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五百零二章 :索菲亚条约 第五百零二章 :索菲亚条约
- 保加利亚的内战来得快结束得也快,当沙皇斐迪南听从侍卫队的建议,从保加利亚王宫悄悄逃离的时候,其实就注定了保加利亚沙皇政府的覆灭。
虽然他们成功从王宫逃了出去,但却逃不出重兵防守的索菲亚。
最终沙皇斐迪南还是被叛乱的逃兵抓捕,被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关在了曾经他被关押的监狱。
这也算是风水轮流转。曾经的沙皇斐迪南以战时动摇军心的借口抓捕了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如今也轮到沙皇斐迪南自己体会被关押的感觉了。
在控制了沙皇斐迪南之后,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立刻下令让前线保加利亚军队停止抵抗,无条件向协约国军队投降。
因为保加利亚后方爆发内战的原因,前线的保加利亚军队也根本没有什么抵抗的斗志。在得知后方的政府号召军队放弃抵抗之后,保加利亚军队也没有丝毫犹豫,都停止了反抗,成建制地向协约国军队投降。
当保加利亚政府宣布投降的消息传到同盟国各国耳中,时间已经过去了接近大半天。
此时就算德国和奥匈帝国有心救援,也不可能挽救保加利亚国内的局势了。更要命的是,在下达了要求前线军队放弃抵抗的命令之后,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就将沙皇斐迪南和原本的沙皇政府全部移交给了协约国审判,并且正式邀请协约国派出外交代表,在索菲亚展开和平谈判。
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完全不打算顾及同盟国的其他盟友,只想着及时把保加利亚从战争的深渊中捞出来。
协约国各国自然乐见其成,法国和俄国很快都同意派出外交代表前往索菲亚,与保加利亚政府进行单独谈判。
同时参加和平谈判的还有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黑山以及西班牙。
西班牙是唯一一个以中立国家身份参与和平谈判的,对外的宣称也是为了保证和平谈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1914年3月6日,在保加利亚的首都索菲亚,协约国诸国和保加利亚正式展开了和平谈判。
作为目前保加利亚政府的掌控者,为了获得协约国的支持,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还是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的。
保加利亚政府所派出的外交代表也有自知之明,保加利亚方面已经清楚割让土地是必然的,只有这样才能平息协约国国家的怒火。
为了表达诚意,保加利亚政府在和平谈判开始的第一天,就向协约国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在领土方面,保加利亚愿意归还占领的色雷斯地区,这块土地是保加利亚在巴尔干战争后为数不多占据的领土。
除此之外,保加利亚还愿意在和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割让几块规模并不大的土地补偿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是除保加利亚之外在战争中最惨的国家。因为之前遭到了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围攻的原因,塞尔维亚一度要灭亡。
如果不是罗马尼亚的参战一定程度上救援了塞尔维亚,或许巴尔干半岛第一个投降任由宰割的,可能就是塞尔维亚了。
除了领土之外,保加利亚还愿意向协约国各国支付共计500万英镑的赔偿。
虽然500万英镑并不多,但对战后的保加利亚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保加利亚的工业和经济在这场战争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农业生产也几乎停滞。
在这样的情况下,赔款500万英镑足以让保加利亚政府背上一笔巨大的债务,影响保加利亚政府未来数年甚至十多年的财政状况。
虽然保加利亚政府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的诚意,但协约国各国对保加利亚政府开出的条件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首先是保加利亚愿意割让的色雷斯地区,没有与任何一个协约国相邻。
这也代表着,不管是谁最终接管了保加利亚的色雷斯地区,这片土地始终都会是一片飞地,并不利于管理。
另一方面,价值500万英镑的战争赔款实在太少,甚至都不足以支付塞尔维亚或者罗马尼亚的战争花费。
大家参与战争不是为了博得胜利者的名头,而是为了实际性的土地和资金的收益,只有拿到好处才会满意。
于是乎,协约国各国也都开出了自己的条件,与保加利亚政府进行了长时间的商谈。
因为没有希腊干预的原因,保加利亚只需要着重应付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即可。
法国和俄国并不与保加利亚相邻,法国对巴尔干的土地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距离本土太远。
俄国倒是对保加利亚愿意割让的色雷斯地区很感兴趣,毕竟这块土地距离君士坦丁堡已经不远,可以作为俄国掌控军事坦丁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重要桥头堡。
这场和平谈判最终持续了一周多的时间,以保加利亚政府的全面退让为结果。
最终经过协约国各国和西班牙的商议,一致决定对保加利亚政府提出的条件进行一定的修改,以此为基础签订《索菲亚条约》。
保加利亚割让西北、西部和西南三处与塞尔维亚相邻的土地给塞尔维亚,作为战争中对塞尔维亚造成巨大破坏的补偿。
保加利亚完全放弃南多布罗加的主权,承认南多布罗加为罗马尼亚的合法主权领土。
保加利亚在巴尔干战争期间占领的色雷斯土地由协约国各国和西班牙联合管控,组建多国联合共管区,为期15年。
15年后由当地民众举行公投决定主权归属,在这15年期间,共同管理的各国在共管区拥有军队驻扎权和军舰停靠权,共管区的所有收益由各国共同瓜分,主权和领土完整由各国共同保障。
这是保加利亚损失领土的部分。
在资金方面,保加利亚政府须向协约国各国支付4.25亿比塞塔的赔款。因为法郎和卢布大幅度贬值的原因,保加利亚支付的赔款以西班牙的货币比塞塔作为价值衡量。
按照协约国各国的约定,这笔价值4.25亿比塞塔的赔款,黑山获得5%,塞尔维亚获得25%,罗马尼亚获得10%,法国和俄国各获得30%。
虽然西班牙并未获得保加利亚的战争赔款,但协约国各国所获得的赔款,最终还是要向西班牙购买物资的,对于西班牙来说也是赚的。
除了割让土地和战争赔款之外,在巴尔干各国和俄国的强烈要求之下,条约中还增添了许多对保加利亚未来军事实力的限制。
首先就是保加利亚未来的陆海两军。
未来保加利亚的陆军人数不得超过3万人,海军总吨位不得超过15万吨,空军飞艇数量不得超过20艘。
保加利亚政府不得主动研发重武器,包括飞艇、无畏舰和潜艇以及大口径火炮。
甚至就连保加利亚军队所装备的机枪和火炮数量,条约也进行了相当严格的限制。
虽然很不情愿,但保加利亚外交代表也只能签下这份和约。
按照这份和约所规定的,保加利亚在未来再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军事强国,在巴尔干的地位相较于黑山和阿尔巴尼亚这样的小国家,也绝对好不了多少。
这样一份条约签订之后,立刻在欧洲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德国和奥匈帝国万万没想到,协约国所要求的和平条约条件居然有这么苛刻。这也让德国和奥匈帝国国内的一些主和派,瞬间销声匿迹。
没办法,这样的条件实在是太过苛刻。德国政府可不想承受这样的代价,也就只能拼尽全力去赢得战争,让法国和俄国政府去承担和谈的代价了。
要说对这份和平条约最为抗议的,那肯定是大英帝国。
当英国人得知色雷斯地区成了协约国的多国共管区之后,英国政府立刻清楚了俄国的用意。
虽然名义上是多国共管区,但法国和西班牙在爱琴海内部的色雷斯地区,可是没有太多利益的。
能够用到色雷斯地区港口的,用脚趾头想其实也能想明白,就只有俄国一个。
因为这片土地太过靠近君士坦丁堡的原因,英国政府立刻对协约国与保加利亚政府签订的和平条约进行了抗议,认为这份和平条约没有尊重保加利亚的领土主权,严重威胁了巴尔干地区的稳定。
对于英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协约国各国没有丝毫反应。
说白了,大家的外交关系也都摆在了明面上。协约国当然清楚英国不可能是盟友,都快要变成敌人了,法国和俄国又怎么可能在乎英国政府的想法呢?
将色雷斯地区作为多国共管区,这也是法国和俄国以及西班牙所达成的妥协。
俄国当然想要这片土地,但法国又不太愿意让俄国占领色雷斯。不过考虑到目前的俄国是法国非常重要的盟友,在东线战场为法国牵引了上百万的德国军队和大几十万的奥匈帝国军队。
无论如何,法国政府也不愿意在此时此刻和俄国撕破脸皮。
这也是最终色雷斯地区变成多国共管区的原因,既满足了俄国政府想要将手伸到君士坦丁堡的意图,又避免了俄国独占色雷斯,算是两全其美。
保加利亚的内战和投降让同盟国和英国深刻的意识到了,这场战争绝对不是儿戏,需要付出百分百的慎重。
德国政府在索菲亚条约签订的当天立刻召开了会议,德皇威廉二世与统帅部的诸位军方高层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最终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战争。
奥匈帝国的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拖着重病的身躯亲自进行了演讲,号召奥匈帝国的所有民众踊跃参军,为国家打赢这场战争。
英国政府更是暗中调集了大量的殖民地军队,驻扎在埃及和中东地区,随时等待着北上支援奥斯曼。
保加利亚的战败对同盟国来说是一种损失,但损失并没有那么大。要是奥斯曼帝国也跟着投降,那损失可就大了。
至少在目前为止,同盟国还是需要奥斯曼帝国来分担一部分俄国的注意力的。
要是没了奥斯曼帝国,也就代表着巴尔干战场彻底平定,只剩下德国和奥匈帝国苦苦支撑了。
此时的西班牙国内,卡洛中聚精会神地看着来自巴尔干的战报,同时还在询问着自己关心的问题:“
小亚细亚半岛的战况如何了?距离登陆也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了吧,怎么没见到小亚细亚半岛的战报传来?”
听到卡洛的询问,国防大臣梅诺蒂伯爵连忙回复道:“距离法俄联军登陆小亚西亚半岛已经过去了16天的时间,最新一次的战报来自于6天前,据说法俄联军已经攻克了恰纳卡累,正在朝着更东边的巴勒克西尔进军。
要是进攻比较顺利的话,巴勒克西尔应当差不多已经拿下了。”
卡洛闻言点了点头,对如今协约国在小亚细亚半岛取得的成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别看法俄联军号称50万人,实际上精锐军队也就只有那么几万人,主要集中在法国派出的本土军队上。
剩下的大部分军队要么是俄国派出的新兵,要么就是法国派出的殖民地军队。这些军队充当炮灰尚且还行,指望着他们远征小亚细亚半岛并且取得大胜,那肯定是不太可能的。
目前前线的主攻也基本靠着法国本土的两个师,其他的部队只是辅助作用,帮助精锐军队掌控已经占领的土地,确保后路不会切断,仅此而已。
“要是攻克巴勒克西尔的话,再往东的屈塔希亚和埃斯基谢希尔也基本上是探囊取物了。如此看来,奥斯曼帝国投降也基本上只是时间问题了。
内阁怎么看呢?英国政府是否会干涉法俄联军对奥斯曼帝国的入侵?
要是奥斯曼帝国再败的话,德国奥匈帝国可就没有盟友了。”卡洛微笑着询问道。
如今的形势对协约国来说可谓是一片大好。虽然东西两线都陷入了僵持,但在巴尔干半岛的战场上,协约国可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的。
一旦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全部投降,巴尔干半岛协约国的这上百万军队,可就能轻松北上进攻奥匈帝国了。
以奥匈帝国在这场战争的表现来看,除非德国能够伸出援手,否则奥匈帝国也注定会像保加利亚一样,在长时间的作战后无以为继,要么国内生乱,要么前线出问题。
听到卡洛的询问,作为国防大臣的梅诺蒂伯爵率先开口,回答道:“按照英国人以往对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重视,不排除他们强行干涉的可能。
我认为我们应当也做好准备,提前动员一部分军队,随时应对英国有可能的干涉。”
卡洛点了点头,随后将目光看向了现任首相安德鲁·罗索。
这位出身军方的首相也同样点了点头,对国防大臣梅诺蒂伯爵的回答没有丝毫异议:“陛下,我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英国政府只是有可能进行干涉,但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还是有必要做好准备的。
除了陆军进行秘密动员之外,我们的海军应当也加强对地中海的巡逻和监控,防止英国本土海军集中在地中海。
甚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应当集中大西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避免其中一支舰队被英国海军偷袭,让我们在海战方面错失了先机。”
西班牙之前打败英国的皇家舰队靠的就是偷袭,很难保证英国政府不会这么做。
特别是不宣而战的偷袭,要是仓促大意的话,还真有可能让英国人得手。
西班牙的主力战舰都是真金白银建造出来的,每一艘军舰都代表着上千万甚至数千万比塞塔的资金。
西班牙政府能接受这些军舰在海战中受伤甚至沉没,但绝不能接受这些军舰在港口被敌人偷袭。
这也是梅诺蒂和安德鲁两人都提议应当加强戒备的原因,万事还是小心为妙。
既然国防大臣和首相都有相同的意见,卡洛自然也不会进行反驳。更何况这本身就是卡洛的想法,只有谨慎才能赢得战争,骄傲自大只会露出破绽。
没有过多犹豫,卡洛点了点头,吩咐道:“陆军进行小规模的动员,大西洋舰队也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我有预感,英国人很有可能会干涉法俄对小亚西亚半岛的进攻。
让在伦敦的外交大使关注英国国内的动静,判断英国政府是否在进行秘密动员。
如果英国政府真的铁了心要参与这场战争,那我们也只能奉陪到底。
希望法国人不要让我们失望,要是凡尔登战役失败的话,那不管英国人参不参与这场战争,我们都不得不加入这场战争帮助法国了。”
说白了,也就只有俄国和英国才盯着君士坦丁堡。
卡洛更看重的是西线战场的局势,因为西线战场关乎到西班牙的安危。要是法国战败了,很难保证德国会不会乘胜追击,直接入侵西班牙。
为了防止西班牙本土被德国军队入侵,最好的办法就是确保西线战场不会出现太大的崩盘,哪怕动用西班牙军队维持西线战场的秩序,也总好过让德国军队靠近西班牙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