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12章 名侦探上线

第412章 名侦探上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啥?陛下刚才在说什么?

    有声音?什么声音?

    长篇大论讲到一半,李明陛下冷不丁的一句话,让群臣大惑不解,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

    什么也没有听见,

    这群年过半百的老头已是老耳昏聩,比少年原装出厂的聪耳要差远了,并没有听见外面有什么声音。

    但他们没有听见,并不代表同场的其他少年没有听见。

    哒哒哒……

    在宴会厅之外的走廊上,隐约传来了脚步声。

    不好!

    尉迟循毓第一时间有所反应,蹭地从席位上一跃而起。

    脚步声倒是不大,显然是外面的下人为了压制声音、以免惊动贵客,刻意小步快跑。

    可是声音非常杂乱,显然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故。

    可就在黑炭头急着要护驾的时候,李明用眼神制止了他,微微摇头。

    可是万一外面有危险……尉迟循毓心中不解。

    但他还是乖乖坐回了原位。

    看小伙伴很有默契,李明心里微微点头,接着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露出些许不悦的神色。

    “朕在上面说话,你们谁在下面交头接耳啊?要说上来说,朕的位子让给你们。”

    席下群臣刚想交头接耳、互相问问是什么情况。

    闻言立刻闭上嘴,把背挺得笔直,就像挨训的学生一样。

    哦,原来是有人在台下开小差啊,还以为外面发生什么事故了呢。

    可刚才也没听见谁有这个狗胆,敢不认真聆听陛下的圣训啊,陛下的耳朵可真灵啊……

    大臣们松了口气,旋即又绷紧神经,准备迎接新一轮的魔音贯耳。

    然而就在此时,宴会厅的后门开了。

    大明皇宫的“大内总管”——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因为没有被净身所以嘴角留着整齐好看的胡须——不紧不慢、但又十分迅捷地走到龙榻跟前,俯身在李明陛下耳边小声耳语几句。

    李明表情毫无波澜,只是微微点头,接着便清清嗓子,道:

    “时间也不早了,卿等先回吧。”

    呼……群臣无不暗暗松了口气,但是又不敢表现出来,一个个硬绷着脸面无表情,在面无表情的首相房玄龄的带领下,齐声山呼万岁,便面无表情地离开了。

    刚走出宴会厅,他们觉察到,廊下的气氛有一点异常。

    连接尚食局的走廊上,宫人们正在低着头来回奔走,避免和大臣们产生任何眼神交流,脚步急促。

    而从尚食局的方向,似乎传来一丝焦糊的味道。

    但是外面的风雨太大,把气息吹得很散了,所以并不能闻得很真切。

    大约是御厨烧菜烧糊,把锅底都烧穿了吧……群臣并没有把这个小插曲当回事,忍着打哈欠的冲动,鱼贯而出,离开了国务衙门。

    房玄龄在下人的搀扶下,站在前堂的屋檐下,等着马车来接。

    堂外边,雨滴在灯光的照耀下,像利箭似的射向地面。

    “呵呵,好大的雨啊老相公,呵呵,不知我老家的庄稼会不会被冲走,呵呵……”老仆人没话找话。

    房玄龄微微抬头,望着暴雨如注,轻声喃喃:

    “是啊,雨太大了……”

    过了一会儿,房玄龄感到左胳膊先是一松,接着又被一双更有力的手给撑了起来。

    他一扭头,见是自己的三儿子,房遗则。

    “父亲,我送您回去吧。”

    房玄龄的眉毛微微一动,看着这个自己老来得的宝贝儿子:

    “此话怎讲?”

    房遗则年岁还小,还没有分家,是和房玄龄一起住在相府的。

    所以什么叫“送”父亲回家?

    “我一会还有些公事要处理,得在国务衙门过一宿。”房遗则面无表情地说道。

    果然,又是熬夜加班……

    “最近有这么忙吗?”房玄龄面无表情地问。

    “有的父亲,有的。”房遗则面无表情地回答。

    “今年先是大旱、又是大雨,抗灾赈济要钱。

    “战争刚结束,犒赏三军要钱。

    “距离正式开战快满一年了,第一期战争公债陆续到期,本息兑付也要钱……唉。”

    房遗则下意识地叹了口气。

    “而因为灾害的原因,税收收入严重下滑……么?”

    房玄龄替儿子补上了后半句。

    “是的。”房遗则点头,面无表情的脸与其说是冷淡,不如说是生无可恋。

    进项愈少、出项愈多。

    沉重的财政压力之下,被同僚尊称为“计相”的房遗则竭尽所能,施展着出神入化的财技,千方百计地为大明帝国填补窟窿——

    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能拖就拖、能赊就赊。

    也无怪乎悲催的房遗则同学三天两头熬夜加班,干活干到意识模糊。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计相说破天也就是个高级会计,他只是财富的搬运工,并不是生产者。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财政的窘境,还得……

    房遗则面无表情,正正地盯着自己的老父亲。

    房玄龄嘴角勾起:

    “怎么,是陛下让你来当说客的?说服你的老父亲回去继续当官?”

    房遗则摇头:

    “不是的。陛下只是说,如果这活儿干不完,我就别想下班。”

    房玄龄的嘴角微微一抽。

    这是拿儿子在威胁臣吗?

    你滴鹅几在我手里?

    父子两人相对无言。

    两个闷葫芦在下人的簇拥下,观赏着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歇的雨景,静静地等待着回府的马车。

    在雨幕之中,房玄龄瞥见了一个虎背熊腰的身影。

    是尉迟敬德。

    老黑炭门神并没有带上他的好大孙,尉迟循毓,独自登上了马车,身影略显寂寥。

    尉迟循毓的情报部门也要加班么……房玄龄心里嘀咕着。

    “房相公。”

    一个耳熟的声音,打破了尴尬的沉默。

    房玄龄的眉毛微微一挑,表示惊讶,慢慢回过身。

    是他的“室友”,长孙无忌。

    “拜见长孙‘首相’。”房玄龄向对方行了一礼。

    对于老政敌的明示,长孙无忌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黑着脸纠正对方的政治不正确:

    “房‘首相’哪里的话?在下只是一个副职,目前暂代房‘首相’的职责而已。”

    他特意在“首相”两个字上念重音,以示自己完全没有取而代之的那个意思。

    房玄龄不温不火地说道:

    “‘暂代’只是还未履行正式任免流程。待老朽乞骸骨,您很快就是真正的首相了。”

    面对对方“助君高升一步”的明示,长孙无忌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脸色愈发黑沉了:

    “房首相真是爱说笑,您能力超群,如果致仕回乡,对国家、对社稷、对陛下,都不啻于重大的损失。”

    房玄龄:“可惜老朽我已油尽灯枯了……”

    长孙无忌:“灯枯可以再补油,房相亦能再出山。”

    房玄龄:“只怕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啊……”

    大明的两位顶级官僚开始谦让了起来。

    把一旁刚从长安来的新同事们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是什么情况?那是房相和长孙相?”

    黄门侍郎刘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素来不合,在秦王府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明争暗斗,在长安时更是斗争激烈,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怎么一到大明京师,两人的关系竟如此融洽起来了?

    要知道,他们谦让的可不是压岁钱,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之位啊!

    这是自从秦汉的丞相制度取消以来,权势最为滔天的大位啊!

    两头争了一辈子的权力动物居然都不放在眼里,不但不争,还学起了孔融,主动谦让了起来?

    孔融让的也只是一个梨子,而不是首相啊!

    “看来,皇帝陛下确实御下有方。不怪真龙天子能够乘风而起,席卷天下。”房遗则的同行、大唐民部尚书唐俭推测道。

    长安来的诸位听得连连点头。

    重点不是那两只老狐狸,而是李明陛下。

    一定是陛下仁德无双,感动了群臣,一举提振了官场的风气。

    而就在外来的臣子感到了大明政坛的温馨,开始主动替陛下脑补的时候。

    “本土帮”却只感受到了李明陛下的残酷。

    在陛下的手里,官员的权力有多大,义务就有多大。

    照此类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乎就意味着要承担起全国的重任。

    “首相”两个字,就是一道金箍啊!

    只要戴上了它,就意味着做不完的工作、背不完的锅,还有永远都看得见但摸不着的休沐日……

    太恐怖了,太恐怖了!

    也无怪乎房相和长孙相让来让去。

    他们推脱的岂是官位?简直是一颗雷啊!

    政治斗争,恐怖如斯!

    …………

    大臣们陆续离开了国务衙门,坐上马车,冒着大雨各回各家,满脑子都是工作。

    一切都如往常一般。

    殊不知,在国务衙门内部,正在酝酿着一起事变。

    “明哥,刚才我听见,走廊上有很多人在焦急地奔跑。

    “发生了什么?有危险吗?”

    尉迟循毓并没有离开宴会厅,而是留了下来。大臣们刚走,他便迫不及待地来到龙榻旁。

    刚才,他也确确实实听见了外面的异响。

    但是被李明压住了,并没有暴露出来。

    “刚才大内总管向我禀告了。”李明从榻上缓缓站起来,平静地说:

    “尚食局起火了。”

    “怎么会起火?”尉迟循毓顿时警惕起来。

    虽说伙房带个“火”,可是尚食局可不是一般的伙房。

    这里的关切可太重大了,因此,守卫也是十分的严密。

    “不必过于担心,火势很快就被成功扑灭了。所以我并没有惊动大家。”

    看着尉迟循毓黑乎乎的脸蛋上浮现担忧的神情,李明平静地宽慰道。

    如果发生的是难以控制的大事故,那就轮不到大内总管来禀告,李明陛下的禁卫军早就第一时间冲进来了。

    然而,不但忠心耿耿的卫兵没有进来,灭火的宫人还特意压低了脚步,唯恐惊动了诸位贵客。

    这就说明,事情不大。

    这也是为什么李明当时用眼神制止了尉迟循毓,用其他的理由蒙混了过去。

    不必因为这件掌控之中的意外,惊动了群臣。

    尤其是刚从长安跳槽过来的大臣。

    要是在他们入职第一天,就当众现了一个大眼,难保那群暂时安分的老狐狸,会不会再度心生二心。

    “很快扑灭了吗……”

    尉迟循毓喃喃地重复着,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放松。

    如果是意外,那折射出来的问题就大了。

    虽然国务衙门在大内禁地之外,但是安保等级也丝毫不逊色。

    在这么严密的看管下,如果还能发生意外。

    这就说明,大明的组织度已经开始了明显的下滑。

    如果不是意外……

    呵呵,那么问题就更大了。

    “这不是意外。”

    李明淡淡地说道:

    “事发时,御厨都在灶台旁忙碌着,火不是从灶台上窜出来的。

    “火起于柴房。”

    “柴房……”尉迟循毓沉吟道,面色十分严肃。

    伙房的其他地方还有可能忙中出错,意外烧起大火,但是柴房是绝无可能的。

    因为柴房只是一个仓库,烧饭的时候那里并不忙碌,没什么人进出,更不会把火星带进去。

    “根据守卫的汇报,柴房并没有遭到雷劈。

    “所以,这场火灾是人为的。”

    李明说道。

    尉迟循毓几乎下意识地问道:

    “会是谁?”

    “谁知道呢?”李明耸了耸肩。

    又回到了那个经典的老问题:有多少人想要李明的项上人头?

    答案是,多到数不清。

    门阀士族、新兴地主、唐朝遗老、蛮夷细作……

    乃至于战争遗孀的孤狼行动。

    如果单从作案动机出发,那下手的对象可就太多了。

    尉迟循毓迟疑了一会儿,还是问出了那个问题:

    “会是李承乾、李治,或者……宫中的其他人吗?”

    比如某位皇太妃,比如……太上皇。

    不掺杂感情地说,发起暗杀是败者组得以极限翻盘的唯一可行路径。

    李明对阿爷阿兄还怀有亲情,可是对方呢?

    李明把手指搁在嘴唇边,嘘了一声:

    “在掌握确凿证据以前,不可随便怀疑,更不可随意指控。”

    否则,朝廷必将掀起血雨腥风,陷入政治清算的螺旋。

    “必须将事件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秘密调查。”

    尉迟循毓登时来精神了:

    “我来查吗?”

    在他身后,幽幽响起了一个声音:

    “不,是我。”

    黑炭头眉头一皱,转过身去。

    只见面前站着一位温文儒雅、微微躬着身子,看起来甚至略显自卑的少年郎。

    他怀疑,自己一个喷嚏都能将对方给喷飞出去。

    “狄仁杰?”尉迟循毓眉头拧起。

    这家伙居然没有回府,也留下了?

    他什么时候开始站在自己身后的?

    自己居然完全没有察觉……

    尉迟循毓的心中不断浮起各种念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