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61章 战争的最后一点扫尾工作

第461章 战争的最后一点扫尾工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长门港,梦开始的地方。

    这里是大明天兵登陆的地方,也是倭岛上最早沐浴大明“王化”的地方。

    因此,这里的海港建设得最大,乃是大明在倭岛行动的大后方。

    海湾里舸舰弥津,岸上人头攒动。

    大批大批的倭人被集中到长门港,等待装船运往大陆。

    对于一千年后新大陆人口被动再配置的先行服,这些倭人的精神面貌倒是相当不错。

    绝大部分人都是自愿当“倭奴”的。

    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被忽悠的,或者盲目从众。

    这其中也是有现实考量的。

    毕竟,就算在大明当牛做马,好歹也能混口饭吃。

    客观上的生活水平也是远远超过在这个鬼岛上刨食。

    更何况,被华大人掳掠为奴算什么。

    自己本来不就是领主的奴隶吗?

    从给倭人当狗到给华大人当狗,这妥妥的抬旗啊!

    大明监工的鞭子指向哪里,倭人就跟着跑到哪里,从全岛各地汇集到长门等各大港口,等待转运。

    就算沿途风雪交加、冻饿死了很多人,他们也仍然乐此不疲。

    这都是润到地上神国的必要代价。

    而这些“润人”之中,除了生活在平原和沿海地区、优先“享受”大明王化的居民以外。

    也有许多是来自闭塞山区的。

    他们的消息并不灵通,甚至明军的铁蹄都没有践踏上他们的土地。

    然而,这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倭人像突然开了天眼似的,没人找他们,他们却主动找上门来了。

    “倭岛有这么多人吗?”

    港口边的临时营区内。

    大总管李世绩一手拿着港口登记的倭人花名册,另一手则拿着倭国自己统计的户籍,两相比较。

    发现数字根本对不上。

    尽管明军杀到哪里,就习惯性地把当地倭人官府烧成平地。

    不过他们烧得很有讲究,在行动之前,会实现把户籍、财政这种有价值的文书先收集起来。

    明军把倭国各令制国都犁了一遍,就意味着李世绩拿到了倭国全国的户籍,比那个天皇本人都更了解倭国的整体情况。

    然而,就这理论上最权威、最准确的户籍数字。

    居然少于装船往大陆运的倭人数量。

    而且少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远远低于。

    不说别的,光长门港一地转运的倭人数量,可能就大于官方统计的倭国全国人口了。

    “有的总管,有的。”薛仁贵道

    作为深入第一线的青年将领,他对倭国的基层情况有着更多的了解。

    “倭岛虽是岛,但内部也是山林遍地,地形复杂。

    “许多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的倭人,并没有被他们的官府统计在内。”

    光知道倭人的中央集权是个笑话,可没想到地方上的领主酋长也不遑多让啊,对基层的控制还不如大陆上的地主老财……李世绩想要扶额。

    和这群虫豸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真是格格不入。

    “那这群连他们自己的统治者都找不到的山里人,又是怎么得知了这条消息,而且也大老远地跑过来投奔我们呢?”

    李世绩十分不解地问。

    是的,他用了“投奔”这个词。

    这群被掳掠为二等公民的倭人,人人却是一脸迫不及待的样子,让李世绩都觉得自己吃亏了,被揩油了。

    “哦,这事就得问薛尚书了。”

    小薛往旁边一让,让出了全程在状况外的老薛。

    发现全场的视线都落在自己身上,薛万彻有些困惑地挠了挠头:

    “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嫌一个个通知倭人村庄迁徙太麻烦了,还不如花点小钱让倭人自己替我通知。

    “每拉一个人头,就赏一袋小米。

    “结果,就这样了。”

    一番话,把在场的同僚们都给说无语了。

    老薛这是阴差阳错之间,搞出了以猎“奴”拉人头为职业的赏金猎人啊。

    只要一涉及到打仗和打灰,这家伙神奇的脑回路总是能收获奇效啊……

    “哈哈哈……这样正好啊。”

    老薛的老伙计,契苾何力为他挽尊道:

    “幸好这些藏在山林之中的倭人被揪了出来。如果他们仍然滞留在岛上,说不定会对陛下彻底毁灭倭岛农业的计划造成障碍。”

    此话是在理的,因为李明的计划并不复杂,就是利用海水,将倭国的农业用地盐碱化。

    而人做的事情,也会被人破解。

    生命总会找到出路,只要留在倭岛上的人类足够多,他们迟早会通力协作,解决土地盐碱化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李明要把人口迁徙和土壤退化同时推进。

    让倭岛上的人口撑不起土地逆盐碱化,而盐碱化的土地又养不活太多的人口,让这个岛永远走不出恶性循环,文明被彻底锁死。

    这回轮到李世绩挠头了。

    “话倒是不错,只是这么庞大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朝廷的预期。

    “把这么多人一股脑运到国内,不会惹出麻烦么?”

    薛万彻倒是一脸的无所谓:

    “怕什么?如果嫌太多了,再把他们扔进海里不就得了。”

    李世绩一想也是:

    “也是,在强者面前,倭人温驯得很,闹不出什么乱子。

    “算了,这个问题就由陛下做定夺吧,我等照实陈述便是。”

    他将话题收拢回来,对属下诸位将领道:

    “征倭一战,也差不多该到尾声了。”

    要说征倭是一场“战争”,其实多少有点勉强。

    更像是一场“特殊军事行动”。

    真正花在正面战场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

    除了最开始针对国都难波城的特别夷平行动以外,大明天兵更像是一个保安,掩护民夫进行全岛“去农业化”工程。

    而随着倭人的特性被更深入地开发,甚至连保安都不需要了,倭人自己就会管理自己。

    为了节省军费开支、替陛下和朝廷分忧,是时候提前撤回大部队了。

    还是那句话,只要不用考虑日后的治理,单纯揍人,中原王朝打打蛮夷很轻松加愉快的。

    “薛尚书,工程进行得怎么样了?”

    李世绩一本正经地问道。

    薛万彻一本正经地回答:

    “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了,只剩一些边边角角。

    “那些倭人干得还挺卖力。”

    李世绩点点头:

    “那么我们继续留在这个岛上也没有意义了。

    “留下一部分军队和民夫进行扫尾,大部队分批撤离吧。”

    众人没有异议。

    …………

    “呵,只是没想到。

    “这么漂亮的战舰,居然成了运输倭奴的运奴船,而我这个水师提督也成了一个运货的了,啧!”

    长门港边,水师提督尉迟敬德苦笑着自嘲道。

    整场征倭之战,要数谁对战争进程最不满意,那就非他莫属了。

    击沉敌舰!横扫战场!海陆协同!

    上述光辉战绩,统统没有发生。

    倭人的生产力实在是太落后了,别说和明军碰一碰,连条像样的战船都没有几条,根本不配水军出手。

    这就导致大明水师来来回回只干了两件事:把明军运上岛,把倭人运回陆。

    什么总管水军无敌舰队,不过尉迟敬德在运输途中犯困睡着之前的幻想罢了。

    “啧啧,唉坐拥如此深水良港,连个像样点的码头都造不出来,还得我专门找人扩建。

    “倭人真是暴‘珍’天物啊!”

    在老黑炭头的身边,“文官”薛万彻又双叒叕吐槽倭人的基建水平。

    “……”尉迟敬德克制住了吐槽尚书大人文化水平的欲望,换了个话题道:

    “陛下还是太仁慈了,大费周章地把倭人运回国内做什么?

    “这种东西,让他们做家奴都不放心,还不如直接扔进海里算了。”

    薛万彻连连摇头:

    “不可不可!这么好用的牛马,好歹先榨干了价值,让他们用肉体好好赔偿我们再说啊。”

    哼……老黑炭头撇了撇嘴。

    白白上了一趟战场,却没能手刃几个倭人助助兴。

    他这不是白来了么?

    “不过呢——”

    老薛有意无意地提了一嘴。

    “如果想把几个倭人扔进海里过过瘾,也不是不行。”

    “哦?”尉迟敬德眉毛一挑,旋即想到了什么,视线转向了港口的一隅。

    “薛尚书说的,是‘他们’啊?”

    …………

    在人山人海、兴高采烈排着队等待上船的倭人平民之外,港口一片特殊的角落。

    明军战士站岗放哨,戒备森严,气氛肃杀,和其他地方热烈的氛围截然不同。

    在明军戒备的营区内部,乌泱泱一大片倭人正贵坐在地上,乖乖等待着被明军士兵挨个反绑双手。

    这些人大部分神情木讷,身上挂着彩,严重点的还缺胳膊少腿儿。

    他们便是在战斗中被俘虏的倭军士兵。

    有直属于天皇的,也有属于地方领主的私兵。

    在被宛如天神的明军全方位碾压以后,他们大受震撼。

    不但被打没了所谓“日之本武士的尊严”,不少人都被打出了心理创伤。

    不过,不论他们是否后悔曾与大明为敌,也不论他们归属于谁。

    这些人既然敢对明军天兵刀刃相向,那就要承担后果。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后果究竟是什么。

    “都给我站起来!”

    所有倭兵战俘被反剪了双手以后,担任翻译官的本地倭人对他们不客气地吆喝道。

    平日里对平民们吆五喝六的倭兵,现在一个个乖顺得像绵羊一样,在同胞的命令下乖乖起身。

    见所有战俘都规规矩矩地站好,翻译官立刻换上另一幅嘴脸,谄媚地向明军校尉点头哈腰:

    “华大人!他们都准备好了,您看?”

    校尉微微点头,道:

    “上船。”

    “是……是!”翻译官连忙应承下,转头又凶巴巴地对同为倭人的战俘吆喝道:

    “跟上!准备上船了!”

    队伍慢慢地开动了。

    倭军战俘像企鹅一样,一左一右地摇摆着,拖着脚步向着海港一步一步挪动着。

    漫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快上船快上船!”

    薛仁贵板着脸催促着。

    “这里一共多少人?”尉迟敬德摸着硬如钢针的胡须。

    作为水师大总管,他今天可忙了,从港口一头跑到了另一头。

    “进来刚好一万人,除去重伤不治的,还有大概九千五百人。”薛仁贵如实回答道。

    尉迟敬德耸耸肩膀:

    “也不多啊。”

    薛仁贵答:

    “此处的战俘营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在长门港的其他角落,以及倭岛的其他海港,各处都修有战俘营,用来收留这些没有在战场上被立即杀死的倭人。”

    是的,明军即使在战场上,也并没有对倭军赶尽杀绝,是接受敌方投降的。

    围其三面,网开一面。

    就算有国仇家恨,但斗争也得讲求策略。

    别把对方逼到同仇敌忾,斗个鱼死网破,空给自己添麻烦。

    不过,那也只是“没有立即杀死”而已。

    反正只要诱导对方放下武器,请君入瓮了。

    那不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了么?

    “何时动手?”薛仁贵的表情微妙了起来。

    尉迟敬德微微点头:

    “老夫自有安排。”

    “唉……只是可惜了这些船啊。”薛仁贵感慨地望向码头。

    一艘艘运输船首尾相衔,甚是高大,仿佛噬人的怪兽,放下的舷梯就像一条条舌头,将倭军战俘一个个卷进肚里。

    尉迟敬德嘴角勾起一个坏笑:

    “便宜货而已,要多少有多少,就当给他们陪葬了。”

    …………

    倭军战俘们跟着大部队,浑浑噩噩地上了明军安排的运俘船。

    船舱就像一个巨大的空箱子,没有窗户,里面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战俘就像猪仔一样,挤得满满当当。

    舱室内很快变得闷热潮湿,充满异味。

    倭人席地而坐,双手仍然被反绑着。

    人一满,船就缓缓地开动了,扬帆向蔚蓝的大海驶去。

    “老老实实坐好了别乱动!谁敢乱动弹就扔进大海!”

    威胁一番后,明军守卫和翻译官便捂着鼻子,离开了舱室。

    这时候,舱里的气氛才又活跃起来,开始有人交头接耳了。

    “俺们要去哪儿啊?”

    “你没听说吗?明人要把我们送去大陆。”

    “大陆?大陆好啊,大陆有吃的啊。”

    关于此行的目的地,船上的倭人都有所猜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根据本地老乡的说法,他们好像是被掳去大明当奴的。

    当奴好啊,给华大人当奴隶有饭吃啊。

    “我也真是蠢,一开始还真信了难波那个天皇的鬼话。

    “以为大和武士天下无敌,打全幅华械的韩人如砍瓜切菜,打得明人不敢出战——”

    一员伤兵摸着右手臂本应该存在的位置——现在只有一团空荡荡的麻布——哀声抱怨了起来。

    大家便又沉默了下去。

    倭军一开始是很自信的,觉得自己天下无敌。

    直到这些沉默的玄甲金刚从天而降,给他们了一点华夏先进生产力的震撼。

    现在他们知道错了。

    再借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轻易反抗明大人了。

    还好,他们够走运,活了下来。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能去大明度过余生也不亏,起码有饭吃。

    比那些死在战场上的倒霉蛋,不知道要幸运多少倍。

    “胡说!你这畜生,不得侮辱天皇陛下!”

    船舱的一个角落,某位天皇忠犬操着一口难波京城腔,怒喝同袍的“非国民”行为。

    “你才胡说!”

    伤兵也大怒,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这时,有人打趣道:

    “也不必生气,其实天皇也没有说错,我等日之本国武士确实高贵。

    “看,我等拿刀杀明人,完了明人还得请我们去他们的老家吃大米。

    “这不正印证了我们的高贵么?”

    此言一出,顿时引得哄堂大笑。

    是呀,我们倭军实在太强啦,打了明人,还能去他们家疯狂吃他们家大米。

    而当倭人们赢麻了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

    整条船的船员、明军和其他相关人员,已经乘着小艇下船了。

    他们更不知道,这条“船”正在缓慢地下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