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暮汉昭唐-> 第三百八十九章新的时代! 第三百八十九章新的时代!
- 公元206年,神武八年,四月。
太上皇张冀自去岁感染风寒,今至四月病情加重。
在临终之前,张冀不愿因自己耽搁政事,于是便颁布第一道诏令,也是人生的最后一道诏令。
诏曰:“既殡之后,皇帝宜于别所视军国大事。其服轻重,悉依汉制,以日易月。以园陵制度,务从俭约。”
是日,张冀驾崩于大安宫之安乐殿,年六十岁。
张虞下诏州郡服丧三日,五日罢嫁娶。群臣上谥曰武昭皇帝,六月庚寅,葬于安陵。
为执行强干弱枝之策,张虞下令恢复陵邑制,迁关东豪强、大族十万人以实安陵。
七月,张虞以不孝为由,废张洛太子位,改封灵武王。同月二十日,在郦素衣的默许下,三皇子张漳‘过继’于皇后王霁,获得嫡子身份。
八月十一日,张虞以北地王张漳聪慧贤能为由,册封为太子。
为张漳拣选东宫属官时,张虞本欲选郦嵩为太子太傅,以为张漳巩固太子位。辛毗上疏反对,言陛下立太子,为郦氏乎?亦是为天下乎?为郦氏,可用郦国公;若为天下,则宜用天下之俊杰。
张虞深以为然,遂拜钟繇为太子太傅,士燮拜为太子太师,辛毗兼任太子少傅,阎柔选为太子少师,令张漳随钟繇、辛毗学习政务之事,从士燮、阎柔学习边夷学问。
九月,因高发歧在玄菟郡设营招降纳叛,惹得高句丽人心动荡,高句丽王高延优招引韩濊仆从军,胜兵三万南征,先在盖马大破高发歧,并将其重围于山垒中。
军情传至辽东郡时,郭淮率精锐步骑万人,令庞德为先锋,鲜于银押粮在后,前往迎击高延优。
高延优已预料到唐军或许会出击,留下从军的数千兵马监视高发歧,率两万精兵阻击唐军兵马。郭淮率兵行在沸流水,探听到高延优消息,遂截断上游河水,在东岸与高延优对峙。
见唐军临水作战,高延优率步骑击之。毌丘兴率兵马激战,不敌败走西岸。高句丽兵马跋水追击,时上游放水,淹没高句丽上千人,将敌军切割于两岸。
毌丘兴与郭淮并击之,尽数击破西岸高句丽兵马,斩俘虏八千余众。而庞德率步骑击东岸之敌,以三千兵马大破万人,高延优率残军上千步骑遁逃。
沸流水之役,郭淮率万人步骑大破高句丽兵马两万,斩俘万余口,贼首高延优遁逃国都。郭淮率兵挺进,解高发歧之围,再降破数千口,遂威震辽东。
郭淮在盖马大山休整,并征发营州郡兵从征。因有高发歧为向导,郭淮决意趁势追击,于是兵分两部。
一部由庞德、鲜于银率营州郡兵南下,扫荡朝鲜半岛,清除高句丽的同盟、附庸势力。而郭淮率万人深入高句丽王城丸都城,准备一举覆没高延优。
时高句丽兵马悉数被破,国中仅有老弱可用,高延优自知唐军有高发歧为向导,王城多半难以久守,于是率国人东沃沮避难。
故郭淮至丸都城时,在高发歧的招揽下,王城守将自知不敌,遂率部归降。从降人口中得知高延优去向,郭淮本欲继续追击,但因辽东十一月天大寒,遂停止追击的军事行动。而是坐镇王城,降服高句丽城邑,并向张虞上报军情,探查高延优动向。
另外一路的唐军,在庞德、鲜于银率领下大败濊貊兵马,斩俘数千人,濊貊首领举邑归降。时鲜于银在厮杀时因中流矢而亡,其部兵马归由庞德统率。庞德统兵征讨,势如破竹,将朝鲜半岛东岸的临屯郡故地再次并入版图,今归属朝鲜郡。
十二月时,辽东大捷消息传至长安,张虞为之大喜。
“郭淮、庞德不负所望,今岁大破高句丽,征降王都,横扫朝鲜。”张虞将军情交于丞相杜畿浏览,笑道。
十月时,钟繇感染风寒,并趁机上疏请求卸任。张虞本欲继续挽留,但见钟繇精力确实越来越差,遂答应了钟繇请求。但却要求钟繇留于长安,以便教导太子。
钟繇自无不可,答应了张虞请求。而他的病在张虞同意他卸任之后的几天便神奇痊愈,这让张虞哭笑不得,也明白自己中了钟繇的计策。
钟繇卸任丞相位,在张虞的诏书下,由尚书令杜畿接任。其空出来的尚书令,由户部尚书崔琰继之,户部尚书孙资、吏部尚书杨俊兼任左右仆射。
杜畿浏览军报,笑道:“恭贺陛下,郭使君大破高句丽,兵威震慑辽海,平息辽东边患,眼下营州之寇仅为韩濊诸夷。明、后两岁起兵征抚,兼并三韩城邦,陛下则无忧心之事。”
杜畿执政理念偏向休养生息,但因张虞执着于朝鲜半岛,杜畿不得不配合。今下打算兼并了三韩,彼时不仅中原州郡,连边疆诸州都能好生休养上几年。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郭淮于疏中言,高句丽经营渤海、辽北上百年,诸部多有宾服。他今屯兵于丸都,欲明岁起兵远征,看能否穷尽贼王高延优。”
杜畿犹豫说道:“尽讨贼人,仆以为可行。但东北之地疆域广袤,我国仅治辽东,兵马跋涉千里,粮草恐会不济。”
荀攸说道:“禀陛下,高发歧为高句丽王,兵马如若远征高延优,其必倾之助力。何况高句丽雄霸百蛮,扶余国多受劫掠,若向扶余国求粮,何愁大军无粮?”
“公达所言有理!”
张虞微微颔首,笑道:“郭淮既欲远征海滨,那便令他深入极北,镌石刻文,宣播国威,令东北诸夷来降。”
在追求功绩上,张虞毫不遮掩。等以后中原稍微恢复,他甚至要让兵马北征,扫荡塞北上的胡部,令诸胡部至长安朝贡,以立不世之功,毕竟‘天可汗’称号颇是诱人。
“诺!”
杜畿应了声,说道:“陛下,高句丽俘者众多,今高发歧请求朝廷赦免俘虏归国,不知陛下之意?”
张虞摇头说道:“高句丽人民风慓悍,好斗,今送于高发歧必会为害。今将降者尽数迁至中国,分散居于各处,如河湟、灵武、云中诸郡。及郭淮班师,务必与高发歧约法三章,并弱高句丽国力。”
张虞不是没想过灭掉高句丽,将高发歧及所属三万男女吞并,但考虑高句丽消失,会导致辽东形势格局的失衡,遂决定扶立高发歧为王,但却削弱高句丽的政治方针。
其中削弱高句丽最关键政策有二,其一,凡能迁高句丽民众至中原者,悉数迁之,并以‘高’为姓;其二,辽东诸夷不能继续臣服高句丽,而是要臣服于大唐。
说着,张虞看向杜畿,说道:“辽东用兵朝鲜、高句丽,恐会令营州疲惫。故今不妨免赋税数年,等候朝鲜、沧海二郡设立,再行征收赋税不迟。卿当竭尽所能,为我大唐兼并三韩。”
“诺!”杜畿作揖道。
张虞环顾左右,笑道:“紫勋阁画像已成,岁首之宴不妨于阁中举办,以便百官瞻仰功勋伟容。”
“谢陛下!”
大唐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让张虞颇是得意。他今不到四十岁,凭他的身体情况,至少还能统治二十年之久,足够他建立更多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