买,卖完可就没有了。”
陈露阳诧异:“卖的这么火啊!”
老郝在旁边笑着补一句:“下午三点多就卖没了,要是来晚了,就得等明天了。”
“那我可得整点,新叔,给我包点绿豆糕,再来一袋江米条。”
“好嘞!”老新高高兴兴的给陈露阳包好了绿豆糕和江米条。
刚把东西拿到手,就见饭馆的门“吱呀”一响,
大新身上系着围裙,右手拿着一把菜刀,推开饭馆的门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