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第七百五十一章 令人难以置信的目标 第七百五十一章 令人难以置信的目标
- 材料研究所首次点火的消息持续火热,并伴随着时间向整个可控核聚变领域扩散。
官方做了专题报道,高度评价Q1-NTST获得的成就。
而在周三,研究所的第一批访客到来,不是某个科研机构,而是夏国科技方面主要负责人安皓峰的团队。
在整个访问结束,大家回去休整的时候,安皓峰拉着许青舟到办公室喝茶。
“您喝茶。”
许青舟给老人倒茶,知道安皓峰应该有其他事儿要说。
“我已经看了专家们给的技术报告,数据非常完美,上面也很重视乾坤一号装置的发展,这次过来,除了对你们的成果表示肯定和支持外,想代表部里了解您未来的计划。”
安皓峰开门见山。
此前,研究所已经向科技部提交了离子体电流/温度连续1000秒的完整监测曲线和各个部分的数据。
眼前这个不仅是一位24岁的青年,更多的是享誉世界数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十四五规划,国家在电池领域的战略重点由固态电池转移到锂硫电池,可以说,眼前这个青年改变了国家的政策。
“我们预计在两个月内达到劳森点火阈值,并在一年内完成净能量增益。”
许青舟没隐瞒,笑着说道。
“2个月劳森点火阈值,1年净能量增益?!”
安皓峰怔愣了几秒,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他缓缓说:“许教授,我虽然不是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专家,但清楚地知道这两个目标的难度,您确定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成?”
不管怎么看,都有些天方夜谭。
可控核聚变发展了几十年,目前也只有三个装置明确达到了劳森点火阈值,即三重乘积3×10 keV·s/m。
最近有突破的环流三号,德国W7-X仿星器,米国国家点火装置(NIF)。
前两个仅仅达到劳森点火阈值,后者虽然说自己实现了净能量增益,但维持时间极短,属于阉割版。
“我不是预言家,能够保证一定能成。只能说,综合考虑之下,以我们乾坤一号现有的技术,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两个目标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
许青舟这些天通过首次点火的数据,做了几个模型,用于模拟接下来的实验,效果还算不错。
他们虽然向外界分享了部分首次点火数据,但较为核心设备参数仍然保留在自己手里,因此大家并不知道他们设备实际情况。
安皓峰沉声问:“您有几成的把握?”
“6成吧。”
许青舟笑了笑,给出了一个保守的估计。
“看来您对乾坤一号的性能很自信。”安皓峰不由说道。
如果是别人给他说这个话,他肯定会嗤之以鼻,觉得对方疯了,但眼前这个人的话容不得他不认真对待。
许青舟笑着抿了口茶。
其实,在他心里至少有9成,乾坤一号是他亲自设计出来的,最清楚这个设备的极限在哪里。
基本上能够满足示范堆建设的全部实验条件。
当然,虽然理论上是这样的,但真实的实验过程仍然会遇到很多不可控的变量。
就譬如在首次点火的过程里,高能等离子体轰击钨偏滤器靶板,导致钨原子溅射进入主等离子体,影响到等离子体的运行。
这就需要下次点火实验前进行调整。
安皓峰点了点头,沉默片刻,又问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您已经有建设示范堆的想法?”
“这不就是我们乾坤一号的目的之一吗?”
许青舟点头说道:“最近几年,可控核聚变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德国的W7-X,米国的NIF,还有35国共建的ITER计划,都已经把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提前.当然,我说的这些想必您已经了然于胸,我只是想说,它作为‘人类终极能源’,商业化临界点已到来。”
“我们当然也不能落后。”
建设示范堆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这是许青舟早就想到的。
像夏国CFETR这样的中型工程堆,至少需要500亿人民币的资金。
退一步说,钱的问题许青舟能自己搞,锂枝晶和穿梭效应,再加上超导薄膜,这三个的专利包就可以给他带来千亿元的收入,但建设土地也是大问题,示范堆可不是实验堆,随便找块地就能进行试验。
需要远离居民区,但由于各种大型设备,又对交通有极高的要求,选址确定下来之后,修桥修路,打桩施工等等,这些都需要国家来协调。
不过,在国家支持方面,许青舟很有信心。
他相信自己的技术能够获得上面的青睐。
即便安皓峰部长不来找他,等乾坤一号实现净能量增益时,他也会进行上书,寻求国家层面的支持。
“在这一点上,我们有一份技术路线图,您可以看一下。”
许青舟起身把放在桌角的资料拿过来,递给安皓峰。
这是前几天他和任南院士牵头做《球形托卡马克示范堆技术路线图》,基本包含了未来的实验预算和项目的推进进度。
安皓峰打开,仔细读起来。
许青舟也不打搅,在旁边静静地等着。
他知道安皓峰过来的目的。
“乾坤一号”首次运行即实现 1亿℃/1000秒,弥补了夏国在球形托卡马克方面的空白,并且成为球形托卡马克领域新标杆。
甚至,跟环流三号,东方超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趋势。
国家方面,显然会进行更大的支持。
等安皓峰等人回去之后势必会调整政策,重新评估京都材料研究所的地位。
随后,安皓峰又就技术路线图提了几个问题,许青舟一一解答。
两人聊着,30分钟一晃而过。
末了,安皓峰起身离开,临走之前脸色认真地说道:“许教授,您的想法我会向上面传达。”
“我代表研究所谢谢国家的支持。”
“您客气,官方对科技创新支持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为科学工作者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条件是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