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复山河-> 第五百二十六章 、捷报 第五百二十六章 、捷报
-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一日连破三道防线,损兵折将数万,给辽东军带来了致命的冲击。
不等施靖明做出战术调整,次日人心动荡的辽东军,以更快的速度走向崩溃。
苦心打造的防线,就宛如纸糊的一捅即破。
徐州城下,辽东大营。
看着手中的战报,施靖风当场懵逼。
“废物!”
“通通都是废物!”
“施靖明,就是天下第一蠢货!”
“还有周七海,更是蠢的出奇!”
“这么蠢的人,真不知道是怎么生出来的!”
……
一连串的问候,连自家祖宗都给捎带上了。
阻击战的失利,一下子将辽东军送入了危险境地。
计划中黄河筑坝,这才刚刚开始施工,敌军马上就要杀到眼皮子底下。
“丞相息怒!”
群臣的劝说,没有减弱施靖风的火气,却把他从愤怒中拉回了现实。
无论怎么处理,阻击战失败都成为了定局。
算算时间的话,最多再过两天敌军就会兵临城下。
这么短的时间,想要攻破徐州城,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让老夫息怒可以,但眼下该如何破敌啊?”
施靖风语气冰冷的询问道。
敌军来的太快,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么短的时间,若是挖地道穿过护城河,都推进不到徐州城墙下。
掘黄河更是扯淡,截流都没有完成,根本来不及蓄水。
纯粹靠黄河自带的流量,别说是埋葬勤王大军,连徐州城都掩埋不了。
这条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每年的水流量其实并不大,超过它的大江大河不在少数。
尤其是最近几年北方经常大旱,黄河断流都不止发生过一次。
历次黄河决堤带来致命破坏,都是赶在汛期。
“丞相,既然阻击战失败,前面的作战计划也必要继续。
干脆以逸待劳,堂堂正正的和勤王大军打一仗。
李牧这次北上,只携带了数万战兵。
哪怕加上徐州的守军,我们也有数倍的兵力优势。
直接拿数量堆,用人命填,也能把他们给耗死在战场上!”
施靖林率先开口谏言道。
能不能证明击败敌军,他的心里同样没底,可施家现在没得选择。
坐拥数十万大军,不和敌军打一仗,谁都不会甘心。
“丞相,或许可以考虑联络北虏。”
孔先生委婉的提议道。
事实上,同北虏联手瓜分天下,一直都是他们的备选方案。
没有付出实践,主要是考虑到政治影响太过恶劣。
别说天下人受不了,就算是辽东军内部,许多人都无法接受。
“住嘴!”
“姓孔的,你这是要陷我施家于不义!”
施靖忠率先开喷道。
别看施家在抗虏问题上不积极,但他们和北虏之间,同样拥有血海深仇。
死在北虏铁蹄下的施家子弟,一样不在少数。
不光是施家,整个辽东将门都和北虏有仇。
“放肆!”
“现在是在议事,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你莫非要堵塞言论不成?”
施靖风当即训斥道。
想要读书人卖命,就必须给予必备的尊重。
联合北虏,在感情上固然难以接受,但军事上却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大哥,我……”
“这里只有丞相!”
不等施靖忠说完,施靖风果断打断道。
出谋划策的关键时刻,他可不想施靖忠再说出什么惊天言论,搞得大家不敢献策。
“丞相,别忘了我辽东子弟和北虏的血海深仇。
真要是和北虏联手,那么刘从寒就不是一个两个。
人心都散了,拿什么争夺天下!”
施靖忠愤愤不平的说道。
辽东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完全没有打出他们天下第一强军的气势。
自古北方出强兵的定律,在他们手中被打破。
政治上的一系列骚操作,更是丢失了人心。
前面还愿意和他们合作的清流党人,永宁帝之死后,一个个也沉寂了下来。
哪怕施家及时安排了替身顶岗,可假的终归是假的。
对见过皇帝的文武百官来说,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对追求名利的清流党人来说,想要他们跟着弑君恶贼混,除非施家夺取天下的优势非常明显,并且愿意和他们共治天下才行。
司马家就是最好的案例,靠着“门阀世家共治天下”的政治收买,完成了对曹魏的篡权。
这些不是施家能学的。
哪怕他们愿意和门阀世家共治天下,也得他们自己先是门阀才行。
崛起边疆的将门世家,根本入不了世家大族的眼。
何况时代不一样了。
当年司马家篡权的时候,只需要笼络好全国上下的数十个世家,就能够稳定局势。
现在门阀成为历史,化为了一个个士绅家族。
这些世家政治上的影响力同样巨大,但受文贵武贱的影响早就和军队脱钩,手中的实力完全没法和门阀世家比。
稳定地方的时候,他们确实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可争夺天下,还是要施家自己去打。
受物资匮乏的影响,辽东军为了活下去,早就和这帮人翻了脸。
无论他们现在做什么,人家支持的都是南方朝廷。
哪怕大虞朝在江南,搞了一波世家大清洗,屠灭了大量的士绅。
可空出来的利益,最后大都落入北方世家的手中。
在天下士绅看来,这就是士绅集团的内部矛盾。
江南士绅抗税,导致朝廷崩溃,北方士绅损失惨重,出手报复也是应有之义。
何况在科举上,大家都苦江南士绅久矣,恨不得这帮家伙全部死光。
刀子没落到自家身上,许多人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丞相,靖忠的话虽然不中听,但现实确实是如此。
北虏野心勃勃,我们真要是送上门去同他们合作,也会被吃的渣都不剩。”
施靖林语气沉重的附和道。
哪怕真和北虏合作,现在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两军决战的关键时刻,稳固队伍内部人心,才是第一位的。
乱世之中,奉行的是弱肉强食。
两大势力想要合作,首先要双方实力处于同一梯队。
现在的辽东军,恰好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
想要和北虏合作,自身实力太虚。
投奔人家当小弟,他们的实力又太强。
“嗯!”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就先击败勤王大军,再考虑下一步计划。”
施靖风故作淡定的说道。
不过这种淡定,并没有让众人安心。
人的名,树的影。
“李牧”两个字,带来的杀伤力太大。
随着时间的发酵,天下第一名将早就深入人心。
只要是在大虞朝混,就没有不知道。
遇到这样的敌人,搁谁身上都会没底。
扫视了一眼众人的表情,施靖风也是暗自叫苦。
早知道大虞朝崩溃的这么快,当初在战场上就该表现一下。
如果有几场大胜傍身,就算达不到李牧的层次,也能够混一个名将头衔。
在乱世之中,这个头衔比什么出身都好用。
……
勤王大军营地。
看着汇总起来的战报,李牧都感觉有几分不真实。
阻击战,固然是苦差事。
这通常干这种活儿的都是军中精锐,安排一群炮灰过来打阻击,不是纯粹送人头么!
哪怕辽东军需要用兵的地方多,也不能这样糊弄,最起码炮灰中总得夹杂一支精锐。
遗憾的是除了那支滑不留手的骑兵外,整场战役下来,没有遇到任何有份量的敌人。
打完歼敌数万的大战,前军损失不足千人。
可以说从头到尾,敌军都没有掀起像样的阻击。
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新战术上的运用上,辽东军在积极摸索。
尽管只学到了半桶水,但这种学习能力,还是超过了当代许多部队。
如果多和勤王大军打上几仗,活下来的敌军将领,就差不多能出师了。
在实战中学习经验,比任何兵法都靠谱。
“把斩获的首级腌制起来,装船送到南京城,让文武百官们都看看。
顺便给朝廷起草一份捷报文书,让朝廷尽快发放赏银。
官爵上的奖赏,等到大战结束后,统一进行结算。”
李牧当即对军中文书吩咐道。
立威的方式有很多种,直接傻乎乎的在朝堂上大开杀戒,无疑是下下之选。
弄死皇帝立威,更是最愚蠢的选择。
看似见效快,实则隐患重重。
相比之下,还是无形中的立威,更具备杀伤力。
辽东叛军扩编部队之后,战斗力大肆下降,前线的官兵都知道,但朝中百官不清楚。
在许多人心目中,辽东军依旧是天下最强军镇。
得出这个错误结论,里面也有李牧的一份功劳。
当年围剿白莲教叛乱期间,勋贵系就曾大肆扩军。
虽然没有辽东军半年兵力增加十五倍夸张,但一年队伍扩张好几倍,那也是常态。
扩军之后,因为是先挑菜鸟练手,再逐步上难度的。
全程打下来,少有败绩。
在许多官员眼中,扩军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
见到辽东军总兵力突破六十万,很多人都被吓懵了。
如果不是李牧拦着,为了自身的安全感,南方朝廷能够扩军百万。
真要是那么干,数量是上去了,战斗力反而大不如前。
一方面是军官不够用、部队训练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没人能把百万大军运用自如。
包括李牧自己,让他调度百万大军作战,一样头皮发麻。
除非通讯技术提高,不然光将令传达,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史书上记载的率领百万大军,通通都是吹牛逼。
纵使麾下有那么多兵,古代封建王朝的生产力,也支撑不起这种规模的大战。
“遵命!”
……
“侯爷,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叛军似乎有意对黄河动手。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必须赶在雨季来临前,先一步结束这场会战。
末将建议,驱赶叛军余孽充当先锋,瓦解敌人的军心士气,挟大胜之威一举荡平辽东叛军。”
孔玉堂意气风发的进言道。
战场上的高歌猛进,给了他充足的信心。
随着辽东骑兵的败退,内心深处对敌人的最后一丝忌惮,也随之烟消云散。
“倘若叛军立即掘开黄河,对我们的冲击有多大,有没有做过预案?”
李牧开口询问道。
尽管知道黄河处于枯水期,水流量不会太大,可那终归是黄河。
光听到名字,有经验的将领,都会提高警惕。
“侯爷放心,末将专门派人搜集过黄河的情报,以现在的水位下游排水体系完全能够胜任。
敌军最多借助大水,迟滞我们的行军速度。
我们内部评估,黄河水最多两三天就会退去,改变不了大战结局。
叛军对黄河动手,也是在上游修堤坝,准备蓄水进攻徐州。”
孔玉堂一脸淡定回答道。
速战速决,对前军最有利。
作为大军的先头部队,倘若能够赶在其他部队参战前,就把辽东叛军重创,那就赚大发了。
不光能升官,往后在同僚中,也能尽情的吹牛。
未来史书上,提起历代名将,也能加上他的名字。
“想继续打前锋可以,但务必小心敌军骑兵。
徐州地区虽然属于南直隶,但和水网密布的两淮地区有本质区别。
再往北就进入到了华北平原,一马平川的地形,最适合骑兵发挥。
可以说从现在开始,后续遇到的敌军骑兵,才是他们的完整状态。
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安营扎寨,都要提高警惕。”
李牧当即嘱咐道。
前面的行军中,敌军骑兵虽然也出来骚扰,但两淮地区有不少江河。
尽管宽度有限,但也限制了敌人骑兵的发挥。
反而是勤王大军麾下的骑兵,因为更加适应南方的地形气候,在作战中占到了不少的便宜。
进入华北平原后,情况就会逐渐发生变化。
原本属于勤王大军的地利,将逐渐发生逆转。
“侯爷放心,对即将面临的新局面,末将早有准备。
敌军骑兵看似厉害,可受限于装备上的不足,现在已经不敢靠近我军大营。
他们的最大作用,无非是袭扰大军粮道。
可前军和中军距离并不远,光随身携带的粮草,就能够等到中军过来汇合。
后续大军的粮草运输,主要也是走水路,敌人骑兵发挥的余地不大。
如果敌人不知死活,末将不介意顺水推舟,给他们安排一个墓地。”
孔玉堂信心十足的说道。
军事技术的变革,对传统军队的冲击非常大,其中以骑兵为最。
随着火器技术的进步,骑兵的重要性正在持续下降。
现在是主流兵种,那是火器技术不够先进。
一旦完成工业革命,火器技术进一步提高,就会逐步沦为辅助兵种。
……
南京城。
“闪开!”
“六百里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