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771、赵振国的行事风格确实太过扎眼

771、赵振国的行事风格确实太过扎眼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第一把火,来自代表团内部悄然滋生的不满和猜疑。

    赵振国是随团人员,虽然他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安排在代表团规定的休息时间或自由活动时间进行,但这种频繁的、在他人看来目的不明的外出,很快引起了同房间同志乃至其他代表团成员的注意。

    在七十年代末的出国代表团里,纪律性是摆在首位的。

    大多数成员在自由活动时间,要么在房间整理资料、学习文件,要么三五成群在酒店附近谨慎地散步、交流心得。

    像赵振国这样,一有空就“溜得不见人影”,直到深夜才回来的,绝对是异类。

    于是,一些风言风语开始流传:

    “这个赵振国,天天往外跑,是不是去见识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了?每次出去都打扮得人模狗样,回来身上还偶尔带着酒气!”

    “听说他以前就路子野,你看他那样,哪像是来学习的?”

    “鬼鬼祟祟的,别是出去干什么违反纪律的事吧?我听说啊,新宿、银座那边,有些地方……嘿嘿,可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啊!他别是经不起考验,去那种风月场所‘考察学习’了吧?”

    “得向团长反映一下,影响太坏了!万一出点事,可是给我们整个代表团抹黑!”

    这些窃窃私语,如同病毒般在代表团下榻的酒店走廊、餐厅角落蔓延。

    尽管毫无实据,但“出入风月场所”这个标签一旦贴上,其杀伤力便瞬间超越了简单的“纪律涣散”。

    直接指向了个人品德和生活作风,甚至可能被上升到“玷污国家形象”、“经不起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考验”的政治高度。

    这些越来越出格的议论,自然逃不过代表团内部负责思想动态和纪律监督的同志的耳朵。

    他们感到事态有些失控,认为无论真相如何,赵振国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加以约束。

    于是,一份措辞严谨但指向明确的内部报告被整理出来,核心内容便是:

    “赵振国同志在日期间组织纪律涣散,频繁无正当理由外出,行为表现引人疑窦,在团内已造成不良影响。为严肃纪律、维护代表团整体形象,建议对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严格限制其非公务外出。”

    这份报告,被郑重地递交到了代表团团长面前。

    当老人从秘书手中接过这份报告,戴上老花镜,仔细阅读上面的内容时,他那饱经风霜、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脸上,也难得地掠过了一丝细微的讶异和沉吟。

    他放下报告,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轻轻敲击着。

    他确实默许甚至期待赵振国能在规则之内,为国家的现代化“趟出点新路子”,也清楚这小子绝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儿。

    但他确实没想到,赵振国这种在他看来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活跃”,在代表团内部相当一部分同志眼中,竟然会被解读成如此不堪的“鬼混”和“纪律涣散”,甚至引发了关于“风月场所”的恶劣猜想。

    这让他意识到两件事:

    第一,赵振国的行事风格确实太过扎眼,与当前环境下对出国人员的行为期待严重不符;第二,代表团内部的思想状况,似乎也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僵化、猜忌,甚至是……眼红?

    ——

    老人仔细阅读后,并未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立刻震怒或做出处理决定,他只是平静地将报告放在一边,对前来汇报的纪律干部说了一句:

    “情况我知道了,我会考虑。”

    这话说得波澜不惊,却让下面的人摸不着头脑,也让暗地里期待赵振国受处分的人心里有些打鼓。

    老人让秘书把赵振国叫到了自己的房间。

    没有旁人在场,老人直截了当,将那份报告推到了赵振国面前,目光锐利地看着他:“振国,这个,你怎么看?”

    赵振国拿起报告,快速扫了一遍,当看到“出入风月场所”这类字眼时,他非但没有惊慌,反而像是看到了什么极其可笑的事情,竟笑出了声,带着几分讥诮和无奈。

    “首长,就为这个?”赵振国将报告轻轻放回桌上,脸上带着一种混不吝却又成竹在胸的表情,“您老放心,这点小风浪,翻不了船。我有办法让他们闭嘴,还能让大家都开开眼。”

    老人挑了挑眉,身体微微后靠,示意他继续说。

    赵振国凑近了些,在老人耳边低声嘀咕了几句。随着他的话语,老人原本严肃的脸上,先是露出一丝讶异,随即皱纹舒展开来,眼中的锐利化为了了然和一丝难以抑制的赞赏,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明显,最后甚至轻轻用手指点了点赵振国。

    “好!就按你说的办!”老人一锤定音。

    于是,就在当天晚上,代表团召开了一次临时全体会议,会议的主旨被定为“解放思想,睁眼看世界”。

    会议上,老人首先做了引导性发言,强调了此次访日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大家不仅要看工厂、学技术,更要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打破思想上的禁锢。

    轮到赵振国做“自我检讨”的时候,他站了起来,手里还拎着一个看起来沉甸甸的大黑袋子。

    “各位领导,同志们,”赵振国走到会议室前方,声音洪亮,“最近有些关于我的风言风语,说我赵振国不干正事,天天出去鬼混。”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有些人略显尴尬的脸。

    “我没别的本事,就是腿脚勤快点儿,脸皮厚点儿。我这段时间,一有空就往东京的大小书店、报刊亭跑,跟店老板套近乎,跟买书的学生聊天……”说着,他拎起那个黑袋子的底儿,猛地一倒——

    “哗啦啦——”

    一大堆印刷精美、封面各异的日文期刊和书籍瞬间堆满了桌子,像一座小山。

    众人定睛看去,只见那些书刊封面赫然印着《電子技術》、《オートメーション》、《日本機械学会誌》、《化学工業》……涉及电子、机械、自动化、化工、材料等众多前沿科技领域,有些甚至是刚刚出版的最新期!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